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国富论
国富论 三万字思维导图精华 ,《国富论》系统总结了近代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批判地吸纳了它之前的重要经济理论,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作了系统的整体描述,是现代经济学的集大成之作。
编辑于2024-09-23 21:35:34国富论 王蒙
第五篇
名称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论国家收入及开销
第一章论君主或国家的费用
第一节论国防费
第二节论司法经费
第三节论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
第三项论各种年龄人民的教育经费
第四节论维持君主尊严的费用
第二章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第一节特别属于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源泉
第二节论赋税
第一项地租税即加在土地地租土的赋税
第二项利润税即加在资本收入上的赋税
第一项和第二项的附录 加在土地、房屋、资财上的资本价值的税
第三项劳动工资税
第四项原打算无区别地加在各种收入上的税
人头税
消费品税
第三章论公债
第四篇
名称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论国家治理
序论
被看作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提出两个不同的目标
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民能给自己提供这样的收入或生计
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
不同时代不同国民的不同富裕程度,曾产生两种不同的关于富国裕民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其一,可称为重商主义;其二,可称为重农主义
第二章 论限制从外国 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380
以高关税或绝对禁止的办法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够生产的货物,国内从事生产这些货物的产业便多少可以确保国内市场的独占
这种国内市场的独占,对享有独占权的各种产业往往给予很大的鼓励,并往往使社会在那情况下有较大部分的劳动和资财转用到这方面来,那是毫无疑问的
社会全部的产业决不会超过社会资本所能维持的限度
任何个人所能雇用的工人人数必定和他的资本成某种比例,同样地,大社会的一切成员所能继续雇用的工人人数,也一定同那社会的全部资本成某种比例,决不会超过这个比例
任何商业条例都不能使任何社会的产业量的增加超过其资本所能维持的限度。它只能使本来不纳入某一方向的一部分产业转到这个方向来
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
第一,每个人都想把他的资本投在尽可能接近他家乡的地方
如果利润均等或几乎均等,每一个批发商人就都自然宁愿经营国内贸易而不愿经营消费品的国外贸易
投资经营消费品国外贸易,资本往往不在自己的监视之下,但投在国内贸易上的资本却常在自己的监视之下
第二,每个个人把资本用以支持国内产业,必然会努力指导那种产业,使其生产物尽可能有最大的价值
劳动的结果是劳动对其对象或对施以劳动的原材料所增加的东西。劳动者利润的大小,同这生产物价值的大小成比例
每个社会的年收入,总是与其产业的全部年产物的交换价值恰好相等,或者无宁说,和那种交换价值恰好是同一样东西
使国内产业中任何特定的工艺或制造业的生产物独占国内市场,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而这种管制几乎毫无例外地必定是无用的或有害的
在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在一个大国的行为中就很少是荒唐的了
社会的劳动,只能随社会资本的增加而比例增加;社会资本增加多少,又只看社会能在社会收入中逐渐节省多少
那种管制的直接结果,是减少社会的收入,凡是减少社会收入的措施,一定不会迅速地增加社会的资本;要是听任资本和劳动寻找自然的用途,社会的资本自会迅速地增加
有时,在某些特定商品的生产上,某一国占有那么大的自然优势,以致全世界都认为,跟这种优势做斗争是枉然的
只要甲国有此优势,乙国无此优势,乙国向甲国购买,总是比自己制造有利
从独占国内市场取得最大好处的,乃是商人与制造业者
制造品,尤其是精制造品,比谷物和牲畜,更易于由一国运至另一国。所以,国外贸易,通常以贩卖制造品为主要业务
乡绅与农业家,散居国内各地,不易于结合,商人与制造业者,却集居于城内,易于结合
在一切人民中,乡绅与农业家算是最少有卑劣的独占精神的人,这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光荣
大制造厂企业家,如果发觉附近二十哩内新建了一个同种类工厂,有时会惊慌起来
大部分制造业,都有要保持的秘密,而他们却没有什么秘密,如果他们发现了有利的新方法,他们一般都欢喜把这方法告诉他们邻人,而且尽可能来推广
他们都沾染城市所盛行的专营同业组合的习气,他们一般取得了违反各城市居民利益的专营的特权,自然竭力没法取得违反所有同国人的专营的特权
保障国内市场独占、限制外国货物输入的方法,似乎就是他们的发明
乡绅和农业家,忘却他们本人地位所应有的宽大心,起来要求谷物及家畜肉供给的独占权,也许是模仿商人和制造业者,而且鉴于他们有意压迫自己,要和他们立于同等的地位
以恒久的法律,禁止谷物及牲畜的输入,实际上等于规定,一国的人口与产业,永远不得超过本国土地原生产物所能维持的限度
为了要撤废大家所斥责的高关税或禁令而采用的报复政策,如果能达到撤废的目的,就可说是良好的政策
在没有撤销这种禁令的可能性的时候,为了要赔偿我国某些阶级人民所受的损害,再由我们自己来伤害我们的利益,不仅伤害那些阶级的利益而且伤害几乎一切其他阶级的利益,似乎不是一个好办法
由一种辛勤劳动改为另一种辛勤劳动,当然比由怠惰闲荡改为勤劳容易得多
大制造业经营者,如果由于在国内市场上突然遇到了外国人竞争,不得不放弃原业,其损失当然不小
第四章论退税
第一章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常识
财富由货币或金银构成这一通常流行的见解,是自然而然地因货币有两重作用而产生的
货币是交易的媒介,又是价值的尺度
我们总是觉得,获取货币是一件要事。只要有货币,以后随便购买什么,都没有困难
有很多货币的人,被称为富人;只有极少一点货币的人,被称为穷人
俭朴的或想发财的人,被说成是爱货币的人;不谨慎的、不吝啬的或奢侈的人,被说成是漠视货币的人
发财等于是有了货币。总之,按照通俗的说法,财富与货币,无论从哪一点看来,都是同义语
财富
象富人一样,富足的国家往往被认为拥有很多货币。在任何国家,贮积金银被认为是致富的捷径
美洲发现后,有一个时期,西班牙人每到一个生疏的海岸,第一个要问的问题,就是近处有无金银发现。他们就根据这种情报,判定那个地方有没有殖民的价值,乃至有没有征服的价值
鞑靼人和其他一切牧畜民族,大都不知道货币的用处;在他们中间,牲畜便是交易的媒介,便是价值的尺度
所以在他们看来,财富是由牲畜构成,正如在西班牙人看来,财富是由金银构成一样
在这两种看法中,鞑靼人的看法也许最接近于真理
看法各异
货币却是一个可靠的朋友,它虽然会由这个人转给那个人,但若能使它不流出国外,就很不容易浪费消耗。所以,在他看来,金银乃是一国动产中最坚固最可靠的部分;他认为,由于这个缘故,增加此等金属,应当是该国政治经济的大目标
一国如能脱离全世界而存在,则国内流通的货币无论多少,都毫无关系。借这种货币而流通的可消费物品,只会换取或多或少的货币;他们认为,这样的国家实际上是富是贫,完全取决于此等可消费物品的丰饶或稀少
第五章论奖励金
第六章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论殖民地
第一节论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
第二节论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到东印度的通路的发现,对于欧洲有什么利益
第八章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
名称
政治经济学中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
第三章 论对其贸易的差额
名称
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各种货物的输入所加的异常限制
第一节即使根据重商主义的原则, 这种限制也不合理
重商主义所提倡的增加金银量的第二个方法,是对其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几乎一切货物的输入,加以异常的限制
依照1692年所谓输入税,一切法国商品,都须缴纳其价值的百分之二十五的税;但其他各国的货物所纳的税,却大部分要轻得多,很 少超过百分之五
战争开始以前,法国大部分农产品和制造品,至少也须负担百分之七十五的税。但大部分货物实在负担不起这样重的税。所以,课它们以这样重的税无异禁止其输入。我相信,法国也针锋相对地以同样苛重的税,加在我们的货物及制造品上,虽然我不知道它所课的税具体苛重到什么地步
说,汉堡银行的贴水,一般约为百分之十四,这百分之十四,乃是国家标准良币与由邻国流入的损削低价劣币二者之间被认为应有的差额。
1609年以前,阿姆斯特丹的广大贸易从欧洲各地带回来的大量剪削磨损的外国铸币,使阿姆斯特丹通货的价值比造币厂新出良币的价值约低百分之九
为了纠正这种不利情况,阿姆斯特丹于1609年在全市的保证下设立了一家银行。这家银行,既接受外国铸币,也接受本国轻量的磨损了的铸币,除了在价值中扣除必要的鼓铸费和管理费,即按照国家的标准良币,计算其内在价值
第二节根据其他原则,这种异常的限制也不合理
第三篇
名称
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第一章、论财富的自然的发展
文明社会的重要商业,就是都市居民与农村居民通商
这种商业,有的是以原生产物与制造品直接交换,有的是以货币或纸币作媒介交换
农村以生活资料及制造材料供给都市,都市则以一部分制造品供给农村居民
按照事物的本性,生活资料必先于便利品和奢侈品,所以,生产前者的产业,亦必先于生产后者的产业
乡村居民须先维持自己,才只剩余产物维持都市的居民。所以,要先增加农村产物的剩余,才谈得上增设都市
只要人为制度不压抑人类天性,则在境内土地尚未完全开垦改良以前,都市的增设,决不能超过农村的耕作情况和改良情况所能支持的限度。
如果利润相等或几乎相等,多数人必宁愿投资以改良土地开垦土地,不愿投资于工业及国外贸易。投在土地上的资本,可受到投资人自身更直接的监察;
与商人资本比较,他的财产不易遭遇意外。商人的财产,不但常须冒狂风巨浪的危险,而且由于商人常须对风俗情况都不易熟习的远郊的人贷给信用,还要冒人类的愚蠢与不正行为这些更不可靠因素的危险
耕作土地既为人的原始目标,所以,在有人类存在的一切阶段,这个原始的职业将为人类所永远爱悦
在利润相等或几乎相等的条件下,人们选择投资途径时,与国外贸易的资本比较,制造商的资本更为稳当,因为随时都在自己监察之下
总结
自然的顺序
按照事物的自然趋势,进步社会的资本,首先是大部分投在农业上,其次投在工业上,最后投在国外贸易上。
这种顺序是极自然的;我相信,在所有拥有多少领土的社会,资本总是在某程度上按照这种顺序投用
总得先开垦了一些土地然后才能成立很多城市;总得在城市里先有了些粗糙的制造业,然后才会有人愿意投身于国外贸易。
退化的顺序
就今日欧洲各国的情状说,这个顺序却就许多方面说,似乎完全相反
它们的精制造业或适于远地销售的制造业,多由国外贸易引出
农业大改良,也是制造业和国外贸易所产生的结果。这种反自然的退化的顺序,乃是风俗习惯迫成的
他们原来的统治的性质使他们的风俗习惯变成了这个模样。后来,这种统治大大改变了,他们的风俗习惯却仍没有多大改变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 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 所受到的阻抑
罗马帝国统治
野蛮民族对原居民的掠夺和迫害,中断了城乡间的贸易
城市都成了荒墟,乡村亦无人耕作
在接连不断的扰攘中,那些民族的头子,占有或篡夺了这些国家的大部分土地
一切土地都被吞并了;其中大部分是被少数大地主所吞并
最初吞并荒地的危害虽很大,但有可能只不过是暂时的危害。这些土地本可通过继承或分割,把它们拆小
长男承继法,使大土地不能因承继而拆小;限嗣继承法又使大土地不能因分割而拆小
奴奴心态
一切时代、一切国民的经验,都证明了一件事,即:奴隶劳动虽表面上看来只需维持他们生活的费用,但彻底通盘计算起来,其代价是任何劳动中最高的
一个不能获得一点财产的人,食必求其最多,作必望其最少,除此之外,什么也不关心。他的工作,够他维持生活就行了,你要从他身上多榨出一些来,那只有出于强迫,他自己决不会愿意的
人类好胜的心理,多以统治下等人为荣,而以俯就下等人为耻
分佃耕制
对分佃耕制下,耕作土地的费用,严格地说亦是出自地主,和在奴隶耕作制下没有差别
分佃耕制下的佣农,是自由人,他们能够占得财产,可以享有土地生产物的一定比例。生产总额愈大,他所占有的部分亦愈大
奴隶制度
奴隶制度依然保持了数百年
最后,因为上述那两种利害关系(他主的利害与君主的利害)共同作用起来,才逐渐把它废除。
一个已被释放,又许继续保用土地,但自己没有资本的贱奴,只有向地主借用资本,才有耕作土地的可能,所以,非成为法兰西今日所称的对分佃农不可
在对分佃耕制下,土地仍不能得到大的改良。地主既可不费分文,而享受土地生产物的一半,留归对分佃农享有的自属不多
关于税收
地主既可不费分文,而享受土地生产物的一半,留归对分佃农享有的自属不多
教会什一税,不过抽去生产物十分之一,已是土地改良极大的障碍
抽去生产物的半数,一定会切实阻止土地的改良
在苏格兰的某些地方也残留着这种佃农,叫作由地主借给种子农具的佃户。
大贵族吉尔伯特和布勒克斯登博士曾说,英格兰古代的佃农,与其称为农户,无宁称为地主的属役。这种佃农,大概与此属于同一种类。
关于法律
我相信,欧洲除了英格兰,没有一个地方的佃农,未立租地权约,便出资财建筑仓廩,不怕为地主所夺的
这种十分有利于农民的法律风俗,所起的促进现代英格兰伟大光荣的作用,也许比为商业而定立的所有各种夸大条例所起的作用还要大得多。
保障最长租期使不为各种承继人所妨害的法律,据我所知,乃英国所特有
欧洲地主
我们知道,欧洲各地的地主,在古代原都是立法家。土地法都是为他们所设想的地主利益打算的
他们认为,为地主利益打算,祖先不应以土地长期出租,使得他们长期间不能充分享受土地的价值
贪而不公,必定眼光短浅。他们不会想到这种规定,一定会妨害改良,结果,一定会妨害他们自己的真实利益。
古代农民
农民对于地主,除了纳租,还须提供各种劳役
那种劳役,既不明定于祖约内,又不受任何规定支配,只要庄主诸侯需要,就得随命随到
这种全无规定的劳役,使佃农不知受了多少疼苦。苏格兰晚近把一切全无规定的劳役废止,不到几年,国内农民的境况就改善了许多
农民的私役如此,公役又复同样横暴
古代贵族
古代贵族,虽不愿在金钱方面给君主以任何帮助,但毫不踌躇地听任君主对佃农征收贡税
他们没有看出,这种苛税终必严重地影响他们自身的收入
法国今天仍有贡税,那就是古代君王苛税的一例
即使法国农民手中积蓄了一点资本,亦将因有贡税,不愿投到土地上来。贡税事实上几乎等于禁止农民把积蓄投资于土地
在这一切害农政策之下,要耕者来改良土地的可能性很少
第三章、论罗马帝国崩溃 后都市的勃兴与进步
生活状态
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居民的境况,并不比农村居民好
都市居民的情况,无论当初是怎样卑贱,但与乡村耕作者比较,他们取得自由与独立,在时间上总要早得多
税收
都市居民的人头税,是国王收入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收入,多由国王制定比额,在一定年限内包给该市长官或其他人征收
这全部税额,联合负责。这种包税办法,对于欧洲各国国王的一般经济,当是十分适宜的,
因为他们本来惯于把庄园全部的税收,交由庄园全体佃农包办,使对这全部税收负连带责任。但这种办法,对佃农亦有利
他们可照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事稽征,并通过自己聘员之手将税款纳于国库,不必再受国王派出的吏役的横暴了。这在当时被视为极重大的一件事
经过某些桥梁,赴市趁墟,设摊售货的时候,把赋税加在他们的人身与货物上。在英格兰,这些税,叫做过界税、过桥机、落地说、摊税
奢饰品普及
商业城市的居民往往以制造品和奢侈品运往富国,只满足大富翁的虚荣心,大富翁亦极愿以大量本国土产物来交换
对精良制造品的嗜好,就通过国外贸易超渐普及到未有精制造业的国家
但此种嗜好,一经普及于国内,便引起很大的需要,商人为免去运输费起见,自然会想到在本国建立同种制造业
民众与制造业
世界上从未存在过而且也决不能存在完全没有制造业的大国,我说的大国没有制造业,所指的只是精良进步的制造业,或适于远地销售的制造业
各大国大部分居民所穿的衣服所用的家具,都是本国产业的产物。此种情形,在普通所谓无制造业的贫国,尤为常见
而在普通所谓制造业发达的富国,反而不常见。与贫国比较,富国下等阶级人民日用的衣服家具,反有大得多的部分,是外国的产物
适于远地销售 的制造业
第一种是国内商人和企业家象上面所说,有时因要仿效外国某种制造业,而勇往直前地(如果可这样说),把资本投下来经营的
精制造品,在小容积中,常包含大量原生产物的价格。
例如,一匹精制呢绒,虽仅重八十磅,但所含价格,却不仅是八十磅羊毛的价格,而且,有时,还包含着几千磅谷物,即各种工人及其直接雇主的生活资料的价格
这种谷物,如果以谷物的原形运往海外,定然是极困难的。但若以精制品的形态运往,则虽运往最远的角落亦很容易
第四章、论都市商业 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工商业都市的增加与富裕,对所属农村的改良与开发,有所贡献
贡献的途径
一;为农村的原生产物提供一个巨大而便易的市场,从而鼓励了农村的开发与进一步的改进
二,都市居民所获的财富,常用以购买待售的土地,其中很大一部分往往是向未开垦的土地
商人与乡绅不同
乡绅是一向奢侈惯了的,他只会花钱,从来不会想到赚钱
商人却常用钱来经营有利事业,他用一个钱,就希望在这一个钱回来的时候,带回一些利润
不同的习惯,必然会影响他们在一切事业上的性情和脾气
商人往往是勇敢的事业家,乡绅往往是胆怯的事业家
三,农村居民一向处在与其邻人的战争和对其上司的依附状态中
依附状态
在欧洲工商业尚未扩张以前,大人物和大富翁,上自王公,下至小领主,其待客的阔绰,都超过我们今日所能想象的
佃耕者依赖大领主,无异于他的婢仆
婢仆和佃农的食粮都来自领主的恩施。恩惠是否继续则取决于领主的高兴
在这情况下,大领主对于其佃农和家奴,必然有一种驾驭的权威。这种权威,便是一切古代贵族权力的基础
他们在平时,是境内居民的裁判者,在战时,是境内居民的统领者
有统率境内居民以抗不法者的权力,所只在境内成了治安的维持人,法律的执行者。没有任何其他人拥有这样的权力,国王也没有这权力
国王治理
国王在古代,不过是领土内最大的领主,其他领主,只为共同防御共同敌人,才给他一定程度的尊敬
如果国王要依靠自己的权力,强制某大领主领地内人民偿还小小的债务,那里居民都守望相助,恐怕国王所要花的力量,几乎将等于消灭一个内战所花的力量
因此,他不得不将大部分农村的司法权,交给能执行法律的人,不得不把统辖民军的权力,交给能统辖民军的人
地方性裁判权
地方性裁判权起源于封建法律,实是一个错误
不仅最高的民事刑事裁判权,在欧洲尚不知有所谓封建法律以前数百年,即已掌握在大土地领有者手中
而且一切募兵权、铸币权、制定地方行政法规权,也已在这时候掌握在大领主手中了
在法兰西,领主统治仅、裁判权的发生先于封建法律的发生,尤为不容置疑的事实。这种种权力,无疑会随着上述各种财产制度与风习而产生
法律制度的边界
封建法律的推行其目的决不是想扩大封建领主的权力,倒可只看作是想把他们的权力缩小
自国王以下,直到最下级的领主,都由封建法律妥为制定等阶,各有各的职守和义务
封建等阶制度虽然确立了,国王仍不能制服大领主。大领主,依然横暴如故
他们相互间依然不断地任意作战,甚至常常对国王作战。广大的乡野仍呈一片强取豪夺和骚乱的景色
潜移默化
封建法制凭一切强制力量所办不到的事,却由国外商业和制造业潜移默化,逐渐实现
国外商业与制造业的兴起,渐使大领主得以其土地的全部剩余产物与他物交换,由此而得的物品,于是无须与佃农和家奴共享,而完全由自己消费
他们就宁愿把足以维持一千人一年生活的粮食或其价格,用来换取一对金钢石纽扣或共他同样无用而无意义的东西,随而也把这粮食所能给他们带来的权威一并舍弃了
分开计算
在大地主以地租维持佃农和门客的生活时,他们是各自维持各自的佃农和门客的生活
他们以地租维持商人工匠时,他们全体所能养活的人数也许和往昔一样多,而且由于乡村式的款客方法难免浪费,现在所能养的,也许比往昔还多
每个商人或工匠的生活费,都不是得自一个顾客,而是得自千百个不同的顾客
大地主的个人消费,就在这情况下逐渐增大起来。因此,他所养活的门客,就非逐渐减少以至全部打发掉不可
社会发展
佃农既已独立,门客又已打发掉,大领主就不能再干涉法律的正常的执行,不能再扰乱地方的治安了
城市,在乡村,都设立了正常的政府
没有谁能扰乱都市的政治,也没有谁能扰乱乡村的政治了
阶层固化
大宗地产,由父传子,子传孙,传至许多世代的世家,在商业国,是极罕见的
反之,在商业不盛的国家,则极普通。阿拉伯历史,充满着贵族的世系
在收入的最大部分归个人消费时,他的用度就往往极无限制;因为他的个人虚荣心,是无限制的、永远满足不了的
所以,在商业国,即使有极严厉的法规取缔挥霍浪费,长期富裕的家庭仍属罕见
但在商业不盛的国家,即使没有法规取缔,亦多长富之家。象鞑靼和阿拉伯那样的游牧民族,财产不易消费,取缔浪费的法规,亦无设立的可能
满足最幼稚的虚荣心,是大领主的唯一动机。至于商人工匠,虽不象那样可笑,但他们也只为一己的利益行事。他们所求的,只是到一个可赚钱的地方去赚一个钱
大领主的痴愚,商人工匠的勤劳,终于把这次革命逐渐完成了,但他们对于这次革命,却既不了解,亦未预见
资本转移
如果他们对甲国成到一种厌恶,那怕顶微小,亦可使他把资本从甲国迁到乙国。跟着资本的迁移,资本所维持的产业,亦必移动
在资本尚未散在地面上,成为建筑物,成为土地永久改良物以前,那资本决不能说属于某一国
战争与政治上的一般变革,可以容易地使以商业为唯一来源的富源趋于耗竭。通过比较可靠的农业改良而产生的富源就比较持久得多
第二篇
名称
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积累资本的原因、过程、价值及用途
序论
资财的性质怎样,资财蓄积对各种资本的影响怎样;资本用途不同,其影响又是怎样
在无分工,少交换,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物品都由自己供给的原始社会状态下,要经营社会事业,无须预储资财
在彻底实行分工之后,一人自己劳动的产物,便仅能满足自身随时发生的需要的极小部分。其他大部分需要,必得仰赖他人劳动的产物来供给。这种产物必由购买而得。购买的手段即是他自己的产物,或者说,他自己产物的价格
按照事物的本性,资财的蓄积,必须在分工以前。预蓄的资财愈丰裕,分工就能按比例地愈细密,而分工越细密,同一数量工人所能加工的材料,就能按更大的比例增加
要这样大大改进劳动生产力,预蓄资财是绝对必要的。而这种蓄积,亦自然会导致这种改进。投资雇用劳动的人,自然希望投资方法能够尽量产出最大量的产品。所以,对工人职务的分配,必努力期其适当;在能够发明或购买的限度内,他所备置的机械,必努力期其精良
所以,在每一国家里,不仅产业的数量随着举办产业的资财的增加而增加,而且,由于资财增加的结果,同量产业所能生产的产品亦会大增。
一个人或一个大社会的资财,自然会分成几个部门
第一章,我要说明什么是这些部门
第二章,我要讨论货币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章和第四章,我要讨论:积为资本的资财,或由所有者自己使用,或贷与他人使用
第五章所要讨论的,是资本的不同用途,对国民产业量及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量,会直接发生什么不同的影响
第一章论资财的划分
资本两类
商人的资本便全然是流动资本
无须进一步流通即可提供利润的东西,这样的资本可称为固定资本
社会财富
社会财富
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总资财,即是其至体居民的资财
固定资本
其特性是不必经过流通,不必更换主人,即可提供收入或利润
一切便利劳动和节省劳动的有用机器与工具
一切有利润可取的建筑物
用开垦、排水、围墙、施肥等有利可图的方法投下的使土地变得更适于耕作的土地改良费
社会上一切人民学到的有用才能
流动资本
特性是要靠流通、耍靠更换主人而提供收入
构成
货币
出售食品,可以获得利润
衣服、家具、房屋三者的材料
已经制成,但仍在制造者或商人手中,未曾卖给或分配给真正消费者的物品
统一性
使留供目前消费的资财不致匮乏,而且能增加。人民的衣食住,都仰给于这种资财
人民的贫富,亦取决于这两种资本所能提供的这项资财是丰饶还是贫乏
转化
固定资本都是由流动资本变成的,而且要不断地由流动资本来补充
营业上一切有用的机器工具,都出自流动资本。流动资本提供建造机器的材料,提供维持建造机器的工人的费用
机器制成以后,又常须有流动资本来修理。没有流动资本,固定资本不能提供任何收入
工作所用的材料,工人生存所赖的食料,都出自流动资本
补充
为了补充社会上固定资本和供目前消费的资财,需要不断从流动资本中抽出大部分,所从流动资本亦须有不断的补充
没有这仲仆充,流动资本不久就会干竭。这种增什有三个主要来源,即土地产物、矿山产物、渔业产物
达三个资源不断供给食料和材料。其中有一部分通过加工制为完成品。正是由于这种供给,从流动资年抽出的食料、材料、完成品,才有了新的补充。此外,还必须从矿山采取所需要的维持和补充用来作为货币的金属
投入产出的差异
在它们自然生产力大小相等的场合,土地、矿山和渔场的产额,都和投资数量的大小与资金用法的好坏成比例
在资本数量相等,投资方法又同样适当的场合,它们的产量就和它们的自然生产力的大小成比例
留供目前消费的
其特性是不提供收入或利润
社会安全性
在一切生活比较安定的国家里,有常识的人,无不愿用可供他使用的资财来求目前享乐,或求未来利润。如是用来求目前享乐,那它就是留供目前消费的资财
在生命财产相当安全的场合,一个人如果不把他所能支配的一切资财(不管是自有的或借入的)用于这些用途之一,说他不是疯狂,我是不能相信的
如果不幸,国家专制,君主暴虐,人民财产随时有受侵害的危险,那末,人民往往把资财的大部分藏匿起来
这样,当他们所时肘刻刻提防的灾难一只临头的时候,他们就可随时把它带往安全地方
第二章、论货币
国内大部分商业上的投资,普通利润是在百分之六至百分之十之间
名词
作为社会总资财的一部门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
全体居民的总收入
一个大国全体居民的总收入,包含他们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
在总收入中减去维持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费用,其余留供居民自由使用的便是纯收入
所谓纯收入,乃是以不侵蚀资本为条件,留供居民享用的资财。这种资财,或留供目前的消费,或用来购置生活必需品、便利品、娱乐品等等
国民真实则富的大小,不取决于其总收入的大小,而取决于其纯收入的大小
固定资本维持费的节省, 为什么就是社会纯收入的增进
企业家的全部资本,必然会分作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在资本总额不变的场合,二者互相消长,乃势所必然
这部分越小,那部分就越大。提供材料,支给工资,推动产业的,是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维持费的节省,若不减损劳动生产力,就一定会增加推动产业的基金,从而增加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增加社会的真实收入
以纸代金银币
从低廉得多的一种商业工具,代替另一种极其昂贵的商业工具,但其便利,却有时几乎相等
有了纸币,流通界无异使用了一个新轮,它的建立费和维持费,比较旧轮,都轻微得多。但它怎样作流通的轮毂,怎样可增加社会的总收入或纯收入呢
纸币有好几种,各不相同;银行的流通券,是最普通的,最合用的。一国人民若相信某银行家资产雄厚,行为诚实,处事谨慎
换言之,相信他有随时兑换现金的能力和意思,那银行家发行的钞票,便可在社会上通用,无异于金币银币。
以纸币代金银币,则全部流劝资本所能提供的材料、食料和工具,必按所代金银的全价值而增加。流动和分配轮毂的全部价值,现在被加在本来靠它而流通的货物的价值上面
一国流通的货币,对于靠它而流通的货物的价值,究竟保持着什么比例,也许没有确定的可能。有人说是一比五,又有人说是一比十,一比二十,一比三十。但是,货币对年产物全部价值所持的比例,无论怎样微小,在年产物中,只有一部分,常常是一小部分,指定用作维持产业的基金
如果以纸币代替,流通所需要的金银量减少到等于原先的五分之一,那末,其余那五分之四,若有大部分是加在维持产业的基金内,那当然会大大增加产业的数量,因而会大大增加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价值
银行发行钞券
银行发行钞券的主要方法,是贴现汇票,换言之,是垫付货币,收买未满期的汇票
汇票不等期满,即可持票往银行预贷现金
现金结算法:随便那一个人,只要他找得到两个有确实信用并有确实地产的保证人担保,并允在银行要求偿还时即如数还清所借金额及其法定利息,就可向银行商借一定数额的款项如二千镑或三千镑
英国大胆的计划家,往往不度量自己的资力,经营过分的营业。英国纸币会如此过剩,当初亦即起因于此
空手套
据说,国内大部分商业上的投资,普通利润是在百分之六至百分之十之间
用这样方法借得货币的营业,如果除了偿付借钱的巨大费用,还能提供很好的剩余利润,那非是一种非常幸运的投机不行
近来有许多规模巨大的计划,在若干年中除靠这个方法从巨额费用借来的资金外别无其他资本。无疑的,这些计划家在他们的黄金梦中,看到了大利润的非常鲜明的幻象
但是,当他们醒了,或在他们营业结束时,或在他们无力再继续经营下去时,我相信,运气好得能够实现所作的梦的,没有几个
银行曾给各计划家以暂时的救济,使他们在无可如何的境地下,多拖延了两年左右。但事到尽头,仍不过使他们陷入债务愈深,因此到了失败的时候,他们的损失更重,他们债权人的损失也更重
英格兰银行
在欧洲是最大的银行,它是1694年7月27日由国会议决以敕令设立的
当时它借给政府的数目,共计一百二十万镑,每年可向政府支取十万镑,其中,九万六千镑作为利息(年利百分之八),四千镑作为管理费
革命建立起来的新政府的信用一定还很差,否则不会有这样高的利息
银行红利,时有高低,视各时期银行对政府贷款的利息的高低以及其他情况为转移
这贷款利息率已由百分之八逐渐减至百分之三,银行红利常为百分之五点五
英政府稳定,英格兰银行亦随之稳定。贷给政府的金额不损失,银行债权人亦不致有所损失
英格兰不能有第二个银行由国会议决设立,或有六人以上的股东。所以英格兰银行已非普通银行可比,它是一个国家大机关了
每年公债利息的大部分,是由它收付,财政部证券,是由它流通。土地税、麦芽税的征收额,往往是由它垫付
银行活动
慎重的银行活动,可增进一国产业。但增进产业的方法,不在于增加一国资本,而在于使本无所用的资本大部分有用,本不生利的资本大部分生利
慎重的银行活动,可使这种死资财变成活资财,换言之,变成工作所需的材料、工具和食品,既有利于己,又有利于国
慎重的银行活动,以纸币代替大部分的这项金银,使国家能把大部分这项死资财,变做活动的资财,变做有利于国的资财
用比喻来说,和足踏金银铺成的实地相比,这样由纸币的飞翼飘然吊在半空,是危险得多的。管理纸币,若不甚熟练,不用说了,即使熟练慎重,恐仍会发生无法制止的灾祸
一国君主,要把他的领土随时都保持在易于防守的状态,就不仅要防止那种能使发行纸币银行破产的纸币发行过剩现象,还要设法使银行所发纸币不在国内流通界占较大的部分
商人彼此间的交易,往往是批发,所以每次总须有大量货币。商人和消费者间的交易,往往是零售,所以每次有小量货币(如一先令或甚至半便士)就够了。但小量货币流通得比大量货币快得多
一国君主,如果规定赋税中有一定部分必须用纸币缴纳,那末,即使纸币什么时候兑现,全视国王的意志,亦定能多少提高纸币的价格
一种事业者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亦就愈有利于社会
第三章、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解释
生产性劳动
有一种劳动,加在物上,能增加物的价值
非生产性劳动
加在物上,不能增加物的价值
雇用许多工人,是致富的方法,维持许多家仆,是致贫的途径
差异
制造业工人的劳动,可以固定并且实现在特殊商品或可卖商品上,可以经历一些时候,不会随生随灭
家仆的劳动,却不固定亦不实现在特殊物品或可卖商品上。家仆的劳动,随生随灭,要把它的价值保存起来,供日后雇用等量劳动之用,是很困难的
社会某些阶层
有些是很尊贵很重要的,有些却可说是最不重要
前者如牧师、律师、医师、文人、君主、海陆空;后者如演员、歌手、舞蹈家
这一类劳动中,即使是最低级的,亦有若干价值,支配这种劳动价值的原则,就是支配所有其他劳动价值的原则
相同处
生产性劳动者、非生产性劳动者以及不劳动者,同样仰食于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这生产物的数量无论怎么大,决不是无穷的,而是有限的
用以维持非生产性人手的部分愈大,用以维持生产性人手的部分必愈小,从而次年生产物亦必愈少
地租和利润,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非生产性劳动者生活所依赖的主要资源
大领主的费用,通常用于供养游惰人们的多,用于供养勤劳人民的少
富商的资本虽只用来雇用勤劳人民,但象大领主一样,他的收入也大都用来豢养不生产的人们
比例差异
由土地、由生产性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年产物,一生产出来,就有一部分被指定作为补偿资本的基金,还有一部分作为地租或利润的收入
随便在哪一国,生产者对不生产者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个部分的比例
而且,这比例,在贫国和富国又极不相同
利润差异
就欧洲各富国说,大资本现今都投在商业和制造业上。古代贸易很少,制造业简陋,所需资本极少,可是它们所提供利润一定很大
时利息率很少在百分之十以下。这可证明他们的利润必定足够提供这么大的利息
欧洲各进步国家的利息率,很少在百分之六以上;最进步国家的利息率,且有时低至百分之四、百分之三甚或百分之二
因为富国的资本比贫国多得多,所以富国居民由资本利润而得的收入也比贫国大得多
激励导向
雇用生产性劳动的基金外,以及雇用非生产性劳动的基金,这两种基金的比例,在任何国家,都必然会决定一国人民的性格是勤劳还是游惰
和我们祖先比较,我们是更勤劳的,这是因为,和二三百年前比较,我们用来维持勤劳人民的基金,在比例上,比用来维待游惰人民的基金大得多
俗话说:劳而无功,不如戏而无益。在下等居民大都仰给予资本的运用的工商业城市,这些居民大都是勤劳的、认真的、兴旺的
无论在什么地方,资本与收入的比例,似乎都支配勤劳与游惰的比例。资本占优势的地方,多勤劳;收入占优势的地方,多游惰
资本的增减,自然会增减真实劳动量,增减生产性劳动者的人数,因而,增减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交换价值,增减一国人民的真实财富与收入
货币通行量
生产物价值日趋减落的国家,决不能保留这同量的货币。货币的唯一功用,是周转消费品
赖有货币,食品、材料与制成品才可实行卖买,而分配给正当的消费者
一国每年所能通用的货币量,取决于每年在国内流通的消费品的价值
货币所有者由于利害关系,决不愿自己的货币放着不用。国内没有用途,他就会不顾法律,不顾禁止,送往外国,用来购买国内有用的各种消费物
货币每年的输出,将在一定期间内继续着,使国内人民每年的消费额,超过他们本国年产物的价值。繁荣时代从积下来年产物所购买的金银,在这逆境中可支持他们一些时候
在这场合,金银输出,不是民生凋敝的原因,而是民生凋敝的结果。实际说来,这种输出,甚至还可暂时减少民生凋敝的痛苦
无论我们根据明白合理的说法,说构成一国真实财富与收入的,是一国劳动和土地的年产物的价值,或是依随通俗的偏见,说构成一国真实财富与收入的,是国内流通的贵金属量——总之,无论就哪一个观点说,奢侈都是公众的敌人,节俭都是社会的恩人
罔为
妄为的结果,和奢侈相同
个人
农业上、矿业上、渔业上、商业上、工业上一切不谨慎的、无成功希望的计划,对于雇用生产性劳动的基金,都有使之减损的趋势
一个人所以会浪费,当然因为他有现在享乐的欲望。这种欲望的热烈,有时简直难于抑制,但一般说来,那总是暂时的偶然的
一个人所以会节俭,当然因为他有改良自身状况的愿望。这愿望,虽然是冷静的、沉着的
一般平均说来,在我们人类生命的过程中,节俭的心理,不仅常占优势,而且大占优势
组织
地大物博的国家,固然不会因私人奢侈妄为而贫穷,但政府的奢侈妄为,却有时可把它弄得穷困
在许多国家中,公众的收入,全部或几乎全部都是用来维持不生产者。朝廷上的王公大臣、教会中的牧师神父,就是这一类人
如果他们人数增加到不应有的数额,他们可能在某一年消费掉这么多的上述产物,以致反无足够余量来维持能在次年有所再生产的生产性劳动者。于是下一年的再生产,一定不及上一年
结合
就经验所得,在大多数场合,个人的节俭慎重,又似乎不仅可以补偿个人的奢侈妄为,而且可以补偿政府的浪费
增加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价值,只有两个方法,一为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数目,一为增进受雇劳动者的生产力
要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数目,必先增加资本,增加维持生产性劳动者的基金
要增加同数受雇劳动者的生产力,唯有增加那便利劳动、缩减劳动的机械和工具,或者把它们改良。不然,就是使工作的分配,更为适当
物品的生命周期
选择
有甲乙二富郎,财产相等,甲用其大部分收入,来购买比较耐久的商品,乙则用其大部分收入,米购买即享即用的物品。
到后来,甲的境况,必能日渐改进,今日的费用,多少可以增进明日费用的效果。乙的境况,决不会比原先更好。到底,甲必较富于乙。
甲尚有若干货物,虽其价值不如当时所费,但总有多少价值。
乙的费用,就连痕迹也没留下来,十年或二十年浪费的结果,真是一无余物。
对个人财富较有益的消费方法,对国民财富亦较有益。富人的房屋、家具、衣服,转瞬可一变而对下等人民中等人民有用
在上等阶级玩厌了的时候,中下阶级的人民,可以把它们买来,所以,在富人一般都是这样使用钱财的时候,全体人民的一般生活状况就逐渐改进了
在一个富裕已久的国家,下等人民虽不能自己出资建造大厦,但往往占有大厦;虽不能自己定制上等家具,但往往使用看上等家具
第四章、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两种用途
贷出取息的资财,出借人总是看作资本。
出借人总希望借贷期满,资财复归于己,而在借期中借用人因曾使用这资财,要付他年租若干。
这种资财,在借用人手里,可用作资本,亦可用作留供目前消费的资财
如果用作资本,就是用来维持生产性劳动者,可再生产价值,并提供利润。在这场合,他无须割让或侵蚀任何其他收入的资源便能偿还该资本及其利息。
如果用作目前消费的资财,他就成为浪费者,他夺去了维持勤劳阶级的基金,来维持游惰阶级。在这场合,除非他侵蚀某种收入的资源如地产或地租,他就无法偿还资本,支付利息。
货币的价值
取息的贷款,大都是从货币借出,或为钞票,或为金银。
但借用人所需要、出借人所供给的实际上不是货币而是货币的价值,换言之,是货币所能购买的货物
出借货币
货币总是国内各种贷借的手段,不论其为钞票或为铸币。
一国能有多少资财在收取利息的方式下出借,或者象一般人所说,能有多少货币在收取利息的方式下出借,并不受货币价值的支配,而受特定部分年产物价值的支配
这特定部分年产物从土地生出或由生产的工人制出后,即被指定作资本用,同时所有者又无意亲自使用,因而借给别人。因为这种资本的出借与偿还,都以货币来往,故被称为金钱上的利害关系
商品量的增加
在国内流通界货币量不变的场合,国内每年流通的商品量的增加,却除了发生货币价值提高的结果外,还会引起许多别的重要结果
无论在实际上和名义上,资本的利润都会减少。
国内所有的资本总量既已增加,资本间的竞争,当然会随而增加。资本家各自投资的结果,即使所获,在各自资本所雇的劳动的生产物中所占比例比以前小,亦只有自认晦气
货币的利息,既然与资本的利润共进退,所以,货币的价值虽然大增了,换言之,一定量货币所能购买的物品量虽然大增了,但货币的利息仍然可能大减
利率水平
1766年,法国国王规定利息率须由百分之五减至百分之四,但结果,人民用种种方法逃避该法律,民间借贷利息率仍为百分之五
土地价格
土地的普通市场价格,取决于普通市场利息率
如果土地地租远逊于货币利息,那就谁也不愿购买土地,土地的普通价格必因而跌落
在利息率为百分之十时,土地售价常为年租的十倍或十二倍
利息率减至百分之六、百分之五、百分之四时,土地售价就上升到年租的二十倍、二十五倍,甚至三十倍
第五章、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资本有四种不同用途
第一,用以获取社会上每年所须使用所须消费的原生产物
农业家、矿业家、渔业家的用法
第二,用以制造原生产物,使适于眼前的使用和消费
制造者的用法
第三,用以运输原生产物或制造品,从有余的地方运往缺乏的地方
批发商人的用法
第四,用以分散一定部分的原生产物或制造品,使成为较小的部分,适于需要者的临时需要
零售商人的用法
我以为,这四种用法, 已经包括了一切投资的方法
定性
子主把资本投在这四种用途上的人,都是生产性劳动者
农场主、制造者、批发商人、零售商人的利润,都来自前两者所生产及后两者所售卖的货品的价格。
但是,各自投在这四种用途的资本虽相等,但因用途不同,等量资本所直接推动的生产性劳动量却不相同,从而,对于所属社会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所增加的价值的比例,亦不相同
向农业家购买原生产物、向制造者购买制造品的批发商人的资本,补偿并提供农业家和制造者的资本及其利润,使其营业得以继续。这就是批发商间接维持社会上生产性劳动,增加社会年产物价值的主要方法
小商贾的价值
小商贾群立,虽然他们相互间也许有妨害,但对社会毫无妨害。所以,不需要对他们课税,或限制他们的人数
假设社会上没有屠户老板,我们大家都非一次购买一头牛或一头羊不可。这对富人也一定是不便的,对贫民将更为不便
贫穷劳动者如果要勉强一次购买一个月或半年的粮食,那他的资本一定有一大部分,不得不改作留供目前消费的资财,一定有一部分本来能提供收入的,不得不变作不能提供收入的
最方便的办法,是在需要生活品的时候,能够逐日购买,逐时购买。这样,他可以把几乎全部资财用作资本。于是他所能提供的工作的价值扩大了,而他以此所获的利润,将足以抵销零售商的利润对货物价格所增加的数目而有余
零售商人多了,其中也许有坏分子,诱骗软弱顾客购买自己至不需耍的货品。不过,这种小弊害,值不得国家去注意,更用不着国家去干涉。限制他们的人数不一定能杜绝这个弊害
贸易的价值
一切批发贸易,或一切大批买进来以便大批再卖出去的贸易,可分作三类,即国内贸易,消费品的国外贸易和运送贸易
国内贸易是从国内这个地方买国产货物进来,再在国内另一个地方把它卖出去,那包括内陆贸易和沿海贸易
消费品的国外贸易是购买外国货物,供本国消费。贩运贸易,是从事各外国间的贸易,即以甲国的剩余产物运往乙国
投资在国内贸易上,购买国内甲地产物运往乙地售卖,往返一次,一般可以偿还两个都是投在本国农业或工业上的资本,使本国的农业制造业不致中断
政治经济学
在有富即有势的今日,一国的富强,一定和其年产物价值,即和其一切赋税最终所以出的基金相称
政治经济学的大目标,既是增进本国的富强,所以,为本国计,与其奖励消费品国外贸易,无宁奖励国内贸易,与共奖励运送贸易,无宁奖励消费品国外贸易或国内贸易
为本国计,不应强制亦不应诱使大部分资本,违反自然趋势,流到消费品国外贸易或运送贸易方面去
在特定工业部门的产品超过本国需要的场合,其剩余部分,就必然被送往国外以交换国内需要的物品。没有这种输出,国内生产性劳动一定有一部分会停顿,因而会减少国内年产物的价值
如果一国累积的资本,不能全数用来供给本国消费,全数用来维持本国的生产性劳动,则其剩余部分自然会流入运送贸易渠道,供给他国消费,维持他国的生产性劳动
运送贸易,是国民大财富的自然结果与征象,但不是国民大财富的自然原因
私人利润
私人利润的打算,是决定资本用途的唯一动机
投在农业上呢,投在工业上呢,投在批发商业上呢,或投在零售商业上呢?那要看什么用途的利润最大
第一篇
论地租
前言
作为使用土地的代价的地租,自然是租地人按照土地实际情状所支给的最高价格
地租成为商品价格构成部分的方式是和工资与利润不同的。工资和利润的高低,是价格高低的原因,而地租的高低,却是价格高低的结果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良好的道路、运河或可通航河流,由于减少运输费用,使僻远地方与都市附近地方,更接近于同一水平
一切改良中,以交通改良为最有实效
僻远地方,必是乡村中范围最为广大的地方,交通便利,就促进这广大地区的开发
同时,又破坏都市附近农村的独占,因而对都市有利。连都市附近的农村,也可因此受到利益
良好经营,只靠自由和普遍的竞争,才得到普遍的确立。自由和普遍的竞争,势必驱使各个人,为了自卫而采用良好经营方法
生产人类粮食的耕地的地租,支配着其他大部分耕地的地租
任何特殊产物所提供的地租,不会长久低于大部分耕地的地租,因为那土地定会立即改为他用
要是任何特殊产物所提供的地租,通常高于大部分耕地的地租,那是因为适合于这产物的土地过少,不能供应其有效需求
论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
在各种土地生产物中,似乎只有人类食物是必然提供地租的
其他生产物,随着不同情况,有时提供地租,有时不提供地租
人类最需要的东西,除了食物,就是衣服及住宅
始自然状态下,衣服和住宅材料总是过剩,因而没有多少价值,甚或完全没有价值
在进步状态下,此等材料往往缺乏,其价值于是增大
此等材料的任何部分,总有人愿意以超过其产制和上市的费用的价格来购买。所以,此等材料的价格,对地主总可提供若干地租
论总能提供地租 的生产物与有时提 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生产物 这二者价值比例的变动
谈谈前四世纪银价的变动
第一期
在1350年及前此数年间,英格兰小麦一夸特的平均价格,大约都被估计为不低于陶衡银四盎斯,陶衡银四盎斯约合现令英币二十先令
以后,似乎逐渐低落到二盎斯,约合现今英币十先令。我们觉得,这一夸特十先令的价格,是十六世纪初叶估定的小麦价格,直到1570年,还为这么多
白银及其他一切商品的真正尺度,不是任何一个商品或任何一类商品,而是劳动。这一点我们应当随时牢记
第二期
在从1570年左右到1640年左右这大约七十年的时期里,白银价值和谷物价值的比例,按完全相反的方向变动。
这期间,银的真实价值下降了,换言之,它所能换得的劳动量,比从前少。谷物的名义价格上升了,从前售价是每夸特二盎斯银,约合今币十先今,这时售价是每夸特六盘斯或八盎斯银,约合今币三十先令或四十先令。
自美洲发现以来,一直到现今,其银矿出产物的市场,都在逐渐扩大
第一,欧洲市场已逐渐扩大
第二,美洲本地,是它的银矿产物的新市场
第三,东印度为美洲银矿产物的另一市场
为供给如此广大的市场,每年由各矿山掘取的银量,不但要足够供应一切繁荣国家不断增加的铸币需求和器皿需求,还必须足够弥补一切用银国家银币银器皿的不断毁损和消磨
金银价值比例的变动
美洲矿山发现以前,欧洲各造币厂规定纯金对纯银的价值比例,为一比十只至一比十二。即一盎斯纯金被认为值十盎斯乃至十二盎斯的纯银
到前世纪中叶,其比例改变为一比十四乃至一比十五,即一盎斯纯金被认为值十四盎斯乃至十五盎斯的纯银
金银两金属的真实价值,换言之,它们所能购得的劳动量,虽一同下落,但银比金落得更低
怀疑银价仍在继续跌落的根据
欧洲财富日益增加,以及认为由于贵金属量自随财富增加而增加,贵金属价值因此自随贵金属数量增加而减少这个俗见,可能使许多人相信,欧洲市场上金银价值迄今还在跌落。而许多土地原生产物还在逐渐腾贵这个事实,也许使这班人越发确信这种见解
一国随财富增加而增加的贵金属量,绝没有减低其价值的倾向。一切种类的奢侈品和珍奇品,当然都蝟集富国,由于同一原因,金银也自然蝟集富国
除了谷物及其他全靠人类勤劳而生产的各种植物,一切种类的原生产物,如家畜、家禽,如各种猎获物,如地中有用的化石和矿物等,都随社会财富增长和技术改进而自然趋于昂贵,这也是我已经努力说明过的
所只,纵使这些商品能换得比以前多的白银,我们仍不能因此便说,银价实际上已较前低落,换言之,银只能购买比以前少的劳动量。能由此引出的结论只是,这些商品的价格实际上已经提高,换言之,能购得比以前多的劳动量
随着财富的增长和技术的改进,这些商品,不但名义价格上升了,其真实价格也上升了。名义价格的上升,并非银价下落的结果,而是该商品自身具实价值上升的结果
社会进步对三种 原生产物的不同影响
原生产物, 可只分作三类
第一类产物几乎全然 不能由人类劳力使之增加
第一类产物的真实价格可随财富的增长和技术的改进而无限制地上升
大部分稀少特异的鸟类鱼类,各种野禽野兽,各种候鸟,都属于此
第二类产物能适应需耍而增加
第二类产物的真实价格,有时虽可大大上升,但决不能长久超越一定限度
包括那些有用的动植物,当土地未开辟时,自然生产物很多,以致无价值可言,到了耕作进步,就不得不让位给那些更为有利的别种产物
第三类产物虽能由人类勤劳而增加, 但人类勤劳的实效是有限的或靠不住的
在自然倾向上,虽依改良程度的增进而增高,不过在同一改良程度下,其价格有时甚至反而下落,有时保持原状,有时或多或少地上升
要看偶然事变使人类勤劳的努力,在增加此等产物时所收实效如何而定
一国的羊毛或皮革的量,必受该国所维持的牛羊头数的支配;它所能维持的牛羊头数,又必然受该国改良状况及农业性质的支配
羊毛真实价格及名义价格的跌落, 决不是自然的结果,而是暴力和人为的结果
第一,是绝对禁止英格兰羊毛输出的结果
第二,是准许西班牙羊毛免税输入的结果
第三,是只许爱尔兰羊毛输往英格兰,而不得行销他国的结果
由于有这些规定,英格兰羊毛市场,就限于国内,而不能随社会进步,有什么扩张了
不同物品
物贵民苦
当现今食物缺乏时,谷价昂贵,无疑会使一般贫民受苦
但在普通丰年,谷物以普通价格或平均价格出售时,他种原生产物价格的自然上升,不会使贫民感到大痛苦
食盐、肥皂、皮革、麦芽、麦酒等制造品价格因课税而发生的人为的上涨,也许会引起他们更大的痛苦
实际受益
在原料的真实价格没有增高或增高有限的场合,制造品的真实价格,一定会大大低落
近两世纪,物价跌落最显著的要算那些以贱金属为原料的制造品了。前世纪中叶需二十余镑才能购得的手表,现在恐怕有二十先令就可购得
也许以贱金属为材料的这种种制造业,比一切其他制造业都更适宜于进行分工,更可进行机械改良。其制造品价格的特别低廉,当无足怪
受益较少
在近两世纪中,毛织业制造品,没有何等显著的跌价。反之,最上等毛织物价格,在这二十五年乃至三十年间,和其品质比较,却上涨了一些
即使假定品质相等,最上等呢的货币价格,自十五世纪末叶以来,亦显有跌落,何况今日最上等呢的质量,可能比当时好得多。至于它的真实价格,则跌落更大
一国所有贵金属量的多寡
并不受该国地理情况如矿山肥瘠的限制。没有矿山的国家,往往拥有大量贵金属
无论什么国家,其所拥有的贵金属的多寡,取决于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取决于该国的购买力,取决于其产业状态,取决于其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
第二,取决于在一定期间内以金银供给世界商场的矿山的肥瘠程度
金银的真实价格,与其他一切奢侈品、非必要品的真实价格一样,多半随该国财富及改良的增进而上升,随该国的贫困与不振而下降
持有多量剩余劳动与食品的国家,和只持有少量剩余劳动与食品的国家比较,在购买一定数量金银时,一定能支付较大数量的劳动与食品
关于银价变动的结论
金银价值的昂贵,仅可证明以此类金属供给世界商场的各矿山的贫瘠,决不能证明金银昂贵国家的贫穷与野蛮
贫国不能象富国购买那么多的金银,也不能对于金银支付那么高的价格。所以,此等金属的价值,在贫国决不会比富国更高
结论
总论
即一切社会状况的改良,都有一种倾向,直接或间接使土地的真实地租上升,使地主的真实财富增大,使地主对他人的劳动或劳动生产物有更大的购买力
改良及耕作的扩大,可直接抬高土地的真实地租
社会真实财富的增加,社会所属用的有用劳动量的增加,都有间按提高土地真实地租的倾向
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或者说,年产物的全部价格,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
这三部分,构成三个阶级人民的收入,即以地租为生、以工资为生和以利润为生这三种人的收入
三阶级,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一切其他阶级的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这三大阶级的收入
第一阶级
地主阶级的利益,是和社会一般利益密切相关,不可分离的。凡是促进社会一般利益的,亦必促进地主利益,凡是妨害社会一般利益的,亦必妨害地主利益。
地主在关于商业及政治问题的公众集议上,为本阶级的利益打算,决不会贻误国家,至少,在他们对本阶级利益具有相当知识的场合是如此
但实际上,他们往往缺乏这种知识。他们在上述三阶级中,算是一个特殊阶级。他们不用劳力,不用劳心,更用不着任何计划与打算,就自然可以取得收入。
这一阶级所处的安乐稳定地位,使他们自然流于懒惰。懒惰不但使他们无知,并使他们不能用脑筋来预测和了解一切国家规章的后果
第二阶级
靠工资过活的阶级的利益,也同样与社会利益密切相关
当社会的真实财富处于不增不减的状态时,劳动者的工资马上就会低落,只够他们赡养家庭,维持种类
在衰退的社会中却要蒙受任何阶级所经验不到的痛苦。但是,劳动者的利益,虽与社会一般利益密切相关,但他们没有了解一般社会利益的能力,更没有能力理解本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他们的状况,不能让他们有接受各方必要消息的时间,即使有此时间,他们的教育和习惯,也不能使他们对任何消息作出适当的判断
第三个阶级
劳动者的雇主即靠利润为生的人,构成第三个阶级
推动社会大部分有用劳动活动的,正是为追求利润而使用的资本
资本使用者的规划和设计,支配指导着劳动者的一切最重要动作
因为他们最富裕,所以最为社会所尊敬。他们终日从事规划与设计,自比大部分乡绅具有更敏锐的理解力
利润率在富国自然低,在贫国自然高,而在迅速趋于没落的国家最高
其实,不论在哪一种商业或制造业上,商人的利益在若干方面往往和公众利益不同,有时甚或相反。扩张市场,缩小竞争,无疑是一般商人的利益。可是前者虽然往往对于公众有利,后者却总是和公众利益相反
一般地说,他们的利益,在于欺骗公众,甚至在于压迫公众
论分工的原由
人们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并不象我们所成觉的那么大
我们壮年时在不同职业上表现出来的极不相同的才能,在多数场合,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地主的地租、农业家的利润和劳动者的工资
一切以赋税为来源的收入,一切俸金、恩恤金和各种年金,归根到底都是来自这三个根本的收入源泉,都直接间接以劳动工资、资本利润或土地地租支出。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垄断价格,在各个时期,都是可能得到的最高价格
垄断价格,在各个时期,都是能向买者榨取的最高价格,或者是想象中买者愿支付的最高价格
自由竞事的价格,虽不是在各个时期,但在长期间内,却是可能有的最低价格
自然价格或自由竞争的价格,却是卖者一般能接受的最低价格,也就是他能够继续营业的最低价格
以下四章内容
什么情况自然而然地决定工资率,而这些情况,又怎样受社会的贫富、进步退步或停滞的影响
什么情况自然而然地决定利润率,而这些情况,又怎样受上述社会状况的变动的影响
支配下面要说的比例
货币工资与货币利润虽因劳动及资本的用途不同而大不相同
各种劳动用途的货币工资和各种资本用途的货币利润似乎都有一定的比例
什么情况支配土地地租,并使一切土地生产物的真实价格或是上升或是下降
论劳动工资
劳动者独享全部劳动生产物的这种原始状态,一到有了土地私有和资本累积,就宣告终结了
地主的地租,便成为要以用在土地上的劳动的生产物中扣除的第一个项目
北美虽没有英格兰那样富裕,但比英格兰更繁荣,并以大得多的速度增加财富
一国繁荣最明确的标识,就是居民人数的增加
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新居民的不断移入,而是人口的迅速繁殖
马哥孛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发展程度
中国下层人民的贫困程度,远远超过欧洲最贫乏国民的贫困程度
不是在社会达到绝顶富裕的时候,而是在社会处于进步状态并日益富裕的时候,贫穷劳动者,即大多数人民,似乎最幸福、最安乐
在社会静止状态下,境遇是艰难的;在退步状态下,是困苦的。
进步状态实是社会各阶级快乐旺盛的状态。
静止状态是呆滞的状态,而退步状态则是悲惨的状态
充足的劳动报酬,鼓励普通人民增殖,因而鼓励他们勤勉
论资本利润
资本利润的增减,与劳动工资的增减,同样取决于社会财富的增减
利润,不但要受他所经营的那些商品价格的变动的影响,而且要受他的竞争者和顾客运气的好坏、商品在海陆运输上甚或在库房内所可能遭遇的许许多多意外事故的影响
我们要相当准确地确定往昔或现今的资本平均利润,虽不可能,但我们可以货币的利息上略知其梗概
在使用货币所获较多的地方,对于货币的使用,通常支付较多的报酬;在使用货币所获较少的地方,对于货币的使用,通常支付较少的报酬
一国内资本的一般利润,必定随着其市场的一般利息率的变动而变 动。利息率下落,利润必随着下落;利息率上升,利润必随着上升
没有充分资本来雇用全体劳动者的偏僻地方,一般人民为获得职业而相互竞争,于是劳动工资降落,而资本利润增高
利润减少,乃是商业繁盛的自然结果,或是所投资本比以前更多的自然结果。
中国
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末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
在富者或大资本家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安全,而贫者或小资本家不但不能安全,而且随时都可能被下级官吏借口执行法律而强加掠夺的国家,国内所经营的各种行业,都不能按照各种行业的性质和范围所能容纳的程度,投下足够多的资本
在各种行业上,压迫贫者,必然使富者的垄断成为制度。富者垄断行业,就能获有极大利润
中国的普通利息率,据说是百分之十二,而资本的普通利润,必须足够担负这样高的利息
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 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起因于职业本身性质的不均等
第一,劳动工资因业务有难易、有污洁、有尊卑而不相同
第二,劳动工资,因业务学习有难易、学费有多寡而不相同
第三,各种职业的劳动工资因业务安定不安定而不相同
第四,劳动的工资,因劳动者所须负担的责任的大小而不相同
第五,各种职业的劳动工资,随取得资格可能性的大小而不相同
五种主要情况
第一,职业本身有愉快的有不愉快的;
第二,职业学习有难有易,学费有多有少
第三,工作有安定的有不安定的;
第四,职业所须担负的责任有重有轻;
第五,成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第二节起因于欧洲政策的不均等
欧洲政策主要是依以下三种方式促成这样的不均等的
第一,限制某些职业中的竞争人数,使共少于原来愿意加入这些职业的人数
二,增加另一些职业上的竞争,使超越自然的限度
第三,不让劳动和资本自由活动,使它们不能由一职业转移到其他职业,不能由一地方转移到其他地方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
一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
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
财产对他直接提供的权力,是购买力,是对于当时市场上各种劳动或各种劳动生产物的支配权
不论何时何地,凡是难于购得或在取得时需花多量劳动的货物,价必昂贵
谷物地租真实价值的变动,就一世纪一世纪来说,虽比货币地租真实价值的变动少得多
在相隔很远的两个地方,商品的真实价格与货币价格不成正比例
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方,一切物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都成正比例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生专务一业
水运开拓了比陆运所开拓的广大得多的市场,所以从来各种产业的分工改良,自然而然地都开始于沿海沿河一带
古斯巴达人用铁,古罗马人用铜,而一切富裕商业国的国民却使用金银
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
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来满足。于是,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
在一定程度上,一切人都成为商人,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也成为商业社会
不论在任何国家,由于种种不可抗拒的理由,人们似乎都终于决定使用金属而不使用其他货物作为媒介
金属的使用,有两种极大的不便。第一是称量的麻烦;第二是化验的麻烦
进步国家,为避免此种弊害、便利交易、促进各种工商业发达起见,都认为有必要,在通常用以购买货物的一定分量的特定金属上,加盖公印。于是就有了铸币制度和称为造币厂的官衙
就有了铸币制度和称为造币厂的官衙。这种制度的性质,类似麻布呢绒检查官制度
支配商品交换价值
构成一切商品真实价格的,究竟是什么
构成真实价格的各部分,究竟是什么
使商品市场价格或实际价格,有时不能与共自然价格恰相一致的原因何在
论分工
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
第一,劳动者熟练程度的增进,势必增加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常要损失一些时间
第三,利用适当的机械能在什么程度上简化劳动和节省劳动,这必定是大家都知道的,无须举例
简化劳动和节省劳动的那些机械的发明,看来也是起因于分工
名词
劳动生产力的出现、介质、表现及分配
序
两种情况的支配
一国国民运用劳动,是怎样熟练,怎样技巧,怎样有判断力
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究成什么比例
第一篇
名词
劳动生产力的出现、介质、表现及分配
劳动生产力的这种改良的原因,究竟在那里
劳动的生产物,按照什么顺序自然而然地分配给社会上各阶级?
第二篇
名称
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积累资本的原因、过程、价值及用途
有用的生产性劳动者人数,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和推动劳动的资本量的大小及资本用途成比例
讨论资本的性质,逐渐累积资本的方法
资本用途不同,所推动的劳动量亦不相同
第三篇
名称
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什么情况什么背景使人们采用和规定这种政策
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欧洲各国的政策,都比较不利于农村的产业,即农业,而比较有利于城市的产业,即工艺、制造业和商业
有些国家的政策,特别鼓励农村的产业;另一些国家的政策,却特别鼓励城市的产业
第四篇
名称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论国家治理
详细明确地解释这些不同学说,并说明它们在各时代和各国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计划的实行,最初也许是起因于特殊阶级的利益与偏见
计划将如何影响社会全体的福利,他们不曾具有远见,亦不曾加以考虑。可是,这些计划却引起了极不相同的经济学说
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成的, 并说明供应各时代各国民 每年消费的资源, 究竟有什么性质
第五篇
名称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论国家收入及开销
什么是君主或国家的必要费用
哪些部分应该出自社会某特殊阶级或成员负担的特殊赋税
哪些部分应该出自由全社会负担的赋税
所有纳税人的经费是怎样募集
各种募集方法大抵有什么利弊
举债
什么使几乎所有近代各国政府都把收入的一部分,作为担保来举债
这种债务,对于真实财富,换言之,对于社会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