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运动学题型技巧课
包含多段平均速度问题、刹车问题、0V0 模型、均速法、位移差公式、零点推论、自由落体(下)比例问题、自由落体高度差问题、竖直上抛进阶篇、追及相遇问题等内容,望保存使用,更改传送,不喜勿喷。
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喜勿喷,望保存使用,祝你学习愉快!
绝对价值,帮助你的英语达到比较高的高度,也许你现在英语基础薄弱,但可以通过《构词法》学到知识的底层逻辑,掌握并提高学习力,加油,高中生,相信你定会通过努力和有效帮助获得优异的成绩,望多多支持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运动学题型技巧课
多段平均速度问题
题型特征
单向直线运动,已知各段时间/位移里的平均速度,求全程平均速度
核心思路
求出总位移x 求出总时间t 用 x/t 计算全程平均速度
按时间分段:用时间算总位移 按位移分段:用位移算总时间
刹车问题
掉坑点
汽车刹车的场景,如无特殊说明,一律认为速度减为0后就静止 一般题目给的时间都有坑,一定要先计算实际的刹车时间!
刹车时间:t=Vo/a(计算前提)
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写法
规定正方向:每个矢量都要代入正负号,算出来的结果有正有负 不规定正方向:每个矢量都只代入大小,算出来的也是大小(除以后学的动量外,需要规定正方向和带正负号)
Vt =Vo -at, t=(V0-Vt)/a x=Vot-½at² Vo²-Vt²=2ax
刹车总位移:Vo²=2ax
等效思维
分析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一段/(甚至可全程) 等效成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的第一段
0V0 模型
物体初速度为0,先匀加到v,再匀减到末速度为Q (不会调头))
t1/t2=x1/x2=a2/a1(“腾讯阿里是对家”)
加速、减速、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都等于 Vm/2 Vm= a1t1 = a2t2=2x/t V 平=Vm/2=x/t=(v1+v2)/2
分段给:从a、t、x关系切入 整体给:从vm、v切入
均速法
加速度、速度未知。已知匀变速中间某一段位移和时间
分析思路:利用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再 找两个已知或算得的速度,利用加速度的定义式求解
画线段图
以运动过程开始为0时刻(注意时间的连续性),标出每个时刻和中间时刻(可用中点坐标公式(t1+t2)/2)
位移差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按相等时间间隔划分(前提),已知两段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按相等时间间隔划分 连续两段位移之差相等:△x=a△T² 不连续:Xm-Xn=(m-n)a△T²⚠️标清每段位移角标
零点推论
①将初速度/末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时间划分,求某段时间的位移 ②将初速度/末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等距离划分,求某段距离的时间
零点: v=0的点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起点 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终点 适用范围:初速度为0的匀加直或末速度为0的匀减直
等时划分:从0点开始数,每段长度比:1 : 3 : 5 : 7 : … 等距划分:从0点开始数,0点到每段末尾的时间比:1 : √2 : √3 : …👈(速度比等于时间比)
解题步骤(一个都不能省 尤其是画图)
1.找零点,画线段图 2.等时划分标每段距离,等距划分标从0点到每段末尾时间
想按“等时划分”问题做,若时间不等,可以拆段重组
自由落体(下)比例问题
等时间隔落水滴
技巧总结
找到零点(对于自由落体运动,零点是起始点),用零点推论 若末点是零点,就不能用零点推论,用公式 h=½gt²导
自由落体高度差问题
雨滴过窗户。已知自由落体中间两点高度差和时间
思路梳理
从起点到上下两点,列两个 h=½gt²
竖直上抛进阶篇
竖直上抛,两次经过同一点
对称性
两次经过同一点A时: 速度对称性:V上,V下大小相同 时间对称性: t上=t下(注意时间的连续性)
解题技巧
画图,转化成自由落体高度差问题,从时间入手
追及相遇问题
相遇时间计算
把任意时刻俩物体之间的距离的表达式写出来
距离公式
x=d0+x前﹣x后 1.d0 表示追及相遇问题中初始时刻物体之间的距离 2.刚开始谁在前谁就是前 3.如果反超,公式不变,谁前谁后定了就不变了,此时,x 为负数 4.如果不同时开始运动,谁跑得晚就以谁起跑的时刻为0时刻,d0是0时刻的距离
计算相遇时间
本质:计算当x=0时的t
基本步骤: 1.确定0时刻,计算d0 2. 设从0时刻开始,需要ts追上 3. 明确谁前谁后,列 d0+x前﹣x后=0 4.写出前后车从0到t的位移时间公式 5.代入距离公式解 t
多段分析: 从0到t是多段运动时,要分段分析,一段一段求 常见情况: 1. 前车刹车,还没相遇就停了 2.后车限速,先加速再匀速
距离最值与相遇次数
分析相遇次数,最大/最小距离
追和甩
V后>V前:追,距离减小 V后<V前:甩,距离增加 分析某时刻是追是甩不看加减速,只看此时前后车速度
潜力
潜力越大,越往后速度越快 潜力排行:加速>匀速>减速
追击相遇的重点研究情况 (重在理解,计算还是得无脑使用👇)
前车快,后车潜力大
前甩后:V后<V前:x增加 后追前:v后>V前:x减小 即:先远后近 V后=V前时,x是最大距离! 必定只相遇1次
后车快,前车潜力大
后追前:V后≥V前:x减小 前甩后:V后<V前:x增加 即:先近后远 V后=V前时: x>0:永远追不上,此时的x是最小距离﹣相遇0次 x=0: 正好挨着,之后又被拉开﹣相遇1次 x<0:之前后车反超了,但是后面还得被前车追回来﹣相遇2次 (刚开始谁在前谁就是前)
计算距离最值
不用判断是哪种情况,共速时的距离就是最值 算共速时间,将时间代入距离公式算距离 距离公式:x=d0+x前﹣x后
判断相遇次数
核心点
相遇时间:x=0 距离最值、相遇次数:共速
图像问题
注意事项
v-t图无法反映d0 图线从同一点出发只表示同时出发且初速度相同,不表示从同一地点出发! 图线交点表示此时共速,不表示相遇! x—t 图图线交点即表示相遇
题型特征 (对应 前车潜力大后车快) 先在图上标前后车
根据 v—t 图判断相遇可能性
根据v-t图,已知某一次相遇的时刻, 求另一次
核心是交点、是共速 分析步骤: 画出从开始到交点的面积差Δx, Δx=x 后—x 前﹥>>x=d0-Δx 根据已知条件给的d0,用距离公式判断: x>0 0 次 x = 0 1 次 x<0 2 次
已知一次相遇时刻,分析另一次
核心是面积! 两次相遇之间走过的距离相同,即面积相同! 如果题目中出现同一起点同时出发,那么说明在一开始时就是相遇 同时也可假设题目中所求的某次相遇成立,根据之间的面积是否相同来判断是否符合题意 也可根据某次相遇和之间的距离(面积)来判断谁车在前 谁车在后
如果图线是两条直线且相交 交点时刻必是两次相遇时刻的中点! 两次相遇之间,共速时距离最远 (注意,这个最远只是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这段过程中的 最大值。跟上面的距离最值不一样,上面的是全程的最值)
备注:🌟🌟🌟非质点物体分析位移👉盯死一头
自由落体的加速度都是 g,与质量无关
“往上达到最大高度”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因为达到最大高度时,V=0
只需要记两个关键比例式,记多容易乱
不管匀加直还是匀减直,都从零点入手
⚠️高度是标量,方向是假方向(不能说“东偏南多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