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Android-宇宙中的地球思维导图
2021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包含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这是2021高一第一学期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的结构思维导图。具体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地理信息技术四个方面的内容。
2021高一第一学期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笔记,分为水的循环、海水的性质和海水运动三部分内容,建议收藏,复习时备用!
2021高一第一学期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笔记,包括植被与环境、森林、草原和荒漠、土壤的功能和养护、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行星的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卫星:绕行星运转的天体
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子主题
天体系统
地月系
组成:太阳和月球
中心体:地球
月地距离:约38.4万千米
太阳系
组成: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彗星,行星际物质等
中心体:太阳
太阳作用:约束其他天体按照一定的轨道绕着它运转
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银河系
组成:由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
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
太阳和银河系距离:约2.6万光年
河外星系
概念:同银河系类似的河外星系
可观测宇宙
行星地球
八颗行星
类地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普通性
日地距离适中
运动周期适中
液态水
质量体积适中
适宜的大气
特殊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稳定的光照
火星
巨行星
木星
土星
远日行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公转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
定义:太阳是一颗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
成分:氢和氦
表面温度:6000k
能量:内部核聚变
辐射形式:电磁波
太阳辐射
对地球影响
直接提供光和热
维持着地表温度
作为新能源
分布因素
纬度
天气
海拔
日照时间
大气透明度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层
太阳黑子
特点:颜色看上去深一些
周期:十一年
肉眼可见
色球层
太阳耀斑
特点:大而亮的斑块
日珥
特点:喷射的气体呈弧状
日冕层
日冕物质抛射
特点: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
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震波
纵波(P波)
速度较快
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上下
横波(S波)
速度较慢
通过固体传播
左右
地上先纵后横 水中,空气中不能感受横波
内部圈层结构
地壳
固体岩石:组成
39-41千米:平均厚度
5-70千米:海洋,大陆地壳厚度不一
地幔
上地幔
上部
岩浆发源地:软流层
下部
下地幔
地核
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外核
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
内核
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外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
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主要是氮气和氧气:成分
水圈
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作用
生物圈
地球表面生物的总称:定义
外部圈层和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地球的历史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地层
生物的遗址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化石
p15:地质年代表
演化过程
前寒武纪
5.41亿年前:时期
冥古宙
有机质
无生命迹象
太古宙
蓝藻菌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元古宙
蓝藻菌大爆发
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成矿时期
古生代
时期:距今5.41亿年-2.52亿年
早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早期:海洋>陆地 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 后期:海洋面积缩小
晚古生代:脊椎动物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早期:鱼类大量繁衍 中期:一些鱼类进化成两栖类 后期:一些两栖类进化成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蕨类植物繁荣 成煤期 后期两栖类大量灭绝
联合古陆
中生代
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时期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爬行动物的时代 裸子植物兴盛 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向鸟类发展 末期:恐龙灭绝 成煤期
新生代
距今6600万年至今:时期
古近代
新进代
第四纪
人类
气候冷热交替
联合古陆解体:各大山脉形成 被子植物繁盛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