导图社区 互联网对传媒业的冲击与再造
新闻学中互联网对传媒业的冲击和再造部分知识点的小重点导航框架 适用于背书框架不包含全部细节 需要的可以在书中寻找并补充
这是一个关于现代汉语特点的思维导图,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向双音节化,过去的单音节词有的被双音节词代替,也有些多音节短语被缩减为双音节词,新创造的词也多为双音节,虽然现代词汇中的三音节词也有发展,但双音节词仍然是多数
一般来说,传播学研究可以划分为三大基础学派:经验--功能学派、技术控制论学派、结构主义--批判学派。传播学的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和理论,几乎包括全部主要内容,需要的可以翻书在进行补充,感谢使用。
主要有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的相关知识点重点导航,基本的理念和概念都有标注,但不包括全部细节,如有需要可自行翻书补充,适合拿来整理思路和背诵,感谢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乌合之众》
数字影音后期制作
网校视频制作
新闻史第五章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表彰大会思维导图
新闻:叙述事实
后期剪辑
photoshop平面设计基础思维导图
文件管理方法的思维导图
互联网对传媒业的冲击与再造
走进互联网与新媒体
走进互联网
理解
内涵
发展史
定位:一场新的传播革命
本质:传播资源的泛社会化和传播权利的全民化
新课题
争夺传播主导权(社会与政府争夺)
议程设置
解读信息
舆论导向
现状(答题资料)
万能数据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9%,2020年三月提升5.9个百分点—网民规模
网络扶贫
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较2020年三月增长5471万,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2020年三月提升9.7个百分点
在线教育(知识付费)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分别为3.42亿、2.15亿,占网民整体34.6%、21.7%
网络政务
截止2020年12月,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8.43亿,较2020年3月增长1.50亿,占网民整体的85.3%
网络新闻用户
截止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较2020年3月增长7633万,占网民整体的93.7%(网络视频用户)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较2020年3月增长1.00亿,占网民整体的88.3%(短视频用户)截止2020年12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43亿,较2020年3月增长1203万,占网民规模整体的75.1%,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41亿,较2020年3月增长1466万,占手机网民的75.2%(网络新闻用户)
新媒体
新媒体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要支撑,以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新媒体形态
特征
数字化—显著的技术特征
与生俱来就是全媒体融媒体
数字化的新媒体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媒介的壁垒
数字化技术为海量信息传播提供基础
交互性—本质传播特征
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传者和受者的严格界限,传播方式由单向线性传播发展到双向交流,甚至多项交流
新媒体的交互特征,不仅体现在传播方向上,还体现在整个信息形成过程的改变带来信息控制力的变化
信息传播的个性化
超时空—外部效果特征
新媒体具有传播上的快捷性和时间上的自由性,能够轻易做到即时传播
新媒体利用全球互联网网络系统和通信性卫星技术,突破了地理区域的局限,具有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
新媒体的新闻制作
基本特征
新闻生产:从单元走向泛社会化
供给对象:大众化,小众化,个性化定制
表达方式:以视频为主的全媒体
产品呈现:从固态走向液化
迭代新闻
发布时空:零时差零距离
VR
相互关系:互动的兼容的
接受方式:碎片化
新媒体新闻题材
互联网短消息:有稿件来源,正文链接背景,网络跟帖五大要件构成
光明日报的短消息
短视频新闻:短视频平均食堂大约60秒左右
UCG、PCG、二者合作内容
数据新闻与可视化表达:广度和深度,可视化编码
数说春运
网络直播新闻:实时视频流为主要形式的报道形态
慢直播:无主持,无解说,固定机位
VR新闻与AR新闻:体验与参与,个性化叙事场景化互动
临场化新闻
互联网对传媒业的冲击
互联网新媒体持续冲击传统传媒行业
互联网、新媒体下的网络空间治理难题
网络空间治理的内涵
网络空间治理的背景(问题+顶层设计)
存在的问题
网络安全问题:个人信息安全成焦点
网络信息监管问题:有害信息泛滥
网络舆论监管问题:半封闭的舆论空间更加难以管控
顶层设计: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治理策略—网络空间治理的“三驾马车”
完善网络空间治理立法
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机制
政府:起到引导和带头作用,搭建公共话语平台
社会组织:遵守行业规范,守法经营,规范相关从业人员的主体责任
个体:尊法守法,提高主题意识
提升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
互联网技术是新媒体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工具和根本支撑
互联网对传媒业的再造
互联网造就传媒业新业态
新闻生产:从专业化到社会化
原因
液态新闻业,技术意识,right→power
影响:自媒体的产生
新闻接收:从受众到用户
从消费者变成即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信息接收从统一发布的私人定制
受众反馈到用户体验
新闻机构:从单一媒体到融合媒体
融合的困境
新闻机构的结构问题
记者,编辑的素养和技能问题
未来方向: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新闻体制:从单一国企体制到混合体制,形成三足鼎立
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新业态,新生态
互联网思维:用户至上,体验至上,服务至上,平台至上
以混合所有制为标志的传媒新体制基本成型
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传播新格局,新增新媒体成为主导传统媒体全线收缩
“制播分离”新模式出现,传统新闻媒体面临沦为内容提供商的风险
多生产主体,多媒介渠道,到融合新闻,重塑新闻生产和传播生态
自媒体的主要特征
专业化是自媒体的第一属性,其依靠专业化垂直分布或的流量增加竞争力
以个人名义创办,创办者的个体价值认知,对平台的独立风格定位起到主要影响
中国自媒体相比于西方we media概念,具有更强的经济属性,而非政治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