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目的
这是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科目二的教育目的那一节的总结,本图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及意义
培养什么人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全部教育的主题和灵魂
教育的最高理想
一切教育活动的实施的根本依据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二者联系
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
在对教育的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一致性
二者区别
教育方针主要从政策角度规定教育目的及其现实要求
教育目的主要从学术方面表达教育理想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国家的教育目的
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其目标的主要依据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
培养目标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
教师的教学目标
是微观层次的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具体化的培养目标,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教学目标有次序地渐进是为了接近和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顺序不能换
教育目的的作用
导向作用
激励作用
评价作用
确立教育目的依据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是确立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教育目的的理论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论
教育目的由社会的发展决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
荀子、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那托尔普、孔德
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高度发展
孟子、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马斯洛、康德、萨特、马利坦、奈勒、艾伦*凯、帕克(马特的福人泰罗梭)
生活本位论
思宾塞——教育准备生活说
杜威——教育适应生活说
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提出
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宗教本位论
我国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坚持培养“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个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发展人的独立个性
确认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社会分工造成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也是根本途径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
要树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确立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必要性
正确把握和理解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的发展
要坚持人的发展的全面性
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
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全面发展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
方向统帅,动力源泉,灵魂
基本任务
使学生具有健康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意义追求
使学生具有自我更新,自我提升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
智育
认识基础,智力支持
内容和任务
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培养和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体育
物质基础
广义:身体文化,身体教育,身体锻炼
侠义: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
教育性,基础性
学校体育是一种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是完整的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美育
协调各育发展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美好心灵和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劳动技术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初步具有劳动与技术意识
这五育的意义以及基本任务要熟记
五育之间的关系
相互独立,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