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实的艺术:《红楼梦》的叙述和描写丰富、深厚、逼真、自然,其人物和事件都植根于社会生活环境和各自具体境遇之中,性格受多种客观因素影响,表现出多方面特点。作者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传统写法,按照主题需要和生活逻辑进行独具匠心的安排,使每一个情节都发挥多方面作用,显示出丰富内容和深厚意义。
2.对比鲜明的世界:作者巧妙安排了两个鲜明对照的世界,一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大观园,是被统治者的世界;二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是统治者的世界。在大观园女儿国中,又存在着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追求个性自由,背离封建礼教的势力,和以薛宝钗、袭人为代表的自觉维护封建礼教的势力之间的对比。
3.虚实中的深沉:《红楼梦》善于处理虚实关系,实写而不浅露,虚写而不晦暗,有虚有实,虚实相互照应、相互补充,创造出一个含蓄深沉的艺术境界。作者通过实笔描写其他人物的境遇,让读者可以想象林黛玉的处境,真实地表现了环境的险恶以及她在险恶环境中的感受。
4.雅俗共赏:《红楼梦》自问世之日起,就突出了雅俗共赏的特征,读者可以反复阅读而不产生厌烦之感。从“雅”的角度看,小说中涉及较多的诗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俗”的角度来看,小说中的语言反映出富人与穷人间的差距,也突出了小说“俗”的意蕴。
5.语言的个性化:《红楼梦》中语言艺术特色十分突出,其中不仅运用了大量的诗词,显示出人物丰富的情感和心理,同时语言的个性化特征也十分丰富。作者对不同人物的描写采用了个性化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彰显了作者文笔的个性化。
6.语言的哲理性:《红楼梦》这部小说主要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和封建贵族的没落,整部小说的语言也具有明显的哲理性。这一语言特点集中表现在形象、隐喻、明喻及隽永等方面,小说中所有富有哲理的语句都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来的,无需进行多次加工演练,就可以赋予语言艺术持久的生命力。
7.语言的反讽性:作者在创作《红楼梦》时,借助叙述性的语言对当时封建贵族的生活进行了讽刺,写作手法充分突出了“似褒实贬,似贬实褒”的特征,并将文章叙事内容与述说语调间的矛盾进行了构建,使得反讽的意图更加明显,充分显现出作者的真实经历。
8.语言的浪漫主义色彩:《红楼梦》中的语言还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使得整部作品的文学性大大增强,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更多的遐想。小说开始引用了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神话故事的引用赋予整部小说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作者在小说中将林黛玉和贾宝玉比喻为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化身,为两人的爱情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