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判断阅读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判断阅读,包含主旨概括、细节理解、意图判断、标题填入、态度观点、词句指代等。
编辑于2024-02-13 13:29:42中心主题
片段阅读
1. 主旨概括
题型点睛
主旨、主要、核心、主题、中心、重在、概括
解题思路
i. 找重点
有--同义替换
无--全面概括
ii. 方法/技巧
有--同义替换
宏观--行文脉络
关联词
行文脉络
I. 理论要点
把握中心句及分述句的特点
II. 中心句特征
观点
对策
结论
评价
III. 分述句特征
下定义、背景引入等(一般出现在文段的开头)
举例子(注意非典型举例:人名、地名、数据、年份等)
调查报告、数据资料等
原因解释(原因、由于等)
并列分述(多角度、正反论证等)
IV. 形式
总--分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举例论证、原因论证、反面论证、援引观点)
解题技巧
主旨句在首句
分--总
列举现象--得出结论/解释说明--提出观点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策)
解题技巧
主旨句在尾句
尾句引导词
所以、因此、由此、使得、由此观之、 着、从这个角度说、这一切、 换言之、换句话说
尾句内容
对策
尾句引导句为正确答案的概率非常高
总--分--总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重点在解决问题上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重申观点
瞻前顾后,综合首尾句
分--总--分
阐述现状/背景铺垫/援引观点--提出观点/提出对策--解释说明/举例论证/反面论证
解题技巧
此类,文段开头常常有多个关联词,通过某类关联词引出总论点
分--分
并列关系
综合归纳和概括
V. 小妙招
问题+对策=正确选项
尝试使用“搭桥法”
转折
I. 句式格式
i. 典型格式
虽然...但是...
ii. 替换格式
尽管、固然、虽说=虽然
弱转折
却、可是、不过、然而=但是
强转折
iii. 特殊格式
其实、实际上、事实上、只是、当然、奇怪的是
iv. 非典型性的
殊不知、截然不同、截然相反、全新的研究、相对而言、
II. 解题技巧
转折之后是重点
替换关联词可以任意组合、搭配
注意单一出现的关联词
强弱转折
弱前,强后,则看强转折
强前,弱后,紧随对策句
III. 小妙招
i. 选择与作者情感倾向一致的
ii. 比较类的选项,70%是错的,需要关注
iii. 出现太过绝对的词不选
iv. 定位主题词
v. 表述不明确的不选,双向的(可好可坏的)
IV. 技法链接
让步复句
即使...也...;纵然...也...;哪怕...也...
前,没有发生的
转折复句
虽然...但是...
前,已经发生的
举例论证
i. 标志词
比如;例如;XX就是一个例证;以XX为例
数据、年份、人名、地名、术语等
ii. 解题技巧
例子本身不重要,略读
看到例子,“瞻前顾后”找重点
排除作为例子的选项
递进
I. 句式格式
i. 典型格式
不但...而且...
ii. 替换格式
不仅、不光、不只、不单、除了=不但
也、还=而且
一级递进
iii. 特殊格式
甚至、更、特别、尤其、更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
二级递进
iv. 一级递进+二级递进
不但...而且...甚至...;除了...还...更...
II. 解题技巧
递进之后是重点
侧重理解语义较重的二级递进
答案通常是一个对应问题的对策或一个核心观点
III. 技法链接
反面论证
i. 有观点
正+反
常有“否则”、“不然”一类的引导词出现
重点在反面论证之前的正面论点,反面论证略读
ii. 无观点
...+反
“如果...不...”、“如果...没有...”等假设条件句
对反面论证内容进行反推
小妙招
当主题句是对策句时,选择对策句
寻找关联词
对策+目的=正确选项
观点援引
i. 正向援引
与作者观点一致
作为例证,加强论证
援引之前会出现“正如”一类词
援引之后引出作者观点,“因此”、“所以”、“可见”、“总之”等
ii. 反向援引
先有“有人认为、通常认为、传统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多数人以为”等一类词引出话题
后有转折性引导词,“但是、其实、实际上、事实上”等引出作者不同的观点
iii. 解题技巧
援引观点后是否有作者观点
因果
I. 格式
典型格式
因为...所以...
替换格式
由于=因为
因此、因而、故而、从而=所以
特殊格式
看来、总之、可见、综上所述、概而言之、造成、导致、使得、致使、以致、由此看来、照此看来
II. 解题技巧
寻找结论性的表述语句
倒装句
“之所以...是因为...”、“之所以...归根究底..."、”之所以...说到底...”
虽重点在对原因的解释说明,但答案在“所以”之后
III. 小妙招
结论的原因--果的因,80%都是对的
IV. 技法链接
原因解释
i. 模式
阐明原因--引出观点
点明观点--阐明原因
点明观点--阐明原因--重申观点
ii. 解题技巧
原因本身不重要,略读
引导词“瞻前顾后”找重点
围绕原因的选项排除
背景铺垫
i. 常在文段开头,进行交代
ii. 常用句式
形势分析
随着...的变化/提高/下降/紧缺/发展/日益突出等,在这样的背景/趋势/形势/情况下...+语句重点
时间状语
近年来/改革开放以来/目前/日前/当下/当前...的变化/提高/下降/紧缺/发展/日益突出/尤为明显,在这样的背景/趋势/形势/情况下...+语句重点
iii. 解题技巧
背景本身不重要,略读
围绕背景的选项排除
注意:界定背景不以标点符号为计,以表达含义作为划分的标志
条件
I. 格式
经典格式
只有A才B;除非A才B
替换格式
要B应当(必须、应该、需要、务必)A
A是B的必要条件(必备条件、必不可少的条件、前提、基础、保证、保障)
其他关联词
应当、需要、怎样、如何
II. 解题技巧
“才”前是重点
查找解决问题的标志词
并列
I. 格式
双用格式
既...又...;是...是...;有的...有的...;又...又...;一边...一边...
单用格式
与,同时,又,及,以及,同时,同样,此外,与此同时,另外
标点符号“;”,“、”
II. 类型
显性并列
并存同在
互为解释参照或者补充说明的同义项分句关系
此外,另外,与此同时,再说,并且,加上,既...又...,一边...一边...,有的...有的...
相反相对
围绕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展开论述的反义项分句关系
不是...而是...,是...不是...
时间顺序展开的并列词
至少三个方面,且无关其他关联
早期...此后...如今...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隐性并列
没有关联词,通过相同句式或语义关系构成并列
III. 解题技巧
并列加和的归纳,不分前后
文段内容极端,全面概括/折中归纳
个性当中抽共性(例子)
技法链接
指代引导法
文段前半段常为罗列问题或阐述现状,接着通常会运用指代类的代词引导出一个主题句
指代前文宏观内容的特点
替换压缩法
同义替换
第一位=首位
消极=负面
能否=也许
差异=多样性
精简压缩
主谓宾的提炼
表达倾向法
积极
表达肯定意味
消极
表达否定意味
从表面上看、看上去、似乎、好像、所谓、遗憾的是
反讽表达
选项差异法
对比选项不同要素,是该选项的核心观点
比较最大的不同
主体排除法
陈述主体(主语/被服务对象)与文段保持高度一致
排同求异法
排同法
四个选项中几个选项若表述意思相同或十分相近,则均予以排除
求异法
在讨论话题与原文一致的前提下,答案很有可能在一对互相矛盾的选项中--参考逻辑学中,一对矛盾必然存在一真一假
相对绝对法
通常过于绝对化的选项都不是正确答案
都、所有、一切、任何、完全、永远不、绝对、各个、总是、一定、全部、不可能
通常相对、部分、不确定的表述是正确答案
可能、也许、大概、通常、往往、一般、未必、是否
从选项入手
2. 细节理解
细节判断
I. 辨别标志
正确/不正确,符合/不符合,可以/不能,未提及
II. 符合文意的选项
与原文一一对应
对原文全文理解
III. 不符合文意的选项
无中生有
未提及的内容
强拉关系
曲解文意
偷换要素
偷换时态
表将来
将、要
表过去
已经、已、曾经、过、了
表进行时
着、正在、在...中
偷换数量
较多的数量
大多数、很多、许多、广泛、广大、一片、大量、大部分、不少
较少的数量
少数、少部分、少量、一小部分、某个、某种
中间的数量
某些、一部分、一些
偷换语气
表绝对性的
表相对性的
偷换概念
主体、动作、客体
扩大/缩小范围
偷换逻辑
因果关系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混淆
并列关系强加因果、强加条件
细节查找
I. 提问方式
根据上述文字...的原因是;下列不属于...的原因的一项是;这段话表达了...的观点,其理由是
II. 解题思路
寻找标志词--寻找特定语句信息--概括总结--结合题设及常识
关键词
原因
因为/由于,因此/所以等
目的
为了...,旨在...
小妙招
A使B...句型70%错
比较类选项,多为错
一般相对性的表述是对的
一般、大概、也许、未必、可能、或许、往往
绝对性的表述是错的
一定、肯定、全部、都、一切、只要...就...、均、永远、任何、无论...都...、取代...
3. 意图判断
解题思路
通读文段--把握重点及作者意图--看选项择优
问题关键词
意在、想要、推出
解题技巧
寻找“言外之意”
避免过度猜测
原因不能略读
通常核心观点即为正确答案
若无准确引申,次选主旨类选项
小妙招--排除选项
I. 表意肤浅、不深刻的选项
II. 表达内容过于绝对的选项
III. 表达内容不符合客观实际、生活常识或者社会主旋律的选项
哲理类
I. 解题思路
看结果--析原因--悟道理(启发)
有对比--找差异--差异的原因是正确答案
II. 解题技巧
高潮和结果通常在文段的3/4处
后来,于是
道理与原因有关
包含因和果的哲理更优
一般类
I. 消极现象类
有对策:概括主旨--对策
无对策:同义替换--对策
注:文段和选项中都无正确对策--概括--问题
II. 观点类
倾向于主旨概括
4. 标题填入
I. 解题思路
变形的主旨概括题--宏观概括
参考文体风格进行标题选择
不要刻意区分
II. 新闻简讯类
一般看导语
一般固定结构
标题--(副标题)--导语--正文
特点
简明、及时、真实、客观
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解题技巧
归纳导语--关键词
成分分析法
提炼句子中的主谓宾
III. 议论文类
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围绕论点展开论述
解题技巧
找论点或对策--同义替换
IV. 说明文类
对一个主体的各个要素进行客观说明
解题技巧
保持主体一致
全面概括各个要素
V. 其他类
散文游记
情感倾向
第一人称
寓言类
体现寓意
VI. 解题技巧
考虑标题简明扼要又带有趣味性
避免主观推测
不能缺少主题词
5. 态度观点
I. 提问方式
作者的原意/态度/观点/评价
II. 明确观点
引导词
我认为/在我看来/笔者认为/我觉得/我希望/依我看
解题技巧
引导词前出现的语句仅仅是背景铺垫
引导词后,重点阅读
III. 隐含观点
表达倾向
褒义词/贬义词
积极/消极的看法、评价
关键词
从表面上/似乎/所谓/遗憾的是
技法链接
标点符号法
i. 冒号、破折号
解释说明
ii. 分号、顿号
引导并列关系
iii. 双引号
援引观点
强调特称
反语讽刺
iv. 括号
补充说明
v. 问号
设问引出话题
反问表达态度的倾向性
疑问表达不确定性,可能带有倾向性
IV. 没有观点
客观陈述/罗列他人观点,未作主观性评价
特点
文体类型主要是说明文、新闻简讯等
V. 杂糅观点
只给出一个问题的观点,别的问题未作评述
笔者认为A...至于B...就见仁见智了
A是观点,B没有观点
无论A...B都...
A没有观点,B有观点
6. 词句指代
I. 解题思路
定位原文--结合语境--对照选项
II. 结合语境
标点符号
冒号;分号;破折号;括号后为正确答案
关键词
所谓;也就是说;意思是说;或曰;即;换句话说
关联词语
是A,是B →前后相互理解,推敲
不是A,而是B →前后对立,若问A,看B的反面
A,但B →若问A,则看B的反面
文段内容
无明显标志词 →根据上下文推敲
III. 代词指代
解题思路
定位--先就近原则,后话题一致
基本往前看,一定要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