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水性银粉
这是一篇关于专利水性银粉的思维导图,水性银粉,又称水性铝银浆或水性铝银粉,是一种由铝粉颗粒通过特殊工艺处理并分散在水性介质中的颜料。主要内容包括:电镀银漆,排列,快干,活化期,问题。
编辑于2024-09-01 23:08:15专利水性银粉
问题
1. 银排效 果与金属感
难点
银排效果+金属感
呈现上往往难以达到油性银粉漆的水平
因为水性树脂与银粉的相互作用机制与油性体系存在差异
解决方案
选择
高银排效果的树脂和匹配的银粉
添加银排助剂如毕克的8421+海名斯的5020w等→改善银粉的排列和金属感。
调整配方+施工工艺
如优化喷涂技术和干燥条件,一定程度上提升银排效果。
2. 施工性能
难点
施工性能相对较差
施工黏度控制困难、触变性大、喷涂时易产生飞溅和流挂
解决方案
施工黏度
适合喷涂+在湿膜表面形成轻微湿润层
选择
雾化效果好的喷枪
优化喷涂工艺参数
喷涂距离+速度+角度等
以减少飞溅和流挂现象。
添加
流变助剂→改善触变性
3. 干燥速 度与成膜性
难点
干速相对较慢
且成膜性
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可能导致
涂层在干燥过程中产生缺陷
如针孔、缩孔等
并影响涂层的最终性能。
解决方案
开发快干型银粉漆=添加快干助剂+成膜助剂种类*用量
优化干燥工艺如提高干燥温度、延长干燥时间等
注意控制施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以减少对成膜性的不利影响。
4. 储存稳定性
难点
容易出现分层、沉淀、发黑和胶化等问题→使用效果和品质
解决方案
选用
亲水性好=助溶剂+增稠剂
保证体系的相溶性和稳定性
分散
水性银浆的分散和防止堆叠,以减少分层和沉淀现象
发黑和胶化
分析具体原因:如调整配方pH值+原材料选择
5. 环保与成本
难点
优势
环保方面
劣势
生产成本+市场接受度→面临经济压力和市场竞争压力
解决方案
创新
技术创新+工艺改进
降本+质量和性能↑
教育
市场推广+宣传教育
提高消费者认知度和接受度
政策
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发展和应用。
活化期
影响
酸值
成反比
加速=OH+NCO反应,导致活化期变短。
分子量
Mn小
热运动能力强,反应速度快,可能使活化期缩短。
Mn
分子间相互作用复杂
氢键、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
减缓了交联反应的速度
扩散限制
分子链更长,分子间的空隙可能相对较小
交联点分布
缠结、物理交联等,形成更稳定的网络结构
交联度
交联度高的树脂,其交联网孔小,树脂强度高, 但对水的溶胀性差,反应速度慢,可能有助于延长活化期
然而,这并非绝对,因为交联度过高也 可能导致树脂内部反应受阻,影响活化期。
增加活化期
1.水性固化延缓剂
特性
在常温下,阻止或减缓,关键反应基团(如NCO+OH)之间的反应。
实例
佛山市伯士德新材料,水性固化延缓剂6200,且不影响:表干和实干
2.反应型稳定剂
延长活化期+参与固化反应
树脂/固化剂反应的官能团
通过竞争反应或形成稳定的中间体来延缓主反应的进行
3.物理屏障型稳定剂
之间形成一层物理屏障
延缓它**接触和反应
高分子化合物+胶体粒子
在混合体系中形成微小的分隔区域
降低反应基团之间的有效碰撞频率。
4.pH调节剂
改变=电离状态+反应活性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降低pH值可以显著延长活化期
5.温度控制剂
间接影响
夏季高温=冰水稀释
6.特殊助剂
离子
活化期=非离子型>离子型,固化剂(通常)
非离子
反应活性较低
新型的复合稳定剂或多功能助剂,结合了上述多种机制的优点
不利影响
降低硬度+耐磨性+耐水性
子主题
结构影响 同一羟值
1.分子链
长度:越短→活性越高
末端羟基更容易与固化剂接触
分支:多→延长
羟基被包裹,难以与NCO充分接触
2.官能团
分布:过于集中→缩短
局部反应过快,形成热点
排列
氢键+范德华力,相用互作→影响羟基的反应性
3.交联结构
较低的交联度→缩短
使分子间的距离增加→有利于接触和反应
4.纯度与杂质
反应抑制/催化
5.物理状态与形态
乳液状态→缩短
分散性更好,易混合均匀,反应
2.1羟基排列
1.邻位效应
与酯基、羧基等相邻时
形成氢键或发生其他相互作用
缩短活化期
邻位是另一个羟基或强极性基团
相互作用可能增强,使得羟基更难与NCO反应
延长活化期
2.间隔排列
交替排列,如羧基、酯基等
缩短活化期
间隔排列可能使得树脂分子更加有序
延长活化期
其他情况下,则可能阻碍反应
3.立体构型
官能团在三维空间中的排列方式(即立体构型)
缩短活化期
羟基位于分子链的末端或侧链的末端
延长活化期
被包裹在分子内部+其他基团的屏蔽
4.序列分布
共聚物树脂中
不同单体的序列分布也会影响官能团的排列和反应性
eg:丙烯酸-丙烯 酸羟乙酯共聚物
丙烯酸羟乙酯单元在 分子链中呈现无规分布
那么羟基的排列将是随机的
以嵌段或交替 的方式排列
羟基的反应性可能会受到这种序列分布的影响
特定的序列分布可能有利于固化反应的均匀进行
某些情况,特定的序列分布有利于固化反应的均匀进行
缩短活化期
应用
官能团 排序影响
通过合成 工艺来控制
影响控制
调整单体的投料比、聚合温度、反应时间等
可能影响
后处理工艺(如提纯、改性等)
类别
聚酰亚胺树脂、聚苯硫醚树脂
耐高温、耐化学腐蚀
eg1
邻位效应导致的活化期延长
情况描述
1.在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中,如果羟基的邻位是另一个强极性 基团(如羧基),它们之间可能形成强烈的氢键相互作用。
2.这种氢键作用会稳定羟基,使其更难与固化剂发生反应,从而延长活化期
具体例子
1.考虑一个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共聚物
2.其中丙烯酸羟乙酯单元(含有羟基)的邻位是丙烯酸单元(含有羧基)
3.在这种情况下,羟基和羧基之间的氢键作用可能会阻碍羟基与固化剂的有效接触,导致反应速率降低,活化期延长。
eg2
间隔排列与立体构型共同导致的活化期延长
情况描述
1.在树脂分子链中,如果羟基被其他非反应性基团间隔开,并且这些基团在三维空间中形成了一种屏蔽效应
2.使得羟基难以与固化剂接触,那么这将导致活化期延长。
3.此外,如果羟基位于分子链的内部或受到其他基团的立体阻碍,也会降低活性
具体例子
1.设想一个复杂的丙烯酸共聚物,其中包含丙烯酸 羟乙酯单元、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和苯乙烯单元
2.如果羟基(来自丙烯酸羟乙酯)被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单元间隔开
3.并且这些间隔基团形成了紧密的堆积或屏蔽层,那么羟基将受到抑制
3.此外,如果羟基位于分子链的弯曲或折叠部分,其立体构型可能使得固化剂难以接近,进一步延长了活化期。
总结
1.在这两个例子中,邻位效应、间隔排列和立体构型都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了羟基的反应活性,从而导致了活化期的延长。
2.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影响通常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在实际树脂体系中可能同时存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3.因此,在设计和优化树脂结构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快干
1. 固含量
固含高,因此距离表干的临界值就越近
导致树脂颗粒间距离过小,流变性能变差,影响施工性能。
2. 乳液颗粒大小
成膜(颗粒小)
同等工艺下,间距就越小,表干临界值就越低,干速越快
1.成膜均匀性
减小空隙和缺陷
硬度+耐磨性
2.成膜质量
致密+连续
耐久性+防护性
光泽(颗粒小)
小颗粒的树脂通常具有更好的成膜性和光泽度
1.表面平整度
光滑+细腻
2.光线散射
降低散射+漫反射,高的光泽度
3. 玻璃化转 变温度(Tg)
Tg越高,最终成膜的性能就越好
如硬度、耐磨性等。
矛盾
Tg高→成膜助剂(多)→挥发会延长
促进高分子在乳液颗粒间的相互渗透
分析
成膜过程,成膜助剂的影响
初期
促进渗透+融合→加速干燥
后期
挥发吸热→延长干燥
4. 表面活性剂
隔离和保护颗粒的作用
防止颗粒聚集
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提高分散性
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桥梁
水中分散性,更加均匀细腻
对成膜助 剂的影响
不同类型表活+(树脂中)溶解度→影响成膜助剂,从而影响干燥速度。
1.改变表面张力
降表→成膜助剂更容易渗透→融合和固化
2.调节溶解度
表活,在树脂中的溶解度不同→影响成膜助剂的分布和作用
主要影响成膜速度,来影响干速
3.影响成膜速度
适量表活
促进成膜助剂的快速渗透和分布→加速成膜
过量表活
阻碍成膜助剂的作用→减慢成膜
间接作用
成膜助剂+稳定性
改善分散性+促进成膜渗透→加速
排列
金属感(2-1)
金属感(2-2)
树脂选择
1.玻璃化温度(Tg)
过高Tg→施工难度增加(平衡点)
高低Tg树脂混拼
良好硬度又不失柔韧性
2.酸值与透明性
酸值低
通常具有更好的透明性和耐水性
展现银粉的更好金属光泽
透明性好
在漆膜中的色彩和光泽得到充分展现
3.分散性与相容性
好的分散性
均匀分散,避免团聚和沉淀
有助于银粉在漆膜中形成稳定的排列
4.树脂的类型
ASE
耐候性+耐化+附着力
机硅改
硬度+耐磨性
保持=柔韧性+透明性
PU
优异=柔韧性+耐磨性
耐候性
可能略逊于ASE
体使用环境权衡
电镀银漆
区别
电镀银
概念
纯银或银合金通过电解作用沉积在工件表面的表面处理方法
机理
电化学沉积的过程,以及电镀液、电流、电压等参数的调控
1.将含有银离子的电镀液与待镀金属表面接触,
2.并通过外加电源形成电场,
3.使银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即待镀金属表面)迁移,
4.并在阴极表面被还原成银原子,进而沉积形成银镀层。
特点
优点
1.优异的附着力
2.高硬度和耐磨性
固化后,其表面硬度很高,能够抵御外界撞击和刮擦
3.出色的防腐蚀性
保护金属表面免受腐蚀和氧化
光泽度、导电性能和表面光洁度,不易生锈腐蚀
4.装饰性
银白色的光泽,提升产品的美观性和档次。
现代感和高级的时尚感
5.导电 导热性
提高金属表面的导电和散热效果
6.广泛应用
电镀银可用于多种高档消费品的表面处理
如珠宝、手表、钢笔等,电器、仪器、仪表和照明用具等制造工业
缺点
1.成本较高
复杂工艺
电镀银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来完成,工艺相对复杂,因此价格较高。
2.环境污染
制作和应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3.易产生缺陷
孔洞、不均匀
4.易腐蚀 变色问题
(如潮湿、高温等),银镀层可能会受到腐蚀或变色
电镀银漆
概述
过涂刷或喷涂在工件表面,以达到类似电镀银效果的涂料
特点
1. 成本较低
成本更低,施工也更方便,能快速实现镀银效果
2. 施工门槛低
施工不需要专业装备和技术,施工门槛相对较低
3. 耐久性一般
表面容易受划伤和腐蚀,需要定期维护
4. 广泛应用
在家装、电子产品等领域
仿电镀银
银粉
浮银
较大的径厚比(即直径与厚度的比值)
自由漂浮并平行排列于涂膜表面
径厚比?
越大=漂浮性+平行排列→金属光泽(越好)
过大
能导致银粉在涂料中分散不均或沉淀
自由漂浮?
1.片状结构
径厚比(即直径远大于厚度)
2.表面张力
包覆=降表→易于分散+漂浮
3.定向排列
自然漂浮+旋转
找到能量最低的稳定状态
设计
1. 溶剂
溶解+分散:成分
保持浮银片的稳定漂浮状态
2. 粘度调节
确保不会迅速沉降也不会过度分散
而是能够保持稳定的漂浮状态
3. 添加剂使用
漂浮性和稳定性,如分散剂、稳定剂等
改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防止浮银片团聚或沉降
树脂
官能团增加
-COOH
极性+反应性→结合力
-OH
亲水性+润湿性→均匀分散
在基材表面的铺展和渗透
附着力和流平性,使涂层更加均匀光滑
-COO-
调整种类和数量→改变 溶解性、硬度
eg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硬度+耐磨性
丙烯酸丁酯(BA)
柔韧性+耐冲击性
-NH2
交联能力+耐候性
碱性官能团→较强的反应活性
过多
脆性增加
结构特点
高分子量
附着力+成膜性
意味分子链较长,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
能够形成连续且致密的涂层结构
交联结构
自交联官能团→三维网络结构→硬度+耐磨性+耐候
特殊链段
柔顺/刚性→调节:柔韧性+硬度
柔顺=如聚醚链段
柔韧性和耐冲击性
刚性=如芳香族链段
硬度和耐热性
类型
1.醋酸纤维素改 性树脂(CAB)
参比:特点
CAB
加速溶剂释放+改善流平性+增强耐磨性和颜色稳定性+提高附着力
CAB改
特殊的定位漂浮性
发挥金属感→电镀效果
耐酒精擦拭
高档电子产品的面漆
稀释性
相溶性=多种树脂+溶剂
甲基丙烯酸甲 酯MMA改性
由于共聚时的空间位阻小,常被选作改性单体
MMA单体通过自由基引发,在CAB分子链上发生接枝反应
改性提高了CAB的附着力、耐水性、耐溶剂性、光泽度和硬度
2.纤维素混合 型丙烯酸树脂
协同效应
CAB+ASE=混合→相互作用
形成更稳定的共聚物结构
有利于银粉的均匀分布和定向排列
从而提升涂层的镜面效果和光泽度
润湿与分散
ASE树脂
润湿性+分散性 好
促进=均匀分散+减少团聚→平整度+光泽度
特点
颜料定位性
缩小闪光粒径,增加金属感白亮度
附着力
对ABS等底材附着力极佳
耐醇性
良好
3.聚酯改性树脂
改性方法
共聚改性、交联改性
交联反应
聚酯树脂在改性过程中可能引入交联剂,形成三维网络结构。
提升:硬度+耐磨性
同时也有利于:银粉的固定+定向排列
颜色稳定
耐候性与 耐化学性
改性进一步提高=耐候性+耐化学性→延长寿命
良好的成膜性
聚酯树脂易于成膜,且膜层光滑、平整
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仿电镀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