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980----1990年代戏剧
1980至1990年代的戏剧在中国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发展,这一时期的戏剧作品为后来的戏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1980----1990年代戏剧
1980---1990年代戏剧流变
写实主义戏剧:背景:1977年,新时期戏剧开始复苏 1978年,南北对应,新高潮。 表现内容:①揭批四人帮②塑造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 ③社会问题剧④老艺术家创作的历史剧
戏剧观讨论:(在西方现代派文学在中国形成广泛影响 下情况下发生的) 1979年布莱希特《伽利略传》,黄佐临重新提出写意的 戏剧观,高行健认为易卜生的社会道德剧作为一种观念的 戏剧。 如何塑造“人”的问题尚未展开,就湮没在单纯地探讨舞台形式 声浪里
探索戏剧
名词解释 先河:《屋外有热流》 作品举例:《WM》《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 《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剖析》《鸟人》 探索戏剧生存道路:危机仍然继续,演出仍不景气。 重要作品:《狗儿爷涅槃》刘锦云 《野人》《绝对信号》 《车站》高行健 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
高行健
重要作品
创作特色
融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表现手法的戏剧
小剧场戏剧
发端:《绝对信号》 最有前卫意识:《屋里的猫头鹰》
赖声川
台湾戏剧发展历程
《暗恋桃花源》
以戏中戏、悲喜交集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了 古今时代悲喜人生的诸般景象。采用集体即兴创作进行戏剧 创构的成功案例
主要人物:云之凡,江滨柳,老陶,春花,袁老板,护士等
构成多种互文关系
多线并进,悲喜剧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