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传送层技术
交换技术与通信网,概述:通过控制和管理传输资源,实现数据(用户信息、控制信号、管理信息)在实体之间的转发和路由。
无线通信的引入,介绍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技术。概述了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包括ZigBee、蓝牙、WiMax等,并讨论了无线广域网、无线局域网和无线个人局域网的区别。
电磁波与电磁波理论(学通信都懂的痛),介绍了宏观电磁现象的基本定理,包含基本电磁物理量、电磁场基本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等,总结全面细致,适合做为复习资料。
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学通信都懂的痛),本脑图有助于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电费水费思维导图
D服务费结算
材料的力学性能
总平面图知识合集
软件项目流程
一级闭合导线
建筑学建筑材料思维导图
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人工智能的运用与历史发展
电池拆解
传送层技术
传送层概述
概述:通过控制和管理传输资源,实现数据(用户信息、控制信号、管理信息)在实体之间的转发和路由
分类
网内传送:以太网
共享式以太
交换式以太
虚拟局域网(VLAN)
网间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
以太网技术
定义:是一种无连接(不要求收到数据帧的目的站予以确认)的数据链路层通信技术
传统以太网技术
共享式以太网工作原理(广播式,总线式、半双工)
引入了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冲突检测)协议
冲突域是CSMA/CD的工作范围(由集线器hub构成总线式以太)(交换机、路由器都可以隔开)
广播域是广播帧可以到达的地方(交换机不可以隔开,路由器可以隔开)
交换式以太(MAC转发、星形结构、全双工)
结构:使每个中断或者hub与交换机相连(星状拓扑)
目的:避免了传统形式中只能在一对用户间传输,实现了多对用户之间的同时通信
二层交换技术
学习功能:建立MAC地址,只要某端口向交换机发数据帧,交换机就把数据帧中的源MAC(SMAC)地址取出与相应端口号绑定并记录在MAC地址表中
转发功能:收到数据帧后,根据目的MAC(DMAC)查表,转发到对应的端口上去(对于目的地不明确的,会采用广播的方式转发)
生成树协议
目的:解决风暴问题(由于以太网以网状分布,传输过程中,交换机可能会收到大量重复帧,导致MAC表不稳定)
过程
选择根桥:选择交换机,选择优先级较高的,若相同,选择MAC地址最小的
在非根桥的交换机上选择根端口:从各端口到根桥花销最小的端口
每个LAN(网段)选择指定端口:各端口到根桥的花销最小的端口
将根端口和指定端口设置为转发状态,其他端口为阻塞状态
虚拟局域网VLAN
目的:将广播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广播风暴
VLAN端口
Acess端口:连接端口用于连接用户主机
Trunk端口:主要用于连接其他交换机
Hybrid端口:用于连接用户和交换机
同一个交换机上的不同VLAN,不同交换机之间构成的VLAN
路由技术
IP分组转发:根据图示写出路由表(子网掩码、目的地址、下一跳、端口)
路由协议
域内路由协议(内部网关协议,自治系统AS内部)
OSPF:采用链路状态算法;需要了解整个AS的拓扑结构
RIP:采用距离向量算法;只需要了解邻节点到目的地的距离即可(通过路由器跳数衡量)
域间路由协议(外部网关协议,连接不同自治系统AS)
BGP:采用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通过自治系统跳数衡量)
BGPv4
EBGP:不同AS边界路由器之间建立的BGP连接
IBGP:相同AS内部的边界路由器之间的逻辑连接
多协议标签交换(2.5层传送层+业务层)
概述
基本思路:(分组交换)首先建立满足用户的服务质量的路径(三层路由技术),通过标签实现快速转发【此技术与链路层无关,满足多协议】
结构
标签交换路由LSR
标签边缘路由LER
MPLS标签
位于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32bit
分配依据:根据目的地址和服务类型,将类似的标为一个转发等价类FEC(LSR进行划分)
分配方法
下游自主方式:标签由下游交换机分配
下游按需分配:仅当上游交换机有需要时,下游才分配标签
控制面(无连接)
LIB标签信息库:保存自身对某个网络分配的标签及邻接路由器发给它的标签(目的地址、邻接点、标签)
LFIB标签转发信息库:进行标签交换的依据表(输入端口、输入标签、输出端口、输出标签)
FIB转发信息库:记录了实现的LIB表项(目的地址、下一跳、标签)
具体方式:LSR通过标签转发协议(LDP),将标签与(FEC)的关系发到其他LSR上,形成LFIB,形成标签转发路径(LSP)
数据面(有连接):对IP包进行标签封装与去封装,同时根据控制层面建立路由转发标签包
ARP技术:在局域网中广播ARP请求,对应IP地址会回应MAC地址,就会将IP地址与MAC地址连接起来
大量广播可能会造成泛洪:设置最多可学习MAC地址数;可以系统MAC地址老化机制(为MAC每一个表项设置生存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