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近代史纲要思维导图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该思维导图主要为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提供帮助,适合期末总复习。内含各个单元的重点考点。例如义和团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等重点内容都有详细分类。赶紧学起来吧!
编辑于2021-07-02 09:44:25中国近代史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盛世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是康熙乾隆雍正年间
近代中国衰落的根源
政治
皇权专制,政治腐败
经济
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悬殊
文化
文化专制,人才凋零
军事
军备松弛,战斗力差
外交
闭关锁国,盲目自大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根本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
原因
英国发生经济危机,需要战争转移国民视线
导火索
林则徐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
1.割让香港岛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厦/福/宁/上/五个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所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意义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势力勾结,压迫中国人民
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新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力量微弱
近代中国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两大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大任务的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前提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反侵略斗争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
社会制度腐败
重要原因
中国综合实力落后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
发动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控制中国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实行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
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意义
粉碎了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是正义的战争,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民族意识觉醒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起义
背景
受封建地主压迫剥削,农民生活困难,西方列强入侵赔款加重农民负担
相关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意义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
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原因和教训
失败原因
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后期无法制止和客服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生
在军事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
教训
在当时情况下,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是它自身无法担负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洋务运动
性质
通过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开始标志
清中央政府总理衙门的建立
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机构——江南制造总局
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
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企图以西方生产技术为手段维护统治,注定失败
对列强具有依赖性,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管理仍是封建衙门式的,企业内部及其腐败,充满恶习
失败教训
变革要从根本上进行,要变革到制度层面上,废除落后的封建制度,学习先进的制度,不能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维新运动
主要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主要作品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康有为
《仁学》——谭嗣同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 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意义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戊戌变法意义和教训
意义
A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其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强烈的爱国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在政治、经济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C.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对中国近代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训
A.暴露了但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B.暴露了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必须通过革命来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A.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弱小,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B.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
辛亥革命
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推行一些方面的改革,从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及清政府的破产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不少人在民族危难加深的形式下,开始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主要人物
孙中山
组织
兴中会的成立——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章炳麟 《革命军》——邹容 《警世钟》《回回头》——陈天华 中国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开始标志
武昌起义
标志
南京临时政府——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历史意义
A.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C.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E.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原因
A.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B.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D.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同盟会内部组织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稳定的领导核心。
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新文化运动
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基本口号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
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为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革命创立了思想条件
局限
a.新文化运动批判孔学,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从根本上说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改造中国 b他们把改造国民性至于有限的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是不可能的 c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这种形式主义看待事情的方法影响了运动后来的发展
五四运动历史特点
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李大钊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并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确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及意义
历史特点
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接受的是一种科学社会主义 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意义
中国人民有了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 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科学指导思想 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中国革命新的面貌
1.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共二大) 2.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3.党在当前阶段的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4.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国共第一次合作标志
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大革命
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715反革命政变
失败原因
1.客观方面:反革命力量的强大 2.主观方面: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为新中国而奋斗
重庆谈判
签订“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中国革命胜利原因和基本经验
胜利原因
1.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 2.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经验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1.八七会议: (1)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2)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2.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走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全国一大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举行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红军长征
1936年红一、二、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抗日的正面战场
李宗仁——台儿庄战役
策略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整风运动
主要内容: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其中,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为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及意义
原因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2.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3.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4.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争议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与支持
意义
1.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3.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产生重大影响 4.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