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比较文学总论(第一章)(2)
这是一个关于比较文学总论(第一章)(2)的思维导图,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跨国文学影响关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比较文学总论(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
法国学派
定义: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跨国文学影响关系。
代表人物
巴登斯贝格
梵第根 《比较文学论》第一个全面系统地阐释法国学派的观点
卡雷
基亚
主张:比较文学是不比较的,反对平行比较研究,主张比较研究只限于国际文学关系史,是研究文学的影响关系,而不能进行没有影响的平行研究。
评价
1、这种只讲文学国际影响关系史,彻底否定平行研究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是狭隘的。
2、“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的口号让比较文学偏离了文学比较。
潜藏着一种法国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沙文主义倾。
问题原因分析
1、当时学术界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质疑。
2 、法国学派对比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追寻
法国中心主义/法国沙文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
美国学派
定义:比较文学是跨国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韦勒克
雷马克
奥尔德里奇
基本特征
重视文学性,重视作品的文学欣赏与美学分析
高扬无影响、无实证的平行研究
提倡跨国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
不足之处
研究范围界限划分比较模糊
主观随意性大
过分强调文学的美学价值
平行研究的背景分析
学科理论的纠缠
民族主义动机
文化软实力的原因
中国学派
定义:比较文学是跨国、跨学科与跨文明的文学研究 。
比较文学
定义: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研究。
核心理念
跨异质文明研究
文明变异学研究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
欧洲阶段
成型期
美洲阶段
转型期
亚洲阶段
拓展期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与研究方法
可比性
定义:可比性研究是指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与异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最基本立足点的出发点。
可比性包括
同源性
通过对不同国家文学的比较,寻求一种有事实联系的同源影响关系,这种影响的间源关系可以通过直接、具体的材料得以证实。
以同源性为基础的学科
流传学
渊源学
媒介学
类同性
没有文学影响关系的不同国家文学所表现出来的相似和契合之处。在审美观照下,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
异质性
不同文明之间在文化机制、知识体系,学术规则和话语方式等层面表现出来的从根本质态上彼此相异的特性。
变异性
中国比较文学学者针对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学科理论的不足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点 。
研究方法
影响关系研究方法
平行类同研究方法
变异研究方法
中国比较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