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菌物分类
有关农业危害的菌物分类及特征
编辑于2022-03-06 18:46:53菌物
原生动物界
根肿菌门
专性寄生菌(只侵染活体植物),寄生在高等植物根或茎细胞内从而引起寄主细胞膨大和组织增生,根部肿大,呈手指、姜瓣状的畸形。 营养体:单细胞/无细胞壁的原生质团。 无性繁殖:薄壁的游动孢子囊(单倍体,具有茸鞭或尾鞭)。 有性繁殖:厚壁的休眠孢子囊(休眠孢子),是二倍体。 休眠孢子分散或聚集成堆以及休眠孢子堆的形态是根肿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根肿菌属
休眠孢子游离分散在寄主细胞内,不联合成休眠孢子堆,呈鱼卵块状,成熟时相互分离。
危害植物根部引起手指状或人参块状畸形膨大,称为“根肿病”。
芸薹根肿菌:常引起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
粉痂菌属
休眠孢子聚集成休眠孢子堆,形如海绵,休眠孢子球形或多角形,壁光滑。
马铃薯粉痂菌:危害马铃薯块茎皮层,形成疮痂症状,后期表皮破裂,三处深褐色粉末(休眠孢子囊)称为粉痂病。
茸鞭动物界
卵菌门
生活习性:多数生于水中,少数具有两栖和陆生习性,一般为专性寄生菌,也有些是腐生。可以寄生水生植物、菌物、昆虫、高等植物等。 营养体:多为发达的无隔菌丝体,二倍体,少数为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专性寄生的卵菌在寄主细胞内产生球形或丝状吸器,吸取寄主营养。 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囊,成熟时脱落或者不脱落,游动孢子囊萌发时形成游动孢子,梨形或肾形,具有等长双鞭毛,1个茸鞭和1个尾鞭。 有性生殖:产生以雄器和藏卵器交配产生卵孢子,二倍体。(共同特征)
水霉目
绵霉属
游动孢子囊棍棒形,游动孢子在孔口附近形成休止孢,然后释放出肾形游动孢子。
多为腐生,少数弱寄生,新孢子囊从旧孢子囊基部侧面形成。藏卵器内有一至几个卵孢子。
稻绵霉:可引起稻苗烂秧,绵腐病。
腐霉目
腐霉属
营养体为无隔菌丝体,孢囊梗菌丝状,孢子囊与菌丝间有隔膜分开。孢子囊球状或姜瓣状,萌发时孢子囊产生泡囊,游动孢子在泡囊内形成。
有性生殖形成1个二倍体卵孢子。
可为害植物根部和茎基部引起腐烂,幼苗受害后主要表现猝倒、根腐和茎腐。种子和幼苗在出土前就腐烂死亡。还可引起果树软腐。
瓜果腐霉:寄主范围广,引起多种植物猝倒病和瓜果腐烂病。
白锈属
霜霉目
疫霉属
多为兼性寄生菌,寄主范围广
营养体:无隔菌丝体
无性繁殖:孢囊梗分化不明显至明显,孢子囊在孢囊梗上形成。孢子囊近球形、卵形或梨形,成熟后脱落,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萌发长出芽管。游动孢子在孢子囊内形成,不产生泡囊。
有性繁殖:雄器与藏卵器配合在藏卵器内形成一个卵孢子。
致病疫霉: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导致1845-1846年“爱尔兰饥荒”。
霜霉属
活体寄生菌,侵染植物地上部分,引起各种植物霜霉病,在病部产生灰白色霉层,发病叶片病斑呈多角形,褐色,花序肿大弯曲呈“龙头”状。
营养体:发达的无隔菌丝体,以吸器深入寄主细胞吸收养分。
无性繁殖:孢囊梗主轴粗壮,二叉状分枝,高度分化,孢子囊在孢囊梗上形成,孢子囊卵圆形,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萌发处芽管,从气孔侵入或直接侵入。
有性繁殖:在藏卵器内形成一个卵孢子
孢囊梗及其顶端分支是霜霉菌分属的重要依据。
寄生霜霉:危害许多十字花科植物和大豆等。
盘梗霉属
孢囊梗单根或成丛自气孔伸出,二叉状锐角分枝,末枝顶端膨大呈盘状。
莴苣盘梗霉:寄生于莴苣和菊科植物上引起霜霉病。
单轴霉属
孢囊梗单根或成丛自气孔伸出,细长、直角或近直角单轴分枝,末枝较刚直,顶端钝圆或平截。
葡萄生单轴霉:引起葡萄霜霉病。
假霜霉属
孢囊梗单根或成丛自气孔伸出,基部稍大,上部呈假单轴式二叉状锐角分枝(开张角度比霜霉属略大),末枝略弯曲,顶端尖细。
古巴假霜毒:引起黄瓜霜霉病。
白锈目
白锈菌属
活体寄生菌,以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营养。
孢囊梗短棒状,不分枝,栅栏状排列在寄主表皮下,顶端串生孢子囊,孢子囊圆形,成熟后寄主表皮破裂散出白色锈粉。
有性繁殖产生卵孢子。
十字花科白锈菌:能够引起油菜、白菜等植物的白锈病,在病部产生产生疱状或粉状孢子堆。
真菌界
壶菌门
多为腐生,少数寄生,常见于土壤和水中。 营养体:单细胞,形态差异较大,单细胞或较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有的可形成假根。 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囊,孢子囊有或无囊盖,内生多个单尾鞭游动孢子。 有性繁殖:产生休眠孢子囊。多数通过两个游动孢子配合形成的接合子经发育形成休眠孢子囊,少数通过不动的藏卵器和游动配子结合形成卵孢子。
集壶菌属
壶菌目集壶菌科,菌体内寄生,成熟的孢子囊堆位于寄主表面,内生多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无囊盖,游动孢子囊内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休眠孢子囊。
内生集壶菌:侵染马铃薯茎、也、块茎等,引起马铃薯癌肿病。
芽枝霉菌门
多为腐生,常见于土壤和水中。 营养体;较发达的无隔菌丝体。 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囊,内生多个单尾鞭游动孢子。 有性繁殖:产生休眠孢子囊,有囊盖。
节壶菌属
玉蜀黍节壶菌:侵染寄主形成稍隆起的病斑,引起玉米褐斑病。叶片、叶鞘坏死,内白外褐,有凹感。
专性寄生菌,侵染寄主常引起病斑稍隆起,不引起组织过度生长。
休眠孢子囊具有囊盖。
接合菌门
大多数为腐生,少数弱寄生菌。引起植物某些器官的腐败。 营养体:无隔菌丝体,有的分化成假根和匍匐菌。 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内有1至几个孢囊孢子。 有性生殖:产生原配子囊,形成配子囊和配囊柄,配子囊结合形成接合孢子。
根霉属
菌丝发达,分布在基质表面和基质内,分化出匍匐丝和假根。
孢囊梗从匍匐丝长出,与假根对生,顶端生孢子囊,其内产生孢囊孢子;孢子囊壁易破裂,散出孢囊孢子。
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
匐枝根霉:常引起薯类和瓜果软腐病。
梨头霉属
菌丝分化出匍匐丝与假根。孢囊梗着生在假根间的匍匐丝上;接合孢子有附属丝包围,配囊柄对生。
引起储藏物的腐烂病。
毛霉属
菌丝发达,一般无隔,无匍匐丝和假根;孢囊梗直立、单生,不分枝或假单轴分枝,顶生球形孢子囊,有囊轴,无囊托。配囊柄无附属物。
常引起果实、蔬菜、蘑菇等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