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言语理解与表达(粉笔)
GWY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个人整理心得,包括片段理解,语言理解等各种题型分析。
编辑于2021-07-19 12:30:52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中心理解题
重点词语
1.主题词:
中心句的核心词汇一般是主题词
定义:
材料围绕的核心话题,并围绕其展开描述
如何确定主题词:
找中心句(出现频率相对较低),一般中心句前有引入说明 “或” 后有解释说明
例如:引入+中心句 / 中心句+解释说明(也就是说中心句不在段前就在段尾)
当材料不好找中心句,可以考虑高频词
中心句不好把握时,找每句话都围绕相同话题的词(出现频率较高)
正确答案需要包含材料主题词(中心句的核心词汇)
一个主题词找准,两个主题词找全
2.程度词:
典型标志:
更、尤其、正是、特别是、真正、根本、最核心、最突出、深为...而倾倒,罪魁祸首
做题注意:
可以帮助提示重点位置
3.关联词
1).转折关系:
逆向思维:转折后(明确)不用逆向思维、转折后(不明确)用逆向思维
典型标志词:
虽然...但是...;尽管...可是...;...不过...;...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
做题注意:
转折之后是重点,若转折后的重点表述不够明确,可以通过解释说明部分加以理解
2).因果关系:
典型标志词:
所以;因此;因而;故而;于是;可见;看来;故
导致;致使;使得;造成
也可以这么理解,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总之
做题注意:
结论是重点,当结论引导词出现在句尾,此句大概率为文段中心句
正确选项会进行形象化表达
因果关系要找中心句
因果中心句特征
结论句出现在段尾,多为中心句
结论句出现在材料开头/(前有引入)中间,之后仍然有其他语句
中心句前有引入说明 “或” 后有解释说明
若之后的语句进一步解释说明,此时结论句仍为中心句
例:小张是开公司的, 因此 他非常有钱,他在银行存款多达...,名下房产...(此时"因此"后面的结论句仍为中心句)
若之后出现并列、因果、转折、对策等,则需要结合多种关联词综合分析
例:因为考试前没休息好, 所以 考试没发挥好, 但 我上岸了(此时"所以"后面的结论句不是中心句,分析后为"但"后面的句子)
3).必要(对策)条件关系
典型格式:
只有...才...(中间才是重点)
做题注意:
必要条件(对策)是重点,也就是“只有”和“才”之间的部分
只有和才有时会被省略一个
对策标志词:
1.应当、应该、应、需要、要、必须(对策)+做法
2.通过/采取(对策)...手段/途径/措施/方法/方式/渠道,才能...
3.前提、保障、基础
4.负有...的义务/...的必由之路/...的法门之一/...要领之一/...势在必行
材料脉络
1.提问+分析+对策解决
2.提问+对策解决+解释(意义)
3.对策解决+正反论证/原因论证
反面论证:
典型格式
如果/倘若/一旦/...+不好的结果
做题注意
将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可以得到好的结果,即为对策
问题标志词:
挑战、瓶颈、软肋、难题、不足、缺陷、风险
对策就是解决问题的,所以对策为重中之重
提示
当材料中只出现”问题“表述时,”解决问题“可能作为正确答案出现在选项中
对策不万能,要有针对性,对比择优——优先选择有针对性的答案
4).并列关系(会和因果,转折一同出现)
典型标志:
并列关联词:此外、另外、同时、以及、”;“
句式相同或相近
按照时间顺序展开
时间顺序
特点:至少有三个方面,且无其他关联词引导
例如:
1.夏朝...;商超...;秦朝...;东汉...;
2.早期...;此后...;如今...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古今对比
特点:有两个方面,且有转折/程度词表示强调
例如:
过去...现在则是
以往...但是今天
做题注意:
选项会表述片面,选项一般全文概括
中心理解题的材料结构(行文脉络)
中心句
特征
形式:重点词(程度词,主题词)提示
内容:观点(一般情况下明确)
分述句
非重点(关联词出现在分述句中也不重要)
特征
举例子:“例如”;“...就是例证”等
数据资料
正反论证
原因解释(之所以....是因为...)
并列分述:“分—分”结构(个人观点...+企业/国家...+专家...)
结构形式
总——分
观点+解释说明
中心句后是不同类型的解释说明
分——总
1.结论、对策
2.代词(“这”“此”)引导的尾句需要关注
3.尾句代词:对此、有鉴于此、尽管如此、在这个意义上、从这个角度上、总之、换言之、简而言之、换句话说
尾部出现这些词一般是对前面的表述起指代说明的作用)
总——分——总
分——总——分
分——分
细节判断题
注意审题是让选“错”的还是“对”的
题目特征:
1.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不正确的是...
2.符合/不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3.从文段中可以得知/推出的是...
错误选项的特征
1.无中生有
2.偷换概念(替换,混搭)
小A和小B恋爱了;小C和小D分手了
小A和小D恋爱了
概念混搭
3.偷换逻辑(强加因果、因果倒置)
4.偷换时态
将来时(将要、立刻、趋势、以后、有望、如果)
完成时(已、已经、了、完成 ,过(爱过))
进行时(正在、在...中、着、尚未完成、正在进行)
易定位特征
三字一号
数字、名字、字母+标点符号(双引号、书名号之类的)
根据选项快速做题
1.对比项
标志词:A比B更...;A高于/优于B;利大于弊...(用于快速定位文中有无比较)
题目若让我们选错误项,优先考虑对比项,其次考虑绝对表述项.
若文中没有对比,选项反而给出对比,可视为无关对比
2.相对绝对项
绝对表述:一定、必定、都...(过于绝对,易错答案)
相对表述:可能、也许、往往、否定词+绝对描述...(较温和,易对答案)
题目若让我们选正确项,优先考虑相对温和的选项
3.表述与实际不符
题目若让我们选错误项,遇到与实际不符合的优先验证.
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题
提问方式:
将以上/以下几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做题方法:
1.从选项入手,根据选项提示,对比后确定首句
首句特征
1.下定义(...就是.../...是指...)
2.背景引入(随着、近年来、在...大背景下/环境下)
非首句特征
1.指代词(指代单独出现,指代不明,不可做首句)
人称代词:他/它/她/他们
指示代词:这、那、此
2.关联词(当有完整的关联结构时,可以用作句首)
然而.../同时.../特别是...
2.确定捆绑集团
指代词捆绑
指示代词:这、那、此
关联词捆绑
1.配套出现(虽然..但是...)
2.常考单独一个出现(但、同时、也、另一方面,需要比较转折前的两段,哪一段与转折后更合适)
单个出现要分析句意
3.确定顺序
1.时间顺序
1.具体年份(2017年、2018年...)
2.朝代
3.表示时间的词语:过去、现在、将来\国考常考(后来(表示过去))
2.逻辑顺序
观点+解释说明(类似“总——分”结构)
当解释说明出现举例论证时:一般形式为前面说完+后面举例论证,中间不会插入别的
A+B——要先说A再说B
4.确定尾句
1.特征词(对策词):因此、所以、看来、于是、这、应该、需要
2.对策
结论+对策(完美尾句)
结论/对策——对比内容后决定
语句填空题
提问方式: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项是...
横线位置
结尾(总结全文,提出对策,类似“分——总”)
开头(要对后文进行概括,类似“总——分”)
中间(注意上下文联系,承上启下——把握主题词,保证和材料话题一致)
接语选择题
理解要紧靠材料,不可无中生有
提问方式:作者接下来可能要说的是...
做题方法:重点关注材料最后一句话
错误选项特征:材料中已经论述过的内容
逻辑填空
实词填空、成语填空、实词、成语混搭填空
要进行词汇积累
词的辨析
1.词义侧重
1).拆字组词,用不一样的字组词
品“行”
行为,强调外在
品“性”
性格,强调内在
2).整词搭配,整体进行搭配组词
“品行”
品行端正
“品性”
品性温和
2.固定搭配
1).常用词搭配、热点词搭配
爱护
可以搭配人/物
爱戴
只能搭配人
稀少
比如人烟稀少
稀缺
搭配资源一类
2).找准搭配词(瞻前顾后)
搭配一个词
瞻前顾后,找准搭配词
搭配两个词
横线处由“和”,"及",“与”引导的并列结构
例如:_______ 好和坏
所填词语搭配需要与并列结构顺序搭配得当
两分法
1.词与人/物搭配
2.词的使用是上对下/下对上搭配
长辈对晚辈用“爱护”,而晚辈对长辈用“爱戴”
3.词用于描述具体/抽象
4.词是主动/被动
压制(主动)/受制(被动)
3.程度轻重
所填词语的程度轻重要和文段意思的程度轻重保持一致
(重)缺陷——缺点——瑕疵(轻)
(重)截然相反(完全相反,完全不同)—(相差很大相差很多)大相径庭(轻)
4.感情色彩(注意词性是褒义/贬义)
所填词语要和文段感情色彩保持一致
(好褒)成果——结果(中性)——后果(坏贬)
(贬)趋之若鹜——争先恐后(中)
(中)不胜枚举——罄竹难书(贬)
语境分析
关联关系
转折关系
标志词(但是、然而、却...)
横线前后语义相反,感情色彩相反
例如
第一名和第二名是竞争对手,但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却是( )敌人/朋友
因果关系
标志词(因为..所以、由于...因此、导致、使得)
横线前后构成因果关系
例如
各地风俗差异较大,所以其饮食文化也就( )截然相反/迥然不同
并列关系
同义并列
典型标志:
顿号、,逗号
做题方法:
同义并列,前后语义相近
反义并列
典型标志:
不是...而是.../是...不是.../相反、反之、多一些...少一些.../要...不能...
做题方法:
反义并列,前后语义相反
句式相同或相近,要结合前后语境,分析是相同还是相近
对应关系
解释类对应
题干特点,分句______分句(横线填的词是否为分句前后衔接)
典型标志词:(即、就是、可以说、无异于、比如、例如)
标点符号:冒号(:)、破折号(——)
重点词语对应
指代词
主题词
形象表达
提示:找准对应关系,要基于对整个文段意思的理解与把握
篇章阅读
中心理解题
题目特征:
这段文字主要/旨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的是...
解题顺序:
问题——材料——选项
可略读(≠跳读)的句子:
例子:比如,例如,诸如,譬如...
原因:因为,由于,:(冒号),——(破折号)中心理解题
背景:近年来;随着...;在...背景下...
错误选项特征:
非重点
转折前的内容
结论前的内容
围绕举例内容的表述
无关对策的表述
围绕问题的表述
围绕意义效果(解释)的表述
无中生有
注意答案有时会出现主题词片面的情况
偷换概念——主题词(偷换,扩大/缩小范围)
社会养老≠养老革命
朝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