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类比推理
这是一篇关于类比推理的思维导图,其中主要内容有类比推论的含义、常见题型、高频考点以及必学思维:拆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类比推理
含义
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 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常见题型
1. 两词型——A∶B
2. 三词型——A∶B∶C
优先两两相邻找规律 如果找不到,再考虑跳着找规律
3. 填空型——A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B
代入法
考点
语义关系 (1~2道)
考点一
一级关系
近义关系 (开心:高兴)
反义关系 (勤奋:懒惰)
二级辨析
感情色彩
褒义 (博古通今)
贬义 (卑鄙下流)
中性
客观表述 比如“红色”
在不同的语境中感情色彩不同
考点二
比喻象征义 (月亮:玉盘)(松鹤:长寿)
注意⚠️
1.出现成语,优先考虑语义关系
2.近义关系常见的“坑”
(1)片面:做题不要着急,因为类比本身就不需要很多时间,要看清整体想要表达的含义,而不要跳进“片面”的“坑”中,要理解成语的核心意思。
比如,“触目惊心”强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感到震惊,核心是想要表 达事态很严重,引起内心的震惊,而不是单纯的“严重”,“震惊”才是落脚点, 与“严重”不同,二者不是近义关系,
(2)反义:细心很重要,选项很容易挖反义的“坑”,要注意。
逻辑关系 (6~7道)
考点一:全同关系
两个词之间可以画等号 (西红柿:番茄)
造句
A就是B,B就是A
考点二:并列关系
两个词属于同一领域,比如都属于颜色、水果
分类
矛盾关系(非此即彼)
(生:死) (对称:不对称)——固定的结构,即“A和- A”
反对关系
(红色:白色)
区分
是否是“二人世界”
“二人世界”是矛盾关系
有其他情况是反对关系
1.如果可以找到二级辨析,就对应的思考;如果想不到,可以纵向对比。
2.三词型出现并列关系,可以先不用区分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两词型是并列关系,一定要区分。
3.当出现“草”“茶”等植物时,可能考查是人造物还是天然物
4.矛盾关系VS反义关系 做题时具体是反义还是矛盾,要根据选项分析,两个词之间的关系不唯一。如果理解成反义关系选不出唯一答案,就考虑矛盾关系;如果理解成矛盾关系选不出唯一答案,就考虑 反对关系,要灵活,不要过多纠结题干,有哪个就选哪个,关系有很多种,但前提是要大众思维。
考点三:包容关系
种属关系(A是B的一种)
(白菜:蔬菜)
组成关系(A是B的一个组成部分)
(扇面:扇子)
用“是”造句,如果造句通顺,就是种属关系
用“是”造句,如果造句不通顺,就是组成关系
1.种属关系VS组成关系 区分种属关系和组成关系时,不要靠语言理解,如果靠理解,所有的种属关系都可以理解为组成关系,因为包容关系都是整体和部分,如果靠理解, 出题人就没办法出题,我们也没办法解题了。所以要用“是”造句,如果造句通顺,就是种属关系。
2.遇到常识,排除思维很重要
考点四:交叉关系
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类事物
(女士:公务员)
判定技巧:造句子
4个“有的”造句均通顺,二者是交叉关系
1.出现身份时,可以优先考虑交叉关系
2.一般而言名词才会涉及交叉,动词不考虑交叉关系。
(下农村:进工厂)不是交叉关系
3.种属关系VS交叉关系 能用“所有”造句是种属关系,能用“有的” 造句为交叉关系
4.并列关系VS交叉关系 题干考查交叉时,易错项会出现并列关系,区分要看划分角度。从一个角度 划分是并列关系,从两个角度划分可能是交叉关系。
考点五:对应关系
材料(面粉:面包)
功能
灯:照明:装饰 (一般为名词+动词组合)
二级辨析:主要/次要
灯:照明(主要功能)
灯:装饰(次要功能)
不要拿到题目直接看主要/次要,否则很容易将正确答案排除,一定是功能的一级辨析选不出唯一答案,再考虑主要/次要。
属性
盐:咸 (一般为名词+形容词组合)
二级辨析:必然/或然属性
盐:咸(必然属性)
花:香(或然属性)
国考近五年考查全部是必然属性,今年不确定考查什么,一旦出现优先考虑必然。
时间顺序
也叫动作顺序,题干给出 2-3 个动作,会涉及排序(谁先谁后)。
(招标:投标)
二级辨析:主体是否一致
1.之前讲解的全同、并列、包容、 交叉,一般是名词居多,动词居多会考虑先后。
2.先看动作先后,可以选出唯一答案则结束,无法选出唯一答案则考虑主体是否一致。优先用“我”做主语,看我能否合理发出这两个动作。
因果
因果关系一定有先后顺序,一定是“因在前、果在后”。当用“导致”造句通顺时,两个词语是因果关系。
二级辨析: 原因自然/人为
火山喷发∶地震
1. 近几年考查原因是自然/人为较多,即是天灾还是人祸,比如 “火山喷发”是天灾,则选项也要选天灾,尤其是出现地震、海啸、泥石流、酸雨时考虑
2. 自然环境的东西,类似植物、天气,很容易考查自然/人为,近年考查多次,要记住。
语法关系 (1~2道,有时候甚至不考)
技巧:造句子
1. 主谓关系(出现主体、动作)
例: 歌手∶演唱
2. 动宾关系(动词+名词)
例: 提出∶问题
3. 主宾关系(两个词无法直接造句,要加上“农民种/收割水稻”)
例: 农民∶水稻
造句原则
1. 造简单句: 能不加字就不加字,能少加字就少加字
2. 加字尽量加一样的
看词语之间先后顺序无法解题,即使当成并列关系也无法解题,考虑“大刀”拆开看结构
必学思维:拆分
什么时候考虑拆分?
1. 成语被拆分
南征∶北战 唇亡∶齿寒
2. 两个词语之间没有明显逻辑关系
成败∶呼吸
3. 相同单字反复出现
寒∶寒冷∶寒舍
“因果关系”总结
人逢喜事∶精神爽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众人拾柴∶火焰高 多行不义∶必自毙 水落石出、水涨船高、春暖花开 风吹草动、天寒地冻、人去楼空 鸟尽弓藏、唇亡齿寒、理屈词穷 水滴石穿
因果类的成语、俗语,一般是主谓结构,即名词在前,动词在后
“方式目的”总结
刻舟∶求剑 按图∶索骥 削足∶适履 杀鸡∶取卵 杀鸡∶儆猴 掩耳∶盗铃 守株∶待兔 凿壁∶偷光 缘木∶求鱼 画饼∶充饥 饮鸩∶止渴 望梅∶止渴
方式目的的成语,对半拆分后,前后两词一般是动词/动宾结构
1. 遇到成语、四字词语优先看语义关系,题干词语没有语义关系,考虑“大刀”拆分
2. 语法关系考查较少,且多是和拆分结合考查,拆分后观察是动宾、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