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4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初中地理之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知识梳理,包括世界四大古代文明、水系和流域、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3.4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世界四大古代文明
埃及尼罗河流域的文明
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
中国黄河流域的文明
南亚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水系和流域
水系
干流、支流共同组成
流域
河流的集水区域
分水岭
相邻的流域之间以高地分隔,流水顺着高地分别流入不同的水系。
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
河流
湖泊
外流河
直接或者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
外流区
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
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占全国河流总水量 95%
水文特征
受季风影响
夏季,雨季来临,形成汛期
冬季,气温下降,淮河以北普遍结冰
内流河
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在沙漠中
内流区
供给内流河河水的区域
分布在西北内陆
多为季节性河流
内外流区分界线
大兴安岭西麓--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此分界线,与季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重合
四大湖
青海湖
鄱阳湖
洞庭湖
太湖
作用
调节江河水量
黄河
概况
发源
青海 巴颜喀拉山脉北麓
总特征
流向
自西向东
夏季,降水集中在7、8月,汛期持续时间短
春季,有凌汛现象
流经9省,注入渤海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分界
上游
巴颜喀拉山——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村
特点
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带,峡谷多
龙羊峡、刘家峡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中游
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村——河南郑州桃花峪
主要支流
山西的汾河
陕西的渭河
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洪水、泥沙的主要源地
下游
河南郑州桃花峪——注入渤海
河道宽、坡度窄、水流慢
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悬河)
河口三角洲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孕育中华文明
历史上,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建都最多的区域
水能资源丰富
上游,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 水电站
中游,三门峡、小浪底等 水电站
农业开发最早的地区
宁夏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又称“塞上江南”
资源丰富
煤炭基地——山西、陕西、内蒙古
钼、稀土、铝土储量居全国前列
石油、天然气——河南、山东的储量可观
多灾难
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易淤积,易决口和迁徙(决堤改道)。
黄河的治理
上、中游,建坝淤地,修筑梯田,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下游,加固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长江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峰
沱沱河口~青海玉树,称为 通天河
玉树~宜宾,称为 金沙江
金沙江在宜宾与岷江汇合后,才开始称为长江。
我国第一长河
干流全长6300多公里
长度世界第三
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多暴雨
干支流水量大,汛期长。
流经11个省区,注入东海
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 、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四川宜宾——湖北宜昌
落差大,多急流
处于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
多峡谷
著名峡谷,虎跳峡(云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水能丰富
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多支流、多湖泊
中下游河道宽阔,湖泊星罗棋布,水系纵横交错
多“曲流”
荆江一段,河道蜿蜒,“九曲回肠”
江西湖口——上海(入东海)
江阔水深,水流缓慢,利于航运
黄金水道
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分列南北
终年不冻,航运条件优越,最重要的内河航道
三峡、葛洲坝、丹江口 等水电站
经济作物种类多、产量大
棉花产量 占 全国 1/3 以上。
油菜籽、芝麻、蚕丝、麻类、茶叶、烟草,产量占重要地位
森林资源 丰富
西南林区
南方林区
矿产资源、水生生物资源 丰富
长江的开发和利用
现状
中上游,滥伐林木,水土流失,长江含沙量增加
中下游,地势低平,暴雨期洪水难排,泛滥成灾
措施
上游,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
中下游,退田还湖,加高加固堤防,修建分蓄洪区
中下游,疏浚河道,构建工程防洪体系
以堤防为基础,三峡工程为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