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代图书流通和近代印刷业
出版中级考试基础古代图书流通和近代印刷业的发展笔记,包括早期书市、印刷术发明后图书的流通、西方印刷术的引进与应用、近代印刷业的发展等内容。
宋代主要诗人出生顺序、出生地、代表作
这是一篇关于出版专业实务(中级)2020版 第十章 第三、四节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其内容为著作权贸易的具体操作、国际出版合作。
这是一篇关于出版专业实务(中级)2020版 第十章第二节知识点的思维导图。本篇思维导图的内容为著作权贸易的经营管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乌合之众》
数字影音后期制作
新闻中的伪科学内容分析研究
网校视频制作
新闻史第五章
新闻历史与理论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表彰大会思维导图
新闻:叙述事实
后期剪辑
三章 四、五节
第四节 古代图书的流通
一、早期书市
至汉代,书籍的商品性日益明显,西汉末年杨雄的《法言·吾子》中最早记载“书肆”一词
公园4年,西汉长安太学附近形成了“槐市”,集市中有“经传书记”的买卖。
东汉的洛阳书肆已有一定规模。
二、印刷术发明后图书的流通
唐中后期,随着雕版印刷的发明和使用,图书贸易的客体开始由手抄书扩大到印本书;图书的种类逐渐增加;从事图书贸易的主体也由书坊、私家扩大到官府
宋国子监设书库官,负责刻书并销售。
图书交易的增加,交易场所、交易时间逐渐固定。北宋开封有相国寺书市,还有“鬼市子”
明朝的
燕市(北京)
金陵(南京)
阊阖(苏州)
临安(杭州)
书市较多
清朝有
苏州(吴门)书市
成都书市
北京琉璃厂和四库馆
泉州道口街书市
第五节 近代印刷业的发展
一、西方印刷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近代印刷技术 的传入
近代造字技术
为了印制《华英字典》,1815年左右技师汤姆斯最早刻制了中文铅合金活字。 1838年传教士米怜发明用钢冲压制造中文字模的方法。 1858年威廉·姜别利发明“美华字”,在中国通用几十年。
近代印刷技术
第一部用机械印刷汉字的图书《华英字典》。 点石斋书局首次引进石印技术,1878年印制《康熙字典》,首印4万部,第二次6万部,创当时出版物发行之最。
申报馆引进机制纸印《申报》,并首先使用手摇平板机和单色轮转机。 姜别利还发明了元宝排字架
石印技术 的兴盛
石版印刷是最早的平版印刷术
1881年出现了 中国人自办的石印局:
同文书局
拜石山房
1891年受清政府委托印刷《古今图书集成》100部, 堪称石印出版物中的精品巨制。
1902年,上海文明书局员工赵鸿雪自行试制成功珂罗版
铅印技术主导地位的形成
从光绪末年~辛亥革命前后,铅印取代石印成为必然趋势
二、近代印刷业的发展
近代是中国印刷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国外先进的印刷设备和印刷技术很快被引进来,为我所用
一些有实力的印刷企业开始根据汉字特点对引进的印刷技术进行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印刷主要用于书刊生产领域,多数印刷厂直接隶属于出版机构。
1932年之前,商务印书馆印刷厂是远东综合实力最强的印刷厂,中华书局印刷厂次之。
西方印技的传入 使得国内图书形态 逐步发生变化
开本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铅印、石印图书已基本统一采用32开或大32开的规格
设计
1884年点石斋书局印制的《无师自通英语录》,因是双语对照,无法竖排,于是出现了中文从右至左排,英语从左至右排的格式,成为国内现存最早的横排本。
而版式的真正改变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
装帧
纸张普遍使用,从
卷轴装
经折装
旋风装
蝴蝶装
包背装
经过千年的演变,最终定格为统一的
线装
到了光绪末年,随着石印、铅印技术的应用,书籍装帧开始发生一些新变化。
书刊整体设计的意识明显得到加强。图片运用更加普遍,类型也日渐丰富。
此时的图书可以双面印刷,出现了精装、平装的样式。图书的形态因文字的横排由右翻本变成左翻本。毛边书也日趋向切边书转化。民国时期的图书装帧已完全与世界潮流合拍。此外,新式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这一时期的一大进步。
开本 版式 装帧 形式 产生 巨大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