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的力量:神奇的二十八天日常改变》
这是一篇关于《1的力量:神奇的二十八天日常改变》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四周 投入行动:行动的意义不在于争夺稀缺的资源,而在于创造,第三周 情绪稳定,第二周 好好吃饭,第一周 睡个好觉。
编辑于2024-09-07 15:23:53《1%的力量:神奇的二十八天日常改变》
第一周 睡个好觉
第一天:放下你的睡眠执念
接收“失眠是常态”
放下对“睡着”的执念,接纳睡不着的自己
不要在已经备受失眠之苦时再伤害自己
第二天:你的睡眠知识是对的吗
一个是睡得足够规律,另一个则是睡得足够久
身体的异常感觉就是在给我们传递信号,让我们及时调整生活方式。不要忽略身体信号,更不要责怪身体
第三天:少花钱也可以睡个好觉
别总想着花钱,你的认知也是你的财富
影响睡眠的因素
光线或电子设备
声音
温度和湿度
伴侣
吃喝或者去洗手间
运动
枕头的人体工学:枕头的材质没有枕头的形状重要,建议每隔12~18个月更换一次枕头
床的人体工学:床的弹性和承载度是需要兼顾的
睡姿:不需要肌肉额外用力、不会与身体产生对抗的姿势就是最好的睡姿。趴着睡、踡着睡是不建议的睡姿。
第四天:床是用来睡觉的
人是对环境产生反应的生物。当下是什么样的环境,身体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
除了睡觉,什么事情都不要在床上做
自律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价值观的选择
这个行为会帮助我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有的环境变化都会让你发生变化。你不需要时刻保持规律性的生活,灵活也是一种智慧。每个当下都可以重新开始,不要为落山的太阳难过,不然你会错过闪耀的群星
第五天:节制,好睡眠方能长久
无为不等于什么事情都不做,要做到聪明的有为
睡得多香=多想睡–睡不好的障碍
多想睡=身体节律保持惯性+多久没睡觉(欠了多少睡眠债)
睡眠不足是个谬论
睡不好的障碍=你对睡眠的态度+你睡前的身体状态和环境情况+影响睡眠的行为
我们要利用好睡眠的惯性
避免白天睡太久
困的时候才去睡觉
应该躺在床上的时间=睡眠日志中平均睡着的时间+30分钟
能否睡好并不是我们可以掌控的,我们能够掌控的只有自己的行为
第六天:以感恩的态度回顾你的生活
改变的关键在于看到自己的改变
一旦你不再把问题当作问题,问题就不再存在
找回掌控感和主动权,让我们增加自己的力量
对生活心怀感恩,对自己充满感激之心
寻找问题积极的一面
认可自己的努力和进步
人生的进步就是如此,聚沙成塔
以感恩的态度面对生活
始终对生活和生命,对自己和周边保持敬畏与感恩之心的人,才是人生赢家
第七天:行动起来,彻底改变
认知调整
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在想什么?
你有哪些感受和情绪?
重建
你能发现这些想法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吗?更加客观的想法是什么?
当下的想法帮到你了吗?如果没有,怎么想才能帮到你。
评估
你现在感觉如何?你在想些什么?
睡眠日志模板
一个人是习惯早睡早起还是晚睡晚起,是由基因决定的,你不必做无谓的抗争
充分了解自己,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
记录你的行为习惯
制订一个放下手机的计划
评估你现在玩手机的情况
评估你现在玩手机的情况
设置一个具体、可达到、有时间节点的目标
调整你的睡眠时间
第二周 好好吃饭
第一天:食物如何影响我们的大脑
食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脑
第二天:食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脑
人与健康饮食的矛盾并不在于你不知道该吃些什么才能变得更健康,而在于你明明知道该吃什么却做不到
你和食物是什么关系,你和食物的关系就是你和自己的关系
你秉承怎样的生活态度:你要把支撑你前进的动力换成健康的发自内心的自我认可
重构你和食物的关系:每个看起来很蠢的行为都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第三天:食物的基本常识
你要吃得多种多样
每天我们至少要吃12种食物,每周我们要吃25种以上的食物,才能保证我们营养均衡
均衡的吃法是:你把餐盘里1/2的位置留给蔬菜,1/4的位置留给肉类,1/4的位置留给主食、粗粮、薯类
该吃吃该喝喝
食物就是食物,不是爱
不用对自己太苛刻,因为没有人会注意到你的腰围是64厘米还是70厘米,我们都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
第四天:相信你的身体
对待食物的态度会被传递下去
重建你对食物的感受,而不是用食物去抵抗风浪
体会味蕾变化
如果你正在吃饭,就尽量一次只做一件事——充分感受食物的色香味
吃东西是有边际效应的,最初食物带给你的幸福感很强,随后就会逐渐减弱
感受你的胃部
并不需要依靠透支自己的身体来做些什么
倾听你的身体
第五天:关于吃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审视你的饮食环境
遵从做饭的小小哲学:少炒、多蒸、多煮、别炸
改变你的饮食习惯
第六天:如果你在考虑减肥
健康的减肥方式
保证营养充足比热量缺口更重要
改变热量结构,保证营养摄入
适当运动
第七天:行动起来,彻底改变
复盘你的营养输入
保证每餐都能摄入足够量的绿叶蔬菜
把零食换成草莓、香蕉、木瓜、开心果
每天吃足够的鸡肉、鱼和虾,外出吃饭时就选择平常吃得比较少的牡蛎、比目鱼、三文鱼
重构关于食物的故事
写下你知道的食物的知识
尽量让自己吃得更慢
整理冰箱和食物柜
给自己开个“运动处方”
第三周 情绪稳定
第一天:每个人都会经历夜晚
资源和注意力都是短缺的:每个人都想过更好的生活,但物质资源是有限的,每个人都会面临资源短缺
被全心全意地爱着、关注的时刻很少,有些人甚至从来没有体验过
世事无常,学会接受
想与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对抗也会让我们感到痛苦
你能控制的东西并不多
第二天:情绪到底是什么
我们对于情绪的理解,更多的来自我们的行为
想法促发了情绪:你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你想象的世界
并不是事情本身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情绪,而是我们对同一件事的不同解释,让我们有了不同的情绪体验
情绪会促使我们做点什么
情绪就像身体的反应,是我们难以控制的
第三天:情绪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负性情绪也有好处
我们不需要消灭情绪,甚至我们可以利用情绪,生活得更好!
第四天:情绪失控意味着什么
所谓情绪失控,就是情绪让我们产生了“过度”的想法、身体感受和行为
常见的情绪失控有哪些表现
情景回避——回避某一个具体的场所
认知回避——回避自己脑海中的想法
行为回避——做某些事情来回避当下的状态
安全信号——一直要携带某个东西
如何走出情绪失控的循环
如果你想过有选择的生活,就意味着你要承担部分的痛苦,同时,还需要考量你的经济实力和价值观,你是否愿意支付一点费用找个好点的心理咨询师。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对心理学有如此赤诚的信任,世上还有很多舒缓情绪的生活方式,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第五天:对情绪的误解越多,被伤害得就越深
有情绪的人很幸福
每个人都有情绪,但有情绪并不等于脆弱,即便是脆弱也没有关系
如果我们不能坦然面对负面情绪,就无法做到情绪稳定,更无法为他人提供情绪价值
人的情绪就像一个导航系统,会帮助我们选择不同的岔路
情绪会来也会走
为什么压抑情绪不好
情绪就像水面的涟漪,如果你不去干预它,它很快就会归于平静;如果有风,就会再起涟漪;如果你想用手抚平它,水面就会一直有波澜
对情绪的不接纳和抑制,反而会让情绪变得更为强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任由情绪存在,并好好利用它
第六天:做一个情绪科学家之管理情绪
认为情绪存在是正常的、合理的,即使再难受我也要接受这个情绪的存在,不去抑制和消除它,然后投入当下做情绪来临之前我们该做的事情
不良的情绪管理循环。不是情绪坏,而是情绪诱使的行为有问题
如何科学管理情绪
判断情绪是什么
情绪让我们做什么
不去回应情绪,不去做情绪影响下我们会做的事
不那么听情绪的话。你的情绪让你做什么,你就不做;你的情绪让你回避什么,你就要去行动!记得是改变行动,而不是否认情绪
越害怕什么,就越要去做什么!
知行合一,最难的是情绪这一关
第七天:行动起来,彻底改变
正常化你的痛苦
不愉快的经历
你眼中情绪最稳定的人的名字
反思前后的不同感受
学习描述情绪感受
写出你知道的负性情绪词汇
写出你知道的正性情绪词汇
写下你曾经体会过的身体感受
回想一次负面情绪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后果
发生了什么事
你产生了怎样的情绪
负面情绪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后果(也许发泄负面情绪会给你带来麻烦,但它也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后果)
列举你对情绪失控行为的理解
列举你无法处理自己情绪时的回避行为
产生的情景:不太能面对一定会否定我的场景
认知:会强迫自己只想好的方面,不愿承认自己有弱点
行为:吃东西、长时间看电视
识别让你产生强烈情绪的环境
远离或改造环境
情绪强烈时,你做了什么?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第四周 投入行动:行动的意义不在于争夺稀缺的资源,而在于创造
第一天:建立动机,无行动、不生活
不管是“改良”还是“守旧”,都只是在试图照顾自己
维持现状会有好处,改变振奋人心,但也有坏处。但是,改变值得!
实现改变的三大黄金要素,相信自己,相信相信的力量:
用积极情绪来驱动自己
提前设想困难预案
即使没完成预案,也可以接纳自己,因为接纳就意味着不要把能量浪费在批判上,你就有更多的力气干活了
改变说话的方式也可以改变人生
不妨先试试改变语言习惯,把“但”改成“同时”
再试试把“同时”改成“而”
第二天:唤起生活的乐趣,我们想改变生活,并不是急于做什么大事,而是要逐步找回丢失的愉悦感
借助外力,让自己动起来
在精力旺盛的时候,和一个你喜欢的朋友约好,你们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告诉他,你有可能会半路放弃,请他一定要督促你按时完成
给自己安排一些固定的活动行程
容易不开心的人一定要去上班
先做些简单的事情
以前自己做起来得心应手的事情
不会被评价的事情
运动是个好的选择
运动是个好的选择
第三天:你想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大部分人的矛盾就在于,空想但没有投入实际的行动,同时一天到晚抱怨自己的生活。想要享受那份快乐,却没有付出辛勤劳动
你的榜样是谁,为什么他会成为你的榜样。选择人生榜样的最佳方式就是阅读名人传记
人有三大基本的需求,即自主、关系、能力
向榜样学习的三个具体方法
他吃了哪些苦走到了这里?
吃苦锻炼的是自己的耐受力,而兴趣驱动的成就感则会带给我们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生的平衡在于,吃一部分苦换来一部分自由
他做了哪些关键的选择?
一定要有个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智。身体是我们向前探索的资本。
拥有富有支持性的人际关系。无数的研究表明,你的关系友善程度可以预测你的幸福感
思维方式渗透在某个思考的瞬间。值得一提的是增强思维力元认知的正念。不管是瑞达利欧还是乔布斯,都将正念冥想视为瑰宝
对于其他的选择,不要看他得到了什么,而是要看他舍弃了什么
他的生活给了你什么动力?
他的工作环境如何
他的伴侣是谁
他的幸福感如何
人生不在以后,而在当下
人生不在以后,而在当下
第四天:你的一天该怎么玩
一是特意寻找一些有趣的,与平时生活不同的项目;二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用心体验每一个当下
科学选择不同类型的恢复活动
心理脱离Psychological Detachment是指个体身心皆与工作脱离的状态,身心远离工作才能更好地恢复。这也是建议你把工作和私人微信分开的原因
放松体验Relaxation是指从事可以提升积极情绪的低唤醒活动,如散步、听音乐、练习瑜伽冥想,这可以让紧绷的神经变得放松。此类活动还有助于培育积极情绪,抵御消极情绪的危害
掌握体验Mastery Experience是指有利于积累新的内部资源(如学习知识、技能、自我效能感等)的活动
控制体验Control Experience是指个体需要能够自由安排非工作时间的活动,包括做什么、何时做以及怎么做
第五天:你的一天该从哪里开始
给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留出时间,四个象限
在精力最好的时间做最重要又最紧急的事情
每天安排时间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集中时间做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
安排别人做不紧急且不重要的事情,或者干脆不做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工作的8小时,而在于空闲的8小时
如果你不知道做点什么能够改变你的生活,就建议你坚持运动,并培养自己的小爱好
规划每日行动,拒绝你想要做某事的冲动,准确地预估你能工作的时间
规划任务小技巧
从任务列表中分离出当前任务,就是把今天要做的任务和未来要做的任务区分开。今天只关注今天要做的、能完成的任务
根据期望的结果确定任务。要写清楚你做这个任务的目标是什么,内在动机在哪里,完成这个小目标对于长远的目标有什么作用
化解任务,每个任务都有重点;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可以独立操作,且无须按照特定顺序来做。这样可以最大化地利用时间
为每个任务设置截止日期,一个大的任务下需要有个截止日期,用来帮助你在众多任务中选择完成哪个任务。确保每个截止日期都是可以实现的;思考每个截止日期被设置的理由,而不是随意设置;留给自己比想象中更少的时间,不然任务就会无限充盈自己的生活
将每天的任务设置为7个以内,其实我觉得“2+3”的模式最合适,2项大任务需要4个番茄钟完成,3项小任务在1个番茄钟内就能完成。这样设置既不会太累,也不会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
按项目、类型、地点组织任务,把类似的任务集中在一起
修剪多余的任务清单,删除没有具体到行动或者没有立刻要做的项目
评估你需要的时间,充分考虑以往的经验以及是否需要他人协助
使用精准的动词带动任务的发展,动词越具体越好。如把“联系客户”优化成“今天上午10点打电话或发微信联系客户”,你就会更容易着手做具体的工作
需要他人协作的任务。可以写一下需要他人具体协作哪些工作,以及他的交付时间,要注意预留一些时间
整理清单系统的技巧
批任务处理清单,把类似的事情放在同一时间处理,如统一回复消息
不要低估不堪重负的感觉带来的消极影响,要谨慎再谨慎地选择你要开始做的事情
第六天:给你介绍一个宝贝——番茄工作法
一次只做一件事的全心投入
番茄工作法的核心是,不管你的任务出现了哪些需要处理的紧急情况,不管这件事有多么艰难,你都要持续行动25分钟
使用番茄工作法的技巧
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规划今日的行动
每日规划的顺序是先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再做重要又紧急的事情(特别是你回避但是很有必要立刻去做的事情)
对于番茄钟的复盘
你需要总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每天、每周以及每个月大概能够做多少个番茄钟
我们的时间会在零散的安排中消逝
利用番茄钟会学到什么
不玩手机
再难的事情也是一点点完成的
践行一次一事的人生哲学
保持专注、刻意训练专注才是最有必要的
第七天 行动起来,彻底改变
制定目标
制定唯一一个性价比最高的目标
要制定行为目标而非结果目标,努力行动而不强求结果
用SMART原则制定目标等于成功了一半
S-Specific具体的。目标足够清晰、明确。你需要形容你要达到的目标
M-Measurable可衡量的
A-Attainable可以实现的。制定稍微踮脚就可以实现的目标,如果目标遥不可及,你就会毫无动力
R-Relevant有意义的。你需要制定你自己想做的,而不是其他人都做的目标
T-Time-bound有时间节点的。你要为目标设定一个完成时间,没有期限的不叫目标,叫“等天上掉馅饼”
激发动机:比较维持现状和积极改变的优劣
身累的缓解方式
闻花香法。把左手放在肚子上,感受你的腹部起伏。想象你眼前有一束花,去闻它的味道
478呼吸。吸气4秒,屏气7秒,呼气8秒。如果感到很累,就可以缩短时间
身体放松法。脚尖像跳芭蕾舞一样立起来,同时耸肩保持3秒,然后快速落下,此刻你会感到压力瞬间就没了
放慢动作法。越累就会越焦虑,可以试着反其道行之,慢下来,更慢打字、更慢滑动手机屏幕、更慢走路,你会感到更放松
20-20-20法。每隔20分钟远望20米之外的地方20秒,观察大家在做什么,也很有趣
心累的缓解方式
停止自我攻击。大部分的累都是源于自己觉得没做好,而且越想越累。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最好的朋友,像安慰好朋友一样安慰自己
出门看花、看草、看树。认真欣赏大自然的时候不会胡思乱想,你会被大自然慢慢治愈
肆意写作。写下任何你想倾诉的、抱怨的、不满的、害怕的、恐惧的内容。写的时候你的情绪可能会更强烈,但写完之后就会平和多了
双手搓热捂眼睛。一是可以让眼睛休息一会,二是像蒸汽眼罩一样加快眼部的血液循环,三是实现与身体的温柔连接,不要总想着如何使用身体,而是要想办法照顾身体
想象放松法。想象自己躺在一条小溪边,晒着温暖的阳光,听着溪流撞击石头的声音,看着云飘来飘去
什么都不做,放空
10年后你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如何调整你的日程
调整睡眠
做心理咨询,北大或北师大有免费或低价的心理咨询
运动起来,从爬楼梯开始
调整饮食
系统练习正念
回顾你的时间安排
调整你的作息安排
学会拒绝。拒绝一切要求你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微小活动
专注于你实现最大化收益的工作
思考哪部分工作是你最有可能创造收益(创造意义)的,然后加大投入
做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的好处与坏处进行对比
回想你的时间最近被哪些事情占据
试着用小技巧规划一天行程
我们不需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最好,而是要学着接纳这些意外的出现,接纳我们无法掌控所有事情的现实
开始使用番茄工作法,没有什么事情是日复一日的专心致志克服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