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农村题材小说
当代文学框架题,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全面概述了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小说艺术的发展趋势及其代表作品与作家的特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农村题材小说
一、农村小说的当代形态
(一)作家人数、创作数量在五六十年代居于首位
(二)五六十年代农村小说艺术的发展趋势
1、对现实斗争的强调
2、作家立场、观点、情感要与表现对象(农民)相一致(站在农民的角度)
3、对解放区农村小说的延续
4、差别和变异
(三)作家和取材范围
1、作家
周立波、柳青、沙汀、骆宾基、马烽、西戎、赵树理、李准、浩然
(1)艺术倾向不同的两类群体
山西作家:赵树理、马烽 ①更像“本地人” ②倾向从农村“传统”中发掘有生命力的素质 ③话本说书等本土资源
陕西作家:柳青、王汶石 ①浪漫理想;概括“时代精神”“历史本质” ②更像农村的“外来者” ③重视新价值观的灌输 ④西方和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方法
创作的不同
(2)李准《不能走那条路》
(3)周立波
1948《暴风骤雨》
1951《铁水奔流》
1955《山乡巨变》
①主旨
②人物
③通过特定地域的乡村日常生活展开这一规格化的主题情节;道路分歧放在人情血缘伦理上处理
④叙述语调风趣幽默、方言俗语、地方风土人情、地域色彩
2、取材地:北方农村题材(冀晋陕豫)
二、赵树理和山西作家
(一)创作的共同性
1、地域上,写山西农村生活、风土人情
2、写作与农村实际工作的关系(社会功能)
3、写实风格
4、故事性、通俗性
(二)作家
1、马烽《吕梁英雄传》
2、西戎《赖大嫂》
3、赵树理《锻炼锻炼》《登记》《三里湾》
思想观念的变化
三、赵树理的评价史
(一)40年代:经典化、语言艺术大师
(二)50年代
(三)60年代初
(四)文革时期:受到批判
(五)新时期:淡出视线
(六)90年代:重新重视
四、柳青的《创业史》
(一)作品:1947《种谷记》;1951《铜墙铁壁》;1959《创业史》(未完成)
(二)《创业史》
1、主旨
2、反应广阔农村生活的深刻程度
3、人物形象的创造
4、叙述方式
5、艺术形态
(三)对《创业史》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