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地理学习笔记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知识点包括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容量、如何解决农民工所面临的问题,希望梳理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这是之前做的思维导图,包括关于生物进化的相关内容,希望喜欢。
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这是之前做的思维导图,希望喜欢
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之前做的思维导图,较简单,希望大家喜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第一章:人口
人口分布
概念
胡焕庸线(即黑河—腾冲线)
规律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低平地区
分布
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东亚
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中南部等地
南亚 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
欧洲西部 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
北美东部 包括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
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
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因素
人文
经济
生产力、历史、文化、交通、政治…
自然
气候
气温、降水、温差、风力、光照、积温
地形、土壤、水源、矿产(提供就业机会)
人口迁移
相关概念
人口迁移: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其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共同构成
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人文: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
自然:环境,资源等
影响
迁移者
优:更多就业机会,更高经济收入
劣:失去原有人际关系
迁入地
优:促进经济增长,减缓老龄化,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劣:增加就业、资源环境压力,影响社会治理
迁出地
优:减轻就业、资源环境压力
劣:加重老龄化,劳动力减少,人才外流
时空特点
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集团性、大规模
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欧洲人口继续迁移至美洲和大洋洲等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国内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前:有计划、有组织
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改革开放后:农村向城镇,内陆向沿海,不发达向发达
人口容量
自然资源:可利用、有经济价值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数值上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不确定性
资源总数不确定,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是不断变化的
相对确定性
但在比较短的一段时期内,经济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在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最主要因素)
←——决定开发数量←—科技发展水平
←——决定消耗数量←—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人口合理容量
相对性
临界性
若某地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则人口与资源基本协调
警戒性
人口控制的目标应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正相关
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负相关
人均消费水平
如何解决农民工所面临的问题?
•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
有利于农民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农民收入
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重点发展中小城镇,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
•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建设新农村
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实施居住证制度,保障居住证持有者享有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
既方便国家管理,又能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政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困难农民工补贴标准
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