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思维导图,1917年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是文学革命的直接动力与背景:“五四”新文化运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
概述
时间
1917年
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的直接动力与背景:“五四”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主要阵地:北京《新青年》杂志
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科学
提倡新道德,新文学(白话)
子主题
发展历程
发布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论》,提倡“八事
白话正统地位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提出“三大主义”
炒作
双簧信:钱玄同(王)与刘半农
继续发展
胡适:“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
文学团体
文学研究会
时间地点:1921年1月,北京
刊物:小说民报
代表人物:周作人、沈雁冰(矛盾)、叶绍钧(叶圣陶)、郑振铎
代表作品:
创作内容
一般称文学研究会为“人生派”,“为人生”文学
在创作方式上强调写实主义
创造社
时间地点:1921年7月,日本东京
刊物:《创造》、《创作日》、《创造月》
代表作家: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
郁达夫
代表作:
创作内容:“为了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应真实展现自己“内心”的要求,作品带有浓郁的主观个人抒情色彩
语丝社
时间地点:1924年北京
代表人物:鲁迅、周作人、林语堂
刊物:《语丝》
代表作:
创作内容:多发布针砭时弊的杂感小说,提倡幽默泼辣的雨丝文体
文学革命的论争
第一次论争:林纾《荆生》、《妖梦》VS蔡元培、李大钊 、鲁迅
第二次论争:鲁迅、沈雁冰VS 学衡派
梅光迪、吴宪等创办《学衡》杂志,因其观念相近,故称为“学衡派”(胡先骕)
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提倡“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第三次论争:鲁迅、成仿吾VS甲寅派(章士钊),《评新文化劳动》
文学革命的意义
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贯穿,体现了个性解放,民主科学启蒙思想主题;农民 平民劳动者替代旧文学主人公王侯将相。
文学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文以载道”文学被“人的文学”、“为人生的文学”、“为艺术的文学”、“平民的文学”取代
文学语言,形式:
中外联系上:
鲁迅
小说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中国现代第一篇真正具有现实意义的小说鲁迅《狂人日记》(1918,《新青年》杂志)
新潮作家群
汪敬熙
文学研究会
问题小说
沿文学研究会的方向,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
其思想特征是揭露社会黑暗,反映社会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办法
特点
揭示社会与人生的问题,并找到解决人生问题的办法
作家关心社会,注重现实。
代表人物
冰心:“爱的哲学”—《斯人独憔悴》、《两个家庭》、《超人》
卢隐:揭开一切美好的面纱,打破迷梦,愤世妒世—《海滨故人》
许地山:宗教意识来解人生疾苦—《缀网劳蛛》
王统照:“爱”与“美”来弥补缺陷,净化人生—
叶绍钧:
乡土文学
20年代中期,“乡土文学”的兴起是“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
代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