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六波罗蜜
六波罗蜜,也称为六度波罗蜜或六度,是佛教中重要的修行方法。高度概括了菩萨修行的各个方面,因此也被称为六度万行。
编辑于2024-04-20 12:56:16六波罗蜜
布施
财布施
无畏布施
法布施
持戒
持戒是对修行者最好的保护,不仅保护身心免受恶业果报,也能护其功德,使不退转。 布施的福德报如果不持戒会在五浊恶世很快漏掉。所以欲求福报者当持戒以护其福报
十善业
不杀生
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之生命,名为不杀生。即对一切众生,应一视同仁,勿残杀加 害。因为佛教主张佛性平等,提倡慈悲救世,故释尊以平等慈悲教义,为被杀害的众生呼援,指示众生皆有佛性,故不能杀。而孟子也曾说:“闻其声,不忍食其 肉。”他不言佛性,也是出于仁爱,而怜悯被杀害的众生。由此看来,能慈心于仁,无杀害生灵,生命界则可尽其天然,争斗仇恨的事,便可消灭,天下岂不太平?
不偷盗
偷谓诈骗潜窃,盗谓强劫豪夺。不偷窃强夺人家的财物,叫做不偷盗。因为一切事物,主权转移, 必依正义,不与取而取,非分取而取,无功而取,都是偷盗的行为。能资生活而遂欲望叫做“利”,致利于合宜叫做“义”。知利己而须利人,利人即利己,自利利 他,叫做“义利”。人人行义利,节俭日用,奉养父母,维持家庭生活,乐其天伦,与朋友金钱往来而能守慎,则无偷盗之事发生,社会既可安宁,个人与家庭也能 得到幸福
不邪淫
即正式结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若非己妻,苟合淫欲,即名邪淫。能端正男女间之欲情,叫做不邪淫,也就是贞良守礼。亦即组织家庭之后,夫妇须相敬如宾,不有其他淫乱行为,便能和睦相处,成为美满家庭
不恶口
不恶口即是不说粗恶毁辱他人的话,及不说咒诅他人的恶毒言语。常人多患恶口骂人,且伤人父母祖宗三代,是为大恶口。经云:“犯恶口者,当受畜生果报。”故不恶口而出言慈和,可积德成善,为人敬爱
不两舌
不两舌即是不搬弄是非,不离间他人感情。世人不修口业,常有两舌之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两舌灾祸,可导致无风生浪,是非烦恼,扰乱身心,甚至动武伤人,实为杀人不见血之罪魁。苟能远离两舌,说正直话,岂有是非之争端?
不妄语
以术愚人,以言诈人,喜说谎话,是说不是,不是说是,叫做妄语。不妄语就是说话诚实,不说虚伪诳骗的话。如能远离妄语,便能做到诚实不欺,则父母、兄弟、亲属、朋友,以及人事的接触,彼此都能互相信任,实为得乐之道
不绮语
所谓绮语,即花言巧语,轻浮无礼,说不正经的话,导人生诸邪念,或出言戏弄,胡乱开口,以为 取乐,都叫做绮语。说此绮语者,不惟无益自己,且能加害他人,业报所在,死堕恶道,生而为人,永遭轻贱。故要说合于礼仪,不乖违真实的正经话,便叫做不绮 语。如能远离绮语,则心正言顺,彬彬有礼,庄严威仪,也必为人敬仰
不贪悭
自己的财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财物,但欲归我,叫做“贪”。悭贪的人追求财、色、 名、食、睡五欲,莫知所止,便会造出种种罪业,故要远离悭贪,不悭吝自己的财物,也不贪求他人的财物,把谋生得宜的钱财,用以奉养父母,教育子女,家庭费 用外,对于贫病孤苦者,能给与同情慈济,或捐助社会福利事业,即是慈心舍施,经云:“能舍施者,可得富贵。”但不可有贪,佛陀说“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 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人生因贪而受苦,因贪而违法乱纪,危害他人社会,佛教乃劝人慈心舍施,以对治悭贪
不嗔恚
嗔恚即遇事不顺,埋恨于心,发怒于形。甚至脾气爆发,可导致杀害灾祸。常人说:“火烧功德 林”,这话是说一个人无论做多少善事,嗔恚之火一发,动怒于人,以至动武打斗,发生种种不幸,因此曾做过的善事功德,便被它烧得净光。故要以慈悲容忍对治 嗔恚,即所谓“忍字上面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能忍得住片时刀,过后方知忍为高。”故要勤修慈悲忍辱美德,以远离嗔恚过患,是名不嗔恚,即可成就自利利 他大事业
不愚痴
愚痴是无明,迷昧,没有智慧,对事理无所明了,不能辨别是非,不信因果法则,固执邪见,无正见正信,胡作乱为。如能接受佛陀教育,增进智慧,便可导入正见,做个事理明白的善人。佛经说,修般若慧以对治愚痴,使令远离邪见,是名不愚痴
五戒
不杀生
不杀生果报
于诸众生,普施无畏
常于众生,起大慈悲
永断一切嗔恚习气
身常无病
寿命长远
恒为非人所守护
常无恶梦,寝觉快乐
灭除怨结,众怨自解
无恶道怖
命终生天
不偷盗
偷盗得十罪
一者
物主常嗔
二者
重疑
三者
非行时不筹量
四者
朋党恶人,远离贤善
五者
破善相
六者
得罪于官
七者
财物没入
八者
种贫穷业因缘
九者
死入地狱
十者
若出为人勤苦求财
不偷盗善果报
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
多人爱念
人不欺负
十方赞美
不受损害
善名流布
处众无畏
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
常怀施意
命终生天
不邪淫
不邪淫善果
诸根调顺
永离喧掉
世所称叹
安莫能侵
不妄语
不妄语善果
口常清净,优钵花香
为诸世间之所调伏
发言成证,人天敬爱
常以爱语安慰众生
得胜意乐,三业清净
言无误失
发言尊重,人天奉行
智慧殊胜,无能制服
不饮酒
十过三十六失
坏颜色
无威仪
损名誉
失智慧
致病
耗财
无耻
不敬
坠车
落水
等等
五常
仁
不杀曰仁
义
不盗曰义
礼
不淫曰礼
智
不酒曰智
信
不妄曰信
忍辱
音响忍
功夫忍
柔顺忍
性德忍
无生法忍
功德忍
十法忍
达音响忍
诸所闻音,不怀恐怖不畏不懅喜乐思顺,诸所遵行无所违失。是音响忍
柔顺行忍
何谓柔顺法忍。菩萨随顺应游法生,而观察法造立行等,不为逆乱设使诸法,应柔顺者当度度之,志性清净遵修平等,勤加精进顺入成就。是柔顺法忍
不起法忍
菩萨设睹诸法有所生者,都无处所不计灭尽亦无所见,其不生者则无所灭,其无灭者则无所尽,其无尽者则无所坏,其无坏者则无崖底,其无底者则寂然地,其寂然地者则澹泊也,其澹泊者则无所行,其无所行者则无所愿。是为不起第三法忍
喻幻忍
晓了诸法一切如幻因缘而成,笃信一法济度若干无央数法。以无数法等入一法,入于吾我入无所入,诸所建立导利众行悉无所著。犹如巨象,众乘之上若幻,不与众象车骑步人游居,不与男女童子童女大小游居,不与树木枝叶华实而俱游居;菩萨晓了一切诸法若如幻者,不合不散,不与地水火风而俱游居,不与昼夜十五日一月一岁(注:喻一法之生住异灭)而俱游居,不计百年千年不与日月劫数(注:喻一大苦蕴生死)而俱游居,不与影响(注:若影若响)诸所见众而俱游居,不与若干亦不若干(注:有无二妄)而俱游居,不与以若干入于一事(注:于法生见)而俱游居,不与微妙及劣下极柔软粗犷而俱游居,不与鲜少弘多游居,不与有限无限游居,不与若干各异众会并处色者(注:诸妄集起)而俱游居,其众会者不与幻变而俱游居(注:观诸妄相不生诸妄变异),其所幻变不与众会而俱游居(注:观诸妄变异相不生诸妄),无居不居无所不居而等济度,一切诸见及若干幻各各异见,于斯诸见永无所见(注:所见为妄见亦为妄),乃见一切诸趣根原,是为佛子,名曰菩萨游入如幻。而度于世,世所行尘劳世、国土俗游(注:以凡夫心解佛法)法世、吾我世、痛痒世、有为世、离有世、合会世、无合会世、分别世、所造行世,是为菩萨济度世名。则为幻化普入诸世,不受众生不坏众生,不受国土不败国土,不受于法亦不坏法,不念过事于过去事亦无所想亦不离想,亦无当来亦无造行,不堕未然不住现在不毁所存。则于佛道而不驰骋,不想念道,亦不与佛亦不劝(注:劝阻)佛而取灭度,不住诸愿不舍所誓,遵修平等亦不严净。无所挂碍,开导国土,劝使进入,无所破坏。住于法本而不动转,等入吾我(注:知吾我如幻)亦不违毁吾我之想阴种诸入,训诲众行蠲除所著度脱黎庶,于斯诸行无所依猗,晓了诸法,而悉平等永不可得。分别诸法但假字耳,圣达明慧无能逝者,度脱众生恒顺时宜亦不依猗群萌因缘。住于大哀,畅宿世行不可计会报应之事,皆令信了。是为幻喻第四法忍
野马忍
菩萨晓世一切所有悉为慌惚犹如野马。人遥睹之如江河流而有波起;达士了之炎气无水。菩萨如是分别诸法有无众事,无内无外不有不无,亦无断灭不计有常,不入教诲轻慢之内,观睹如有而无恶趣。心不归外亦不处内,为一像貌若干之像。知无像貌,一切诸法具足微妙,皆悉无本。是为野马第五法忍
若梦忍
菩萨观世犹如梦想,如人之梦不处于世,不从世兴不从世生。又梦者梦无有欲界亦无色界无无色界,所以谓梦;则无所生悉无所有;梦无尘劳则无结恨。又计梦者既无所生亦无清净梦不见梦。菩萨大士观一切世晓了如梦亦无明达亦无闇冥,梦者自然、梦无所著、梦者恍惚、梦者本净。有所建立,而有此梦;梦无所坏,因所念想故而有斯梦。设能晓了一切诸法若如梦者,开导世间。是为若梦第六法忍
呼响忍
菩萨学法所入诸音设有所学,度于未度学法开化;了于一切犹若呼响就,非不有声然本悉寂亦无所度。菩萨大士,如是色像察于如来内外诸响亦不别见内外诸事;亦不知外亦不以内而了外事(注:了知外事不染著亦不掺杂内想),不见所托。晓知言辞进退之宜,是为解知若干章句因缘如响;有所启导,于诸法施靡所不达亦无所碍;有所学者,分别晓了一切诸声悉无所有。犹如天上殊妙玉女属天帝释,而以一口身同时鼓出百千妓乐之音,又其妓乐无所想念口亦无念。吾今演出百千妙响,菩萨大士,度诸境界亦无想念亦无言辞;晓了权宜成无量音方便无限,度于世法亦不退还就;常转诸界入群黎众,为诸会者分别说之;多所开导,则建立之,口畅演现无挂碍音,遍诸佛土令其信乐就;班宣经典,训导蒸庶为奋光明散照未悟,悉使觉了一切诸音,纵有所说皆无所生,游若干音都无想念,益加开导解无所生,宣诸觉场(注:宣讲度他之法)逮至圣涂。菩萨大士已住于此等无所获;令普听者入于一切诸佛所兴,面见诸佛转于无限,所度法轮顺无想念。是为如响第七法忍
若影忍
菩萨不没于世不生于世不游于世。不出于世表不行于世,不信法界不坏习俗又于世界亦无不坏。不至于世不贪乐世不御于世不长于世。又彼菩萨不处于世亦不度世,亦不奉行菩萨之行无所笃信,于大誓愿不实不虚不有不无无虚妄行。则趣一切诸佛之法,普周世间靡所不遍,于世俗法亦无所住,不随俗教犹若如影。假如日殿亦如月照,男女树木山陵屋宅诸神宫殿诸江河流若干种形,无量因缘不可尽极诸所方面,因日光明悉睹众像,知其所趣如清净水;又如船师若夜光珠,因其所见而得自恣;于斯所好当所施者,其不清净无光耀者,悉蒙其明而蒙晖照亦无所造;又其光明亦无所有,无有音响亦无所生;因其光明而有所别,然其光明无所游居;虽为清显亦复不与清显同处,于光明地亦谓光明;照若干流亦无所照,则无所周,影亦不入江河泉源大海渊池;又计其影亦无所处亦无所著,其影所现亦无鲜洁不有瑕疵;斯影不现,则于彼间不猗得本其影广现无远无近。菩萨如是,所开化者已及彼性志行所趣而得自在;所观众生道慧之场有所劝化,他志所行等无差特;分别己身所游道场,而普审察己界他界悉无二品。如种树者从始生芽,展转滋茂,稍渐成长,而生茎节,枝叶华实。菩萨如是,于己法界及与他界,分别诸相法无有二,则得超入无碍本际。彼菩萨身则得越过不可思议诸佛国土,见诸佛土亦无所著;于诸世界亦不转移,至诸佛界亦无所至;法身所至如日殿影在所具矣;其身普入现一切界,有所现生行无挂碍;亦不分身亦无所行,无是世间世俗之想;蠲除方土虚无之辞亦不散身(注:即不生亦无离意);逮不终始无所不覆如来之种本际所行,亦不复净身口意行,便得游入咨嗟无量净一切身靡不周达。是为如影第八法忍
如化忍
菩萨普入世俗,若有所至,观了众生一切如化然不适识念如化事。所谓化者则谓一切诸有世界因所造行、思想所化,皆是一切苦乐颠倒斯化等类;一切世间悉缘无明、或以思想,便成尘劳众想之念,因缘化生。由是建立宣畅咨嗟音响法律,以无想教而开化之,坚固不退,导令平等,悟诸不觉,立志誓愿行如化者,观察如来大哀之行黎庶化生。晓了于斯谓修法轮善权方便,以慧无畏四分别辩圣达自在。如是菩萨化度于世,超世功德辩才自由,恢弘无际。入于无量亿千之众,处于其中而得自恣;悉能晓了人行天动,睹无圣路示以大道,如其所行无所违失,譬如化人。则无所念亦无所造;不兴心事亦不于法而有所住;不从业起亦不望报;无所游至不出于世,亦不于世而成正觉亦不念法;不习诸法亦不久住亦不须臾亦无所处;不行习俗,不长世间,无方面辞,不近诸限亦无不限,不增不损;无有笃信,亦无不信,无有贤圣,亦不凡夫;无有尘劳亦不结恨,不没不生,亦无有慧亦无不慧;亦无所有亦无微妙,不依猗世亦不导御。于诸法界不智不愚,亦无所受亦无不受,无有五阴亦不无阴,无有生死亦不灭度,不有不无。如是菩萨游行于世修菩萨行,晓了辩才不建憍慢;睹见世间无有自大;遵所修行不为己身不为世俗;无放逸者而无吾我;离着贡高亦不倚此亦不依俗;舍其慢恣无所想念,不处于世不断于世,亦不于法而溢自在;不于人界有所猗着,无所开导亦不处于众生之界;无有所愿亦无想念亦无所净;又于诸法无所庄严,诸佛之法悉无所有具足成就,乃至大道;又斯诸法不有不无犹如彼化不有不无;达化菩萨住于法忍,而等晓了一切佛道,已得成就造立诚谛。斯则菩萨,周揽佛法如化无处;普于佛道而无所获,众生之行无诸阴盖,不起有身入一切身,而开导之;有所建立而无所著,若见色者于色如化悉无所著,而等具足真谛本际自然之明,有所照耀于解脱法而无所猗;于一切法现有所生而无所生,如彼化人无所识念;本性清净,有所受言如所咨讲;顺一切律,亦无想念,如化感动变异所造。现来诣此一切如来至圣道场,无诸退缘,亦无所生,兴无挂碍,成一切力,悉无所想,如彼化人,其心咸达,而不蔽碍围神之山,是为如化第九法忍
如空忍
菩萨观入众生之界犹如虚空无有缘相,一切法众亦复如兹。入诸佛土而无有诚,诸法虚空无有二事。菩萨如斯入无所誓犹如虚空,苞诸佛土亦复如斯无所缚着,兴于如来所入之力而俱游同,犹如虚空所入无二。道亦如斯无去来今。慧亦如之,皆分别说一切诸法。所入如是,菩萨大士逮得法忍犹如虚空所致圣慧亦复如兹,于斯诸乘有所致获悉如虚空;身口意所获自在犹如虚空;所逮诸法因意所念而有所成犹如虚空;于一切法而无所种不没不生。菩萨如是于一切法而得自在不终不始犹如虚空无有处所无能毁者;于诸通慧无有处所亦无所坏;于诸佛力犹如虚空自然而住于一切世而无所住;则为自然之境界也。菩萨如是建立众生亦无所立,一切如化犹如虚空,不起不灭亦无所生,合受一切世界所有。菩萨大士如是亦无所住无所成就有所严净也。因其普显一切世界犹如虚空,无有处所亦无方面,无有边际亦无崖底,畅达深广靡不周至。菩萨如是无有处所亦无方面而有所至也,于一切法宣达恢弘,等御诸行靡不周遍,犹如虚空。有住依立则无所生而现众庶含裹众形。菩萨如是不行不住游随众行,而有所现亦无所生。犹如虚空,无有形像亦无不像,无清净行亦无秽浊。因有道御,菩萨如是无世形像无度世像无无量像。因有所现犹如虚空,无有久固无须臾立。菩萨如是不久存立不须臾住,犹如现影而无有影。为菩萨行,若晓了此乃得究竟。行如虚空,现诸尘劳而无秽疵;现诸结恨而无怨憎。菩萨如是则以道力降伏众魔,一切清净。其心鲜洁寂寞恬怕,等苞一切世间所有,又如虚空所裹世间等无差特。菩萨如是于一切法而悉平均,菩萨大士又于诸法,亦无所碍无所亡失,犹如虚空等裹一切,欲限虚空无有边际。菩萨如是于一切法志性俱游,又其道心无有边际。所以者何,其虚空者所周平等,菩萨于己而遵修行,成就清净造于平等为一周业,则以一事转为无量,普游诸刹若如虚空。于诸佛土无所究竟而得具足;于诸方面而无所住游入诸方。成就神通,一切诸德不可限量,殊特之事自然具足,悉获诸法至度无极。得坚固术、志如虚空,若如金刚于一切响无所想念,开导诸音则不违舍法轮之转。假使菩萨行能具足成斯忍者,则得自在亦无所至,无往无来悉无所趣。乃得自在而无所灭,便于无为而得由己。无所亡失,除无实身,成就真体,顺如律教,心无所望,则为一相:其身自在,入于无相。则以无相,无有限量,佛力无限,身普自恣,靡不周达。则护己行,身无所坏,而得由己,坚固平等,有所降伏,一切普入,其因咸睹,眼则清净。已无阴盖离欲之行,亦无不行;犹如虚空寂默无限,所入之处,则以无忍无所不忍。是所谓功德也。己普辩大至于澹泊,犹如虚空无有危厄。一切菩萨,晓了所行,入于清净心等如空无所毁失。一切佛法,若巨海殊特无限,有所游入无有断绝。入诸佛土,建立诱导无限国界众生之党,虚空无底,离诸色像,无众音响,察长见诸,普随示现寻开化之。具足成就,志固如空,无能沮败,其心坚强悉得究竟,普等世界亦如虚空悉无所有。其坚固者,无趣诸世除诸恩爱能具大道,其劫悉烧天地然尽不烧虚空,虚空总揽含受一切诸佛世界。菩萨如是,入于诸力建立无上正真之慧。是为佛子菩萨大士了诸法如空第十法忍
智慧
以不住六识故,不著五蕴; 不住七识故,离于五蕴,度一切有苦; 不住八识故,离一切相,于一切法逮得清净; 不住菩提一真如心故,离于身心,了知一真如心性同一切法性,得现清净圆觉
禅定
灭度定
出娑婆世界六道轮回
无色界定
非想非非想处定
无所有处定
识无边处定
空无边处定
有色界定
四禅舍念清净地
三禅离喜妙乐地
二禅定生喜乐地
初禅离生喜乐地
欲界定
精进
一者
精进能令菩萨速闻诸佛法门法义
二者
精进能令菩萨闻诸佛法门义矣速能受持
三者
精进能令菩萨遍能受持听闻十方一切诸佛法门
四者
精进能令菩萨所可演说法无违无失
五者
精进能令菩萨勤化度一切众生不退本心
六者
精进能令菩萨化度众生受持佛法断诸漏结趣解脱门
七者
精进能令菩萨能化度众生知苦空无常无我,离于颠倒得解脱知见
八者
精进能令菩萨能以随顺方便于一切众生布施佛法
九者
精进能令菩萨善能布施一切诸佛法
十者
精进能令菩萨通达一切众生未来因缘所生何法、所住何法、所异何法、所灭何法。(一切智)
十一者
精进能令菩萨具一切智已,能住于心清净以此智普施一切众生,众生闻已漏结减除善根增长。(菩萨地)
十二者
精进能令菩萨随一切众生所应度而化现其身,演说一切智法及大乘法。(萨婆若、如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