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学理论导引总括
文学理论是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的系统阐述。它不仅是文艺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还与其他分支学科如文学史、文学批评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学理论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分析文学活动的各个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揭示文学的内在规律和普遍特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文学理论
第一编
第一章 何为文学理论?为何要学习文学理论?
问题
什么是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在范畴与体系建构方面有哪些基本模式?
文學理論與其他學科(美學、比較文學、藝術學理論)之間的關係及區別
中國古代文論的特點
西方古代文論的特點
问题与思考
四種文學理論模式的區別
重要概念(名词解释)
意識形態本性的文學理論
形式主義的文學理論
以问题为中心的文学理论
文化論的文學理論
教科书的四种形态
維勒克\沃倫《文學理論》
柏拉圖“摹仿論”
亞里士多德的“摹仿論”
第二章 文学是什么
重要概念
摹仿論
實用論
表現論
客體論
遊戲論
文化論
文学理论的六种模式
《鏡與燈》
詩教
寓教于樂
遊戲與藝術之間的共同點(四點)
自由的遊戲與工具的遊戲
文學文化論與古代雜文學觀念之間的區別
导论
我国解放以来文学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试比较各种文学观念的不同特点,它们在演变上有什么规律?
如何看待關於文學本質的”普遍主義“與”歷史主義“之間的論爭,文學有沒有固定不變的普遍本質?
試比較艾布拉姆斯與經過劉若愚修改后的藝術活動四要素所顯示的文學活動有何不同
研究实践
第二编
第三章 文学语言
工具語言觀
形式語言觀
社會語言觀
哲學語言觀
四种语言观
多語體性
文學語言有什麼特點
近代以來文學語言的觀念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
俄國形式主義的語言觀與接受美學的語言觀表面上看起來有相似之處,實際上有何不同?
我國當代在文學語言觀念上發生的最大的變化是由先前的所謂的工具論的再現語言觀與目前強調語言自身特性的形式語言觀的對立;如何看待這種表面上的對立?討論這兩種語言觀的關係。
文學語言的模糊性、體驗性、直覺性在詩歌中表現地尤為突出,以具體詩歌為例討論詩歌語言作為文學語言與日常語言的區別
第四章 文体与文类
三分法
四分法
中西方有哪些基本的文學分類的模式,其分類的依據是什麼?
如何看待文學分類的歷史性和相對性?
克羅齊反對文學分類,指出他反對文學分類的理由,并談談你的看法
對文學類型的劃分,除了通常的體裁劃分外還有其他的模式,如寫實型、理想型與象征型、再現型與表現型,比較一下各種文學分類的依據及得失
第五章 诗与抒情
意象
意境
詩歌的特征有哪些?現代詩歌和古典詩歌有哪些不同?
怎樣看待詩歌的格律問題?
如何看待90年代民間寫作與知識分子寫作的爭論?
新时期以来我国诗歌在语言建制和意象创造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伊沙《车过黄河》为例说明该诗在构思和意象创造上的特点
讨论在目前的自由诗创作语境中,如何辨别一首诗是好诗,什么是文字分行排列的胡乱涂鸦,诗形与诗质是什么关系
第六章 小说与叙事
第七章 戏剧与戏剧性
突转
发现
总体戏剧
间离理论
叙事剧
戏剧的起源及其特点?
戏剧性包含哪些方面?如何看待现代西方戏剧淡化戏剧性的现象?
第八章 形式与风格
本体论批评
文学风格
中西方文学形式研究的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的风格理论和西方的风格理论有何异同?
如何看待形式和风格之间的关系?
我国先前文学理论教材一般对文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二元区分,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
苏联关于风格问题的讨论形成了三种看法(详见书),谈谈你对风格的看法
第九章 主题与形象分析
原型研究
雅各布森的隐喻理论
原型意象
集体无意识
什么是主题,什么是形象?它们各自经历了哪些变化?
主题研究(包括母题研究)与形象研究对文学研究有什么意义?
主题的特性
主题与寓言(阐释的单一性)之间的关系
主题——内容——题材——论题的区分
第三编
第十章 作者与写作
灵感说
虚静说
社会说
欲望升华说
关于文学发生的看法
“第二自我”
"隐含作者“
“作者之死”
“不及物的写作”
主体空心化
福柯的写作观念
罗伯特·格里耶的写作观念
传统的作者理论和创作理论有什么特点?
关于文学的发生有那些基本的理论
福柯的作者理论与巴特的作者理论有哪些异同
试探讨作者意图在文学创作中和意义理解中的地位和局限
从传统的作者主宰到20世纪的作者隐退和死亡,文学创作中作者的角色和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十一章 读者与阅读
召唤结构
期待视野
理想读者
现实的——假想的——隐形的读者
超级读者
实用文本——虚构文本
准实用式阅读——反思性阅读
对抗性阅读
接受美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与传统的阅读理论有何不同?
接受美学之后的阅读理论发生了哪些变化?
人们常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试以此种同一文本形成不同解释的现象为例,讨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试以各级学生对《红楼梦》进行阅读的形态的变迁为例,讨论读者文学接受心理及文本取向的变迁,以及你对此的评价
第十二章 文学与社会
如何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如何看待文学与道德的关系?
20世纪关于文学于社会的关系出现了哪些理论?
普列汉诺夫提出的表达经济基础与社会意识的“五项因素”公式对于我们认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有什么启示,又有什么局限?
试讨论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发展现状与处境
第四编
第十三章 文学史论
创作场
陈思和:潜在写作
福柯:无主题文学史
视界融合
进化论文学史模式
精神史模式
社会史模式
形式史模式
接受史或效果史模式
五种文学史模式
有哪些代表性的文学史观念?它们与支配其各自的文学观念有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马克思的文学史观念与黑格尔的文学史观念是一回事,你是否认同这种观念?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试结合你说阅读的文学史著作,分析其运用了什么样的文学史观念,各有哪些成功和局限?
在《小说的社会学》中,戈德曼分析了社会精神结构与小说结构之间的同源性并借以解释西方近代以来的文学史;你如何评价这种研究模式?
文学研究方法论(上)
文学研究方法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