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知识点思维导图,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在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编辑于2021-07-08 12:47:15藏象
藏象学说概述
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的含义
人体脏腑的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及其与自然想相关事物的比象
脏腑分类及功能特点
五脏
化生和贮藏精气
六腑
受盛和传化水谷
奇恒之腑
藏精气似脏
临床实践意义
五脏以藏为主,治疗上常以补为先
六腑以通为用,治疗多以泻为主
藏象学说的形成
古代解剖知识的对比参照
生理病理现象的长期观察
医疗实践经验的反复验证
古代哲学思想的交互渗透
藏象学说的特点
主要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表现
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五脏与六腑表里相合
五脏与体窍内外关联
五脏各系统间协调共济
五脏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
五脏与外在环境的统一性
人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
人与社会环境联系密切
五脏
心
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
名词解释
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于脉中,流注全身,循环不休,发挥营养和润湿作用
表现
主血
①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运行,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各脏腑形体官窍的作用
②心生血,即奉心化赤
主脉
解释
心气推动和调控心的搏动,维持脉道通利的作用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基本条件
心气充沛
心血充盈
脉道通利
临床病理表现
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从面色、胸部的感觉、舌象、脉象等方面反映
心藏神
名词解释
心具有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等生命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等活动的功能
神的解释
广义
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体现,包括面色、眼神、形态、语言、呼吸、饮食、睡眠等
狭义
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主宰
心主宰整个人体生理活动
心主宰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生理特性
心气通明
心火宜降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通于夏气
肺
生理特性
肺为娇脏
肺气宣降
定义
指肺气的运动以向上、向外的宣发和向下、向内的肃降为特点
体现
肺主宣发
定义
指肺气具有向上宣升和向外发散的运动特点
功用
排出体内浊气
将脾传输而来的水谷精气和津液向上、向外布散,发挥充养与润湿作用
通过肺气的向外运动,将会聚于肺的血液进行清浊之气的交换并布散全身
宣发卫气,布散全身,外达肌表,以发挥卫气护卫肌表,温养肌腠皮毛,调节和控制腠理开阖、汗液排泄
肺主肃降
定义
指肺气向下和向内清肃、通降的运动特点
功用
吸入自然界清气
将脾传输而来的水谷精气和津液向下、向内通降,起充养与濡润作用;将代谢后的水液通降于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通过肺气向下、向内的运动,使一身之血流经于肺以去浊更清
肃清肺和息道内异物,以保持其洁净
生理功能
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
定义
指肺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的功能。肺司呼吸,是指肺具有吸入自然界清气,呼出体内浊气的生理功能
体现
主呼吸之气
定义
指肺气通过宣发和肃降运动,主持呼吸运动,呼出体内浊气,吸入自然界清气,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
主一身之气
定义
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脏腑经络之气的作用
体现
气的生成
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通调水道
定义
指通过肺气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具有疏通和调节作用
肺气宣降的影响
肺气宣发
肺气肃降
朝百脉
定义
指全身的血脉,均要通过经脉而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而后输布于全身
实质
肺助心行血
结构基础
血液通过血脉而流经、汇聚于肺
功能基础
肺主气、司呼吸,吐故纳新之转化,将富含清气的血液敷布全身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在窍为鼻
在志为悲(忧)
在液为涕
通于秋气
脾
生理功能
主运化
定义
将水谷化为精微及津液,将精微物质及津液吸收并传输全身
功能
运化水谷
定义
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传输精微物质
传输方式
①脾直接散精,将精微物质布散至脏腑组织而发挥其营养作用
②脾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化生为气血,借助心主血脉的功能、肺主宣发和肃降的气机运动再运达全身以发挥营养作用
运化水液
定义
脾在消化饮食物的基础上,吸收、输布水液,防止水液在体内停聚的作用
传输方式
①通过脾直接传输、布散至脏腑组织器官
②将津液上输于肺,经肺的宣发和肃降作用,输布全身,内而濡养五脏六腑,外而滋润肌肤皮毛
枢纽作用
在脾的运化作用,将代谢后多余的水液传输到肺和肾,通过气化作用,以汗液或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主升清
升清
指脾将其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从中焦向上输送至心、肺、头目等部位,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发挥营养作用
升举
指脾气具有升托内脏,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防止内脏下垂的作用
主统血
定义
脾具有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血液溢出脉外的功能
机理
脾能生气、气能摄血
生理特性
脾气宜升
定义
升清与升举
喜燥恶湿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
通于长夏之气
肝
生理特性
肝气升发
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为刚脏
生理功能
主疏泄
定义
指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生理功能
功能体现
主疏泄
调畅气机
调畅血液
疏通三焦
调畅情志
促进脾胃运化
调畅胆汁分泌排泄
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主藏血
定义
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功能表现
贮藏血液
化生和濡养肝气
濡养肝联属的形体官窍
为经血生成之源
肝藏血,血舍魂
调节血量
防止出血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在窍为目
在志为怒
在液为泪
通于春气
肾
生理特性
肾气封藏
生理功能
肾藏精
定义
肾具有封藏和贮存人体精气的作用
肾所藏之精
分类
先天之精
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构成人体胚胎的原始物质,是个体生命产生的本源
后天之精
人体出生以后,摄取自然界清气和饮食物中的营养精华所生成的精微物质
作用
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天癸
人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一种能够促进和维持生殖机能的精微物质
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
定义
机体精气血津液的形气之间相互转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脏腑功能变化
生理效应
肾阴
对人体脏腑组织起着滋润、濡养、制约阳热作用的称为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
肾阳
对人体脏腑组织起着温煦、推动、兴奋作用,是人体阳气的根本
主水脉
定义
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
水液代谢:水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三方面
能温喣和推动参与水液代谢的肺、脾、三焦、膀胱等脏腑
蒸腾气化,对脏腑组织利用后归于肾的水液,升清降浊
控制膀胱的开合,调控尿液的排出,维持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
主纳气
定义
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以保持呼吸深度,协助肺完成正常呼吸的作用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骨,其华在发
在窍为耳及二阴
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
通于冬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