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西汉辞赋
马工程版中国古代文学史,西汉辞赋第一节,解释了“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文体,兼具书面文学和口头朗诵的功能,同时具有诗歌和散文的表现能力。探讨了“赋”的来源和发展,提到了“赋”的本义是取诗来用,并增加了“诵读”的意思。按照内容对“赋”进行了分类,包括抒情赋、咏物赋、叙事赋、说理赋和骚体赋等。还详细分析了“赋”的发展过程,包括其源流与演变,以及西汉和东汉时期“赋”的不同主题和特点。
这是一篇关于班固与《汉书》的思维导图,《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表、志、传体例完整的断代史,成为后代的权舆与准绳现存的所谓二十五史基本沿用了《汉书》的体例。《汉书》主要记载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其内容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
这是一篇关于史记的思维导图,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西汉辞赋
第一节 西汉辞赋的兴起与轨迹
“赋”的相关知识
“赋”是什么
是汉代的一种新兴文体
诗歌:声韵和谐、形式整饬
散文:句型自由,无格律上的严格限制
既是书面文学,又是诉诸口诵
既宜于状物叙事,又宜于抒情说理,兼具诗歌与散文的表现功能
本义是取诗来用,而后又增加了一个“诵读”的意思
作为文体的“赋”
作为诗之一类,或由诗而来,或与诗同样功用
描写或铺陈,连类的意思
“汉赋”的类别
按内容分
抒情赋
咏物赋
叙事赋
说理赋
构成赋体的形式和语言结构
骚体赋:模仿屈原,以六言为主,中间带兮字
散体赋:韵散相间,韵四散六
四言赋:以四言句式构成的赋
“赋”的源流与演变
“赋”的发展
赋
《诗经》的赋法,讽喻精神
《楚辞》的体物,繁富缛丽
《战国策》的聘辞之风
荀子《赋篇》的结构与铺陈风格
君王娱乐喜好与润色鸿业的需要
骚体赋(哀婉)
抒情
铺陈
兮
散体赋(新体赋、汉大赋)
西汉 园囿、游猎主题
东汉 京都主题
抒情小赋
“赋”的多源性
“汉赋”与《诗经》
继承了语言形式与美刺讽喻传统(二拍子的四言句)
语言形式上
散体赋形式上的特点,相当鲜明,总体上来说韵、散相间的,既有韵,又有散;韵文部分是以四、六言相间的句式构造成篇的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
美刺传统上
继承《诗经》中的每次传统,被汉赋继承并加以发扬广大,汉代散体赋基本上是以颂为主的,骚体赋和四言赋讽谏较多一点
劝百讽一、卒章显志的作赋方式
《汉赋》与纵横家及先秦诸子散文
战国时的诸子哲理散文,在布局谋篇上有两个最引人注目的特点
多采用问答方式来阻止文章的内容
采用多方铺陈的方式来表现内容
多方铺陈、分类排比的写法,给予汉赋的影响相当明显
纵横家的分说四方给予汉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散体赋对山川物产的铺陈叙述上
先秦诸子散文和纵横家说辞,大量运用繁辞华句,与铺排特点相结合,形成了扬厉恢弘的风格,给汉赋的影响也是深刻的】
经学对汉赋的影响
使创作时对于描摹对象巨细无遗地刻画,繁琐的风气形成“铺排”
模拟因袭抑制了汉赋的创新
汉代经学讲训诂、重章句,使赋作者好以奇字僻字入赋
西汉骚体赋:抒发哀婉抒情为主,赋中铺排亦为抒情服务
西汉散体赋:先行者使枚乘,他的《七发》是散体赋成熟的标志,又因其叙七事以成文的体式而成为辞赋中“七体”的鼻祖,也确立了两汉散体赋主客问答与卒章显志的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