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史记
这是一篇关于史记的思维导图,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这是一篇关于班固与《汉书》的思维导图,《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表、志、传体例完整的断代史,成为后代的权舆与准绳现存的所谓二十五史基本沿用了《汉书》的体例。《汉书》主要记载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其内容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
马工程版中国古代文学史,西汉辞赋第一节,解释了“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文体,兼具书面文学和口头朗诵的功能,同时具有诗歌和散文的表现能力。探讨了“赋”的来源和发展,提到了“赋”的本义是取诗来用,并增加了“诵读”的意思。按照内容对“赋”进行了分类,包括抒情赋、咏物赋、叙事赋、说理赋和骚体赋等。还详细分析了“赋”的发展过程,包括其源流与演变,以及西汉和东汉时期“赋”的不同主题和特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史记
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史官传统,家学渊源
博览群书,转益多师
万里漫游,江山之助
立言不朽,发愤著书
《史记》的思想内涵与”实录精神“
思想内涵
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究天人之际:推究天道与人事之间的联系,强调人事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通古今之变:以宏观的视角观察、分析社会变迁及其规律性。 成一家之言:原始察终,见盛观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会通精神
《史记》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 十二本纪按帝王世代顺序记叙各朝兴衰终始 十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 八书是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 世家主要是贵族之家的历史 列传是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
实录精神
对历史发展进程及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
对明君贤臣、忠臣良将的赞颂,不虚美
秉笔直书,不隐恶
对史料的慎择态度
《史记》的流传与研究
最初在上层统治集团传布,并受到严格管控
艺术成就
高超的叙事技巧
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
《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 有合传。通过叙述某一类型人物的所作所为, 描绘出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 人物合传以这种方式集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史记》列传可分为四大类:单传、合传、类传、附传。
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
《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 而是追根溯源, 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以人物命运特征为线索,人物特异之处为纲领,探究因果关系
对复杂场面及宏大场景的驾驭
采用白描、铺陈、渲染等笔法, 传达出了各种宏大场面的实况及自己的独特感受
叙事有详略之分,多种叙事手法并用
恰当运用顺叙、倒叙、侧叙、补叙等,不少篇章大胆设置悬念,波澜迭起
人物刻画
整体上
人物选取的广泛性
上自帝王将相, 下至市井细民, 诸子百家、三教九流
使人物所体现出来的社会生活异常的广阔
人物共性与个性的展现
人物本身的鲜明个性、时代所体现的人物共性
共性背后的本质是深刻性,是对人事社会规律的揭示
复杂人物的多维透视和和旁出侧见笔法
具体上
善于选材,以小见大
通过矛盾冲突写人
生动的细节描写
鲜活的人物语言
引用诗歌甚至辞赋,让人物直接抒情言志
风格特征
浓郁的悲剧特征
作者的悲剧身世,发愤著史
冲突、抗争和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冲突:为李陵辩解而遭刑 (肠一日而九回,念斯耻而汗出) 抗争:隐忍苟活、发愤著书 毁灭:肉体毁灭,精神重生
《史记》的创作动机呈现出极大的悲剧色彩,但司马迁的伟大之处更在于超越一己的悲剧意识而达到对普遍人类命运的体认
《史记》所记叙的时代洋溢着英雄和悲情气概
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剧形象,使全书充满着悲剧气氛
宏阔的画面和深邃意蕴
他对历史规律和人物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 透过表象去发掘本质, 通过偶然性去把握必然规律。这就使得《史记》的人物传记既有宏伟的画面, 又有深邃的意蕴, 形成了雄深雅健的风格
司马迁善于把笔下的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加以表现, 在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中, 展示个人命运偶然性中所体现的历史必然性。
强烈的传奇色彩
为了更好地达到情节“奇”与“曲”的艺术效果,司马迁常用人物的奇闻轶事和虚构细节来充实情节
《史记》的章法、句法、用词都有许多独特之处, 它别出心裁, 不蹈故常, 摇曳回荡, 跌宕有致, 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传奇效果。
语言特色
《史记》广泛吸收众家语言之长,传记中有各家笔法、句法的神韵
化用先秦典籍语言,灵活生动
《史记》不仅吸收、化用众家语言,而且广泛援引古籍诗文,甚至当时流传的俚语俗谚
《史记》遣词用句精炼,叙事明白, 少量的言词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史记》中虚字众多,形成朗朗顺口的声调和纵横不羁的语言气势
地位与影响
传记史学的开端
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传记史学的开山之作,同时标志着中国史传文学的巅峰
先秦文学传统的继承融会
《史记》是传记文学名著, 但它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史记》指次古今,出入风骚, 对《诗经》和《楚辞》均有继承, 同时, 战国散文那种酣畅淋漓的风格也为《史记》所借鉴, 充分体现了大一统王朝中各种文学传统的融会
人文精神的弘扬
不少人物的丰满精神给后世文人及读者以深刻力量,影响深远
后世散文、小说、戏剧的深远影响
《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许多基本手法, 在《史记》中都已经开始运用。
《史记》的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 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史记》成为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的材料宝库, 它作为高品质的艺术矿藏得到反复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