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基础旅游学》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活动包括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的,它是旅游专业最基础学科,并统率着众多的分支学科,自己学校勾画的重点,仅供分享!
编辑于2024-05-06 17:23:54《基础旅游学》
第一章导论
旅游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国外旅游学研究特点
单科独进的分散研究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发展
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理论研究
国际旅游>国内旅游,第三世界旅游>发达国家旅游
国内旅游学研究特点
中国旅游研究从事理论探讨,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成果很少
主流是应用导向和热点导向
大部分研究成果或者趋于微观的业务性的探讨,或者喜欢做大文章,框架宏大,内容平常 绝大多数的研究成果是诠释性的论证,科学的实证性较少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
旅游学的任务
通过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和它所产生的各种外部影响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活动包括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的,它是旅游专业最基础学科,并统率着众多的分支学科
旅游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的本质与特征 旅游者分类及其特征 旅游需要及其形成机制 旅游需要与旅游需求的关系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旅游决策的过程 旅游体验过程 旅游流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 旅游容量及其容量管理
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
旅游现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要求它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跨学科是中等层次的,多学科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合作研究
强调学科间的合作,强调在解决问题时的各学科相互补充的作用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旅游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
混合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法
旅游学研究中的几种具体方法
田野工作
模式分析
科学实验
统计分析
第二章旅游的本质、特征与起源
旅游的本质与特征
旅游的本质规定
从旅游发生和运行过程上看,由于愉悦性的休闲体验是旅游的内核,因此,旅游就表现为一种个人行为,并且是在个人的意愿、志趣支配下受个人支付能力及其他能力的影响而发生的行为,不管是以散客或组团的形式旅游,均是如此。
旅游的基本属性
消费
休闲
在现代社会,自由时间有四种主要形式:每日余暇、每周余暇、公共假日和带薪假期。 根据我国的历史,个别意义的旅游现象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中人们已初具审美意识 的历史阶段,或者更早 。完整意义的旅游现象在最迟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子主题
社会
旅游的定义与类型
旅游的定义
是个人利用其自由时间并以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在异地获得的一种短暂的休闲体验
定义中的相关内涵
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求愉悦体验
旅游是一种个人行为(非制度型安排)
旅游是一种休闲
旅游的两个突出特征是异地性和暂时性
旅游的类型
by旅游成分的纯粹程度
完全型旅游
嵌入型旅游
by旅游的组织方式
散客旅游
团体包价旅游
by是否跨越国境
国际旅游
国内旅游
by旅游所经历的时间长度
过夜旅游
不过夜旅游
旅游现象的历史考察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旅游者
旅游者定义
旅游者是指用其自由时间并以寻求愉悦为目的而在异地获得短暂的休闲体验的人。(详细4点见书104)
按个性心理特征划分
子主题
旅游资源
定义
需把握并承认的事实
旅游资源的界定
旅游资源是指先于旅游而客观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对潜在旅游者所具有的休闲体验价值而可供旅游产业加以开发的潜在财富形态。
特征
可体验性
任何一种旅游资源都必须能唤起旅游者的审美和愉悦感受;旅游者面前的旅游资源不是一部艰深的科学论著或文化读本,而是获得愉悦性休闲体验的凭借。
自在性
旅游资源的本体存在与旅游、旅游业是不相干的,它们是先于旅游和旅游业而存在的。旅游资源是一种不以旅游产品生产企业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的或先在的物象,旅游企业只能对它加以开发利用,而不能生产。旅游资源体本身作为独立于旅游之外而存在的物象,它能否真正成为旅游资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1)时代差异使同样的资源体具有完全不同的旅游价值。p117
(2)旅游者的民族或文化差异也使同样的资源体的旅游价值有所不同。吸引力的定向性。
(3)地域差异导致旅游资源在宏观尺度上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潜在性
对旅游产业而言,旅游资源都具有潜在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旅游资源要经过旅游产业的加工、追加一定量的为旅游而投入的劳动,这种旅游资源才能为旅游者所利用,从而转化为特定形式的旅游产品。
不可移动性
旅游资源的本体不能朝向旅游者移动。当旅游资源被开发成旅游产品并被出售时,资源乃至产品的所有权不能转移。旅游资源个体的小尺度搬迁(如塔、庙等的近距离迁移)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
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
依照自然发展规律天然形成的旅游资源,是可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它寓于自然界的一定空间位置、特定的形成条件和历史演变阶段。
人文旅游资源
定义: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中由人类社会行为促使形成的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的悦人事物,其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历史、民族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是人类出自旅游发展的目的通过向旅游资源追加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而使之成为可以被大批量旅游者所利用或享用的对象的技术经济过程。
旅游资源开发原则
保护性开发原则
开发和保护是统一的,并非矛盾。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既体现在开发的工程建设阶段(环境效应评估、致力于改善进入性、附属设施要与之相配套),也体现在后期的运行阶段(容量控制)。保护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有形物质资源和环境,也包括无形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
社会营销导向原则
资源导向vs营销导向vs社会营销导向;不仅仅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开发;不仅仅为顾客需求开发而要为社会总体利益开发。
总体规划原则
旅游产品
定义
旅游产品是指为满足旅游者的愉悦性休闲体验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品与劳务的总和。
构成
1.核心旅游产品和组合旅游产品。
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和资源脱离型旅游产品
特征
功能上的可体验性
空间上的不可转让性
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时间上的不可储存性
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整个旅游吸引物系统包括一个核心圈层和两个支持层次。 其中核心圈层包括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
旅游业
定义
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构成
三大支柱说
将旅行社、旅游交通和住宿业确定为旅游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称其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五大部门说
住宿接待部门,旅行社部门,游览场所经营部门,目的地旅游组织部门,交通运输部门。
六大要素说
交通客运业,旅行社旅游景点,住宿业,餐饮业,旅游购物业,娱乐业。
根据旅游产品类型不同,旅游业有狭义广义的区别
狭义旅游业
生产核心旅游产品的企业所有构成的集合
广义旅游业
生产组合旅游产品的企业所构成的集合
构成
旅游观赏性娱乐业
餐饮住宿业
旅行社业
第四章旅游动机与旅游需求
旅游发生的心理动因
内驱力
是心理学的概念,指因为生理或心理出现失衡而推动人做出行为以恢复平衡的力量。旅游内驱力产生于潜在旅游者心理上出现的旅游价值与感知环境之间的不协调。
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由旅游需要所催发、受社会观念和规范准则所影响、直接规定具体旅游行为的内在动力源泉
旅游需要
指当人处于缺乏旅游状态时而出现的个体对愉悦性休闲体验的自动平衡倾向和择取倾向,是心理内驱力在潜在旅游者头脑中的意识反映。
旅游需求
相关概念
旅游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核心)旅游产品的各种可能的价格与在这些价格水平上,潜在旅游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旅游需求实现的客观障碍
空间障碍
空间跨距越大,两地之间的自然与文化差异越大,会使旅游者产生不安心理;较大的空间跨距也意味者必须实现较大尺度的空间移动,这势必造成旅行时间过长、旅行费用过高,因此很多人难以承受.
时间约束
在任何社会中,自由时间这种财富的分配都不会是相等的;只有当自由时间较多并均匀地分布在全年之中,才可以有效地利用旅游这种休闲方式缓解人们的疲倦之感。
文化差异
趋同的文化对人缺乏魅力;反差过大的文化也使人望而却步;倘若两种文化在语言、社会规范、社会制度等方面有着难以调和的对立或沟通障碍,则那种趋向于文化的旅游就难以发生,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就会受到遏制。
社会责任
对工作和家庭的责任制约着旅游;清明 中秋 新年
身心障碍
身体孱弱的人行之不远;心智空茫的人悟之不深
旅游决策的过程
旅游决策的机会组合模型
1.旅游决策过程实际上是旅游者对自己所面临的众多旅游机会进行抉择的过程
2.旅游者需要收集和加工大量的有关潜在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并最终做出相关选择
3.在整个的机会决策过程中,旅游者所运用的基本评判规则有两个:机会的价值和机会实现的可能性。
个体旅游者决策模型
书p176
群体旅游者决策过程模型
书p179
旅游决策机会组模型(书p173)
第五章旅游体验
旅游体验意义
旅游体验定义
处于旅游世界中的旅游者在与其当下情境深度融合时所获得的一种身心一体的畅爽感受。
这种感受是旅游者的内在心理活动与旅游客体所呈现的表面形态和深刻含义之间相互交流或相互作用后的结果,是借助于观赏、交往、模仿和消费等活动方式实现的一个序时过程。
旅游体验的内容与特点
旅游审美体验
是旅游者在欣赏美的自然、艺术品和其他人类劳动成果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是一种在没有利害感的观照中所得到的享受。
审美体验特征
1.这是一种在观看和倾听中获得的极其愉快的体验,这种愉快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使人忘却一切忧虑而专注于眼前的对象;
2.这种经验可以使意志中断,不起作用,人似乎觉得自己像是在海妖的美色中陶醉了;
3.这种经验有种种不同的强烈程度,即使它过于强烈或过量,也不会使人感觉到厌烦(其他的愉快过多时,人会厌烦)
4.这种愉快的经验是人独有的。虽然其他生物也有自己的快乐,但那些快乐是来自于对气味的嗅觉和味觉。而人的审美快乐则是源自于视觉和听觉感受到的和谐
5.虽然这种经验源自于感官,但不能仅归因于感官的敏锐。动物的感官也许比人敏锐得多,但动物却不具有这种经验;
6.这种愉快直接来自于对对象的感觉本身,而不是来自它引起的联想。
世俗体验
我们把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获得的审美体验以外的一切体验都称为旅游世俗体验
旅游体验质量是很难测量的,主要是一种主观感受,可以用于旅游满意度作为衡量指标。 旅游满意度是指旅游者的旅游期望与其旅游体验之间的对应关系。
旅游期望的特点:1.总体上的片面性和模糊性2.指向上的可转移性或可替代性3.在旅游体验过程中逐步外化并成为度量旅游体验质量的标尺
旅游观赏
旅游观赏的心理要素
感知(感觉➕知觉)
联想
情感
理解
旅游观赏的特点
目的是获得审美体验 ,形式是异地行观赏、对象来源具有多样性,感官渠道主要是视听感官
旅游交往
旅游消费
旅游消费
是旅游者对核心旅游产品的消费,主要以购买可借以进入景区(点)进行观赏或娱乐的票证的方式消耗个人积蓄的过程)
旅游消费特点
1.旅游消费主要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2. 旅游消费过程中的交换行为表现为旅游者通过支付货币而获得某种可以对消费对象做暂时观赏或使用的权利。 3. 旅游消费过程具有较强的自主参与性 4. 旅游消费具有暂时性、异地性,与生产的共时性等特点。 5.旅游消费的效果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 6.旅游消费的对象常常是公益性的,且在一定的限度内不同旅游者对同一消费对象的消费并不完全地相互排斥。不同旅游消费者的旅游消费也具有共时性特点。 7. 旅游消费的弹性在不同的时间前提下差异很大。
旅游者消费的特点
1. 旅游者消费对象及其复杂,综合性和连带性较强 2. 旅游者消费中包含一定量的冲动型购买,其水平有攀高的倾向。 3. 旅游者消费呈现较高的弹性。
第六章旅游流
旅游流的含义及其特征
旅游流
在一个或大或小的区域上由于旅游需求的近似性而引起的旅游者集体性空间位移现象
狭义含义:
旅游流是指旅游者的流动,具体是指在特定区域上由于旅游需求的近似性而引起的旅游者集体性空间移位。
广义含义
旅游流是指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或目的地与目的地之间的单向、双向旅游客流、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能量流和文化流的集合。
旅游流的维度
旅游流的时间维度
旅游流发生的时间:旅游季节性
旅游流的持续时间
旅游流的流向维度
旅游流在持续的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旅游路线,反映了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关联的方式和途径。
旅游流的流量维度
旅游流在单位时间内和一定空间上的规模。不同流量规模带来不同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
旅游流的时空特征
时间上的季节性和空间上的不均衡性
旅游流的形成和运动模型
旅游流形成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
1.旅游流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旅游流形成的推力—旅游流受旅游者需求的近似性所推动。
旅游流形成的拉力—旅游流受旅游供给的区域集中性所拉动
国内外旅游流运动的基本态势
中国国内旅游的运动特征
1.从流量上看,国内旅游经历了从涓涓细流到浩浩江水的发展过程。
2.从流向上看,观光度假旅游者的主要旅游兴趣在于休闲观光;
3.从客源地上看,国内旅游流的发源地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十分显著。
4.从时间特征上看,观光度假旅游者的平均逗留时间比较短。
第七章旅游效应
旅游效应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旅游效应(tourist impact):是指由于旅游活动(包括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所引发的种种利害影响。
类型
1.按照旅游效应的内容结构划分,旅游效应可以分为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和社会文化效应; 2.从旅游效应的社会价值的性质划分,旅游效应可以分为积极的旅游效应和消极的旅游效应两种; 3.从旅游效应的表现形式来划分,旅游效应可以分为隐形效应和显露效应; 4.按照旅游效应产生的时间划分,可分为即时效应和滞后效应; 5.按照旅游效应的作用来源可以分为旅游者活动效应和旅游产业活动效应; 6.按旅游效益的作用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
旅游经济效应
影响旅游经济效应的因素
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设施的性质及其吸引力,外国人对旅游设施的拥有程度;对非本土劳动力的雇佣情况,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旅游者的类型。
旅游经济效应的表现
1.旅游发展与经济发展2.旅游发展与国际收支平衡3.旅游发展与劳动就业4.赚取外汇方面有优势5.改变就业结构
旅游社会文化效应
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
指旅游活动多旅游目的地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习俗民风和文化特征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旅游目的地社区的态度往往呈现出一种比较一致的的变化模式。很多人对这种模式进行了总结,基本结论是“欣喜-冷漠- 恼怒 - 对抗”。
旅游与文化的变迁
文化的采借、摩擦、潜移。
旅游会导致文化采借、摩擦 、潜移。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常常是强势文化吞没弱势文化 。
文化的采借和文化孤岛
旅游环境效应
第八章旅游容量
旅游容量的定义和类型
旅游容量
是指对某一旅游地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
1、旅游容量是一个空间描述范畴,总是对应于某个有限区域上的物理空间才有效,涉及到资源的空间分配问题。 2、旅游容量还是一个时间描述范畴,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内涵,涉及资源的代际分配问题。 3、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在当代有其普遍意义的发展哲学。 4、旅游容量主要地仍是旅游环境容量,但环境的外延包括了自然、社会、文化和经济等诸方面。 5、旅游活动量是一个综合量度,既包括旅游者活动,也包括旅游产业活动,还包括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居民的互动关系。
旅游容量的构成体系
按旅游容量的内容划分,有旅游生态容量、旅游心理容量、旅游社会容量和旅游经济容量。
1、旅游生态容量,旅游生态容量是指一定时间内在不导致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发生退化的前提下,该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2、旅游心理容量,包括了旅游者的直接旅游心理容量和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相关旅游心理容量。旅游心理容量是一个不稳定变量,会因时、因地、因人而表现出很大差异。
3、旅游社会容量, 是一种建立在社会价值观、道德习俗、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等社会规范基础上的量值。上述范畴在一定社会形态中的相对稳定性、普适性及其对社会成员的约束性,就使它们构成了该社会形态中成员用以衡量其他人行为方式适宜性的依据。
旅游社会容量是衡量作为旅游互动行为主要方面的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居民彼此在社会价值观诸方面能够达成谅解的极限值。
4. 旅游经济容量:旅游经济容量是指一定时间内在一个区域上由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所决定的旅游活动的极限
这方面包含5个因素
子主题
按旅游容量的规范性划分
旅游极限容量:一个预警临界容量指标,指的是对旅游活动量的最大承受能力。一旦突破该容量,则会导致损害发生。
旅游期望容量:是旅游相关个人、旅游相关群体或旅游相关社会对旅游活动量的预期。是规范程度较高的容量指标,含有合意容量的意义,近似于旅游最适容量。
按旅游容量的空间尺度划分,有旅游景点容量、旅游景区容量、旅游地容量、旅游区域容量。
景点容量是指作为游客活动基本空间单元对于旅游活动量的容纳能力,其与景点间道路容量一样是构成旅游容量的最基本和最直接的考察单位。
按旅游容量的时间尺度划分,有日旅游容量、季节旅游容量和年旅游容量。
季节容量可以按照淡旺季分别衡量,或者根据旅游地本身的承载特性分别从不同季节加以衡量。由于旅游活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分别考察这三个建立在时间尺度上的旅游容量指标非常有意义,可以避免某种容量被严重突破的问题。
根据旅游饱和与超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1)周期性饱和与超载和偶发性饱和与超载。 (2)长期连续性饱和与超载和短期性饱和与超载 (3)空间上的整体性饱和与超载和局部性饱和与超载
旅游容量的测定
可持续旅游发展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内容:是保证在从事旅游开发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为满足其旅游需求而进行的旅游开发的可能性。
1.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的理解,强化其生态意识; 2.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 3.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的生活质量; 4.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5.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
旅游开发面临着可持续旅游发展观念的挑战。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不像其他产业那样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2.“旅游业是低投入、高产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3.“旅游资源主要是由可再生性资源组成的,而旅游消费又基本上是‘感觉消费’(或‘精神消费’)的过程,因此,旅游资源不存在耗竭的问题”。 4.“旅游业是单一性产业”。 (观念不合理之处...)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现途径 (第五点)
1.为可持续旅游发展筹集资金。 2.重视科学技术在实施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3.加强法规建设。 4.发挥教育、培训的功能,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5.从旅游本身来看,可持续的旅游发展目标还要借助于各种符合可持续旅游发展哲学思想的旅游方式如:生态旅游、替代旅游、负责任旅游、绿色旅游和软旅游等来加以实现。 6.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重视各种利益的平衡,鼓励旅游目的地社区在旅游发展中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