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 宋代文学
这篇思维导图将宋代文学的客观题与主观题都进行了整理,上面依旧贴心地标注考核年份,这次我还将知识点的重要程度显示出来,宋代文学一直是考核的重点内容,我也精心制作了很久,希望对大家有更多的帮助哦。
编辑于2021-07-04 18:51:06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第一编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第一节 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
一、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柳开
北宋散文家,《河东先生集》
和穆修在宋初自觉以恢复韩愈、柳宗元的传统为己任。
穆修
倡导韩、柳古文,其文强调教化作用
柳开文学主张:【高频多选】
(1)反对五代浮艳文风;
(2)标举文统和道统;
(3)有鼓吹复古;
(4)倡导质朴文风。
二、白体:
宋初出现的诗歌流派,代表诗人王禹偁、李昉、徐铉。
学习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
多反映官场的应酬、消遣,浅近刻露、圆熟平易。
三、王禹偁
(一)王禹偁
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小畜集》30 卷。
风格:平易晓畅。
(二)王禹偁的诗文创作 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1)诗歌方面: [1710 简答]
早年学白居易,闲适唱和诗。
贬官商州后,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
兼擅各体,五七言古诗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 近体诗、绝句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
(2)文章方面:
文章多有现实政治内容和鲜明的思想倾向。 如《唐河店妪yù传》倡导古文古雅简淡。
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有开创之功
使中唐韩、柳 切近现实 的平易古文在宋初重现,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第二节杨亿和西昆体、晚唐体
一、杨亿和西昆体
(一)杨亿
作诗学习李商隐,讲究辞采,风格典丽,
以表现才学和功力,但亦不乏清峭感怆的讽喻之作。
(二)西昆体 [西昆体诗歌的主要特色-1810 简答]
宋初影响很大的文学流派。
因《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诗人杨亿、钱惟演、刘筠。
特色:讲究修辞 ,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学习李商隐,风格典丽。
西昆诗派对宋诗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宋代的江西诗派。
二、林逋与晚唐体
(一)晚唐体:[1410 名词]
宋初诗歌流派。
诗歌代表:林逋 。
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以清逸隐幽为旨趣。
(二)林逋
林逋bū: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北宋著名诗人,时称“梅妻鹤子”。
特点:以江湖散人之诗装点山林,用细碎小巧的笔法写清苦幽静的隐居生活。
第三节晏殊的令词
一、晏殊
晏殊:字同叔 ,“富贵词人”;与晏几道为“大小晏”。 擅小令, 《珠玉词》。
二、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创作特色:
受南唐词影响,尤近冯延巳;
其词风流闲雅,温润秀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语言明净雅致,构思曲折精巧。
词史地位:是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北宋的关键人物。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第一节欧阳修的文学贡献
一、欧阳修的散文
欧阳修的散文艺术特点 【2020 年 10 月论述】
(1)继承发展了韩愈散文“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
(2)欧阳修的赋开宋代文赋的先河,变骈偶对仗为骈散相间、奇偶错杂,既保持了赋体铺陈的特性,又使文气趋于舒缓;
(3)欧阳修散文的佳处,在于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
从平易近人处入手, 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写得婉转曲折、含蓄蕴藉而又富有情感与诗味。
简述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 【简略版答案——1704 简答】
(1)风格平易流畅,委曲婉转。
(2)在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富有情感。
(3)含蓄蕴藉而又平易自然,富于诗味。
二、欧阳修的诗
试论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 【1604 论述】
(1)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变重情韵为重气格,开创了宋诗自具面目的时代。
(2)古体诗具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
用古文章法写诗,句子彻底散行,少用偶句,常用语助词。[古文体]
(3)取材广泛,命意新颖,以议论为诗。
(4)欧阳修诗 既保留诗歌整齐凝练的传统,也具有平易的特色。
三、欧阳修的词
欧阳修与晏殊同为 北宋初期 花间体词人的代表。
词作内容:情词的比例较大。
风格:花间风味的温润秀洁,也有抒发其旷达胸怀,风格豪放的词章
如《朝中措》、《蝶恋花》、《踏莎行》。
第二节梅尧臣和苏舜钦
一、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宛陵先生集》,与苏舜钦-“苏梅”
梅尧臣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1.内容大致可分两类:
干预政治、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
《汝坟贫女》
个人日常生活的琐碎事务。
打喷嚏《愿嚏》《八月九日晨兴如厕有鸦啄蛆》。
2.诗歌特点:
追求“苦硬”、“瘦劲”,要求平淡其表,深邃其里。
风格:平淡、古淡 ——古淡瘦劲、平易古淡、平淡瘦劲。
二、苏舜钦
苏舜钦:字子美,今存《宋学士文集》。
苏舜钦的诗歌的风格特征:
苏舜钦的诗歌中,以风格豪犷雄放的作品最为引人注目。
早期诗歌创作重视反映现实,揭露社会黑暗,敢于大胆直言,如《吴越大旱》。
后期诗风变化,多寄情山水自然景物之诗,富有幽独闲放趣味。
第三节王安石的文学的成就及其他
一、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王临川集》。
(一)王安石的文 【1110】
1.文论:
重在致用,把文章看做为政治服务的工具,长短篇均谨严, 语言质朴简洁而说理透彻,概括性很强。如《答司马谏议书》。
2.小品文:
篇幅不长而笔力雄健,富有感情,文风峭刻。 如《读孟尝君》。
3.散文:
以议论说理见长,议论文[政论文]结构严谨,析理透辟 如《游褒禅山记》 。
(二)王安石的诗词
王安石的诗歌有早期与晚期之别。
早期:直道其胸中事,意味较薄 。
晚年:多描写山水的小诗,新颖别致而雅丽精绝。
词: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和表现范围。如《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荆公体(半山诗) 【0801、1301、1710】
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风格,既清新闲适,又沉郁悲壮。
主要是绝句,雅丽精绝,含蓄深婉。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
二、王令
北宋诗人,《广陵先生文集》 。
诗歌特点:
气势雄壮,粗犷豪迈,[如《暑热思风》]在宋代诗坛上独树一帜。
诗学韩愈、孟郊,追求奇、硬,
内容多写胸襟抱负及当时社会现实,气魄雄壮,风格奇崛豪放,峭拔劲健。
诗歌想象力丰富,富于浪漫色彩。
第四节曾巩、苏洵和苏辙
一、曾巩
曾巩: 字子固,北宋政治家、散文家,世称 “南丰先生”。
曾巩的散文特点
追求古雅平正,雍容冲和的艺术风格,[雍容典雅] 叙事、议论都冲和平淡,委屈周详。
长于议论,多引经据古,明白详尽;布局完整谨严,节奏舒缓不迫;语言干净。 如《墨池记》
写作手法和技巧风格:开阖、承转、起伏、回环都有一定的法度,规矩严密
二、苏洵
三苏:苏洵、苏辙、苏轼
苏洵 :字明允,自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散文特点:
论点鲜明,笔锋老辣, 纵横恣肆,[文笔老辣,纵横博辩]
具有雄辩的说服力,带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
代表作:《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六国论》
三、苏辙
苏辙:字子由/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风:淡泊平和,议论以稳健见长,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 。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超重点必熟背)
第一节苏轼的散文成就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各体散文约四千余篇,大致分为议论文和记叙文等。
一、苏轼的议论文
内容:
喜论古今治乱而不为空言,包括奏议、进策、杂说等,其中政论、史论最为突出。
写作特点:
其议论文多纵横捭阖,气势充沛,雄辩恣肆。
议论透辟而又通俗明晓,深入浅出而又文采斐然。如:《留侯论》
二、苏轼的记叙文 [简述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1804 简答] 简述苏轼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2020 年 10 月简答]
(1)记叙文是苏轼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最具独创性的部分, 包括碑传文、叙记文及文赋等,而以山水游记和亭台堂阁记为代表。
如《前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
(2)山水游记记叙、描写、议论并重,其中议论比重较大且往往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
景物与哲理结合: 借景立论,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奇妙结合。
(3)多为文学性散文,诗情画意,触处皆是;覃tán 思妙理,一出自然。
总结:记叙文最能展示苏轼随物赋形的作文本领,体现他才情横溢的奇思妙想。
三、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
(1)总体风格洒脱自然,辞达、通脱,挥洒自如,行文畅达,错综变化,清新活泼。
(2)善用比喻,多形象思维。如《石钟山记》。
(3)富于想象,以感情和才气为文,有明显的诗化倾向。善于营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如山水游记《前赤壁赋》。
(4)其文代表了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完全胜利,开辟了文学散文发展的广阔道路。
第二节 苏轼的诗歌创作
一、苏轼诗歌的创作概况
(一)诗歌分期:以苏轼贬谪黄州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
怀着宏大的政治抱负,本着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
写富有批判精神的社会政事诗,其中部分是针砭时弊和讽刺新法的作品。
后期:
抒写贬谪时期复杂矛盾的人生感慨,以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佛老思想为基调,
创作风格由豪健清雄向清旷简远、平淡自然方面转变。
(二)苏轼诗歌主要题材内容:[1410 简答]
(1)社会政治诗: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如《荔支叹》
(2)山水景物诗:常常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之中。如《饮湖上初晴后雨》
(3)一百二十多首和陶诗:描写亲身经历的生活。如《和陶归园田居》
(4)题画诗:有的提出诗画理论,有的善于写出画面的动态。如《惠崇春江晚景》
二、苏轼诗歌的创作特色 [1710 论述——重点大题-注意多选题]
(1)以文为诗,运用博喻。 如《百步洪二首》其一
(2)有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出色的文字表现力,有才气。[以文字为诗]
(3)以才学为诗,好议论、使事用典。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思考结合起来。
(4)【东坡体】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且风格多样。七绝吐语清丽精美; 七古气格雄健豪放。
基本风格:
①刚健含婀娜的清丽雄健
② 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高风绝尘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
第三节 苏轼词的革新意义
一、苏词的超旷高远襟怀
(1)以诗为词,以诗的品格改造传统本色的词体,以诗的精神提高词的品味。
(2)苏轼词突出表现自我的胸襟和怀抱,在词中充分表现了自己的 个性、感情经历和心路历程,士大夫的气质性格。 如《水调歌头》《定风波》
二、苏词对题材的拓展
(1)把士大夫文人较为宽广的生活内容带到了词中。 把诗中表现的题材引到了词中, 如咏史怀古、登临送别、田园风光等。
(2)将情的范围扩展至朋友、师生、兄弟、夫妻之间。如《水调歌头》《江城子》
(3)农村题材正式入词由苏轼始;如《浣溪沙》
(4)苏轼的咏物词有开拓之功,以寓寄托,奠定了咏物词的体制特色。如《卜算子》
苏轼词题材:咏史怀古、悼亡怀人、登临送别、田园风光、说理谈禅、爱国热情等。
三、苏词豪放旷达的风格
(1)苏轼的词气象宏大,风格豪放旷达,雄健清刚。
(2)豪放旷达的风格既是他个性的真切表现,又是他清醒的审美追求。
(3)打破了花间以来的传统定式,转为抒发士大夫情志的创作心理,多样化的审美风格。
试论苏轼词对题材的拓展及其艺术风格。[1910 论述]
(1)题材内容:
苏轼词反映宽广的生活内容,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有咏史怀古、悼亡怀人、登临送别、田园风光、说理谈禅、爱国热情、咏物等。
(2)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苏轼豪放旷达词风的出现,打破了花间以来为应歌合乐而形成的独重女音,男子而作闺音的传统定式,而代之以表现抒发士大夫情志的创作心理,
风格上也打破了专以婉丽柔媚为美之局限,转变为具有多样化的审美风格。
(3)
风格:
豪放旷达。苏轼的词气象宏大,风格豪放旷达、雄健清刚。
创作:
“以诗为词”,以诗的品格改造传统本色的词体,以诗的精神提高词的品味;
把词与诗看成同等地位的文学样式,有意识地以诗的意境、诗的创作方法入词, 突破音乐对词的束缚,将词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体诗,使词的面貌为之一变。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与词
江西诗派 [一祖三宗-1704 名词]
(1)以黄庭坚为宗主的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
(2)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3)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
一、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内容:
(1)用于日常交际应酬的赠答诗、次韵诗以及咏物诗等。
(2)反映民生疾苦和时事政治的诗,如《流民叹》等。
(3)表现自我人格和襟怀的抒情写意的作品:最多、最具特色。如《寄黄几复》
山谷体
宋代诗人黄庭坚所开创的诗体。
总体风格特征是生新瘦硬、奇峭倔强。
二、黄庭坚诗歌的特色: [高频重点 1810/1310 简答/2010 考期多选]
(1)山谷体诗的基本特征:求生避熟,求雅脱俗;
(2)喜欢用拗句,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
(3)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如《登快阁》 以学问为诗,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造,富有思致和机趣。
(4)好奇尚硬,造语洗尽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拔,同时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三、黄庭坚词作的艺术特点:
总:黄庭坚的词雅俗并存,在当时毁誉不一。
(1)雅词颇得东坡豪放词的神韵,带有兀傲俊洁的个性色彩。如《念奴娇·断虹霁雨》
(2)俗词带有明显的学柳永的痕迹。
词之俗:①写艳情而流于狎亵②运用下层社会的俚俗语言和僻字怪字。
第二节陈师道和陈与义
一、陈师道
陈师道: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苏门六君子”之一。
(一)后山体:
(1)宋代一种诗体的说法;
(2)代表诗人陈师道;
(3)学杜甫,诗风瘦硬,以拙为工。
(二)陈师道“后山体”的艺术特征
(1)作诗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摒却华辞丽藻;
(2)诗风朴拙瘦硬,以拙为工,简妙雅淡,瘦而有骨,用力而无痕;
(3)学杜甫而得其神髓,诗境则又出黄庭坚之上。
二、陈与义
字去非,号简斋,著有《简斋集》。陈与义的诗歌被称为简斋体。
(一)陈与义诗歌的分期——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诗多抒怀、咏物、唱和之类的作品,表现个人生活情趣的流连光景之作,清新冲淡,明净雅致。
后期:诗转而多忧国感时,写了不少寄托遥深的诗篇。诗风变得雄阔浑厚,沉郁悲壮。
(二)简斋体的艺术特征(艺术独特性) :
(1)是宋代陈与义自创的诗体,主要指陈与义的后期诗,具有独特诗风的作品。
(2)对仗不完全注重字面的工稳精巧,而更着重于上下句之间气脉的内在联系, 使全诗的意境更加圆融。以直致语、浅语入诗,重意境、重白描。
(3)风格遒上,思力沉挚,已突破了黄、陈瘦硬诗风的局限,取材和诗境都较恢弘,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简斋体 : [2010 考期名词]
指宋代陈与义创作的具有独特诗风[雄浑沉郁]的作品。——陈与义的后期诗
以直致语、浅语入诗,重意境,重白描。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第一节柳永的慢词
一、柳永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通俗歌曲作家”,《乐章集》。
(一)柳永扩大了词的题材领域【柳永词的题材】
(1)表现具有下层市民特征的感情、观念、价值标准;如《定风波》
(2)多写风尘女子,感情真挚、深沉、平等; 如《雨霖铃》
(3)多写男女之情,写艳情表现活生生的情感动作;
(4)扩大了词的题材领域,大量描写羁旅行役、城市风光, 旅途所见、羁旅劳顿、人生遭际交织在一起。
(二)柳永对词体的贡献 (柳永词在艺术上有三个特点)【1804 论述】
总:柳永在词史上以创制慢词而著称,完善了慢词的体制和表现手法。
(1)表现手法
柳永的慢词在表现手法上适应下层市民俗众的接受习惯,叙事写情直观浅露
(2)章法
在章法上,柳永词更注重叙事完整,描写细腻的效果。以赋为词。如《雨霖铃·寒蝉凄切》
作慢词用铺叙手法,叙事、写景、抒情,层层铺叙,层层递增,情感表达尽露无余,不求余韵。
(3)语言通俗-柳永词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
①词中采用市井方言俗语,口语特点;
②词中常用第一人称代言,模拟人物声口语气,歌妓词。
(4)音韵声律
音韵声律上,运用韵脚、四声等变化达到奇特刺激的效果,以此来吸引和感染受众。
(5)总结: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人创作慢词渐多,以柳永为代表的俗词对金元曲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柳词则有“曲祖”之称。
第二节秦观、晏几道和贺铸
一、秦观
秦观:字太虚,世称淮海先生,《淮海词》。
秦观词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地位
(1)内容(相思别离):
多写相思离别,融入了自身感受。如《踏莎行·雾失楼台》
(2)音乐美:
节奏鲜明,具有悦耳动听的音乐美。
(3)语言风格:
典雅、清新雅致 又明白晓畅,词风婉约 。
融化前人诗句,如“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化为“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4)抒情为主:
以抒情为主,具有感伤情调,抒情议论中融入议论,委婉深沉又自然流畅。如《鹊桥仙·纤云弄巧》
(5)地位重要:
秦观词在本色的婉约词体的发展流变中有着重要地位,承前启后。
二、晏几道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小山词》。
晏几道词作的艺术特点
(1)凄苦哀怨
用词抒发生活中体验到的哀愁,具有极度凄苦哀怨的伤感情调。如《蝶恋花》
(2)体验细腻
选取生活细节,抒写心灵,对悲愁和欢乐的体验细腻、刻骨铭心。如《鹧鸪天》。
(3)最后一位
北宋词人中最后一位以写小令著称的词人,其词将花间体的华美精致、含蓄蕴藉发挥到了极致。
三、贺铸
贺铸:字方回, 号庆湖遗老,词集《东山词》。
贺铸词作艺术特点
总:风格多样,“儿女英雄兼而有之”
(1)盛丽妖冶
继承花间词风。如《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悲壮激昂
表达爱国豪情及壮志难酬。 如《六州歌头》
(3)师法苏轼
清旷不足而悲壮过之。在北宋豪放派中独具特色,影响辛弃疾等爱国词派。
第三节周邦彦及其清真词
(一)周邦彦词作的艺术成就 [1504 论述—重点大题]
总:是北宋后期的著名词家,被推为“正宗”、“集大成”者;被尊为“词中老杜”
(1)内容:
仍是男女之情,相思离别,也擅长写羁旅行役;如《兰陵王·柳》
(2)艺术特点:
主要在章法结构。章法布局开阖回旋;相互衬托的手法;以景结尾。
(3)语言:
典雅,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
音律精严,其词和婉动听而又激越响亮。 如《西河·金陵怀古》。
作词以协律为主,极沉郁顿挫之致。
(4)声情本色:
既具有词体的声情本色,又有文人雅士所认同的诗性气质。
(二)试论周邦彦词在章法结构方面的特点。 [1610/1410 论述]
(1)善于铺叙
继承了柳永的善于铺叙的特点,曲折变化
(2)开阖回旋
章法布局开阖回旋. 开阖有致的章法—— 既有柳词叙事容量和感情力度, 又避免了直露无余。
如《瑞龙吟》使周邦彦的词显出感情的浑厚和表达的蕴藉,
展现文人推崇的沉郁顿挫的境界。
(3)相互衬托
章法布局上常使用不同感情的相互衬托的手法。
如《满庭芳》,词中乐情与哀情相互衬托,情感跌宕起伏,具有含蓄蕴藉的效果。
(4)以景结尾
如《浪淘沙慢》,结句融情入景,以景语结,给人以幽咽不尽的感受。
第四节李清照和朱敦儒
一、李清照
(一)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1604 多选]
①尚雅,思想的雅正、语言音律的文雅。
②“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强调词与诗有别,词更有鲜明声律色彩。
(二)李清照词的前后期
词风以靖康之难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词作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清丽淡雅
生活在温馨和美的艺术氛围中,多谢少女、少妇生活,如《醉花阴》《如梦令》
后期:
经历国破家亡、生离死别,词风从清丽淡雅变为沉郁哀痛,如《声声慢》
(三)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 【重要大题】
李清照的词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1)语言:
她的词语言清新淡雅又通俗易晓;
(2)词风
常用通俗浅近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词风自然流畅,清新宜人;
(3)口语
善用寻常口语,既能曲达情思,又巧合音律;
(4)音律
精于音律,善于将语言变化与声情、词情相结合,达到表现情感的艺术极致。
易安体[1010.1504.1610 名词]:
(1)李清照的词被称作“易安体”
(2)语言清新淡雅,通俗易晓
(3)运用白描,词风自然流畅。
七、朱敦儒
字希真,词集《樵歌》。北宋时词作主要是写男欢女爱、伤离恨别的传统题材。
朱敦儒词的艺术特点:【1910简答】
(1)南渡前
追求的是清狂放逸的人生境界,潇洒自在。如《鹧鸪天·西都作》
(2)靖康之难后
抒发国破家亡的沉痛之情、充满悲凉凄苦。 如《采桑子》《卜算子》
(3)晚年隐居
写了大量隐逸词,如《好事近·渔父词》
(4)总结
用语清疏晓畅,意境超旷而飘逸,笔法空灵蕴藉,富于神韵远趣。
朱希真体/樵歌体:
朱敦儒词风格自然飘逸
语言浅白如话
于淡而静的空旷境界中透出潇洒。
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第一节辛词的题材内容
一、辛弃疾
(一)“稼轩体”
(1)辛弃疾的词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代表了南宋爱国词的最高成就。
(2)其词达到了词体艺术的高峰,形成了备受称道的“稼轩体”。[结合辛弃疾具体词风答名词]
(二)辛弃疾词的题材内容
(1)爱国词:
最突出的题材,抒发报国豪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如《鹧鸪天》、《破阵子》、《摸鱼儿》。
(2)儿女缠绵之情
如《青玉案·元夕》。
(3)农家词
农村田园的生活和景致同样充满了意趣。如《清平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第二节辛词的艺术成就
(一)辛词的艺术成就与地位
1.辛词的艺术成就 【2008 考期多选—重点必背知识点;结合下题背诵】
(1)豪放婉约
豪放词刚柔相济;婉约词柔中有刚。如《祝英台近·晚春》
(2)议论用典
喜议论,以论为词(又饱含感情);善用典,用典典源广泛;。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以文为词
以文为词,用散文句法,仍合词律。如《西江月·遣兴》
2.辛词的词史地位
(1)词史上常将苏、辛并称。《人间词话》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2)东坡性情旷达,词作自然天成;稼轩性情豪放,词作沉郁痛快。
(3)在作词态度上,苏多呈天籁,辛多以人力;苏词飘逸超诣,辛词功力深厚。
小蒋老师提醒要区分: 苏轼是以诗为词,辛弃疾是以论为词、以文为词。
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1704 论述—重点必背大题;结合上文背诵】
辛弃疾的婉约词 柔中带刚。
如《祝英台近·晚春》写怨女伤春,传统的相思离别的题材,后人评为“风流妩媚"。
于词体“本色”的婉媚中又透出刚毅之气,这是辛词所特有的的风格。
喜议论,以论为词。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此词写于镇江知府任上,举历史经验教训为即将北伐的将领鼓气献言。
上片列举三国孙权、东晋刘裕,描写其英雄业绩的同时,巳含赞许之意。
下片以南朝宋文帝的教训告诫不可轻敌冒进。全词以议论为旨,又饱含感情。
喜用典,用典广泛。
如《西江月·遣兴》,全篇以文为词,用散文句法,却仍合词律;
前、后两结句均用典故,随意点化。用典过多不免有“掉书袋”之感。
第三节辛派词人
二、辛派词人 [1604 名词/1804 多选]
与辛弃疾同时的一批词人,
词的主题抒发爱国感情,风格豪放激切,辛派词的共同特点是慷慨悲壮。
主要人物有张元幹(干)、张孝祥、陈亮、刘过等。
辛派词人的创作特点:
张元幹:
南渡前内容多花间风格“极妩秀之致”。
南渡后词风慷慨激昂;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贺新郎》
张孝祥:
词学东坡,气质与东坡近
“寓以诗人句法,无一毫浮靡之气”,豪迈飘逸,反映出时代特征,艺术感染力。
陈亮:
以救国安民为己任,多表现抗战恢复之志;
词风豪放如稼轩,又在词中议论纵横。《水调歌头》
刘过:
词多壮语。
词有稼轩词狂放而又幽默的影子,风格、结构都与辛弃疾近似。《沁园春》
张元干:号芦川居士,词集《芦川词》 ;张孝祥:号于湖居士,词集《于湖词》 ;
陈亮:字同甫,号龙川,词集《龙川词》 ;刘过:号龙州道人,词集《龙洲词》 。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第一节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
中兴四大诗人:
南宋中期是宋代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涌现出“中兴四大诗人”:
①爱国主义诗人陆游
②擅长写“活法”诗的杨万里
③以田园诗著称的范成大
④以及尤袤mào
一、陆游的诗歌创作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诗歌收入《剑南诗稿》九千二百多首,堪称古代作家中最多产的诗人。
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 及各期主要特点[1704/1210 单选]
早期:
初喜藻绘而至清新拔俗。(早年学江西诗派,但清新流畅、取其平淡)
如《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期:
豪放悲壮。(大气磅礴的诗篇、请缨无路、功败垂成的作品-悲愤豪壮)
如《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晚期:
清淡秀逸。闲适淡泊,但仍风格悲壮之作。
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二、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1904 论述/1810 多选]
总:诗歌诸体兼备,古体诗、律诗、绝句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艺术风格多样。
古体诗
陆游的古体诗风格悲壮
或沉痛地表达了沦陷区人民渴望收复的愿望;
或斥责主和派的大臣们出卖祖国土地的行径,
或控诉投降派排斥抗战将领、贻误国事的罪恶勾当,
或抒发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失地的夙愿。如《关山月》
律诗
①律诗颇多悲愤之作,陆游有意学杜诗的精练流丽和跌宕雄浑, 表现阔大和沉雄的情感,神完气厚。
②七律自然圆转而对仗工稳,有“古今律诗第一”之誉。 如《病起书怀》,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感人至深。
绝句
晚年大量风格清淡秀逸的绝句,
日常习遇之事 处处常见之景,一经他的描写和歌咏,呈现新鲜的诗意。如《秋思》。
三、陆游的词和散文
1.陆游词作的特色
爱国词慷慨激昂。
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大部分词清淡秀逸、清婉
如《卜算子·咏梅》
情词真切直挚。
如《钗头凤》
2.陆游散文的特点
记叙文成就较为突出,尤其是题跋小品文。
文字简洁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和妙趣。如《入蜀记》《老学庵笔记》
第二节杨万里和范成大
一、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今江西吉水县人。有《诚斋集》
诚斋体/杨万里的“活法”诗: 【2104 论述(大题就两个一起背)】
诚斋体 【0810】
(1)杨万里的诗被称为“诚斋体”。
(2)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
(3)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
杨万里的“活法”诗
(1)创造了一种新鲜活泼的写法,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开辟了新的诗风。
(2)最出色的是绝句;着重表现山水景观的自然灵性与情意,充满奇趣活劲儿, 被认为是真正的“活法”诗。
如《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范成大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今江苏苏州人。有《石湖居士诗集》等。
诗歌主要贡献:
(1)爱国纪事诗:
以出使金国写的纪事诗为代表。如《州桥》
(2)田园诗:
最著名、成就最高 如《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904 简答】
(1)既有田园风光,又写农民耕作的艰辛,堪称古代田园诗集大成之作。
(2)扩大田园诗的表现范围,更接近于农村的现实生活,赋予平淡闲适为特征的 传统的田园诗以更深刻、更广阔的内容。
(3)七绝组诗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 12 首。
口诀:填表七绝
第三节朱熹与南宋散文
一、朱熹的诗文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 今福建人。宋代理学大家。存诗具有雅正、清新、明秀的特点,亦时带理学气。著有《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等,以及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集》。
(一)朱熹的诗文
诗歌:以诗喻理,情趣、理趣相交织,在诗的感性意象中闪烁着理性的睿智。
如《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散文:功力深刻,细致周密,记叙文平易自然。看来是平淡无奇,却雅厚简当。
如《送郭拱辰序》
文学主张:“文道一体”
二、南宋其他散文【了解】
(一)南宋中叶散文之两派
讲事功的功利派,以陈亮和叶适最为有名。文章以评论时事和讲治乱兴衰为特色,风格气势雄赡豪迈。
道学派,以朱熹、真德秀为代表,多讲学之文和语录体。
又分出以吕祖谦为代表的论文一派,既以文贯道,又讲究章法。
至南宋末年,许多散文寄寓着作者不甘亡国的壮烈意气和黍离悲感,恳切、沉郁和悲壮,造就了南宋散文最为光辉的篇章。如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正气歌》等
(二)南宋各体散文的一般特征
议论文:以扶危救倾的议论文成就最高。如陈亮的《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叙事文:多显得纡漫拖沓,尤其是碑志比较散漫萎弱。
语录体:理学家的语录体文字,以其无意为文、无章法约束,常过于随意。
笔记文:最能体现南宋散文的繁荣状况,随笔、游记。如《东京梦华录》等[考纲生僻点]
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第一节白石词
姜夔: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今江西人。在诗学批评方面有《诗说》一部。
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还是在词的创作。有《白石道人诗集》,词集名《白石道人歌曲》。
一、白石词的情思内涵
题材以感时伤世、咏物言志及追记恋情为主。意境上融入高雅的气质,清越高远。
如《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反映家国之感、时政感慨,凄清色彩。
如《扬州慢》(感怀家国、黍离之悲)。
不以描写的真切、感情的激愤取胜,而是从自己的感受写出 笼罩上一层凄清的色彩。
二、白石词的艺术成就及贡献 [2008 考期论述]
1.白石词风格:“清空”、“骚雅”。 【1110、1510、2008论述】[高频单选-1804]
白石词意境清幽空灵。多用素洁的意象,营造出清疏高旷的境界。
如《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虚字的使用是构成清空风格的重要手法,使语意转折灵活。
如《疏影》“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独特的笔法:以健笔写柔情,褪尽铅华,更见清刚。
如《长亭怨慢》“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音律精严,以雅乐注入词体,为清雅词风提供了基础。
①以古乐府入词,以古乐的雅音来革除“今曲”的淫靡;
②以唐法曲音乐注入词中,音乐的清雅为词的清雅提供了基础。
白石词对词史的贡献【1510、2008论述】
白石词的清雅词风于婉丽、豪放之外别立一宗,并蔚然成派,成为“第三派”,丰富了词体风格的内涵。
白石及清雅词派 从《花间》、晏、柳、周形成婉丽传统风格中独立出来,是对词学的一大贡献。
清雅词派:
南宋词坛流行的文学流派;
以姜夔为代表 ;清雅词风于婉丽、豪放之外别立一宗, 成为“第三派”。
特点是讲究炼字炼句,清空骚雅,讲究音律。丰富了词体风格的内涵。
第二节梦窗词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梦窗甲乙丙丁稿》。
吴文英“论词四标准”: [考纲极其生僻点-不用背,读一遍即可]
“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
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
一、梦窗词的情感内涵
酬酢赠答之作。
托足于权贵之门,生计所需,价值不高。
哀时伤世之作。
目睹国家偏安苟安的情况,内心充满悲伤和苦闷。
如《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借吴越争霸史事,叹古今兴亡之感、白发无成之恨, 抒写了对于国家现实的忧虑和哀愁。
忆旧悼亡之作。
与在生活中的爱情遭遇及生离死别的经历有关。
后期词中出现大量的归梦现象和恋物心理。
如《风入松》。词中境界亦真亦幻,实景与梦境交替出现。
二、梦窗词的艺术成就[0801 论述]
总:吴文英词风格超逸沉博、浓艳密丽。
前人论词多批晦涩难懂。
讲究用典与用字,形成雅丽风格;
有独特情绪体验和表现方式。如《齐天乐》。
章法结构十分独特。
常使用时间与空间交错杂糅叙述方式,与其亦真亦幻的内容相适应。如《莺啼序》
语言很有特点。
常用一些冷僻、怪异的字词,造成特别的效果。如《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第三节史达祖、周密、王沂孙、张炎等
一、概况(史达祖、周密、王沂孙)
史达祖:
《梅溪词》咏物词;体物工巧;如《绮罗香·咏春雨》,语言新奇精警,“做冷欺花”二句属对精切巧妙;
《双双燕·咏燕》,题为咏燕,但通篇所写不着一“燕”字,却能把春燕描写得如在目前翻飞,活灵活现。
周密:
号草窗,词风与姜夔近,与吴文英(梦窗)齐名,并称“二窗”词。
风格“清丽”,咏物词寄托遥深,如《玉京秋》。有《蘋洲渔笛谱》(《草窗词》)。
王沂孙:
有《碧山乐府》(《花外集》),是南宋后期清雅词派的重要词人,悼念故国之思,充满凄苦悲凉意味;
咏物词:有故国之思、身世之慨的寄托,体物细微,结构细密,又寄托遥深,哀婉动人。如《齐天乐·蝉》
二、张炎
张炎:字叔夏,号玉田,今浙江杭州人,有《山中白云词》。著有《词源》二卷,精研词之音律、作法, 堪称宋代词论第一力作。与姜夔并称为“姜张”。作词较为注意形式技巧。
(一)张炎的词风
宋亡之前清丽:写景优美,用笔细腻,词风雅丽。如《南浦·春水》。
南宋灭亡清凄,词风变为凄凉悲苦。如《解连环·孤雁》
入元后,多亡国哀音及身世零落之慨。如《八声甘州》
(二)张炎的词风在词史上的意义
总:张炎词的风格在南宋词史上颇有意义。
上承白石的清空疏宕,近与梦窗的密丽质实相区别,表现了明确的风格意识。
由白石词的疏宕到梦窗词的密丽,再到玉田词的疏宕,蕴涵着词人风格的追求。
第九章南宋后期文学
第一节永嘉四灵
一、“永嘉四灵” [1904 名词/1210 名词]
南宋后期的四位诗人,即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都是永嘉人。
四人效法晚唐体诗,诗风相近,作诗专攻五律,多咏景物,诗风平淡简远。因叶适的鼓吹而闻名于世。
二、“永嘉四灵”诗歌艺术特点:
(1)取法贾岛、姚合的苦吟诗风。
(2)专为格律诗,意平语诡,因刻画太甚而流于纤仄,也有自然清新(自然清圆而功夫精巧)的作品。
(3)诗中不用典故,诗风冲淡平和。轻灵倩寒的境界和平淡简远的韵调。
作诗专攻五律,律体多咏景物,写萧散野逸之趣,追求平淡简远的韵调;(选择自然山水)七绝很有特色,新颖灵巧,圆美自然,比五律更显得气韵浑成。
第二节刘克庄与江湖诗派
一、刘克庄与江湖诗派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今福建人。有《后村先生大全集》,词集名《后村长短句》《后村别调》。是江湖诗派中成就最大的诗人。
(一)刘克庄的诗歌分期及艺术特点 【1604 简答/2104 简答】
刘克庄的诗歌以 60 岁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早年从晚唐体、四灵体入手,刻琢精丽,风格清轻简淡。
(2)后摒弃四灵诗风,转而尚古体,尊韩愈诗,追求抑扬开阖、悲愤慷慨的诗风。
(3)六十岁之后的诗作感情更为沉痛深刻,沉郁低回中含一种悲凉疏放的落寞情调。
(4)融会众作而自为一家,创作涉历老练、布置阔远。江湖诗派中成就最大的诗人。
(二)刘克庄的词
(1)继承辛派爱国主义传统与豪放词风,为辛派词人的后劲。
(2)作词针对社会时政有感而发。如《贺新郎》,所处时代已近南宋末期,政治黑暗,国事衰颓, 词中更多是忧愤悲凉,处处流露出黍离哀痛的沧桑感。如《沁园春·梦孚若》。
二、江湖诗派
(一)江湖诗派: [1810/1310 名词]
(1)南宋后期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诗集》而得名。
(2)多效“四灵”之体,崇尚晚唐的清巧之思,反对江西派的“资书以为诗”,以不用事为贵。
(3)代表诗人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二)戴复古
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有《石屏诗集》
戴复古诗歌的特点:
①作诗以苦吟求工,带有四灵余习。
②将精力放在五律上,多写人情世故、采取白描手法,清健轻快,无斧凿痕。如《世事》方岳:字巨山,号秋崖,今安徽人,有《秋崖集》。
作诗主清新,工于镂琢,常能制作出一些新巧的对偶,把寻常典故成语巧加组织而成名句。大多数作品写于罢官乡居时,颇多写景的田园之作,如《农谣》。
第三节文天祥与遗民作家
一、文天祥
文天祥:南宋遗民作家,诗风:直抒胸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
(一)文天祥作品的情感内涵:
(1)国破家亡被俘仍坚贞不屈,表达绝不屈服的壮烈誓言和内心独白。
(2)沉痛的念眷故国之作。
(3)反映了作者生死不渝的民族气节和顽强斗志。如《正气歌》《过零丁洋》
诗-
《正气歌》国破家亡、身陷囹圄而决不屈服的壮烈誓言和内心独白;
《过零丁洋》直抒胸臆,沸腾着爱国热血、满腔的忠贞和赤诚,极沉痛、光明磊落,感染力极其强烈;
文章-
《指南录后序》慷慨就义前所写,舍生取义,视死如归,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精神可惊天地、泣鬼神。
二、汪元量、刘辰翁和郑思肖
1.汪元量,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诗词的思想内涵:
其诗多以纪实绝句述亡国之痛,被称为宋亡“诗史”。
直抒胸臆,常用比兴,多写故国之思,充满了亡国之戚、去国之苦。
2.刘辰翁,有《须溪集》。
①不平的心境和抑郁的情绪,使其诗遣词造句艰涩。
②感怀时事,抒发兴亡之感 。
3.郑思肖,有《郑所南先生文集》。
多写亡国之痛与故国情怀 。如《寒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