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室建筑:在汉以前文献中,一般将三代及更早的房屋住宅统称“宫室”,“宫”通常指整栋建筑或建筑院落,“室”是“宫”的组成部分,即单体建筑或房间,称谓上没有等级贵贱之分。汉代以降,“宫室”开始特指社会上层尤其是君王所使用的具有政治性、礼仪性等社会等级意义的大型建筑物。
擎檐柱:即大柱前侧的小柱。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防止日晒雨淋,保护大檐柱脚,可以不埋柱,而使用明础。它是后来斗拱的前身。
二里头宫室建筑的最大特色:带有明确中轴线的建筑群格局(反映了权力中心的秩序性和威仪感)。主体殿堂坐北朝南、以廊庑环绕庭院的封闭式院落布局(反映了政治决策的隐秘和排他性以及宗教祭祀的垄断性)。规模宏大、技术复杂的建筑结构所花费的巨大用工量(反映了统治机构权力的高度集中和行政管理流程的高效运作)
中国古代“事死如事生”,祖先亡灵所处宗庙与在世君王所居朝堂的建筑规制在早期可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