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物理人教版第3节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三第12章第3节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测量电动势的实验方法,测量电动势和内阻的误差分析,数据分析,备课参考!
这是一篇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竖屏思维导图,作为力与运动单元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理想实验的魅力、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质量及拓展知识——惯性参考系。提供作为备课参考。
这是一篇关于“共点力的平衡“的竖屏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平衡状态、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以及如何处理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的相关问题。作为备课参考。
这是一篇关于“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竖屏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合力与分力、力的合成和分解、矢量与标量。本节内容是物体受力分析之后,解决如何对力进行处理的一节内容。作为备课参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人教版必修三第12章第3节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一、实验思路
方法一 电源电动势E、内阻 r ,与路端电压U、电流 I 的关系
如果能测量U、I 的两组数据,就可以列出两个关于E、r 的方程,从而解出E和 r 。
方法二 电源电动势E、内阻 r ,与电流 I 、外电阻R的关系
如果能测量 I、R的两组数据,就可以列出两个关于E、r 的方程,从而解出E和 r 。
方法三 电源电动势E、内阻 r ,与路端电压U、外电阻R的关系
如果能测量U、R 的两组数据,就可以列出两个关于E、r 的方程,从而解出E和 r 。
二、物理量的测量
运用以上实验思路进行实验时,是否只需测量两组数据,联立方程解得E、r 就行呢?
只测量两组数据,通过联立方程解得E和 r ,看起来比较简单,误差却可能较大。
只有多次测量,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才能减少误差。所以,应该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外电路的电阻,进行多次测量。
三、数据分析(以实验思路一为例)
方法一:根据多次测量的U、I 结果,分别列出若干组联立方程,求出若干组E和 r ,最后以E的平均值和 r 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这种方法的实验结果比只用两组数据求得的结果误差小。
方法二 以U为纵坐标、I 为横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几组U、I 的测量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并画出U-I 图像,是条直线。
这条直线与U坐标轴的交点值表示断路时的路端电压,这时的电压U等于电源的电动势E。
这条直线可以推出U=0时的短路电流,即可求出电源内阻
U-I 图像斜率的绝对值也可以求出电源的内阻
四、参考案例
案例1 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旧电池的内阻相对于新电池要大得多,容易测量
由于干电池的内阻较小,当电流变化时,电压的变化可能较小。为了得到更加精确的测量结果,作图时,电压轴的起点标度一般不从0开始,应根据实验数据选择合理的起点标度。
案例2 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把铜片和锌片相隔约1cm插入一个梨中,就制成一个水量电池。铜片和锌片相距越近,插入越深,电池的内阻就越小。铜片是电池的正极,锌片是负极。
水果电池的内阻较大,容易测量。但实验时,内阻会发生明显改变。测量应尽量迅速,在内阻发生较大变化之前结束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