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8、《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情节导图。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及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并根据采访梳理了长征的脉络。
编辑于2021-06-02 09:51:04《红楼梦》第八十回的主要内容如下: 香菱的名字被夏金桂改为秋菱,这是宝钗之前为香菱取的名字。金桂这样做是为了压制宝钗,同时伺机收拾香菱。香菱不敢不从,金桂越发胆大。 薛蟠对宝蟾产生了兴趣,而金桂为了整香菱,故意给二人机会,安排香菱做事以制造他们之间的冲突。薛蟠晚上借故踢打香菱,香菱叫屈。 金桂让薛蟠和宝蟾在秋菱房里成亲,并整夜折磨香菱。香菱无奈,金桂不是让她喝茶就是让她捶腿,折腾得她不得安宁。 金桂故意嫁祸香菱,说自己心痛难忍,药石无用,并找出一个写有她生辰八字和五根针钉在心窝及四肢关节处的纸人。薛蟠相信了这个把戏,痛打了香菱。薛姨妈虽然不信,但金桂不依不饶,定要惩治香菱。 最后,金桂又作践宝蟾,日夜大闹,薛蟠无法应对,只能出门躲避。这些事情让整个荣宁二府都知道,大家都为香菱感到同情和不平。 这一回中,香菱的命运受到了金桂的严重压迫和折磨,她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同时,薛蟠的懦弱和无法保护自己的女人也暴露无遗。整个贾府都对此事议论纷纷,暗示着贾府内部的矛盾和纷争正在逐渐升级。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主要讲述了贾府中的几件事情。首先,贾宝玉在梦中与母亲王夫人和林黛玉相遇,醒来后向探春讲述了这个梦,探春意识到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越来越深。接着,贾赦将迎春许配给孙绍祖,贾政相劝不听,贾母也不多管。宝玉因世界上又少了五个清净女儿(陪嫁丫头四个)而感慨作诗。此外,香菱告诉宝玉薛蟠要娶夏家的夏金桂,宝玉为香菱担心。然而,香菱却误解了宝玉的意思,反而不悦而别。最后,宝玉因抄检大观园以来种种羞辱惊悲凄之所致,兼以风寒外感,病倒卧床不起。 在这一回中,还通过一些细节展现了中式宅邸生活的场景,如王夫人和林黛玉在炕上的绣墩子,以及医生来到贾府为宝玉治病的情景。这些场景生动地揭示了清代富贵人家的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总的来说,第七十九回通过描写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情感加深、迎春的婚事、薛蟠的婚事以及宝玉的病情等情节,进一步展示了贾府中的悲剧和人物命运的无奈。同时,也通过描绘中式宅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清代富贵人家的生活面貌。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主要讲述了贾政在清虚观打醮还愿后,带着众清客参观大观园新景,并命宝玉等人作诗。贾政对宝玉的诗大加赞赏,却对随声附和的清客们大加鞭挞。之后,贾政命宝玉等人各作《姽婳词》,宝玉作完后受到贾政的夸奖,却被贾环等人指责抄袭。宝玉气愤填胸,回家与黛玉等人饮酒解闷。 在这一回中,贾政对宝玉的赞赏和对清客们的鞭挞,表现出他对文学才情的重视和对虚伪世故的厌恶。同时,通过宝玉作《姽婳词》的经历,也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此外,宝玉与黛玉等人的饮酒解闷,也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扶持的精神。 总的来说,第七十八回通过描写贾政参观大观园新景和宝玉作《姽婳词》等情节,进一步展现了贾府中的文学才情和人物间的互动。同时,也通过贾政对宝玉的赞赏和对清客们的鞭挞,以及宝玉与黛玉等人的情谊,反映了作者对真诚、独立和真挚情感的追求和赞美。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红楼梦》第八十回的主要内容如下: 香菱的名字被夏金桂改为秋菱,这是宝钗之前为香菱取的名字。金桂这样做是为了压制宝钗,同时伺机收拾香菱。香菱不敢不从,金桂越发胆大。 薛蟠对宝蟾产生了兴趣,而金桂为了整香菱,故意给二人机会,安排香菱做事以制造他们之间的冲突。薛蟠晚上借故踢打香菱,香菱叫屈。 金桂让薛蟠和宝蟾在秋菱房里成亲,并整夜折磨香菱。香菱无奈,金桂不是让她喝茶就是让她捶腿,折腾得她不得安宁。 金桂故意嫁祸香菱,说自己心痛难忍,药石无用,并找出一个写有她生辰八字和五根针钉在心窝及四肢关节处的纸人。薛蟠相信了这个把戏,痛打了香菱。薛姨妈虽然不信,但金桂不依不饶,定要惩治香菱。 最后,金桂又作践宝蟾,日夜大闹,薛蟠无法应对,只能出门躲避。这些事情让整个荣宁二府都知道,大家都为香菱感到同情和不平。 这一回中,香菱的命运受到了金桂的严重压迫和折磨,她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同时,薛蟠的懦弱和无法保护自己的女人也暴露无遗。整个贾府都对此事议论纷纷,暗示着贾府内部的矛盾和纷争正在逐渐升级。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主要讲述了贾府中的几件事情。首先,贾宝玉在梦中与母亲王夫人和林黛玉相遇,醒来后向探春讲述了这个梦,探春意识到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越来越深。接着,贾赦将迎春许配给孙绍祖,贾政相劝不听,贾母也不多管。宝玉因世界上又少了五个清净女儿(陪嫁丫头四个)而感慨作诗。此外,香菱告诉宝玉薛蟠要娶夏家的夏金桂,宝玉为香菱担心。然而,香菱却误解了宝玉的意思,反而不悦而别。最后,宝玉因抄检大观园以来种种羞辱惊悲凄之所致,兼以风寒外感,病倒卧床不起。 在这一回中,还通过一些细节展现了中式宅邸生活的场景,如王夫人和林黛玉在炕上的绣墩子,以及医生来到贾府为宝玉治病的情景。这些场景生动地揭示了清代富贵人家的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总的来说,第七十九回通过描写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情感加深、迎春的婚事、薛蟠的婚事以及宝玉的病情等情节,进一步展示了贾府中的悲剧和人物命运的无奈。同时,也通过描绘中式宅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清代富贵人家的生活面貌。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主要讲述了贾政在清虚观打醮还愿后,带着众清客参观大观园新景,并命宝玉等人作诗。贾政对宝玉的诗大加赞赏,却对随声附和的清客们大加鞭挞。之后,贾政命宝玉等人各作《姽婳词》,宝玉作完后受到贾政的夸奖,却被贾环等人指责抄袭。宝玉气愤填胸,回家与黛玉等人饮酒解闷。 在这一回中,贾政对宝玉的赞赏和对清客们的鞭挞,表现出他对文学才情的重视和对虚伪世故的厌恶。同时,通过宝玉作《姽婳词》的经历,也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此外,宝玉与黛玉等人的饮酒解闷,也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扶持的精神。 总的来说,第七十八回通过描写贾政参观大观园新景和宝玉作《姽婳词》等情节,进一步展现了贾府中的文学才情和人物间的互动。同时,也通过贾政对宝玉的赞赏和对清客们的鞭挞,以及宝玉与黛玉等人的情谊,反映了作者对真诚、独立和真挚情感的追求和赞美。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第一节 真正的红军
情节概括
主要简述了斯诺到达预旺堡后,从政治部主任杨尚昆提供的统计材料材料分析中,介绍了“正规的”红军部队的人员构成和特点。 ⑴红军大部分是青年农民和工人,他们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斗。普通士兵平均年龄19岁,58%是农民,50%以上是党团员,60%-70%的士兵有文化,无薪饷,却有土地及其收入。 ⑵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24岁,三分之一是以前的国民党军官,指挥员的死亡率很高。 ⑶红军不叫“兵”,称自己为“战士”,大多数未婚或“离开了家庭”;他们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农村妇女和姑娘;战士们来自五湖四海,是中国唯一的真正全国性性军队、征途最辽阔的军队。 ⑷指挥员和士兵,吃穿住行几乎没有差别;红军的枪械弹库基本上是从与国民党战争中获得;红军中无高薪或贪污的官员将军,厉行节约。
到达“预旺堡”
预旺堡
宁夏南部,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所在地。(彭德怀)
是否到前线去
吴亮平:苏维埃翻译员,26岁,两本辩证法书的作者
吴亮平建议斯诺到前线去,了解真正的红军。
杨尚昆的统计
杨尚昆
会说俄文29岁,红军第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详细记录
每一个参加红军的战士都有详细的记录。
为何战斗
由农和工人组织的红军战士,坚信自己是为家庭、土地、祖国而战。
红军年龄
平均19岁,许多老战士(二十几岁)。
军官平均24岁,8年入伍经验,识字,1/3是以前国民党军官,许多是黄埔军校毕业。
红军构成
工人和劳动阶级(38%),农民(58%),小资产阶级(4%)。
党和团队占50%。
人员还自五湖四海,各个民族。
薪金多少
享受一块田地和从这块田地获得的收入。
没收的公田,抽取收入,许多农民无偿帮助耕种。
婚姻与称呼
大多数未婚,许多人离开家庭参加红军。
不称为“兵”,而称“战士”。
道德品质
善待老幼,少吸烟喝酒者,没有恶习。
指挥官死亡率
以前达到50%,改变战略后,仍有23%。
死亡率高,他们依旧有饱有高昂的革命热情。
官兵平等
衣食一样,团以上的指挥员才有一匹马。
住宿一样,没有形式上的礼貌。
经济自足
占领任何一个地方的一,马上开始建设。
装备来源
枪支80%,弹药70%,来自与国民党的战争。
厉行节俭
没有高薪(或贪污)的指挥员,厉行节俭。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第二节 彭德怀印象
情节概括
主要简述斯诺访问司令员彭德怀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简介彭德怀的人生经历。 ⑴红一方面军的驻地:①预旺堡:宁夏东南部的一个古老的回民城池。②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设置简陋:一张桌子,一条板凳子,两只铁制文件箱,红军自绘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 ⑵彭德怀:行伍出身,湖南、南昌军校毕业→1927年在何键处任旅长→“自由派”军官→1928年举行平江起义→成立湖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1930集聚8000多人的“铁军”为红军第五军团,攻占长沙城→参加长征。 ⑶彭德怀留给斯诺的印象:谈话举止,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善于驰骋,动作敏捷,才智过人,吃苦耐劳,活泼愉快,迟睡早起,精力过人,忙碌,善笑(叫斯诺大鼻子),喜欢遵守孩子,关心爱护部下,身体健康,肚子不好,吃得少而简单。
预旺堡总司令部
宁夏南部,红军第一方面军彭德怀司令部。
彭德怀 (参加红军前)
读书生活
湖南军事学校读书→南昌读书。
国民党旅长
1927年,28岁,何键军队“旅长"。
“自由思想”的军官(有事必与士兵委员会商量)。
平江起义
何键对农民进行屠杀,彭德怀率部起义。
成立了第一个湖南苏维埃政府。
红军第五军团
八千“铁骑子弟兵",占领长沙,后撤退。
红军的彭德怀
长征途中
担任"红一军团"前锋部队的总指挥。
为主力部队保证了交通路线,打通了陕西的路径。
常弃马步行,将马给疲倦和受伤的同志。
性格特点
活泼,爱笑,幽默有趣。
爽快,正直。
简单的司令部
布置简单,一张桌子,一条凳子,一张地图,一部电话。
简朴的生活
军装与士兵一样,没有等级标志。
一件降落伞做的背心。
饭吃简单(有位“吃瓜汉”的医生)
不吸烟和节欲者。
跑到山顶去
红军二师学习,说“跑上山顶去”,有无穷的精力。
精力旺盛:只睡四五个钟头,永远镇定忙碌。
自信满满
悬赏5-10万,只有一个哨兵,照样不带警卫走在街上
厉俭节约
悬赏他的传单,用传单背面印制宣传单。
喜欢儿童
常被一群儿童围着,组织“少年先锋队”。
大鼻子斯诺
一幅日本帝国主义的漫画,彭德怀称斯诺“大鼻子”
看剧社表演
坐在草地上看"抗日剧社"演戏,唱流行的歌。
脱掉棉衣给旁边的小号兵。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第三节 为什么当红军
情节概括
主要简述了彭德怀青少年时代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转变直至成为“赤匪”的过程。 一、童年生活 ①出生于湖南湘潭县的一个富农之家,六岁母亲死亡,父亲续弦,后母憎嫌。②旧私塾读书,摔凳子,打老师,被撵出家门,寄住婶母家。③“新学堂读书”讨论教敬父母之事,在婶母的逼迫下,辍学。④踢翻祖母吸食鸦片的烟盘,认为是大不孝,族人开会,准备溺死彭德怀,舅舅相求,离家出走。 二、打工谋生 ①牧童→煤矿工人→鞋匠徒弟→硝酸工厂→筑堤工人。②16岁回舅家,爱上表妹,一起读书。③湖南闹灾荒,带领农民打地主,被迫再次离乡。 三、当兵生涯 ①18岁当上排长;②去长沙负责刺杀督军,失败,南逃被捕,忍受严刑,终被释放。③回舅家打表妹,表妹已亡。④当了军队军官,回乡,受到祖母优先。 四、共产主义 读了很多先进思想的书籍,思想在不断的转变。取妻(共青团员),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彭德怀的出身
富农家庭
生于湘潭县的一个富农家庭。
童年丧母
6岁丧母,常遭继母虐待。
叛逆的童年
打了老师
旧式学校的老师常常打他,彭德怀举起板凳打打了老师。
被控告,继母不认这个儿子。
被送婶母家
父亲不关心,被送婶母家。
婶母爱护,送“现代”学校学习。
退出现代学校
因讨论“父母”问题,婶母逼迫彭德怀退学。
不孝的孙子
祖母吸食鸦片,彭德怀踢翻烟锅。
祖母生气,要淹死彭德怀这个不孝顺的孙子。
舅舅求情,保住性命,9岁被迫离家。
打工谋生
职业繁多
牧童→煤矿工人→鞋匠徒弟→硝酸工厂→筑堤工人
工作繁重
拉风箱14小时,鞋匠12小时(得不到工钱)
挣钱回乡
筑堤两年,挣了12元,回到家乡。
再次离乡
爱上表妹
16岁回乡,爱上舅家表妹,一起读书,准备结婚。
火暴脾气
17岁湖南灾荒,彭德怀领导农民劫地主商人粮食。
被通辑,再次被迫离乡。
当兵生涯
当了排长
排长(18岁),暗杀傅督军失败。
被捕入狱
被人出卖,长沙被捕,经历严刑,终被释放。
攻占长沙
几年后,带兵占领长沙,回乡看舅舅,表妹却亡。
“孝子“模范
军队军官(每月200元薪金)反乡,祖母宽宥,彭德怀成为"孝子模范。
共产党宣言
资治通鉴
第一次有了军人对社会的责任。
新青年
陈独秀的《新青年》,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
1926年,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大纲》《新社会观》《阶级斗争》
结婚
1926年,与一个共产青年团的女生结婚,聚少离多。
平江起义
1928年起义,开始了"反叛者""赤匪“的生活。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第四节 游击战术
情节概括
主要简术了彭德怀总结斯诺访谈的有关红军采用游击战的原因、发展、取胜的一些主要原则,以及取得成功的最要条件。 一、中国采用游击战的主要原因:①农村经济的破产,农民严重失业,劳苦阶级准备着为改革而斗争;②内地经济落后,交通滞后,便于组织;③政治不平衡,战略重心空隙多;④大革命之后,红军回到农村,进行了思想宣传。;⑤部队和农民融为一体,打成一片。 二、游击战发展迅速的原因:①共产党的领导(满足农民要求,善于宣传和组织);②作战领导的坚决果断、无畏勇敢;③游击队的扩充,在周围建立外围和部队;④开办军事学校,培养后备干部。 三、游击战术的十大原则:①不打任何打不赢的仗;②进攻战术是突击(奇袭);③作战前,缜密的进攻和撤退计划;④政治上争取“民团”,武力上打击“民团”;⑤作战人数超过敌人,攻击敌人最薄弱的地方;⑥游击队阵线要有伸缩性;⑦声东击西原则,诱敌,埋伏;⑧避免与敌人主力军作战,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最弱一环;⑨善于隐藏,避免让人敌人发现游击队主力;⑩群众参加与拥护。 四、游击战成功的条件:①基本条件:不惧怕,迅速,周密计划,机动,保密,出奇制胜,坚决果断。②根本条件: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拥护。
产生原因
1、农村经济的破产,农民严重失业,劳苦阶级准备着为改革而斗争
2、内地经济落后,交通滞后,便于组织。
3、政治不平衡,战略重心空隙多。
4、大革命之后,红军回到农村,进行了思想宣传。
5、部队和农民融为一体,打成一片。
发展迅速的原因
①共产党的领导(满足农民要求,善于宣传和组织)。
②作战领导的坚决果断、无畏勇敢。
③游击队的扩充,在周围建立外围和部队。
④开办军事学校,培养后备干部。
十大原则
1、不打任何打不赢的仗。
2、进攻战术是突击(奇袭)。
3、作战前,缜密的进攻和撤退计划。
4、政治上争取“民团”,武力上打击“民团”。
5、作战人数超过敌人,攻击敌人最薄弱的地方。
6、游击队阵线要有伸缩性。
7、声东击西原则,诱敌,埋伏。
8、避免与敌人主力军作战,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最弱一环。
9、善于隐藏,避免让人敌人发现游击队主力。
10、群众参加与拥护。
成功的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
不惧怕,迅速,周密计划,机动,保密,出奇制胜,坚决果断。
根本条件
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拥护。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第五节 红军战士的生活
情节概括
主要简述了红军战士的日常生活情况,重点叙述了“列宁室”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一、斯诺总的评价:艰苦忍耐,没有抱怨,训练刻苦。 二、吃苦耐苦的生活: 住窑洞或其他改造的丢弃场所,睡硬炕,一条棉毯,砖石头堆成的桌椅。虽然简陋,却清洁整齐,饮食简单,唯一的饮料是热开水。 三、红军战士一天的作息生活: 不作战时,战士也是天天忙里忙外。①一周休息一天,五点起床,晚九点休息。②上午:清晨一小时运动、早餐。两小时军事训练。两小时政治学习,中午一小时休息。③下午:两小时识字,两小时游戏。④晚上:晚餐,唱歌,吹熄灯号。⑤丰富多彩的各种竞赛:跳远、跳高、赛跑、爬墙、盘绳、扔铁饼、打靶……“人猴”:因爬山迅捷,报纸称呼。价廉奖品,奖旗。 四、列宁室 每一个连队均有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心。在这里红军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悬挂马克思、列宁像,设有土制模型的专门研究军事战术的角落,挂战士笔记本的学习识字的角落,定期出版墙报的角落(各种各样材料汇编而成,表扬批评的红黑榜),有两用的大乒乓球桌(饭桌),收缴来的留声机,开展各种集体游戏(识字牌游戏,高低分口号牌游戏),无鸦片烟或烟枪等不良行为。 总之,红军的生活是有组织的,是忙碌而又健康的。
印象中的中国士兵
①名声不好,枪是装饰品。
②作战使用鸦片烟枪。
③作战用银子,战斗对空放枪。
吃苦坚忍的红军战士
总括
艰苦忍耐,没有抱怨,训练刻苦。
住宿简陋
长征露天而睡,驻扎坑洞、马厩,硬坑。
只有一宋锈子,石头堆叠做书桌,整洁。
饮食简单
每队都有炊事员,小米、白菜。
咖啡罐比咖啡有价值(军用水壶)。
热水是唯一的饮料,不准喝凉水。
一天作息
一周休息一天,五点起床,晚九点休息。
上午:清晨一小时运动、早餐。两小时军事训练。两小时政治学习,中午一小时休息。
下午:两小时识字,两小时游戏。
晚上:晚餐,唱歌,吹熄灯号。
丰富的竞赛
跳远、跳高、赛跑、爬墙、盘绳、扔铁饼、打靶......
“人猴":因爬山迅捷,报纸称呼。
价廉奖品,奖旗。
列宁室
每个连队都有一个列宁室,社会和文化中心。最好的房间)
马大胡子
战士画马克思和列宁像,东方特点。
研究战术
泥制的战术模型,演习战术。
学习认字
每个战士一个笔记本,三个层次的识字班。
图书众多
马列理论书籍,白区的杂志,苏维埃刊物。
黑白壁报
红栏:表扬个人或团体的精神。
黑栏:批评一些错误。
游戏娱乐
两用乒乓球桌(运用与餐厅)。
缴获的“留声机"和唱片。
游戏:“认字牌”(帮助学习),纸牌上印着标语(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革命万岁)
斯诺的评价
没有恶习
没有鸦片、禁止吸烟......
独一无二
这种“革命意识""坚守信条”,无法抄袭。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第六节 政治课
情节概括
主要简述了斯诺参观访谈红军在“列宁室”上政治课的见闻感受。 ⑴政治课是维系红军战士昂扬斗志的主要支柱,是战士提高革命觉悟的主要课程。 ⑵政治部刘晓介绍(简述刘晓的经历),政治课分三大组进行(连长以上,班长士兵,后勤人员)。 ⑶参观主题为“抗日运动的发展”的政治课,战士发言讨论慷慨热烈、激动人心。访谈的两个问题(①红军哪些方面比中国其他军队好?②如何知道农民是真正爱红军的?),战士回答接二连三、滔滔不绝。
拜访刘晓
刘晓
预旺堡守望所红军政治部人员。
刘晓的介绍
红军战士相信自己为社会义义而斗争。
红军战士相信自己是世界运动的一部分。
刘晓的经历
年龄性格
25岁,秀美聪明,工作努力,为人诚恳。
客气、文雅、温和。
曾是基督教徒
1926年以前,朝阳中学(教会学校)读书。
是学校基督教青年会会员。
厌恶外国人
第一次入狱:领导学校罢课,开除,逃至上海,加入共产党,被捕法租界。
第二次入狱:江苏,英巡捕,化德路牢狱。
1931年恢复自由(20岁),到福建苏区。
参加政治课
三大组
营指挥员以上一连指挥员—服务组。
参加高级班
62名红军指挥员参加。
列宁室,砖头座位。
主题:“抗日运动的进展”。
红军感慨
发泄对日本的仇恨,百姓爱戴,持续两小时。
斯诺的问题
举手调查
9个城市,其余农民。
21个曾是白军,6个东北军。
8个结婚,21个来自红色家庭。
20岁以下34人,20-25岁24人。
红军队伍最好
革命队伍,抗日队伍,帮助农民,官兵平等,自愿参加。
为无产阶级而战,解放人民而战。
农民爱红军 (7种答复)
战士(1)
长征,自己做的草鞋,送茶和热水。
战士(2)
送食物和水,送给养,给红军报信。
甘肃士兵
作战中,切断敌方电话线。
红军(3)
攻击飞机,俘虏飞机驾驶员。
红军(4)
农民们被捕遭杀害,仍带领红军攻击民团。
红军(5)
长征途上收留受伤的红军。
红军(6)
替红军做豆腐,杀羊款待,夜晚报信。
略带胡子的小红军
农民不帮白军,自愿帮助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