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唐代文学(上)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在唐朝,文化和艺术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和辉煌,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创造性。考研古代文学或者有中国文学史科目复试初试都可以用。本人中国文学史跨专业考出137分高分。这个导图是呕心沥血将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重点框架和例证肝出,有了这个就不用看书了,只用记例子再带入框架里(自己可以添加,方便记忆),超级好用,高分实践经验。
编辑于2024-03-04 13:01:32现代汉语框架梳理,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如语法特点: 缺乏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复杂,同一词类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反之亦然。
分题材,分时间,分作品作家框架梳理。不仅涵盖了中国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和流派,还展示了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文学在这一时期的多元化、多样化和创新性。
主要概述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流派、作品、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的发展历程,同时穿插了一些社会文化现象和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这一时期涵盖了现代诗人诗歌、新中国诗人诗歌、忆旧散文、叙事诗、报告文学等多种文学形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现代汉语框架梳理,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如语法特点: 缺乏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复杂,同一词类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反之亦然。
分题材,分时间,分作品作家框架梳理。不仅涵盖了中国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和流派,还展示了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文学在这一时期的多元化、多样化和创新性。
主要概述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流派、作品、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的发展历程,同时穿插了一些社会文化现象和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这一时期涵盖了现代诗人诗歌、新中国诗人诗歌、忆旧散文、叙事诗、报告文学等多种文学形式。
唐代文学
初唐诗
南北朝诗歌
南朝:追求声律辞藻“贵于清绮”;北朝:“重乎气质”指北朝诗歌真挚朴厚情感和气势
上官体
1.上官仪的诗歌风格,属对工切,写景清丽婉转 2.“上官体”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声词之美; 他提出“六对”“八对”之说,佳句如“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 3.创新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 4.题材内容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缺乏慷慨激情,雄杰之气
初唐四杰
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
四杰诗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转向市井,思索历史和人生。同时又有着对生命的短暂的省思和慨叹。 强调作诗要有刚健骨气,这是诗风变革的关键。 如,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激扬文字的书生意气, 是构成其诗歌“骨气”重要因素。卢照邻《长安古意》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文章四友
杜审言成就最高:“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给人以华人超妙之感
杜审言 李峤 苏味道 崔融
总体成就:a.多应制酬唱 咏物 赠别诗,点缀升平标榜风雅内容贫乏; b.要求平仄相粘,粘对规律贯穿全篇; c.五言律的定型,是唐代近体诗演变过程中具关键意义 完成由永明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过渡
陈子昂 张若虚
陈子昂
主张“复归风雅”,《登幽州台歌》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 提出骨气端翔(昂扬情调),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
张若虚
创造的诗歌意境美:情景交融 玲珑剔透的诗境《春江花月夜》
盛唐诗
山水诗
山水田园诗派,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山居秋暝》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自然美和心境美融为一体的纯美诗境;b.诗里丰富的色彩层次感“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月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c.禅趣,禅境通过诗境表现《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思与境偕,神会于物
孟浩然,孟诗更接近陶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他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日常生活如,《过故人庄》、《春晓》 平淡清远 意味无穷,自然平淡是孟山水诗风格特点,《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语言:诗中的“我”“余”等字经常出现主观色彩明显。自然流畅,又比陶诗语言更加秀丽纤巧,以白描取胜
边塞诗
王昌龄
清刚劲健之美,豪侠诗人 王翰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昌龄 豪爽俊丽,绪密思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亦古亦律,大巧若拙。
边塞诗:1.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气质沉雄,境界壮阔 ;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士有自己较深沉的思考,会对战争有所反思,他的笔下意象更加写实。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奇,语奇,调奇,比喻夸张,缺乏思想深度对新奇景色的亚裔惊喜之情和乐观豪迈之情。岑岑比较好奇,意象奇伟壮丽 3.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李白
思想
道教(神仙道教思想);纵横术;蜀中游侠风气;儒家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
乐府 歌行
乐府创新1.借古题写现事 2.古题写己怀a.偏重主观抒情《蜀道难》 b.虽拟古,处处有“我”在,如《行路难》 形成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奔腾回旋的动感。 句式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 如《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等,完成了汉魏古体到唐体根本性转变
歌行:1 成就比乐府高(歌 行 吟 谣)是其代表,如《襄阳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抒情意味更浓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书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3.打破诗歌创作一切固有格式,笔法任随性情所致变幻,一气直下的感情、句式长短变化、音节错落有致、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力度。
绝句
明白晓畅的语言,表现无尽的情思韵味。如《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境界清新,内蕴飘逸潇洒的风神,形成清新飘逸的情思韵味《早发白帝城》
七绝以山水诗和送别诗为多,具有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如《望庐山瀑布》;有以古入律,自由发挥的特点。
艺术特色
1.强烈的主观色彩:奔放 以气夺人 抒情方式鲜明,喷发式 2.奇特的想象:变幻莫测,奇之又奇;想象之间跳跃大,意象衔接大跨度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3.壮美意象:吞吐山河,包孕日月“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优美意象:清新明丽“竹色溪下绿,荷花境里香” 5.语言清新明快,明丽爽朗。喜欢用明丽色调,不喜灰暗色。修辞方面善用夸张比喻铺排,活用典故,不着痕迹。 6.结构随情感一气直贯,依附于情感。李白的情感是旷达其表,悲哀隐现
影响
影响:a.诗歌中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吸引无数士人b.诗歌风格豪放俊逸,变幻莫测的想象,清水出芙蓉的美影响后世苏轼、陆游等大家
杜甫
背景
唐朝由盛转衰 诗歌题材大转变(安史之乱使战乱生活题材入诗) 反映重要历史事件,具史的认识价值《三吏,三别》 诗史性质决定写作方法变化:1.叙事手法写时事 2.既叙事件经过,又力于细部描写。《无家别》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春望》《秋兴八首》 3.叙事融入强烈的抒情,两者融为一体。叙事技巧在杜甫手中达到高度成熟。《羌村三首》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诗史
社会史
学习汉乐府,描写安史之乱前后的具体历史事件和情况。“三吏三别”,《兵车行》
个人史
普通古体诗《羌村三首》 个人与朋友家人君王产生互动的小事件《月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文化史
抒情格律诗,更广泛。诉诸感情,知觉,记忆的历史记录。
律诗
扩大律诗表现范围,以律诗写组诗:a.不仅写其他题材,而且写时事;b.时事律诗,较少叙述较多抒情c.扩大律诗表现力,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七律组诗最为成功:对仗工整又看不出对仗痕迹
艺术特色 浑融境界+出神入化的技巧
浑融流转,无迹可寻,使人忘其为律诗。《登高》《春夜喜雨》 晚年“诗律细”1.声律精心安排 2.严谨中求变化 3.七律拗体更多
艺术手法:炼字炼句:炼字表现神情韵味;善用动词副词;《秋兴八首》“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善用颜色字强化情感色彩是其自觉追求“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结构题材:1.格律诗,乐府,古体诗成就卓著 2.杜甫的乐府诗开创了后世,以乐府来表现民生疾苦的新传统 3.创立联章体律诗组诗形式以七律为代表 4.创立了拗体格律诗的新形式
a.主要风格:沉郁顿挫;b.另一风格:萧散自然 a1.心念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感情基调悲慨;2.沉郁,感情悲慨而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澜起伏,低回反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影响
集前代诗歌之大成:a.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b.叙事与议论;诗的表现形式上,叙述夹议论 c.语言或意象承前启后,是唐诗发展的转折1.元白继承写民生疾苦;韩愈孟郊李贺,奇崛炼字;晚唐苦吟派;李商隐七律,宋代江西诗派诗人学杜甫成为主流
中唐诗
大历诗风
背景
大历诗风: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的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两大人群:(一)“十オ子"(二)地方官诗人,如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等
形成原因
一、他们大多数受过盛唐文化熏陶:安史之乱十年战乱使其失去昂扬精神风貌。 二、大量作品表现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 三、诗歌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 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
风格
诗的风格情调,在写作技巧相关的词语色彩和意象构成方面,有鲜明特色。 由于多生不逢时之感,意气消沉,词语选择带有凄清寒冷、萧瑟暗淡色彩。
题材内容
无创新,清雅闲淡的艺术追求与王孟诗风一脉相承
大历诗风意象类型
a.象征性意象 1、象征性意象在刘长卿诗里较多,用得最多的意象“青山",此意象带有故乡居所的象征意义 2、具隐逸、高洁义蕴的白云,象征漂泊不定生活的孤舟,隐喻衰败消沉的タ阳
b.描述性意象 采用白描手法描述,但有佳句无佳篇
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刘长卿“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钱起“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李端“闻君此夜东林宿,听得荷池几度声”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顾况and李益:大历诗风主流之外 顾的俗中有奇,“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 李益的边塞诗独树一帜。“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韩孟诗派
代表人
孟郊,卢仝,刘叉
主张
1.“不平则鸣”说,所谓感情之激荡,不平则鸣,特重诗歌抒情功能2.笔补造化说,用诗笔补造化不足,用创造性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3.崇尚雄奇怪异之美“拔鲸牙,酌天浆”
手法
以散文化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一体,大量使用长短错落的散文句法,尽力消融诗文界限。
直述对人生、社会看法以议论入诗。
成就
以文入诗、以议论入诗,开新诗风。《山石》芭蕉叶大栀子肥。口语化散文化的特点
缺点
破坏传统未建立新的规范。 如:1、用词造句刻意求新使语意晦涩 2、对诗材不加简择致意象过于丑陋怪诞。 3.大量散文化句式和哲理性议论,破坏诗歌节奏美、形象美
韩愈诗歌特点
韩愈诗歌总体特征a想象奇特b情感外露c体式自由。 一)长篇古诗中揭露现实矛盾、表现个人失意之作,如《归彭城》大都平实顺畅 (二)清新、富神韵的诗,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三)最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是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
意象+技法:1、多用激满、惊怖、险、凶怪的词语2、以俗为美、以为美。3.用赋法作诗:以文为诗,以赋为诗。《山石》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孟郊诗歌特点
苦吟 “郊寒”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1、关注社会、反映下层民众生活的诗作2、更多击黑暗世俗、表现自我悲慨和贫寒生活的诗作。如“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3.以丑为美意象险怪,但对后世影响较大《游子吟》
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n.解释
重写实、尚通俗是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渊源有自 远源《诗经》“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近源:杜甫反映民生苦难的篇什 1、继承古乐府的形式,自拟新题,缘事而发,写真实时事、亲身见闻 2、以朴实真切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诗,力求通俗浅显。
代表人
白居易 元稹 张籍 王建 张王通俗化诗风+写实 张《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宫词》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元稹:乐府古新题 《连昌宫词》代表作 艳情诗 悼亡诗“贫贱夫妻百事哀” 白居易:讽喻 闲适 《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感伤 杂律 四类诗《观刈麦》
主张:文章为时而著 诗歌为事作
其《新乐府》与元稹“新题乐府”对比
(1)一篇专咏一事,篇题即所咏之事,篇下小序即该篇主旨。如《上阳白发人》 (2)形式灵活,多以三字句起首,后接七字句, 富民歌咏叹情调;语言方面,力避典雅的书面语,用口头语或俗语穿插其间,如《秦吉了》。 (3)善于描绘人物,感情浓烈。如《上阳白发人》
缺点
(1)创作目的“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往往以丧失艺术性为代价, 给诗篇添加议论的尾巴;有时画蛇添足,作不必要的重复。 (2)有些诗篇本无深感,只为数而作,枯燥乏味,大都堆积议论说教。 (3)过多重诗的现实功利目的,常用理念结构诗篇,真情实感相对不足 (4)语言一意追求浅显务尽失之直露,不够精炼含蕴。
白居易闲适诗
“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 内容:身边琐事;写景;出世逃禅,知足保和
长恨歌琵琶行+元白唱和诗
故事性,抒情性长篇叙述诗,属于感伤诗的一类
唱和诗,以长篇排律和次韵酬答唱和的形式,元白是创始者
刘禹锡 柳宗元 李贺
李贺:凄艳诡激的诗风
1、奇特的造语、怪异的想象和幽奇冷艳的诗境。 2、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民歌影响,多以乐府体裁表现苦闷情怀。 3、偏爱冷艳凄迷意象,大量使用泣“啼”等字词感情化,构成具悲感色彩的意象群。 4、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选的动词、形容词创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酸风香雨 5、多用质地锐利、脆硬、狞恶的物象,极尽渲染物象色彩和情态,呈现出哀感顽艳或病态美特征。 6、和夸张相并行的、异于常人的想象,幻想“老鱼跳波蛟舞,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空引
刘禹锡
雄直劲健+民歌情调 咏史怀古诗《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竹枝词二首》“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柳宗元
冷峭简淡,淡泊简古,忧乐交替,以忧为主。《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晚唐 李商隐大题(简+论)
背景和思想
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 思想内容: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 (一)儒佛道成分兼有(二)有“国”用世之心,也有过出世念头,重视自身的价值与创造(三)反对机械复古 用世❤1.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政治诗比重高。2.咏史诗如,《马嵬》 3.吟咏怀抱、感慨身世之作。(咏怀诗)5.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表现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蝉》:“五更欲断,一树碧无情。 6.情诗中最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是李诗艺术风貌的代表。
朦胧+多义
朦胧:表达上采取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情感多层次。将心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喻体本身不同程度地带有朦胧性质,本体又未出现,构成多层次朦胧境界。《锦瑟》
多义:李诗多义难解不可确解 1.意象的独特性:非现实色彩;被心灵化。 2.大量用典,用典方式:往往不用原典事理,而着眼于原典所传达或所喻示的情思韵味。如“庄生晓梦迷蝴蝶"由原典生发的人生如梦引入一层浓重的迷惘感伤情。《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3.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复杂的感情世界与多种人生体验。《无题四首》其一: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心灵世界的开拓是导致朦胧多义的根本原因。 把其作为表现对象,许多诗歌所写不只是一时一事,是整个心境且心境复杂。《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凄艳融合
分析:李商隐诗不仅把凄与艳融合在一起,而且由凄艳通于浑融。在艺术上表现出博大的气象和完整性这是由于:(一)拥有自己的意象群。 (二)李诗技法纯熟。三、情感的统一。那孤独、飘零、惘然、无奈、寥落、伤感的情绪
成就:(一)对心灵世界作了前所未有的开拓与表现(二)开拓全新艺术表现领域1.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2.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3.把诗境虚化。(三)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诗歌发展的贡献。(题材)(四)在体裁方面,他的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写情感、表现心理方面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