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思维导图,包含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偏安等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的思维导图。该导图介绍了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孔子与老子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背景
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措施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
行政: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之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财政: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洲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军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分散机构的权利
中央
军事:设输密院分割宰相军权,并与三衙互相牵制。前者有调兵权但不能统兵,后者统兵但无调兵权
财政:设三司(盐铁 度支 户部)分割宰相财政权
行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地方
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
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当任枢密院长官
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模式,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影响
有效的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边防压力
北部:辽朝占领燕云16州;后来辽军大举南下,北宋通过岁币盟约等,勉强安定北部边防
西北:北宋与西夏发生战争,且屡战屡败,通过岁赐维持稳定
财政危机
原因
根本原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冗兵:扩编军队是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材政开支的大半
冗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和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后果: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王安石变法
北宋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的改革庆历新政失败(庆历新政的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特点
内容广泛,涉及诸多领域
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管理和控制
富国强兵是其目的
措施(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巩固统治)
富国: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并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评价
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强兵的效果不明显,在与西夏的战争中又以失败告终
部分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南宋的偏安
南宋建立:1127年,北宋被金朝攻灭,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金与南宋
岳飞抗金取得局部胜利
宋金和议:宋高宗和宰相秦桧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1141年,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南宋每年向金朝缴纳岁贡
南北对峙:宋金之间有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视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王安石失败变法的原因及教训
保守势力强大,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等保守势力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改革派缺少凝聚力,不能团结一致的推行变法
王安石在关键时刻常常举棋不定,没有一贯的大力支持变法
王安石变法仅仅是封建社会内部当政的地主阶级代表的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根本原因,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新法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执行不善,不断出现违背变法本意的事情,引起农民的不满
教训
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充满阻力,这就要求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改革过程中,用人要得到善于执行具体改革措施
改革派领导集团要大公无私,团结一致,协调行动
时间轴
960年北宋建立
1005年宋辽和议
1043年范仲淹庆历新政
1044年宋夏和议
1069年王安石变法
1127年,南宋建立靖康之变
1141年绍兴和议宋金对峙
1276年南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