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80年代的散文
当代文学笔记思维导图,概述了80年代中国散文的发展情况,发展趋势和特点,在80年代,除了散文的文体变革外,散文的创作和发表也呈现出了新的趋势。专门的散文、随笔刊物开始出现,许多老作家如巴金、孙犁、杨绛、汪曾祺等以及中青年作家如张洁、贾平凹、王英琦、唐敏等的作品在此时期成就显著。老作家的作品多写个人的经历和感受,而中青年作家则有时会借助特定视角抒写温馨、感伤的情感,表现朴素、纯净的人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80年代的散文
80年代的散文变革
①趋向于“回到”个人体验,回到日常事态和心绪,书写个人生活、情绪、心境,80年代对“散文”概念的重新界定——“窄化” 成为80年代散文的新趋势。于是,“抒情散文”“艺术散文”“美文”等名称被重新提出。
②报告文学、回忆录、史传文学等不再笼统放置在“散文”里面。尤其是报告文学,基本上已不再被作为散文看待。
③散文与别的体裁因素渗透、交融而形成的“混生性文体”的命名,则又为散文的“规范性”提供参照。如汪曾祺、何立伟、张承志等融会散文某些因素的“小说的散文化”或“散文化小说”。
80年代散文发展状况
(1)八九十年代,在一般文学刊物和报纸副刊外,开始出现专门的散文、随笔刊物。
(2)巴金、孙犁、杨绛、汪曾祺、萧乾、黄裳等老作家,以及张洁、贾平凹、王英琦、唐敏等中青年作家成就显著。 ①老作家的作品,大多写个人的经历和感受。 ②张洁、宗璞、贾平凹、唐敏、王英琦等,有时会借助某种特定视角抒写温馨、感伤的情感,表现朴素、纯净的人性。
(3)不过由于积习己深,不少文章在语言和结构上,仍可以看出受到“当代”散文僵硬躯壳制约、包裹的痕迹。总体而言,在80年代,相对于诗、小说等所取得的进展,散文的变革略显平淡。
80年代散文创作的阶段性特征
1.文革结束之后,涌现一大批追忆逝者、通思历史的现实主义之作。
2.对“伤痕”的抚慰和对历史悲剧的“反思”。
3.礼赞时代精神、展示当代生活的作品。
4.回顾风情民俗、传说以及历史文化,对我们的民族精神进行挖掘,文化散文。
5.受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散文的创作手法多样化。
老作家的散文
反思包括“文革”在内的“当代”中国历史,是80年代文学的重要主题。老一辈作家创作的散文多是通过“个人性”的表达,对包括“文革”在内的“当代”中国历史作出回应。在他们的回忆往事的文章中,或悲悼、怀念亲友,或记述个人琐碎、片断的经历,或对所见、所闻的诸种情事发表感言,不拘形式地传达或深沉凝重,或豁达洒脱的意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