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这是一个关于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的思维导图,包含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等。
这是一个关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的思维导图,包含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海洋灾害、 生物灾害等。
这是一个关于高中地理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思维导图,包含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这是一个关于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1)的思维导图,包含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大气定义
包围地球的空气
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主要成分
氮气78%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气21
火类,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必须物质
参与有机物燃烧腐败、分解
其余成分
氩气0.934%
二氧化碳0.033%
“温室效应”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须物质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甲烷1.5×10¼%
臭氧1×10的-6%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强烈吸收紫外线
除菌治病
固体杂志
使大气能见度变差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在近地面大气中,陆上多于海上,城市多于乡村,冬季多于夏季
水汽
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变化规律
在水平方向上,海洋上空高于陆地上空,湿润地区上空高于干旱地区上空
在垂直方向,一般地面→高空逐渐减少
大气的临时组成部分
气溶胶
污染气体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平均高度12km
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递减)
逆温现象
有利
可以抑制沙尘暴产生
在高空,飞行平稳,晴空提高能见度
气候资源:eg免受冻害
不利
逆温时,大气机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
对天气→容易造成大雾等不利条件
对交通→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对流层顶部气温-60℃
对流运动为主
几乎全部水汽、杂质集中于此;容易成云致雨
近地面;上冷下热;天气现象
高度
高纬度地区:8-9km
中纬度地区:10-12km
低纬度地区:17-18km
夏季后,冬季薄(同一地区)
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km高空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平流运动为主
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
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上热下冷;水汽和杂质少;大气平稳
高层大气
平流层以上的大气
随高度升高,气温先下降后迅速上升
原因
下热上冷→热源主要来自平流层
下冷上热→氧原子吸收了波长更短的紫外线
上热下冷;水汽和杂质少
结构特征
流星燃烧
极光
无线电的通信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是在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同时实现自身受热的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层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
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 的大气运动,它是大气运动最简 单的形式
垂直运动: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
水平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
热力环流四大步
冷热不均
垂直运动/热上冷下
气压变化/低压高压
水平运动(高→低)
常见的局部热力环流
城市的热岛环流
海陆风
山谷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合力同水平气压梯度力平衡时风向斜穿等压线
作风向(判断近地面高空)
近地面
北右30°-45°
南左30°-45°
高空
北右偏90°
南左偏90°
风向平行等压线
特点
地面的气压和高空的气压相反
气压高低是指同一水平面 (高压指向低压)
高压弯向海拔高
低压弯向海拔低
上升气流多阴雨天
下沉气流多晴天
大气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