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格伦·威尔普构图分析
Glenn Vilppu毕业于美国顶尖的艺术学府-艺术设计中央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Design),是美国知名的画家,特别在素描领域卓有成绩,与迪斯尼,Dreamwork等许多世界大公司进行合作,创作出大量的经典作品。 这个思维导图分多个板块,运动与力量、对立关系、平面与立体、几何结构等,让艺术爱好者了解西方大师对于构图的安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是一个不错的思维和构思工具。
编辑于2023-12-18 21:53:17格伦·威尔普构图分析
关于创作
什么是构成
在创作时,有目的的组织整合一些东西,来交流一个想法,引发我们的思考
组合的目的
在视觉上,运用具有非常清晰的构成元素,能够创造出某种体验
乔托(1266-1337)的“构成”——新柏拉图主义运动倡导者,将神具象化,人格化,倡导人神合一。乔托的“构成”是收集与传播故事。它需要处理一些想法、一个表达、一件事到另一件事,它不是一个静态的图像、不是一个象征,它实际上是一个故事。由此产生的是视觉上接纳和交流的想法,并创造某种体验,这样一来,就可以把视线从一个元素引向另一个元素,来交流一个想法,引发我们的思考
组合的过程
在混乱中,梳理、组织、简化、阐明观点
视觉引导
必须在脑海中去想象现实——感受
序列概念:视线如同弹球,遇到挡板会反弹,不是一条波浪线,视线会在挡板中移动跳跃。是一件事到另一件事的连续过度
不同形式,会有不同体验
创作中运动与力量(框架)
每一种色调、颜色、质地,在纸上的任何东西都会影响你创造的体验
由于人阅读倾向习惯从左到右,尤其是西方世界,绘画中的“阅读”是由尼古拉斯·费辛(1594-1665,法国巴洛克时期古典绘画奠基人)奠定的基础,他主张可以通过元素的组织、角色脸上的表情、场景来读懂一张画,像哑剧一样
视觉转向 不只是但考虑构成的组合,而探讨的是构成的运动关系,让视线在画面中流动起来,但不能形成闭塞的死循环。要有大动势、次动三级动态,类似于中国绘画中的“气韵生动”
希腊 弗里兹 装饰画
有相同的向前的行动,然而又有不同之处:头部的角度、视线的方向、腿部的动作、手臂的动作、衣纹的指向,可以看到在引导视线,吸引人们的视线,方向非常明确。这就是组织,这就是在讲故事
《图拉真纪功柱》 位于意大利罗马奎里纳尔山边的图拉真广场,被誉为“实现罗马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所有的构成都在为故事服务
乔托 《圣方济各放弃人间之物》1299(壁画)
乔托之所以伟大、重要,是因为他主题真实而且表达清晰,他在批判其他同时期的艺术家过度装饰、不够真实、不够有力量,作品阐述的内容,并不是在讲故事、没有传递与交集,华而不实
弗拉·安杰利科 《圣科斯马斯和圣达米安被弗拉·安杰利科斩首》 1438-1440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画,非常直观,没有过度修饰
画面左边人物头顶的、脚底的线、道路左边的边线,实际上是透视线,用透视视角给出了一个方向,右边的人物在砍下女孩的头;路是经过设计,由下而上,具有拉伸感。所有的这些设计,透视线,道路的拉伸,都集中在“砍头”上,能很直观的感受到人物的动态动作。在画面的人物背景中,有五颗树,竖线的静止,更加凸显故事主体。最左边的三个人物,动态倾斜,能更好的将视线往画中引导
马萨乔 《贡品》1425 主要体现更加写实的视角,在“讲故事”层面增加了“预知性”。比之前乔托的作品增强了阴影,更有立体感,确切的说增加了一种氛围感,看到了更多的阴影、色调,对比之前的作品,是一个更加真实的绘画世界
首先这是一个序列故事,右侧的人在角落里收钱,这是一组单独的人物。进入画的主要部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情、不同动作,手臂的线条向前,指向最左侧靠后的人物,这一群人构成了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方形。左侧人物形状有所不同。画面中三个“组别”,三组又形成了不同的空间。可以感觉作者在构建形状,引导视觉方向。用构成来讲故事,从空间角度来构建画面故事
丁托列托 《火神与爱神》1604-1608 整体来看,这是一个很棒的对角线构图。
引导视线,一个人物从床底爬出来,狗对着床底下的人叫,可以看到创建线的透视图,然后再回到空间中。狗、床底的人形成的向后延伸的线条,和火神的腿相交,形成向后的空间;火神的腿向上、向前延伸,爱神在上升,构建出的人物贯穿了整个画面,跟随她的姿态引导我们的视觉路线;床上的丘比特,与爱神的姿态相反,看着爱神与火神嬉戏玩耍。视觉引导很清晰,包括镜子里面反射的动作,很容易从一个人物过渡到另一个人物,随着视觉的引导,我们对画面的细节会注意的更加仔细
托马斯·哈特·本顿 《美国历史史诗发现》 第一章1920年
这其实是一张插图,其作用就是文章的思维拓展,很抽象 。无论我们做的是否是写实类或者抽象类的画,是一个二维平面上的构图,必须考虑到它是平面的,然后在平面中创造立体的运动幻觉,作者要赋予它基本的动态,构建这些一系列的形式。通过前景、背景,让我们感受到现实空间,一些大的人物,后面一些小的人物,还有后面的牧师。作者的想法是在创造一些动态或动作,一组连续的曲线,从近处开始,把视线移回画面中,把事件串在一起。画面中间的空隙,会让空间增加
埃尔·格列柯 《托莱多城》1598-1599
画面中存在明显的上升和下降对立关系。建筑的组合一直延伸到教堂、画面右侧下方与教堂对应的树,都会引导视线在教堂这里止步。作者创造了这些线,让这些线变得更有意义。看云的形式,作者把所有的东西都往上推,创造一个垂直于画面中间的教堂。左侧有一个向下的“窟窿”,类似漏斗,左侧云的形式也类似漏斗,所以看格列柯的作品,不能忽视的是云朵。从色调来说,暗色调的部分正在上升
贝尔纳多·卡卡里诺 《艾斯特和亚哈随鲁王》 1620-1630
从左边开始,注意关注画面,在画面左侧有一个人物,是垂直线,实际上人物是向后倾斜的,你可以把人物的姿态当作“向右的弧线”(具有指向性), 这组跳动的“弧线”一直延续到地面;同样,另一侧,我们关注画面过度,从垂直的人物,再到一系列组合。当作者这么做的时候,主题就会变得很明显,中间倾斜的人物和右面坐着的人物腿部,看到平行线,一直延伸到右侧人物的胳膊、包括背景中的光线和阴影、坐着人物的胳膊……作者一开始的构想是让画面左侧不断下降,形成主旋律,可以从左四人物突出头部的视线看出手部为了丰富运动不单一,指向不同方向;右边由于对比或者完善画面的考虑,人物向中间背景倾斜,可以看到布帘与背景如何相融,形成了次旋律
(意)安东尼奥·德·贝里斯 《发现摩西》1645-1655
从左第一个人物开始是向外推的,由画面外推向中间的空间,一系列的线条逐渐下降、向下延伸,引导视线在下面的芦苇丛里找到孩子 形成了画面的主气势,人物后方的背景也将强了这种外推的力。当我们往下看的时候,找见孩子,下方的涟漪把整体下降的动作带得更远。人物的视线、胳膊的指向的动作延伸的这个视线,让事物之间有了连续性。画面的暗调形成一个垂直的空间,沿着相反的方向移动,让视线回到左边的主气势,画面形成了回旋的气。画种的树螺旋向上,与背景的树木形成向上的动势,所有东西堆积在一起让画面连贯,所有的一切又都在移动。这就是视觉的运动情况,你会感受到画面的空间。你可以拥有这些不同的元素,但所有的元素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包括土坡的二维、三维的线条,引导我们贯穿画面,与此同时,引导我们回到左侧
尼古拉斯·普桑 《逃往埃及》1657
先观察左侧第一人,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注意脚底,底部是水平的,底部的所有的东西,甚至阴影,都是横穿过去的,人物的线条正在倾斜、前进。背景大而垂直的东西,从上到下贯穿,其实在强化构图,重复垂直的线条,在强调人物的排列方式。重复的水平线和垂直线的作用,创造出典型动静的对比,这是古典主义的缩影。画中的人物,呈现倾斜的线条,有所有人物都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力,作者在引导你的视线穿过人物 ,从一件事过度到另一件事。因为所有的运动都在向右移动,注意最右侧人物指向画外的手,而另一只手所有的线条都穿过。画中人物的视线又都是向左侧看。背景中,可以看到一个小天使向右移动,白色的云,使得天使这条线向上移动,但是又都是跟着主题向前走的。从一开始都是朝着一个方向运动,但是所有的目光,都是朝着相反的方向看,你可以注意到,这幅画也是在建立对立关系。右侧的向左的倾斜线、左侧向左的的倾斜线、小天使和云朵向上的弧线、驴子腹部向上的弧线都是在建立主气势之外的次级部分,同样在推动运动。这是所有东西的组合,引导视觉,画面中的垂直线都是被有序的创造出来的
保罗·塞尚 《大浴女》1898-1905
先看右边的人体,作者在构建向上的形式,身体的朝向,然后是头发,圆锥形的头,胳膊,远景的树,可以看到作者如何组织利用这些东西来创造一个运动元素。画中有三个组别,左右的人物,两侧的树,形成三个“A”,我们先关注抽象的元素 ,创作室可以先画出草图出来,看看这些线条如何把视线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上
萨摩斯的戴奥斯库里德 《马赛克街头的音乐家》公元前1-2世纪
画中先注意到人物脚底的基本平面,就像一个舞台的框架,有前面和后面的空间,中间有阴影的部分,能创造出光照的效果。画中大人的手臂从左到右连贯形成动势,衣纹也是随着动势一起运动。再看画面左边,垂直的线条向右运动,先是两个直立的人物,中间人物是前倾的,视线都看向不同的地方。他让垂直(刻板)的东西引到曲线(灵动),有助于创造一种动态的感觉
构图中的对立关系(框架)
在构图中对立的应用
对立关系,其实是用来定义内容的重要因素,我们采用对立关系,让两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戏剧性。本质上,任何一个人的艺术风格,都是他对“对立”用法的理解,画面中对立用法的采用,是其作品最明显的外观因素之一
没有主次就没有动态,“相同”等于“静止”。当你考虑对立用法时,你需要先思考你如何运用它,对立关系需要一个组合才会有用。我们可以用对立关系来处理二维和二维组合的一些基本形式,上升或者下降(参考格列柯的托莱多城),对立关系也可以表达空间关系
列出反义词
克里斯托法诺·亚洛里 《圣朱利安接待朝圣者》 1577-1621 文艺复兴时期,以建筑和理论体系出名
看画面中心的位置,下垂的胳膊与大腿处,是向下推的。这里有很明显的对立关系,一个是人物的上升(左侧),另一个是建筑的上升。有一处比较微妙的对立需要仔细观察,可以很明显看到两侧向上升,中心下降(“凹”字形)。看中间的人物,我们把头部简化成一个盒子,人物是倾斜的,躯干也用盒子来概括,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或者处理人物姿态,简化成盒子就很容易看出人物的状态(角度、透视、朝向);后方的人物是反过来的,但头部的转动非常平稳,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转折。左侧的人物的身体向外倾斜,至少上半身倾斜,头部向画内进去, 所以我们得到的是不同朝向的头部,没有相同的肖像角度,中间那人物的头部也是向画内倾斜。另一侧人物的角度是相反方向,头部和身体转动倾斜,所以有一个基本规律,就是对立关系,是贯穿始终的。 之前没有提及明暗的对立关系,明、暗、明,创造空间感的方式,伴随着人物的出现,其实都是在“讲故事”,包括背景中的人物,这都是表达故事的一部分,可以看到来自圣朱利安的热情招待,这是为人提供居所的故事,是这幅画的主题。我们从左到右,进入画面回到故事,在空间上,有着相反的方向,左下角往右上移动,右上角往左下移动(沿着建筑物),注意画下面人物两只脚的处理,呈一个倒三角,处于下降;画面中的路面,也有一个过渡的序列,呼应中间人物脚部的倾斜,这又回到了故事的主题,背景中的人物。 当中间人物向右方倾斜,左侧人物向左倾斜,可以看到这两个人物的在相反方向的拉力;左侧人物,两只手臂的关联曲线向上穿过,给人物增加上升的韵律。所以在这幅简单的画面中,有很多非常微妙的对立关系,比如说人物身体的朝向,向上或向外,包括头部的倾斜变化,身体向内和向外倾斜,包括上升与下降。 画面中对立关系,能给绘画本身带来活力和运动感,是动态的,可以避免进入构图中的死循环中。
克里斯托法诺·亚洛里 《朱迪斯和霍罗芬的头》 1613
这幅画是一种非常不同的对立关系。关注画面的重点,集中在上下两个头部,上面向上,下面向下,这是一个对立。我们有了基本观点,观察人物,会有一种仰视的感觉,分析她的身体姿态可以看到有一点仰视角度,胸腔的盒子、左手臂的透视关系(布料的形式,缠绕向下,然后到下面头颅),在这干动作中上下两个头部是相反的。右下角的形状距离最近的是头颅,像是一个三角形的指示形状。上面头部目光呆滞,凝望着画外,好像低头凝视观者,目光有望向下部头颅的感觉;手臂向后,相反的方向,回到空间,所以在画面中有一个向画面内延伸,和我们在这里看到的相反(后方手部到前方手部,延伸到右下角),所以画面基本上是由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的相反运动方向,虽然没有明确的物体朝向,但是有视觉引导线,实际上就是这样观察画面的。注意左下角布料的构建方向,都是向上延伸的,指向后方的人物,与前面人物联系,也就是她的半个身子。而后方的人物,抬头朝向前人物,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想法,不是大对小的对立关系,更像一种心理暗示,将背景内容推向前景,围绕着一个主题开展,换句话说,这幅画更具备构图和引导上的意义。 如果把画面中间看作一个静态,周围所有的动态都在环绕这个静态展开,所有东西在向上推,都是围绕中心开展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德·卡拉瓦乔 《基督下葬》 1603-1604
卡拉瓦乔在绘画中处理空间(立体感)方面,很有创造力。注意画面石台是向外推出来的,就感觉像推出画面一样,所以尽管这个表面是平的,并且这是我们的视平线。在视线水平的台面上,所以画面是一个仰视角度,可以看到台阶的透视远去,这个是很重要的,可以想象在黑暗的教堂里,有强烈的灯光,这些灯光会让石阶有立体感。 先从构图开始,右侧手臂到基督脚趾末端,石台上站立的小腿形成简单的竖线,一些竖线的组合。右一人物的手臂从右到左依次过度,运动到水平位置,从肘关节的位置,然后下降,穿过基督大腿,大腿下面的布幔、垂下的手臂处的布幔,延伸到石台下方,这个是过度。这是第一步,观察画面中向下运动的序列。
现在研究另一个元素,也就是画面所表达的核心,我们要明白,构成的目的是传达一个故事(想法),基督将被放入地下,所有展开的运动,都是为了引导我们视线下降,比如说基督身下的布幔,注意手臂处布幔翻到石台下方去。看右一人物,明显是她在抬头看,手臂是打开的姿态,所有的构成,最终引导到下方,这就是我们得到的结果。接下来逐一分析人物,右一人物四分之三的头部,手臂是二维和三维的结合,前面的一个人物,背部弧线向头部延伸,视线向下看,也是2D3D的组合,弯腰的人物背部向画中运动的弧线,所有这些形式,在平面表现上都很强烈,所以在绘画时,需要带着这种线性的思考方式来画,注意弯腰人物肘关节、腰部的这些视线,不断的重复排序,一些向下垂直的方向的线都会被强调和重复,包括上面垂直高举的手臂、下面的腿部,腿部石台下面的光斑,有助于将腿部的垂直线延伸下来。接下来注意到肩膀到手臂到腰部拉的很紧,胸腔前面会有很紧的拉力,上面的手是向上的,这是一个相反的处理。随着视觉的深入,会发现画中有好几层人物,右一、右二、弯腰三个人物,都稍微向前, 弯腰人物的面部是朝向我们的;右三、左二、基督, 这三个人可以看到一个下降的转变,如果你把这三个人物,看作是一组系列弧线,你会发现它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右三、左二、基督、基督垂下的手臂,到石台,然后指向下方。这些就是我们一开始讲构成的部分,从顶部开始,逐渐引导向下过度,所有这些形式都会对我们的视觉产生引导。看一下基督的脚底线条的倾斜,小腿线条的延长线,去感受所有这些形状。当我们构建这些线条的时候,他们都是向下的形式,基督腰部的弧线;肘关节处的垂直线向下延伸,穿过手部,到达基督身下的布幔,向下运动,与弯腰右侧小腿相呼应,这是非常简单的形式,就像“S”曲线。从整体的形式来说,这些都是重复的形式,都是过渡,像管状褶皱,然后去感觉里面的布料,背景里的红色布料穿过基督身体、弯腰人物的双脚。立体感是通过把一个部分叠加在另一个部分前面,来描绘空间的方式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德·卡拉瓦乔 《逃亡埃及中途休息》 1597
先来找出里面的基础元素。第一章节,提及到质量与空间的关系,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人物,都集中在画面的左侧。右侧没有很多背景空间,所有的空间都在画面右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找见水平的形式线,看出空间由前向后延伸。再看看其他东西,会看到与现实相同的立体的空间,人物的摆放用的方法很传统,所有的东西都在前面的舞台上,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非常水平线的基础上,所以很直观的感受这是一个平面。这里的平面有特指,把画面假想为一个舞台,有前景、中景、背景,但它们都是平行的,稍后在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中讨论退场(淡出),这种情况通常会在对角线上做出更多的变化。可以看到画面中重复出现的水平线,比如左上角这里,会穿过树木;还可以看到画面从中间(天使左面翅膀)一分为二,左侧这里,天使再看举着的乐谱,正在为摩西演奏。来到画面右边,这个人物的姿势是不同的,她是倾斜的,在婴儿姿态的对应下,整个人物组合是动态的,如果分析女人的动作,她会倾斜的非常厉害,几乎是倒向一边,如果把她作为画面的构成元素,会发现她(右侧头部、肘、膝盖连接的垂直线)是与画面对齐的。画面的解读一般方法是从左向右读, 我们会在画面中发现构建了很多垂直线,然后再由布幔把视觉吸引入画面,会发现这些引导线(摩西左下角)都是指向画面中的人物,然后与右侧倾斜人物的曲线,相辅相成,这些布料缠绕着人物,在于垂直线的对比下,看到缠绕的形式,能感觉到这种流动。看看如何利用这些布料,摩西腿部的曲线穿过天使,绕到右侧女人黑色的布料下;天使白色的衣服旋转向上,穿过翅膀到达后方树木。摩西和天使稍微向外倾斜,你能看到人物以稳固的形式有着基本的变化,当我们建立天使动态引导线,穿过白色布料,来到天使翅膀这里,可以看到也是有些倾斜的,穿过翅膀到树这里上升,树枝处开始下降。右下角从亮到暗,从亮到暗,再从从暗到亮,你会发现这里的树木和其他东西创造了一种往回走的感觉,这里也是一个相对用法 ,不停地转移视线,过度。天使的布料,也会在一种对比工具,他使用白色能把亮色引导后面的天空中,这样让你感觉画面创造了一个远景平面,与构图配合的很好,相对关系也得到了发挥
尼古拉斯·普桑 《维纳斯为阿多尼斯哀悼》 1625
研究两个因素:对立和过度。现在看画面,都是不同元素的叠加,那么先开始寻找过度(引导)线,从左侧开始,比如拉力。通过人体,感觉人物的动态,穿过战车,一个大的东西,东西在堆积、增加,构建向上的节奏线,然后一路带到后方的树木,包括躺着男人的小腿。与此同时,当在画面中找到这些向上的节奏时,还有相反的节奏,斜向穿过画中主体的两个人物(战车上的红色布料、女人的大腿、躺着男人的胸腔和大臂)。我们可以在画面中发现,这个对立的长节奏线,蹲着的弧形的女人,即使对于画面的树木,这里与卡拉瓦乔的处理相同,用树的形式来引导视觉,所以现在是在下降,树木的延伸穿过手里的瓶子,不断下降,包括瓶子中流出的水。男人也在下降,手臂是向下的,布料正在下降;头盔下来,可以看到,右下角的光(亮面)也是其中的一半部分,与卡拉瓦乔画中几乎相同,把视线引导下来。我们得到的是一个个连续捕捉和感受这些东西,在背景中,也有相同的感受。右侧小孩将水或者什么东西洒在男人身上,背后还有一个人物,背过身去像是在那什么东西,当视线沿着躺着的人物,向蹲着的小孩移动时你就会发现这个人物,然后向上升到后方的树。与此同时,远处山坡形式线斜向上,右下角向上,当时觉走到这里时,回到画面的远景空间中,能感受到画面的后面“远处”增加了画面的深度。左面的云层,也是画面构成的部分,基本上就是引导和构成。另外,在明暗关系上也发挥着相同的作用,背景中暗色树木中所产生的的负形,也有上升作用,所有这些上升的形式,都又相反的下降的形式做对应。留意还有多少空间,把灌木丛放在了前景,可以看到这些重叠的形式也有助于我们向上、然后向下,这些都是相对关系
尼古拉斯·普桑 《回声与水仙》 1627
先观察对立关系,也就是相反部分。画中人物有不同的差异。左上是向上的,前景人物是下降的,作者在试图说清楚这些关系,这是非常典型的。这里有一个重点说明的主人物,也就是前景人物,注意肩膀到脚是非常平坦的, 对于画面来说是很有作用的,所以这个人物有很多微妙的细节,可以看到人物的胸腔拱起,朝上,整个人物是朝着斜下方,头朝下做相反的动作。实际上在人物的动作中建立了一种节奏(从脚部到头的运动),这种节奏贯穿了整个人物,看下他的动作姿态,把这个动作趋势压低了。在另一个方向,人物将画面抬起、上升,人物的曲线上升,面朝向右侧看,但整体是上升的,很容易在作品中找到运动节奏,当看到这个人物时,可感受到她上升的姿态。看一下引导线,从上方人物的腿部沿着岩石上升,感觉指向画面的角落中,接近垂直的线条这里,来看这些岩石上的裂缝,这些线条,把人物包裹在画面中。 继续往下看,会发现这幅画分成了两半,左右两部分,岩石、火把、矛的引导会帮助找见这条线。这颗大树实际上是微微弯曲的,这能参与到我们的视觉动作中,比如拉伸和远离。注意这些展开的树枝会引导视觉,右侧有一个小天使,看向右侧,手中火把穿过树枝,指向画面中心线。 然后来到左侧,可以看到山坡的斜线、岩石的垂线和斜线,这些都是下降的,所有的这些都是画面中构成的元素,所有的运动都是这样的。我们在远处创建了一个空间(远景、右侧空间),使用了一系列水平线,在画面中重复和强化,让远景有了深度,所以当视觉不断移动时,画面中的深度也有不同的变化。前景人物向前,背景往后,但这是过度的想法,同时存在对立和过度关系,画面中的人物有着相反的朝向或者倾斜,前景人物的肩膀是向后的,这些都是一些微妙的变化,
彼得·保罗·鲁本斯 《劫夺吕西普的女儿》 1618
来看一下这些人物的姿态,右下女性的长动态线是倾斜的弧线,与上方女性的长动态线是完全相反的,两条截然相反。右下的人物正在上升,肩膀出来,腰部进去,可以感受到挤压感,背部皮肤的表面由于高棱,在向上递进;脊柱下来穿过腰部,感觉到这里有一些阴影,这是因为腰部的扭转造成的,是鲁本斯(通常是指女性)人物的基本特点,体形丰满、红润迷人。可以看到她的头在转:手臂向后方伸去的时候,头部转回来;她正扭着身子,另一只胳膊朝前方伸,向下。 看另一个人体,动作正好相反,人物的身体也存在扭曲,从构建的方体形成的空间看得很清楚,我们看到的是臀部的底面,也能清楚地看出来倾斜的角度,所以两个女性基本是相反的,人物整体是向上的,头也是朝上的,手臂伸到右边男性的后面,男性整体是下降的,从颜色上就能区分出性别,女性很年轻,男性肤色很重,呈古铜色。右边的男性搭着上面的女性,几乎要抱走她,要把下面的女性拉走,正在劫掠,所以这里有着非常复杂的行为, 但如果我们只观察整体,看大关系,从左下角的布料开始,沿着布料,男人大腿的外侧,穿过女人的手臂,一直向上到达灰色马匹的头部,有着强烈的上升动态,我们得到的这些有节奏的东西,都是逐渐堆积形成的,左侧男人右面的手臂、头部到灰色马匹的头后面也在呼应这个上升。 接下来看一下左侧的人物,人物的姿态倾斜,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胳膊,创造了下降的形式,女性的腿从胳膊后面穿过去,相当复杂的关系。加入了很多戏剧性的空间元素,有着非常强的空间维度,画面的重点是要给我们一种“向上举”的动作,这一点画面中能直观的感受到,包括马的上扬,很低的地平线。把视线放低,有助于我们感受高度(图片右侧草图),地平线作为一种视觉工具,地平线向下,就能感受到这个高度;地平线上移,这就意味着我们再往下看,它能给出不同的观察视角,这就是地平线的作用。
构图中的2D与3D
结构关系,也是关于框架的。合理化、也可以理解为绘画的概念。轮廓清晰
课题:如何在二维框架中,表现出强烈的表现形式
彼得·保罗·鲁本斯 《上十字架》 1610-1611
我们来讨论、构图,之前已经研究过对立关系和引导过度。逐一分析,分阶段来做。画面中有三幅画面,这样安排,主要是想将主体放大,把注意力集中在中间画面之中。主体自然是高举的十字架 ,所以视觉上跟随十字架向右上移动。现在思考下对立关系,同时看下构图引导部分。十字架的相对方向,也就是中间画面的右下角落,看一下角落的处理,老头的视线是向下看的,前景后背人物后面,有个面朝相反方向,而对应点的角落(左上角)的画面主体,可以看到组合关系中有个强烈的对角直线。注意十字架移动的方向(树冠)会多一个“视觉点”,整个物体都被抬起来,视觉被引向了天空,因此在视觉上有相互平衡又相互抵消,这与其他两联画面的框架中,在倾斜线上是有联动的,所以可以在整体画面中,找到这种由人体构成的几何关系,两侧都是,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可以直观的看到画面这种集合机构关系。 接下来看一下抽象的动态,来 看他的节奏(韵律)是如何构成的。从右下角落开始,白发老头的后背、背抗十字架的士兵、红色拉伸十字架人物的后背、托举耶稣光头的一侧手臂到另一侧手臂,穿过耶稣的手臂,上升 ;背景中斜向上推举十字架人物的后背的弧线,也是穿过耶稣的手臂,两组人物的动态线在逐步上升,向上运动,与十字架运动的方向一致的。通过这些构筑的人物,越来越向上,现在可以感受到这个整体节奏,从前景人物为基础,然后逐渐向上,留意这些人物的姿态,简化人物的轮廓(老人的后背与前景人物肋骨、大腿,绕回老人的手臂形成圆形),方便观察和分析画面的节奏。前景人物的手臂向上,穿过角落的圆形轮廓,向上。用了解的知识,分析这些人物中的构建方式,通过理解画面,来帮助绘画人物组合作品,我们可以从简单的草图开始,在逐步建立成强大且非常清晰的三维形式。看一下前景人物的腿部,非常强烈的三维人物和二维人体组合,呈现出来这些二维设计,蜿蜒曲折的节奏,可以看到流动的曲线形成的强烈的对角直线 ,非常扎实的直线,从十字架顶部到右下角。沿着对角线,可以看到右侧画面内容,骑在马上的人,被捆绑的人等,通过对立或引导关系。 老人后方的人物, 整体倾斜的,与金字塔一边相切,肩膀的面倾斜,与十字架运动方向有一定角度,人物的头顶转过来,手是向上,回到空中;红的衣服的人物肩膀的面角度和上一个人正好是相反的,正朝向观众,但是与十字架运动一致,同时也是向下看的,在这个地方我们能感觉到拉扯的力,可看到这里的节奏,穿过然后向上。
接下来看光头托举十字架的人物,通过裤子平面颜色的变化强调背部,裤子很暗,这样就能清楚地看到他的半身轮廓,人物的手臂向上抬起,这个也是运动的一部分。红衣服人物手臂穿过耶稣,感觉到拉力,然后进去,你就能感受到拉力,胸腔下垂,骨盆斜向上,这就是这个人物的变化。用盒子示意基督胸腔,方便确认角度,接下里看基督大腿跟处的布幔,左右错位的运动弧线,这种节奏一直延续到四肢,穿过节奏构建,上升的节奏,手臂上升。耶稣手臂后人物,抬升的手臂,到上面,甚至这些重复的形状,包括石头的形状、布料的形状,这些都是不断重复上升。 从左下角狗的朝向,把视觉带入中间;右下角的前景人物,也是指向中间,向前倾的姿势,把左腿推过去,在脚踝处创造了一条与暗色相连的引导线,然后我们得到了一个升高的石台阶,这样我们的视线进入背扛十字架的人物双腿的倾斜,这些“挤压或推力”都集中在画面的一角,通过这个人物回到下一个空间,感觉到下面叠加的一个人物。现在观察对阴影的使用方法,看人物的阴影,他用了非常简单的阴影线,光头人物小腿上的弧线、石头上投影的弧线,这是经典的做法,将一个简单的结构包含在一个复杂的构图中, 我们针对的是2D、3D。 狗上方的人物,从腿部开始逐步向上构建,构建的暗色形式,都是向上的,在暗色的形式上做了反光,很强烈的二维形式。后面的人物向上抬举,感觉向上的手臂穿过耶稣的手臂,到达十字架。所以我们分析得到的是不断创造出向上的推力,一直到顶部。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画面中光影的部分,在画面中也会起到强调拉力的作用,看中幅画面最右侧的人物手臂的动作、山体中亮色的部分延伸到耶稣的腰部;背景中山体的向下延伸,这样有了这条非常简单的引导线,把我们的视线带到画面的角落,向上延伸与十字架这组的运动相交。 故事不限于一个框架展开,画面中有这些令人信服的动作,把所有东西推出画面。这些不同的人物,以各式的形式与主题联系起来,打破了框架的限制
如果只保留基本形式,就能直观感受这些动态
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 《示巴女王的游行》 1452-1466
我们先来关注对立关系。首先在画面中,有一系列明显的垂直线,左侧的马蹄,白马身上红棕色障泥,接下来是人物,黑帽子、白帽子,前视角、后视角、红长袜、长跑全部都是,可以看到这些人物在画面中站立的位置
画中女性,她们在画面前景,一个完全独立的空间位置,中间一个个侍女,面朝右边,看一过度,从长袍开始,重复和强调,它在上升。看左边的树,垂直线,向下。侍女中也有类似的(长袍这里)也是一个垂直。现在看白色的长袍,逐渐向上延伸。看头的形状,看着这些形式,利用这些线,可以看到两张脸颊的曲线轮廓(对立用法)。注意手臂的的形状,向下,手部向下;中间白色的手臂直接伸出来,双手的同一方向,是个重复。视觉大概会停留在腰带处,这种方法叫“画家装饰线”,一条长长的线,让你的视线穿过这幅画。 每张面孔都不相同,但是人物姿势相似,头饰相同,长长的线条,组成长条状的帽子。所以这些形状逐渐下降时,我们看到示巴女王身后的两个侍女的手由上至下下来,一只手向下,另一只手也向下,这些视线顺着人物一直延伸到女王,把视线带过来,地面上有个投影,所有这些都是视觉上的过度,在通过投影指向这里。女王蓝色袍子的线穿过手臂趋势线。三维的视角,但它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二维特性,这就是这幅画的构图基本方式,人物在逐步下降,远处的山在上升,画面的主要过度形式,在画面的左侧。注意头部,所有的人物都排成一排,整体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过度,从画面主角拉到右边的人群这里,从一侧逐渐过渡到另一侧
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 《高举的十字架》 1452-1466
看一下画面构成。非矩形画面,因为画框“O”的原因,形状完全不同,来看一下差异。现在讨论的是三维形状,左侧一群人物有趣的侧脸,有些人是侧视图,有一些是三分之一的后视图、四分之三视图,帽子的形状完全不同,人物的特征没有相似指出。后退整体看时,这是一组人物,呈方形,十字架指向这个矩形。
另一组人物是下降的,非常明显的区别。作者打算把视觉集中到画面中间空间。看一下2D和3D的关系,先看白色的帽子,用线把帽子、手指、后面的墙画出来,形状处理的很特别,用一个形状构成另一个形状,这里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二维和三维形式。接下来是墙角,是投影。整体看墙面,可以看出这里有所不同。
托马斯·哈特·本顿 《两个建筑工人》 壁画
画面中能非常直观的感受到二维的特征,但同时又是三维的,非常独特。整幅画面某些方面,是二维的,俯视,向下看到这些二维的形状,注意看到地面的形状,感觉整个穿过右侧的人物,沿着后背、大臂向上延伸,可以感觉到头部的这个形状正在穿过下一个人物。左侧人物后背,这个是二维的,可以看到二维特征,然后回来捕捉三维的部分。在人物的后方创造了一堵三维形式的墙,作者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放在一个二维的环境中, 这里有2D3D组合,有一种雕塑的特征,不同的形式都放在一起。右侧角落地面轮廓向上,有一个相反方向倾斜的消防栓,他在建造这些相反的方向。有一根管子,用来连接千斤锤,从左侧人物后面穿过,二维三维的空间,很强烈。作者在玩黑白(明度和亮度)的游戏,不断强化明暗关系。这不是一幅洛可可艺术的画作,没有拓展画面之外的信息,所有的信息都包含在画面(框架)当中
巴蒂斯特·格勒兹 《宣誓作证》
这幅画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情”,画中有两个不同的两种维度。第一考虑空间元素,右边人物,实际是有轻微的倾斜(胸腔、骨盆的体块),还有些扭转,感觉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有一个人从右侧走来,面朝左边。然后下面的人物,面部朝上,上半身有弧度的向右上倾斜,插入右边人物下面的空间,很直观能看清楚人物现在的动态。腿部从骨盆这里出来,髂骨前棘,帮助我们找见盆骨的折角,这是和伦勃朗、提香、鲁本斯不同之处。 如果让光线从上方照下,图中深灰色会是人物的投影,可以让人物更加靠后一点,增加空间感、距离感,是比较传统的做法。 斜躺人物的手臂从右侧人物的手臂和腿部之间延伸出来,然后腿在后面走,所以通过这些肢体也能感受到很大的空间。这是一个引用对立关系的做法,躺着的人物插入到后面的空间中去,右侧的人物向前,左画面空间是闭塞的,有明显的深度;注意右边人物的姿态,在阴影中被强调了,影子和躺着着的人都向上,底部处于水平直线,横穿画面,注意线段是有变化的,这很重要。横向手臂的上方,有一条对角线,比较隐秘,贯穿过两个人物向下,到达右下角阴影。当我们思考上升时,会注意到这条线。石棺突起的褶皱(横向手臂的前方),实际上起到一个相反方向的三角形。这是关于空间的研究
彼得·保罗·鲁本斯 《稻草上的基督》 1617-1618
分析构图框架→设计人物动作、道具®设计性别、脸部表情,道具具体形状(要注意与主题有关),可以一边寻找,一边构建
生活中多积累素材,运用构图框架,人物刻画知识,讲出自己的故事
构图中的几何结构
新柏拉图主义认为数学(几何学)是上帝的语言,他们非常热衷于数学和绘画的关系,而这又具体体现在图形的概念中,他们认为三角形、圆形、方形是基本图形元素。例如,正方体的组合,给人创造一种坚固的感觉,因为我们对这些简单的体积有一种自然的亲和力,艺术家们使用了这些东西,表达各式的东西。
动态对称理论,比如3:1:4的比例
艺术家使用的简单的基本结构
①首先使用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形状 ②垂直线把画面分成两份(许多艺术家喜欢这么做),把金字塔框架画出来 ③画出呼应线 ④添加重复的框架,这个比较重要
再去思考在人物组合中,如何建立运动的概念
如何从一个人物组群到另一个组群的过度:视觉引导线的建立,通过动作、眼神、点线面的指向与运动(视知觉、形式心理)、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尼古拉斯·普桑 《无辜者大屠杀》 1625-1632
画面底部两角的地面,两边都是向里的斜线,主要的人物都在一条线上,整个角色呈现的结构,首先是一个三角形。背景中远处的地面、屋顶、房檐,成贯穿画面的水平线。先看婴儿,这个婴儿的姿态是上扬的,感觉腿部是伸出来的,形成了一个对角线,往右看女人的腿部虽然有布料的遮挡,也能清楚的看出形成了一个对角线,女人的另外一条腿我们想象会有一个拉力。基本上主要的人物动态都在画面中心线的位置,从女人的臀部开始建立向上的节奏,延伸至后背、头发,致使人物越来越高,整体不断的升高,直到男人肩膀上的手,在中间区域充满活力并且有强烈的表达,女人的表情丰富,男人抓着头发 向后推女人的头部。女人手臂的曲线向右延伸,联系起两组人物,将几个人物贯穿在一起。沿着手臂曲线向左走,男人的腿、延伸到布料的弧线、腰部的弧线也是相同的作用。接下来是手中剑的部分,在实际的拍摄或者绘画时,会遇到一些角度问题,很难得到精确的框架,需要延伸物体的线,使其吻合。把剑的左右两边延伸,可以看出来与画面右侧屋顶的水平线非常吻合,穿过人物到达画面的右边。右侧女人向下动势的手臂,其中心线作为引导线,与屋檐的水平线吻合,剑尖与手臂再回到背景中间的建筑物塔顶。画面的中心是向下的,会把跪姿的女人向下推,一切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当我们开始建立起这些几何线路,就可以清晰的看到每件事情的走向,可以看到这些东西的拉力,我们看到的垂直方向,包括左侧柱子,当男人把婴儿踩在脚下,柱子会加强这个力,婴儿是向上的,形成了对立。踩住婴儿的大腿,延伸中线,又会与柱子的底部的水平线吻合,向右穿过主体人物,到达右侧女人的脚底。右侧女人垂直的线、怀抱着婴儿垂下的手臂,会加强向下的压力。
尼古拉斯·普桑 《大卫的胜利》 1628-1631
中间一组人物明显的呈金字塔形状 ,注意塔尖指向是画面的主题关键元素,这一组人物实际上组合成的是一个圆锥体,我们 处理人物组合形状,中景、远景的其他组人物呈方形,正在捕捉正在发生的事。当我们处理人物组时,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一个组引导去另一个组。先看中间圆锥形中的人物,这里面发了很多事,玩耍的孩子,身体的动作扭转,胳膊准备去拉另一个孩子,视线引导抓妈妈胳膊的孩子。顺着妈妈的胳膊,向后延伸到后方人物。与此同时会注意到左侧的妇女,身体后倾,视线向上看,采用了人体的运动线,引导我们去看下一组人物;居中的母亲身体前倾,回头向上看,然后游行的队伍走过来。靠近左侧的妇女游行的人物,佩剑、裙摆都与其动势一致;再看腿部向上向左延伸。所以我们对这个群组的人都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并且一组人的动态线会延伸到另一组人当中。、视线跟随引导,都是捕捉内在的构成。孩子的胳膊、母亲的胳膊、后倾吹喇叭的人,一直延伸到后面的圆号
画面的右下角的人物是相对于这个人物组之外的,我们看到婴儿的胳膊、妇女的胳膊形成的线,是向上升、向上推,穿过右边方形人物组,引向中间游行的人群,这个就形成了把你的目光引向群体的方法。左边环抱的胳膊也会借助线的引导到金字塔的塔尖位置。远景是非常严谨的矩形结构,主要是垂直于水平方向,穿过空间,然后下来。左上角的弧线与左下环抱的胳膊联系起来,向上、向右延伸,穿过远景 的门廊、柱子,作者将主题与所有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埃尔·格列柯 《奥加斯伯爵的葬礼》 1586-1588
整幅画面可以分为圆形和方形,穿过圣母和基督脚底的水平线,确定圆心的位置,这一点是向上推的。随着内容的增加,下方下葬是下降的,可以看到整体是一个圆形的感觉,上方也可以建立球体、半圆的感觉,当然重点是向上推。通常我们看到基督形象都会有一种提升感。但这些都是松散的几何形式,作者正在建立这些“层次”呈现出来的效果都非常好,给人一种坚固的结构感
埃尔·格列柯 《拉奥孔》 1610-1614
人体正在上升,注意左边人物的线条,是非常连贯的,随着他的上升,手臂的线条引向到拉奥孔那里。希腊的天神派出海蛇来杀死他们。 当我们注意上升的时候,还有一些其他的元素,注意背景这里更高,随着背景的下降,这些人体在上升,在画面中,是可以看到一些变化的。看看人物是如何上升的,仔细分析下造型设计,注意拉奥孔抬起的右腿,膝盖处创造的简单的直线,穿过大小腿的肌肉,然后在处理体积,注意看小腿胫骨前肌与股四头携带的半圆形、股二头、臀大肌、左腿腓肠肌、脚踝,增加节奏。左脚下的岩石从另一边往下延伸的设计。然后看拉奥孔,向上扭头,下一个人物进来,这些都是经过设计,可以感觉到作者在推动这些节奏的发展。远景中的云,与《托莱多城》类似,可以看到云的形态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向上穿过,然后看到这些人物。右侧第三个人物的小腿,跟随右四人物的斜线上升,所以这些都是上升堆积组合,与拉奥孔脚下岩石所形成的的垂线下降是相反的方向。画中所有的元素,向上拖拽,拉过来,再过来。作者的设计非常简洁,左一人物,中心是直的,与外侧对比鲜明(身体轮廓线随着肌肉起伏并有动感),人物的左侧所有的都是上升的了,当肋骨、胸大肌的斜线穿过身体,我们发现另一侧开始下降,他在构建一种形式以适应下一种形式,胳膊是一种解剖结构,但不完全是,我们可以感觉到这些东西回到了背景空间。最主要的是能感觉到人物在上升,背景在下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他们是一种几何组织的感觉,虽然没有那么严格,但把事情联系在了一起,可以感觉到不同形状之间建立某种形状上的联系
桑德罗·波提切利 《阿佩莱斯的诽谤》 1494
我们来侧重分析几何关系。首先是空间,在拥挤的空间中,人物贯穿整个画面。左边第一个,她在向上看,做着向上的手势,上半生左侧非常优雅的律动,向下穿过,右侧腰部以下,大腿弧线相反;下一个人物,可看到他向后,首先是向后推、向下推,箭头实际上是向下推,可以看到黑色人物与第一个人物完全是相反的,与此同时,可以看到相当强烈的黑色的二维形状。继续往回看,第一个人物脚下有一个透视空间,站在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地方,黑色的袍子在脚的前面。左二人物的脚伸到了躺着的人物后面,注意阴影,简单的线条。然后是画面主体的一组人物,从这里开始分析。 首先,通常会有一个简单的轮廓包裹着内部复杂的形式。躺着的人,阴影看起来非常简单,后背有一个提升的动作,弧线延伸至蓝袍人物的裆部位置,蓝袍人物的轮廓都很简单,所有这些都是动态的线条(弧线、倾斜线)。背景中远处水平的线条,左右延伸贯穿画面。 人物群组后面的雕塑,有助于我们对画面中心的认知。腿部分开形成向上的趋势,暗示我们这里是画面的中心 。以此为基础,在画面中心开始构建人物群组。粉色袍子的人物,一条贯穿长跑的线将与人物或背景一起向下延伸。所以,我们建立节奏都是从内部建立的,蓝袍人物由膝盖向上延伸,指向后面的雕塑;向上延伸到头部,头部圆形回转向下到手臂,再由手中火把向上延伸,火把向下延伸绕回膝盖小腿,处理阴影时采用下降,简单的外部轮廓、内部形式的重叠,勾勒出空间。棕色人物踩在了地毯上,能清楚他所处的位置。腿部、身体再一次形成了垂直的线条,向上延伸。所以我们能在画面中,不断的看到一系列垂直线、对角线(倾斜线)构建这幅画。 右侧人物也是非常简单的外部轮廓,里面有着复杂的动态线条。棕色人物后方的阴影,倾斜向上延伸到红色的袍子,膝盖处向后延伸。后背的弧线向主体人物组延伸,移动到下一个人事物,再折回,得到了一个反向运动,捕捉、穿过、构建更多动态线条。 可以看到画面中对空间的处理、对于体积与结构,都有着强烈的视觉。
皮耶罗·德拉·弗拉斯西卡 《示巴女王:森林祭奠》 1460
画面左侧,可以直观的看到这里有两个十字架,呈斜向下的直线,显然是向下,右侧向上的屋顶向上。开始分析差异的作用,左边有空间,右边有体积,需要注意他如何构建这些形式的方式。左侧看到的是这些图案的形式,山的曲线起伏、人物组的起伏,这里是下降的。左侧房屋前的细节,可以看到实际的拉伸,几何形状并把他们带了出去。三角形后方的圆形门框,贯穿和构建这里的时候,捕捉和处理这些非常接近的切线。每个头是不同的,但是他们有一个相似的外观,能感觉到这些轮廓和立体感的处理,注意一些细微的东西,如三角形帽子的人物手臂是伸出来的,十字架直接穿过手。作者在这里塑造这些形象,一个挨着一个,背景里的房屋有一些几何形状,大的小的圆形,圆形的门,三角形的帽子,不断地将几何图形融入到画面中,可以感受到作品中清晰的秩序。画面右侧土黄色袍子人物的手臂和蓝色袍子右侧的半裸男子的手臂,在画面中形成向下降的趋势然后淡出,手臂向下推,有些人的手臂向上,与长袍向上的形式呼应
构图中的人物基调
概述
明暗、色调、形状、氛围,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并认为它们是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你可以把它们与其他东西结合在一起,无论是绘画或者雕塑还是插画,都有助于你的思考,这是你将会用到的最有用的工具之一。 创造空间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快速填上调子,换句话说,就是把前面人物放在阴影之中,这样感觉两个人物拉开了距离(增加了空间),前景人物站在了前面;后面人物投影增加一些调子,后面背景中也增加一些调子,现在创造了一种进入画面的运动感,简单的创建了平面,前景、中景、背景(远景),这是一种典型的做法。树在后面,右下角一些东西延伸下来,感觉前景人物就要过去,把中景人物的体积放在中间,最后面创建一个纵深,通过背景里的东西引导视觉再回到人物。即使在不同的画面中也可以。 建议看伦勃朗的画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我们重视并强调与人物的组合关系,当然这是我们一直在用的,所有的例子和所有的东西都与绘画有关,我们处理的是人物,但这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你如何运用形状、线条、色调,以捕捉视觉引导,这是关键部分。但我们要把它和这个东西结合起来,毕竟人物是绘画的主题元素,当然你也可以把一个人物放在一个大场景里,弱化人物主题关系,所以绘画的关键并不是人物,而是说的这些。这里有一些基本的概念,先回顾一下已经了解和可以借助的工具
讨论画面构成,构建方体是阐明形体在空间中的作用最简单的方法,换句话说就是在画面中取得一个实际的位置。用一个人物(左红线)将大家带入画面,把一些东西放在另一边,如果是人物(又红线),马上就能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主观意识:两个分开的物象,一个独立的物象运动,另一个独立的物象也跟着运动,类似于“量子纠缠”),两个元素是相关的。将他们作为画面中的构成元素,连接成一个点,然后去处理他们在整个画布中的关系,在左侧边框,主体人物的后方加入一个直立的人物(左黄线),和之前所说的一样,视线会从左上角的人物开始,假设人物是向外看的,我们将这个人物作为视觉引导的开始,也可以让主题人物向左边的人物望去。从主观来说,我们主要判断他的运动方向(白色引导线)。继续在画面中推动视线向前,发生了一些动线(左二黄线),可以让第二个人物出现,假设这个人物正在由正面转向右边,开始引导我们的视线,一路过去,可以看到整个动态线的是贯穿画布的,贯穿到画面的右侧,所以我们主观意识到这幅画面是朝着右侧前进的。 下来回顾一下差异化, 从右侧人物(右红线)开始,这个人物朝左侧
下来回顾一下差异化,从右侧人物(右红线)开始,这个人物动态朝左,视线朝左,和左三人物眼睛的朝向是有联系的,不希望人物头部距离相同,调整一下每个头部之间的距离,间距有了,就有递进的感觉,这就是想要做差异(变化)就体现在类似的地方。在右侧人物后方想得到一个相反方向的东西,不想视线延伸到画框之外或戛然而止,所以在后面(右侧)的部分加点东西,将视线绕回,像普桑一样后方一群人在运动,所以可以在这一块很松散的添加一些别的事情,重要的是将视线绕回,无论是什么背景(黄色箭头),都需要借助它们把视线带回,这是贯穿整个画面的一个运动。可以到绿色垂直线出停止,在左侧增加空间,但实际创造一个向后的视觉引导,
选择和创建一个空间,如人物弯腰胸前的空洞,然后把另一个人物带进来,实际上是在创造一个空间,在物体内部创造动线,所以这是有动态环绕的空间。当看到鲁本斯的油画《骑马的女人》时,看到所有的人物都纠缠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创造空间感,并不限于绘画作品,也适用于雕塑作品,一种在画面中运用三维空间的思维方式,
研究构图时,会讨论对立关系的作用。假设还是从左边开始,改变人物的姿势,一个向上弯曲的一个人物,他的头只要把耳朵和鼻子加进去,就知道视线的方向,对于整个画面来说,这是关于向上的姿势,并且是朝向左边的,向后转头;让另一个过来,或许从下面过来,这是个对立法,有东西上来,有东西进去,整个人物的脸朝着右下方,所以捕捉这个动作,右下角可能是一个人物,注意最重要的是,捕捉他们的动态和动线,就像一位母亲抱着一个孩子,上面的可能是在拉窗帘,用很简单的方法,就能快速建立画面中的动态;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用非常简单的抽象形状,例如方体或者圆形就可以表达出三维的图形,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讨论的不是什么复杂的绘画技巧,就是说明人物在空间中的表现、抽象的线条是如何贯穿主观元素的,让人物以某种方式呈现,这幅画可以表达出右侧人物是依靠在椅子上或其他物体上,或者右侧上方是否有一个窗户等。。。这里表达的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思考的过程。如果从中间选择画面的一半,可以把画面像帘幕一样朝一个方向拉开,或者添加一个窗户。我们可以看到,从右下角到窗户后面,然后从左侧人物绕回,我们有近景,有空间深度,也有将视线绕回来的形式。左右两个人物也是一个倾斜的对角线运动,移动到左上方这里,也可以在墙上画一幅画,画中有树,可以重复画面节奏。 你自己需要非常清楚的意识到你正在做的事情。
比如在练习肖像画时,你的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物,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实际的空间。对于单人主题画像,一般来说,你会看到艺术家通常把画面中心处理在对角线的交叉点上方,也就是人物的头部,这将是一个静态的元素开始。如果想给它创造某种运动或某种光感, 可以吧这个人物转身,朝左四分之三侧身,头朝着右侧,我们要做的是让观众认为这个人物是倾斜到我们要转的方向,通过人物的转头,在画面中我们创造了一种动态。如果稍微向右倾斜,并且把胳膊放在椅子上,这就让画面中产生了一个动作,这是动线,因为转动,就变成好似有生命的东西,甚至可以加入一些景观或者窗户,或者其他什么,让视线绕回来。头像右侧转动,如果把眼睛带回来朝左,改变了整个画面的复杂性,就是改变了眼睛的朝向,加了微妙的对比,所以画面产生了变化。整体向上,所以要把在右下角压低一点, 添加水平短线,穿过人物,
如果把一个人物放在一边,人物后面的空间变得非常重要,特别是把人物移动到靠近边框的位置,这样的画面在主观意识中,会有一个疑问,剩下的是什么,如果背靠墙,那么在后面就会有个形状阴影,那么阴影就变成了画面重要的元素。对于一些人物群组关系,总会有主观的判断往另一侧看,或者说在空间中的关系,通常指的是眼睛方向,无论是二维的还是三维的,都包含在构图关系内。 通常讨论画面中的构图,人物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元素,经常得到的答案是画面表象(尽可能画的好看),而不是对象(对于某个物品或人),对于如何把目光引向一个有趣的表现形式看得很重要。
提香·韦切利奥 《达那恶与金雨》 1553-1554
主要讨论画面构图,这里说的是视觉引导线。画面中有重复的元素,这幅画给了我们一个基础框架,也就是一个台面,人物在这个台面之上。在谈论动态之前,先看头部,注意头部的朝向,都是是斜向上的,虽然人物在左侧,但是他把画面分成了两半,画面左边是有东西的,右边是有空间,接下来看主要元素,左面人物是斜向上进去的,非常微妙的设计,她的头渐入阴影,帮助我们理解人物逐步进入深处,头部向右上方转动,胸腔向斜上方扭动,提香的画人物动态线很多,但这些动作都很有趣,很微妙;右侧人物的角度比较极端,从我们的视角来看,体块分析上看她从平台上探出身子,能感觉到来自腰部方向的拉力,所以两个人是对立关系。还要注意右侧人物的细微差别,两只手臂的动线,也强化了她前倾的想法。左侧人物的右手臂是向外的,向下的,左手臂也是向下,这是我们能感觉到的,看一下人物本身,所有的东西都是流动的,得到了人物的基本线条(从右腋窝到臀部)。现在看一下左下角帷幔,能感觉到它在上升,同时另一方是延伸出画框外的,从手上拉过来,向上的线条在引导你,拉过来,布幔在这里旋转,这里有一系列的过度,向上,在聚集和引导,所以左侧的整体感觉是把我们带入和上升,不仅仅只是这些大的动线很重要,大元素只是你一开始的粗略的构想,但随着画面的进展,就需要处理和构建的小元素,比如女人体臀部与脚之间到右侧红色布料的边缘形成的引导线,可以看到这些线条的拉伸方式,感受流动,脚右侧布料的衣纹走向,右侧人物臀部的弧线,你能感觉到这些线条,甚至是人物本身,都是一系列强烈的2D和3D的形式,所以你能感受到如何下降或拉伸,例如裸体的腿部是如何下降的,裸体膝盖上方布幔下降的形式
接下里看一下枕头,轮廓符合枕头的实际形状,抬起的膝盖有相同形状的线条,枕头是倾斜的,这些都是上升的,甚至人体的头部上面的色调也是向上的引导。视线往上看,钱一直在往下掉。 继续来考虑另一个问题,关于设计方面的,针对画面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以红色的布幔分为左右两个区域,左区域主要是物体,这给右区域留出了空间,左人物是在左区域内,向外延伸至右区域,这就形成了深度对比,但是你可以看到左区域整体是向右区域倾斜的,左区域垂直线(左上角布褶),而在右区域更像是水平线的感觉(右上角的云、人物视线、手臂、远处的山),都是经过设计的,也有可能是过度解读,但垂直与水平两个元素都在发挥作用,人物在上升、布料,后面的云是在下降,看右侧人物腰部与上升的呼应,是非常一致的,甚至通过构建远山的形状,都是在延续呼应上升的想法,所有的东西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构建的,
提香·韦切利奥 《戴安娜与亚克托安》 1556-1559
第一件事,关于动线的力量,讨论如何创造一种动态的感觉。从左边开始,将从不同的倾斜角度,感受力的变化。左下角狗的形状,感受头部的形状,穿过左面的人物,注意是如何捕捉狗伸头的动作,男人的裙子就好像有风在吹,在裙子这里拉线。观察男人的腿,腿得朝向是斜向上的,就在画面边缘上,注意男人腿后面,光线穿过后面女人体向上,眼神朝右上方望去,到第三个人物背部的布料提升上去,紧接着就是下一个(组)人物,回头看,背部线条倾斜,现在讨论的是如何创造运动的连续性,到目前可以感觉到这些线条很明确的动态曲线,可以清楚的看到我们的视线是如何被引导的
现在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对立关系的概念,以体块为切入点。先看左边主要人物,通过胸腔体块的状态可以看出人物向后倾斜,头部也向后倾斜,朝画面里面看,接下来骨盆,实际上与身子不同角度得倾斜,重心在他的右腿上,可以明显的到看出三大体块的扭转和运动。 再看最右面的女人体,她也是画面的主要元素,要处理的是这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男人向外转动,女人体向里转动,男人的右手是向下的,这有助于强调另一只手臂是向上的事实,能清楚的感觉到他在向后倾斜。右边女人体身体倾斜,手臂有向内伸展的感觉。这两个人物是画面的主要元素。这样的设计让我们看到对立关系的另一种用法。 左二有一个完整的正面人物,腿上的布料随着身体垂下,躯干正面受光她的头在阴影里,紧挨着背对着的人物,完全处于阴影之中,头部向左面看。下一个是坐姿的状态,因为前两个人物是拉长的,所以这个人物是压低,头向左看,注意他使用光线的方式,由第二个人物把视线带入阴影,再由第四个人物带出阴影。第四个人物是向里的,而下一个人物正好相反,视线穿过手臂,然后向下,与右侧女人体的腿部交叉,可以看出这里有一系列的形式,人来来回回,进进出出,然后就到了下一个人物。浅色的,深色的,半遮挡,部分遮挡的,人物有向前转动,也有向后转动,姿态也变化丰富,就像在做反义词。
从最重要的一个构图因素开始分析,男人背部实际上是一条垂直线,下来,一只狗进入画面,男人后仰,回到背后空间,注意箭袋,有助于我们找到方向,可以发现这是一种延续的方式,会与人物的动线一起发挥作用,可以观察到人物动线的延长和底部的焦点,与上方红色布幔的、左二人物的双手会生成一条垂。上方红色的布幔,通过最上面的一点感觉是向上提拉的,男人由臀部向上延伸与布幔左面边线呼应,向上,布料搭载弯曲的绳子上,整个感觉是向画内延伸的,然后布幔下来穿过男人的手臂,由女人体举起,所以,这是一直在提升的,组合积累的。现在都是画面中一些大的元素形式。中间一组人物是简单的几何关系,人物创造了一种金字塔的几何场景。 然后是另一个元素:画面的空间。狗、男人、右边的猫,这些元素是在水平方向上的,但也能看到很多对角线的处理方法,水流的方向,所以在空间上,画面的实际方向是向右后方延伸。所以从画面中二维的前景开始,甚至可以从前景的狗开始,再到人物,都会让视线指向画面中间,包括右下角的猫。这样,可以看到节奏的运动,从左面的狗开始,通过男人的腿、向上的裙子、后面女人体的向上提拉,阴影中背后的女人体、坐着的女人体,动势一直延伸到右侧的女人体,然后右二女人体与这个动势对立,丰富画面的节奏。右侧女人体引导视线移动到树,动态延伸的那棵树一直建到右上角,其他的的树倾斜,回到右上角的空间,最前面的大树穿过这些树,这课大树与左侧(红色布料延伸的斜线)处理的东西是一致的,构建这些元素。右边远景的空间是被柱子和树挡住了,而远景就在后面。空间还可以利用颜色来处理,比如蓝色会给人远处的感觉,中景的蓝色布料背景的蓝色,前景左面的红色、右面的红色,左侧男人的围布,右侧橙色的长袍。有个绕回的视线,柱子后面的女人,视线看向左侧。后面的背景或者树木都会是人物动态的延伸。
丁托列托 《银河的起源》 1575
我们先想象一下,这些人物是如何降下来的,右上角人物的脚向下一条弧线延伸,注意胸腔的角度(胸腔的盒子),可以直观的看出他的动态线,包括包裹的红色布料,所以这个人物是在向前运动,这幅画有很明确的视觉引导,男人的胳膊垂下来,双臂张开,婴儿从中穿过,通过婴儿背部阴影的处理方式,可以看到整个人物的阴影色调。婴儿是向前的,头部向前,手臂向下,通过对男人的分析,婴儿是在受男人的向前的推力,这种力,将婴儿推向赫拉(女人体),体现在女人体向左倾斜、向后旋转,女人体有向左的动势。你可以想象这两个人物在画面中的互动,感受视线在空间中的流动。臀部感受到的是向右的拉力。同时注意到,左上角的人物周围的元素跟随人物,向下俯冲的小天使,感觉上是相同的,都在向做推动婴儿,这些东西都是下降的,包括远景中的鸟。注意左边的小天使,向右移动,与女人体臀部的拉力相呼应。现在看到的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现在来分析一下结构,注意一下水平线,水平线是断断续续的,一路穿过。左下角的小天使,从角落向上,准备穿过水平线,向上延伸,与黄色布料的垂直线呼应,这是在处理一个向上的结构。视线往下走,白色布料的边缘又与右上角人物的动势呼应,你能感觉到是如何构建这些东西的。女人体向前倾的时候,上半身角度变化更大,倾向于水平直线。右下角有一个人物引导我们进入画面,白色布料延伸这个动势,与女人体呼应,向上、向左运动。可以看到左边的天使,右边的天使,这些象征物将你带入画面中,需要去观察和分析这些动线,看他如何捕捉、如何构建的,是否能够建立期强烈的节奏。我们要得到的是这种流动的节奏线,同时带动人物的四肢,右上角人物下降,向左推动,女人体左手臂的提升,右手臂的下降、进入空间。 注意画面的左半边,空间几乎都被遮挡,如果以女人体为中心,左面是向外的空间,右面是向里的空间,这是相反的。即使是孔雀,也有类似的对立动作,一个向里看,一个向外看。左边是强烈的垂直线(黄色部分),右边是曲线(云朵),向上,穿过右上角人物,然后向右移动。要关注节奏,自然而富有韵律。
让·巴蒂斯特·格鲁兹 《父亲的诅咒:忘恩负义的儿子》 1778
格鲁兹的画在某种意义上,做了叙事夸张处理,将故事的核心元素藏在画面的角落里,注意右边门口的人物,这是一个征兵人员,注意他的头部形状和动态线条,他实际上脱离了画面主群体,处于背景的阴影中,看似邪恶的角色。 现在从画面的左边开始,看看从左边圆形桌子到左一男人上衣的动线,是如何引导观者的视线,所有这些线条都有明显指向性。左面柜子、圆桌子的垂直的线条,有助于捕捉和展示人物动作的手段,画面所呈现作者是如何建立的,衣柜的瓶子和椅子背呈现倾斜,这与我们之前看到的画面构成关系并没有什么不同,向画外倾斜、垂直、向画里倾斜。左面男人身上的衣褶,波浪形式的线条都具备引导性,指向画中,左边男人的小腿、左四女孩的动势、右三上衣的线条、男孩拉扯的手臂 ,跪姿女人的腿部线条、男孩的动势、右三男人左面小腿,线条都是指向前,还有左四女孩裙子的布幔、男孩的胳膊以及拉拽右三产生的衣纹,都是向上构建的,组织在一起,带过去靠近右侧母亲这个人物,母亲的视线、头的运动方向、胳膊上衣纹的指向,这是非常直观的线性表达。 现在看一下人物脚底的空间,阴影的边缘、裙子边缘的斜线,代领你的视线,注意以光线照射的方式带过来。当视线跟过来时,我们会注意到椅子,挡住了男孩,在这里“停顿”后,继续往前,引导至母亲裙子,向上到最右边人物的动线。在跪着女孩这里看到了对立用法,倾斜跪在她的父亲前面,视线看向父亲,然后父亲的手又转向了人群。整幅画面是两个人群组,左面的父女、右面儿子小孩母亲祈求的女儿,两个群组之间有一个男孩作为过渡,注意这是一个时间发生的,从这个过度人物在到另一个人物之间建立联系:跪着的女儿、过度人物、祈求的女儿、儿子、母亲再到征兵男子,这些人物的头部。 当然,也可以通过形状做引导,画面中巨大的结构元素:三角形,从画面的一边过渡到另一边,重复人物的动线。画面有明显的垂直线、水平线,门、右下角的椅子、上方的置物架,我们把这些直线称为“框”,它会把画面“框”在里面,把这些直线延伸下来,会形成一个边框,包括垂直的门框也是。如果延伸门框顶部的角度,会发现也会到达三角形的顶点,延伸这些直线,看作者是如何为构建元素之间的关系,当把这些联系起来,就是所谓的联动。可以把延伸直线这个部分做单独研究,分析结构与动态的关系,结构就是画面的构图元素,动做就是去感受这些力的产生、贯穿。所有的这些都是在上升,但是画面也有下降的动线,儿子双腿间衣摆的倾斜延伸至母亲的裙摆,直到右下角,椅子的倾斜、门框的垂直延伸线形成一个向下的合力。
让·巴蒂斯特·格鲁兹 《撕毁遗嘱》
毫无疑问,画面是一种动态的感觉,能看到向左很强的拉力,最左侧的人物向后拉扯,身体动态,头部的倾斜、人物的 胳膊都在呼应这个力。最左侧人物是向上看的,和烟雾向上处理的方式呼应,创造了一个向上的重色调子。烟雾挨着的就是垂直的处理,这个地方并不是连贯的,做了一个开口(右侧床的上方背景)。床上的枕头与右侧人物衣纹呼应,顺应画面的主运动;右侧人物的背部延伸线与桌子上头像呼应;左侧人物的风衣向上运动与人物的动势呼应;双腿倾斜也有助于加强人物动势,非常强烈的运动,非常有力度。同时画面中也有主动势的对立关系,左侧人物小腿的指向,与烟雾呼应,建立向右上方的上升。一条水平线从人物脚底穿过,左侧人物的脚尖到右侧床底的横杠,现在可以看到画面的背景,注意最左侧有一条垂直线贯穿,画面中的所有的垂直线,将为画面的拉力提供更强的对比。
构图中的人物群组
如何捕捉和处理一群人物
方法论
通常会选择一个人物,然后再开始细化和发展画面,通过视线(动态、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垂直线、水平线)引导,对比方式(动态、视线方向、运动方向),捕捉和积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到集市或者生活气息的环境中捕捉这些人物的组合。
具体操作
从一个人物开始,首先确定人物的基础造型,通常画的比较小。,当我们开始挑选时,想可能会看到什么人,在做什么事,如何组合,在此之前最大的问题是从什么人物开始,如何围绕着一个人物开始拓展你的故事,所以必须专注于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 比如一个人靠在水果摊上做些什么,会先捕捉一个与他相关的人物,桌子后面的商贩,两人交谈,摊贩看起来也是倾斜的,然后捕捉他的动作,看起来像是在帮助他人挑选东西,这两个人物是分开的。右下角添加一个人,可能是一个孩子,穿过桌面,必须弄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设想一下真实情况的场景,或许还会有别的人物,通过视觉引导向左得到人物的头部,注意头部之间的距离不要等距,两个人物重叠,把后面的人物朝向转向里面。为了加强视觉引导,可以把最前面人物的腿部弯曲,这样我们得到一组人物,可以根据这组人物,展开内容。重叠的人物提着篮子或者挑着什么,重新看一下构图,在视线的引导上能赋予某种意义上的作用。然后设立一个简单的边框,可以是大的框架也可以是小的框架。
左边加一个人,是一个比较大的人物,因为想让他走进画面,同时注意这些人物的头部是水平的。假设自己所处的这个环境中,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些人物的组合。人物是向画面中走的,但是视线让他和运动方向相反,造成对比,在人物的动态上也要有变化。在这个人物后面再加一个人物,甚至可以加第三个人物,把他们作为一组,视线和动作之间要有呼应。从左边一组要过渡到另一个群组,建立视觉引导,要关注的是人物的动态,也许后面的人物要去拿篮子里的的东西。伸手的胳膊与主要人物胳膊形成呼应,把左边的大人物胳膊的动态也设置成类似的动作,也可以加强这种呼应关系,加强视觉引导。要注意视线不能引导太远,还应该想着把视线引导回画面中,在画面的右下角可以加上一个孩子,可能会俯身往下看一个东西,或者给狗喂食、抚摸狗,把狗放在画面的边缘,视线会沿着边框上行,人物的上面设置市场常见的顶棚,倾斜,把视线引回到人物组当中。
现在开始研究画面中的动态,把进入画面的人物设置为女性,扎个马尾辫,头的动作和运动方向相反,衣服可以是一件衬衫,注意动态姿势,马尾的形态可以与身体的曲线相呼应,下半身可以设置为裙子,可以用来捕捉更多的线条,是一个引导视线的好方法。胸腔向左后方扭动,左胳膊拉回来,可能挎一个包,转身可能和后方的人物在谈话,后方的人物面朝画外。左侧女人右臂伸出去,呼应其他两个相同动作的胳膊,创造这些手臂的动态模式,穿过并引导。可以把左边两个人物看成一组,可以在第三个人物身上做点什么,或许是动态线的引导, 让他过渡到另一组,现在存在过度,是在空间上的变化,第一个和第三个人物不再一个空间上。左侧的女人是沿对角线前进的动作,人物动态上可以与其整体动作方向形成对比或者冲突。画面中心的人物动态与左面女人是相反的,身体前倾,添加一些细节,比如短裤,能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她在挑选东西时,腿部向内弯曲的动作,与几处胳膊的倾斜呼应;可以把头放得低一些,加强动态。明确狗的朝向,与胳膊、大腿呼应,弯曲向上延伸。主体人物的头部可转动一下,让他留意孩子在干什么,形成视觉引导,注意力是向下看的,要强调这一点;动态向右侧倾斜一点、手臂向下,视觉往孩子身上引导,然后两个孩子的动态形成运动,当然可以让孩子们穿上裙子,也许是直立的男孩,他的腿在狗的后面,一条腿指向角落,与狗的动态形成对比。主人物也许是在给孩子买苹果或者别的,后面的摊贩再帮忙装进带子,是一个穿着围裙的商人。 整个过程就是在找节奏线(动态线)。 背景中的人物提着篮子,再往里放什么东西,左面的可能再给他拿什东西,他的运动方向是向着画外的。我们要在画面中建立和设置相反的东西,然后将元素加入到画面当中,接下来开始研究如何使用形状的差异,左面是一个相当苗条的形象,右面是一个敦实的形象,高的矮的... 回到背景人物中,她的脚向前伸,暗示左侧人物运动方向。柜台在后面,旁边还有一个柜台,开始完善一个环境,通过垂直线,然后回到画面中。 整个过程是在创造一个故事,而不是为了画画而画画,这是需要你思考的部分,你在玩画,在创造一些相反的东西,这就是画画本质上的东西。
尼古拉斯·普桑《无辜者大屠杀》
首先讨论人群组 ,在这个问题上有几个不同的步骤,先回顾一下之前讨论的不同元素:第一个是过渡,也讨论了框架。很清楚的能看见画面底部的从左到右贯穿的水平线,上面也有相同作用的水平线,石柱那里是很明显的垂线,由于框架(水平线、垂直线)的作用,在画面当中有了体积和空间。 左下角是一个死去的婴儿,注意他的角度,是斜向上的,引导视线往画面里面走,另外一边的婴儿情况正好相反,这个事两个引导元素。现在从画面左边开始,注意看手撑地的女子的腿,感觉到是穿过裙子,注意裙子的线条,接下来是左一男子,能看到作者在构建上升,然后进入画面,死去的婴儿引入画面,沿着男人的腿部上升,左面楼梯都是对齐,引导你进去,呼应着下面的引导线。所有的这些东西都在引导视线进入画面,楼梯、死去的婴儿、男人的腿部、撑地女人的胸腔。还要注意利用光线的方式,女人的身上采用投射阴影,穿过表面布料的起伏,包裹起来,头部被向后拉,面部扬起(甚至可以从人物的情绪角度来分析),男人正在俯身向下看,上半身的动态线有助于建立上升,也有助于往画面中进一步引导。注意手臂,在上面,呈现下降的动作,现在可以清楚的看到整个手臂肩膀的运动,抓住头发,把头向后拉。视线不仅仅停留在手臂上,注意看后面,进入画面的视线是从最左侧(人物的后方)开始的,到手臂处捕捉,然后穿过男子的头,下降,包括男子手里的剑、男子的大腿、脚踩女人的小腿、女人撑地的手臂,都在建立下降,所有这一系列的下降组合,都在推动着我们的视线。左侧这两个人物是一个群组,这个人群组,实际上是往里走的,当我们看到这组人物时,人物的动线将会引导我们进入下个人物。
这一切都在不断积累,左三的男子就变成了一个过度,动线会将我们视线引导到右边这一大群人当中,人物动作都不相同,可以看到这个人通过手臂,将视觉带过去抓住婴儿,拿着匕首又会向前引导,被柱子上告示捕捉,向后会被最左侧背景里的人物捕捉。 来看下水平和垂直关系,左一男子上方的垂线,垂下来,被男子的动态拉过去,沿着这些垂直的方向,视线会被动态拉着运动到下一个人物。当左三男子的手臂延伸到女人头部这里,女子回头看,这是一个对比,她抱着孩子,注意男子手臂这条线,穿过婴儿到手指。现在同时注意,从第一个人物开始,人物的色调也是有直接关系的,比如左三上半身的亮色和下半身的暗色,通过最左侧背景,沿着左一的肩膀,穿过头部,左三上半身与下半身的分界线,左四女人裙子下半部分,逐渐下降的趋势,一个人物接着另一个人物,逐渐下降,最终引导至一个关注点上:右侧第二个死婴。右一的男子叫踩在了婴儿身上,挥舞着刀剑,即将砍下婴儿的头,所以我们有三种不同的构建方式,可以是形状或者是正在发生的一系列元素的堆积,最终形成了我们看到的这些节奏。注意抱孩子的上衣底部的线条,左三男子的手臂穿过右二的头顶,手臂拉着挥动宝剑的男子,可以感觉到拉力,所有的这些动线都在相互呼应。可以看到在跪姿女人、向后拉挥动宝剑男人的女子,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形状(“C”字形),人物倾斜,脚下来踩着婴儿,强有力的支撑,也和大的运动形成对比。关注一下这里黑色的形状,在浅色的色调衬托下,更强调后方暗色的人物。如果我们在做柱子,要柱子的感觉是落在地面上的,也要遵循它向下的感觉,在下方女子裙子衣褶出可以呼应一下,而做人物的时候是向上的感觉,看看人物动态线,穿过和引导,是在构建上升,然后过渡到下一个人物。跪姿女人向上推动挥剑人物的动线,上升、倾斜,头部进入阴影中,头部的指向让我们注意到背景中还有一个人,非常微妙的动作,但它的作用就是让视线继续运动。利用这里的明暗区别,这些黑色构建出一个强壮的人物,加上女人的头发,布料衣服形状,所有这一切,趋向使他强壮有立体感,整个形状帮助我们将人物下降,引导我们向下延伸,看向婴儿、边框、柱子,婴儿有稍微不同的角度,进去或者出去,不管你是如何看待进去还是出去,另一个婴儿都是相反的方向。婴儿是一系列的直线,出来、进去、再出来,贯穿整个过程,所以实际上有5个群组,主体的4个群组实际上是通过色调将其区分的。 在一个矩形的框架中构建节奏,人物的节奏之所以建立在矩形的结构之上,来观察画面中明暗色调的人物效果,构建从亮到暗,再到亮,再到暗的过渡,是一种非常清晰的结构,但他在这个结构中创造想法,一种难以置信的运动感,并将其推向高潮。
费德里科·巴罗奇 《麦当娜·德尔·波普洛》 1579
来看看是否能把画面切分为一些人物组,首先看第一个人物,先忽略人物的色调,由左下角开始,从后背向上延伸,穿过头部到达手臂指尖,人物头部也在向下穿过胳膊,在色调上也能看出女人的胳膊穿过婴儿,胸部的阴影也在试图穿过婴儿头部,那么这一组人物以及婴儿所处的位置,在这幅画上做了很多的变化,婴儿和女人是不同的姿势。还有一个明显变化是左一孕妇,动态向左边倾斜,安排的富有戏剧性,用重的色调围绕左一人物,也通过光影将人物带向画面中。 接下来注意人物引导的方式,女人往下观望的位置, 婴儿往右下方看,女人后方的婴儿往回看前面的婴儿,所以这些都是不同人物之间通过姿态相互联系起来,当前面这些人前倾时,女人背后的婴儿也向前倾,红色的布幔穿过婴儿的头部回到后方女人的头部,女人向上看。 在左下角前景创建了三个人物,下一个是背后红色布幔抱婴儿的女人,侧身的孕妇介于两者之间,然后再看画面整体,你可以看到的是整个人物显得很整,像一堵墙一样,中间有光进来。 画面中间会注意到裸露后背的男人,动态线向上,整个人呈螺旋状向画面中运动,可以看到作者在创造画面的空间,这个人物实际上是依靠着他的肘关节,两个人物都在前景,把两个人物的身体联系起来,大臂的斜线和小腿的斜线呼应,大腿与小臂重叠加强了联系,包括眼神上都有呼应,所有这些人物都是有联系的,包括右下角的狗,整体是一条倾斜线。 在画面的中间,色调降低了,看一下发生了什么,可以看到前景中一部分的东西,被过渡到另一组的阴影中去了,这些人物与前景中人物的行为是一致的,女人的手臂与后方人物的手臂都在指向上面,形成呼应,这些行为都和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上方基督)有关。
彼得·保罗·鲁本斯 《无辜者的大屠杀》 1636——1638
这是一个大的群像画,画面中可以看出来人物分成四个群组,极具巴洛克艺术的风格,非常强烈的对角线构图。中间一组人物右边有空隙,向上穿过,把画面从中间分开,空隙让观众有自己想象的空间。现在我们想象它是向上运动的,画面中主要的动作,从中间人物组的一个人物开始,注意他的方法和普桑的做法一样,用色值(明暗)变化来帮助画面创造一些动态,利用黑色的裙子和白色的上衣,来表现向上推的动态(通过人物的动态、动作引导视线,通过固有色、明暗、形状帮助动态和动作的创造),下一个人也是倾斜,手臂向上。画中黄色的形状,也在构建上升,包括下面的红色形状、左面蓝色形状,连续向上拉升,蓝色形状这里的手臂保持这个动态的稳定。中间人物组手臂下方的所有形状都是在强调和重复着上升,这里是一个形状带下一个形状的顺序和过度,第三个人物也是倾斜,上半身的动态线穿过整体的动势线,整体中有变化,丰富画面,人物的手臂围绕婴儿,婴儿的手臂又在围绕女人的手臂,给人一种体积感;女人的手臂又会连击下一个人物的手臂,将视线向后方引导,注意画中的形状和朝向,最后一个人物也是向上抬升的,看她的手臂和脸的朝向,造型和形式也是向上的。
士兵和中间人物组的运动方向相反,运动的方向,士兵手中的枪,下降并且朝左,最前面的士兵的手臂与中间人物组第一个人物的手臂却是相同的方向,形成合力向上引导至空中的天使,但是整个士兵的运动方向与前面人物组的运动方向相反,士兵的群组都在后面的背景当中,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组群,实际上是中间这个群组的延续,空间缝隙处的人物在中间人物组的引导下、腿部的摆放也都在呼应着中间人物组,向上穿过女人的手臂,可以看他是向上的,怀中的婴儿通过女人们的手臂指引也在向上抬升,然后延伸到下一个婴儿,感觉上背景中深蓝色的男人由于拉力的作用向后靠,所以这些都是流动的,一个到下一个,最终你的视线抬升到右上角柱子这里,你可以看到柱子旁边的婴儿,是从楼梯下落下来的。 我们再看左下角的这个群组,非常具有戏剧性(冲突性),作者创造了一个平面,注意一下色值,人物腿的部分用了一个深紫红色调,穿过男人的双腿,沿着女的后背,死去的婴儿,强调婴儿的下降,婴儿的腿部穿过女人的头部,女人在试图保护孩子;如果你仔细分析,整体是向上抬升的,左下角死去婴儿的朝向,延伸,穿过男人的小腿,到女人的后背,这就是作者构建的方式。接下来分析人物组中心的男人,把胸腔想象成一个简单的球形,注意布料现在的形式,表面形状,利用布料的覆盖在大腿上的形状来描述一个前伸的腿部,另一条腿折回,作者在研究人物动作和布料表现体积、动作朝向的问题,暗的色调会把视线向下引导。当视觉跟随线条带上来后,可以看到人物的动态节奏,婴儿的向上,延伸到男人手臂、肩膀,母亲试图在抓住孩子带走并保护自己的孩子,视线会顺着母亲的手臂向右移动,母亲向后的拉力,男子向左提拉婴儿的运动,母亲的动作与下一组人物呼应,只是方向相反。 最左侧的男子有向左的拉力,与右侧的母亲形成对比。男子后背暗色调的形状,向下穿过男子的躯干,腿部的线条呼应暗色调的运动,向下运动,两个男人中间暗色调的形状,这些线条或者形状都是在构建动态。 画面中左右的空间,一边是空间,一边是质量,从中间分开,这也将画面一分为二。画面有空间的概念,左面人群与右边人群组形成空间距离(空隙),实际上是在为人的眼睛创造了一条引导的路径,位于画面左侧的人物组,将画面整体抬起,右边人物组在下降,向上的元素与向下的元素是相邻的,这样方便过渡到下一个人物,右边红色人物胸腔的朝向,过渡到下方婴儿,蓝色布幔的小腿,都在下降,所以去分析这些变化的动态方向和对比关系。
拉斐尔 《雅典学院》 1509—1511
1.季蒂昂的芝诺或埃利亚的芝诺:在伊壁鸠鲁左侧的老者。 2.伊壁鸠鲁:头戴叶冠者,主张“人的幸福是追求心灵中永远的快乐”。 3. 4.德谟克里特斯:毕达哥拉斯左边的老者是德谟克里特斯。 5.阿维罗伊:毕达哥拉斯后方头缠白巾伸头向左看的老者。 6.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前方蹲著看书的秃顶老人在厚书上写字者,亦是《毕达哥拉斯定理》发明者。 7.亚历山大大帝:双手交 叉于胸前的青年,希腊马其顿王。 8.安提西尼:在色诺芬左边的是苏格拉底的门徒安提西尼,犬儒学派的创始人。 9.希帕提娅:阿维洛伊旁白衣长发是知名古希腊女性数学家希帕提娅,参照了Francesco Maria della Rovere或者是作者的夫人玛格丽塔所绘。 10.色诺芬:苏格拉底身旁着衣水蓝袍的是军事与文史学家色诺芬。 11.巴门尼德:打开书本看着毕氏的是持存在论的思想家巴门尼德。 12.哲人苏格拉底:穿绿袍转身向左扳手指与人争辩者。 13.赫拉克利特:最前方中央偏左握笔倚桌思考者,是持流变论的代表人物赫拉克里特,但拉斐尔用米开兰基罗的脸来绘制。 14.哲人柏拉图:挟著《蒂迈欧篇》,以手指指天。拉斐尔以达芬奇为原型绘制的此人物。 15.哲人亚里士多德:手拿《尼各马可伦理学》,另一手伸前,有人认为他是以米开朗基罗为原型绘制。 16.第欧根尼:斜躺在阶梯上半裸著的老人,是古希腊犬儒学派学者。 18.阿基米德:右下躬著身子,手执圆规量著一个几何图形。 19.琐罗亚斯德:手持天文仪者。 20.天文学家托勒密:手持地球仪者。 21.乌尔宾诺公爵:右下角拉斐尔身旁白衣少年是当时教皇的侄子、有名的艺术爱好者乌尔宾诺公爵。 22.拉斐尔
西斯廷教堂壁画,天花板是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我们依旧以人物组的角度来分析画面,画中分成了四个大的人物组,若干个小的人物组,应该多花时间去思考的是如何处理人物群组里的人物,捕捉、观察、分析。 分析之前先选取一个关注点,从一组开始,然后试着看一组和另一组之间的关系,一般先从左边开始。毕达哥拉斯,非常简洁的人物形式,这是壁画,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要考虑的是距视觉空间的问题,德莫克里斯特在抄笔记,毕达哥拉斯在阅读,注意这些线(动线或者引导线:两个人物的胳膊、、后背、书籍、视线),观察这些线是如何从一组引导到另一组,左边三个人物的视线都在下降,望向毕达哥拉斯手中的书籍。往下走来看布料是如何围绕着腿部展开,从左下角将视线带入画面,上升然后下降,视线也在下降,直到拿石板人物的位置,这些在群组里面是非常清晰能辨别的,石板人物的视线与其他三人的方向相反,造成对比。 下一组通过人物的形态与左下角人物组联系在一起,巴门尼德看向毕达哥拉斯,与此同时,石板的线条延伸,向上沿着巴门尼德下半生的衣褶,到达他手中的书籍,通过石板书这条引导线一直向上拉过来,到达书籍,巴门尼德的手臂也指向书籍,在这些人物中,作者采用了大多数相同的动态线,确保视线的引导,包括中间靠前的赫拉克利特,注意他的手臂动线,腿部的处理方法都是一条前,一条后,动线、腿的方向、视线,这些都是具有方向性的东西。包括两组人物中间过渡作用的白袍人物希帕提娅。左下角的群组作用就是作为整幅画面的视觉切入点,画面从这里建立,逐步展开,而下一组人物后者背景,成为中间区域。
现在分析右边中间的人物,也是一个群组,中间红袍人物是一个简单的形状,类似一个椭圆形,这个人物的作用与之前白袍人物相同,这是两组人之间的一种物理联系。 下面的这个群组,拉斐尔的自画像也在其中,一个3|4的青年男性。从画面的边框下来,右下角,沿着黄袍衣纹斜向上运动,背对着我们,看着他正面的人物,他们都看着对方,只有拉斐尔在看着画外。拉斐尔上方的人物正在退出画外,注意看他的动线,很清楚;蓝袍人物的手臂指向画里,穿过红袍人物,这些都是我们看到的姿态。现在这些人正在进行一场讨论,有三组,黄袍这边一组,前面弯腰的阿基米德,动态捕捉视线,沿着后背向下,穿过头部,通过手臂指向石板书,学生们围绕在周围观看。石板书会引导你的视线回到阿基米德身上,小腿和布料的线条正在引导视线返回,让我们知道其他人物在做什么,直至到快要退出画面的人物;当我们看到阿基米德时,红色袍子向上穿过身体,将线条过渡到上方,然后经由后方蓝色人物的肩膀,上升到后面土黄色的人物,在画面上这是一条非常明显的线条,这就引出了下个人物,翘着二郎腿,沿着是这条线,传过来,看到二郎腿左侧这个人物的布料 ,这个人向前倾。当我们从这个人物上下来,下方绿袍人物,沿着后背向右,回到阿基米德这里;视线往回走,向上,到回头看的绿白袍的人物,所以这些动线都是不断积累延续的,白色形状下方边缘,跟着线走 ,能看到他的姿态,向上延伸,转身,向后看,这里有个相反的方向,这是一个对立关系,亮黄色的袍子也在呼应着右边人物动线的延伸。感觉上画面中每个人都在讨论着自己的观点,也有可能在辩论
画中的人物不能脱离画面拿出来单独分析,那样的话会很刻板,应该把他作为画面的一部分。台阶上的人物,可以看到左侧的这条动线,向上延伸,与上面的人物关联,所以我们要做作品分析就要去观察他对姿态、服饰的处理方式,捕捉这些姿势和建立方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处于画面正中部位,他两中间把画面一分为二,所以每一个群组,甚至石板书都有指向性,这些都是主要的引导,然后这些引导就变成了体积的递增,让事情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中间人物的两侧在动态都是相互对应的,左侧的人物组一直过渡到灰紫色人物这里,绿袍人物出现了相反的方向,手臂带到另一个手臂,这就形成了一个过渡。可以把画中人物分成自己感兴趣的组群。 左侧上方有两个人物组成单独的组,这与右侧的两个人物群组相同,左侧的人物进入画面,右侧的人物退出画面,建立这些相同群组和相反的动作,得到的是从垂直方向的拉力,手臂穿过背景中柱子的垂直方向,往里拉,穿过人物组群。把画中的引导线画出来,看他会延伸到哪里,然后把人物想象成三维物体(圆柱、球体、方体构成),这样你就能很清楚到看到人物在空间中的发展方向 。
构图中的主观因素
讨论一幅画面的情感因素或者叫主观因素,是一种更缓慢的思考方式,必须小心,因为添加太多看起来就像漫画,但它仍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建议都去看达芬奇或者米开朗基罗的画,他们画了好多画画,都是在试图捕捉表情,将情感带入画作,因为这是讲故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讨论普桑和提香的作品,都是从主观分析,我们先从主观的事物本身开始,换句话说,我们是如何通过暗示,使得视线有引导和移动,这就是我们依赖的基本元素。假如看到某人转动眼珠,我们会下意识的去想对方的关注点转向哪,他在看什么,所以我们关注的是姿态(姿势、造型、流动、节奏、韵律等一切包含动态的任何东西),比如视线引导的手臂或者胳膊运动。我们还讨论了一点空间,也可以是留白,画面中的留白(空间)和我们要画的物体形式一样重要,所以我们要考虑整个问题,它包含了整个体积。
直立的人,没有完整的画出面部,只通过一个眼神就能让人物看过去
对表情的理解会让你对表情的组合更加熟练,确定画幅,帮助画中的视线引导更加自然,画面从中间分开,一边做空间,一边做质量
这就是画面的整个故事内容,服务员在偷看花瓶后面女人的胸部,这是偷看的瞬间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画面的动态和视觉引导,花瓶和花的形状,还有隐约出现的人物手臂。添加小元素,丰富画面、呼应主要人物表情,让画面有冲突感(故事性)。无论如何,我们看到的是画面中主观(情感)因素,服务员偷看,背后的男人关注着这件事情,视线、表情、动作、小元素,对画面的动态引导很有帮助,也就是这些关系对情感上的影响,
在左上角可以做各种阴影和形状,或者捕捉前面有的东西,它可以是任何形式,我们用情绪或者表情来交流
仅仅只是一个朝向的目光,就能对人物的动态方向产生影响,这是我们经常利用的因素,德加的作品有着很多的情感因素,可以延伸你的视觉感受
这个人物有着两种因素:动态和表情,一个很强烈的倾斜角度,人体我们采用简单的表现方式:球形和方体,
如果我们把表情加进去,你可以感受到人物的恐惧(侧重描写面部),把人物放入阴影里,一个阴影的渐变,所以我们在感受他面对的一些未知的东西,画面外的某些东西,让人感到不安和威胁,有一种恐惧感来创造动态,这会给人物带来非常强烈的表情,
在人物后面添加自行车,这创造了一个未知感,人物前倾,我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到角落, 脸部有些来自角落的投影形状,不需要设置具体描绘什么正在威胁这个人物。
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
构图中的色彩应用
主题
主题
主题
人物群体组合设计
主题
主题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