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姜夔《齐天乐》
这是一篇关于姜夔《齐天乐》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艺术特点,思想主题,原文内容,文学常识。介绍详细,知识全面,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4-10-01 17:45:51宋代部分
北宋
王宇偁到周邦彦
主题:国政 仕途 闲情逸致(爱情、友情)
南宋
李清照到谢翱
主题:爱国主义 忧国忧时
宋代文体
诗歌
王宇偁《村行》
苏轼《荔枝叹》
散文
欧阳修《朋党论》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词
柳永《雨霖铃》
欧阳修《踏莎行》
小说
宋话本《错斩崔宁》
赋
欧阳修《秋声赋》
苏轼《前赤壁赋》
、、
主要风格
受到花间词派影响 主要写艳情+个人抒情
讲究慢词 风格婉约、雅致 主要为政治抒怀 人生失意
集大成 人工美 讲究音律、章法
代表人物
范仲淹、张先 晏殊、欧阳修、王安石
柳永 苏轼 黄庭坚 秦观 贺铸 晏几道
周邦彦 李清照
词作分期
北宋初期
北宋中期
北宋总结
宋代部分
王宇偁——《村行》、《待漏院记》
柳永——《雨霖铃》、《玉蝴蝶》
范仲淹——《苏幕遮》
张先——《天仙子》
晏殊——《蝶恋花》
梅尧臣——《汝坟贫女》
王宇偁《村行》
文学常识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小畜集》
任黄州刺史,王黄州
创作背景是作者被贬商州
原文内容
七言律诗
紧扣村行
前面叙事,中间写景,末尾抒情
思想主题
秋日山水田野的自然风光和作者游兴 暗喻作者思念故乡、遭贬后的失意之感
以村行为线索
艺术特点
乐景衬哀情:秋天优美景色是乐景,转入乡思是哀情
写景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远近结合;山野田园
以动衬静: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王宇偁《村行》
文学常识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小畜集》
任黄州刺史,王黄州
创作背景是作者被贬商州
原文内容
七言律诗
紧扣村行
前面叙事,中间写景,末尾抒情
思想主题
秋日山水田野的自然风光和作者游兴 暗喻作者思念故乡、遭贬后的失意之感
以村行为线索
艺术特点
乐景衬哀情:秋天优美景色是乐景,转入乡思是哀情
写景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远近结合;山野田园
以动衬静: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王宇偁《待漏院记》
文学常识
漏:漏壶,古代计时工具;
相:辅佐
体现进步政治主张
原文内容
将宰相分为贤、奸两类进行褒贬
规劝宰相应当公正无私,勤政为民 以保国家太平百姓安康
思想主题
由待漏院引发对宰相职责的思考
表现对现实政治的忧虑以及希望清明吏治的政治主张
艺术特点
构思缜密,脉络井然,勤立说——思奸贤——慎作结
正反对比的手法。两类宰相的形象,一奸一贤,对比强烈
语言明白流畅,自由灵活。四言为主、之字收尾, 节奏感韵律感
中心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
柳永《雨霖铃》
文学常识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大量制作慢词
多写男女之情
善写羁旅行役
柳屯田《乐章集》
原文内容
写离情别绪
别前留恋,别时伤感,别后想象
离愁中身世之悲
思想主题
以凄清的秋天为背景,一场难分难舍却又迫不得已的离别 既有离别的痛苦,又有仕途失意、江湖漂泊的感伤
艺术特点
结构上——铺叙层次:围绕“伤离别”来构思
情景关系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虚实相间,以铺叙为主,白庙简章,点染,转折
柳永《玉蝴蝶》
文学常识
“指暮天、空识归航 ”典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原文内容
怀人之作;以秋天为背景
思想主题
描写萧疏凄凉的秋景,抒发对远方故人的思念
艺术特点
结构上,写作者凭阑时所见、所思与所感。“望处”为全篇的结构关键,关联景与情、今与昔、离与合。
手法上,虚实相间,情景交融,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写景渲染秋的萧瑟与人的凄凉,有实有虚; 下片忆旧与抒情,情中有景,空识归航虚景,立尽斜阳实景
范仲淹《苏幕遮》
文学常识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范文正公集》
曾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廷州,防范西夏侵扰
任参知政事,想推行新政,因保守派反对而未果
原文内容
碧云天,黄叶地,为传诵名句
黯乡魂,化用江淹《别赋》
思想主题
通过浓烈壮阔的秋景,抒发相思旅愁。
乡思与柔情表现家将军词人的真性情。
艺术特点
融情于景:上片写景:色彩上画面斑斓,构图上,上下远近,意境开阔;情感上,思乡怀人之情。
下片抒情:黯乡魂化用江淹别赋句意,点出离别,“除非”、“楼高”思乡怀人深切
张先《天仙子》
文学常识
张先,字子野,《张子野词》早年小令与晏殊、欧阳修并称,后因取时调新声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
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 张三影
云破月来花弄影,弄字受到王国维盛赞
原文内容
上片由伤春写到伤别,下片由伤别到伤春;
嘉禾:浙江嘉兴
思想主题
抒发春愁别恨的背后,人到暮年,感伤岁月流逝和人生无定的无奈
艺术特点
内容上,围绕着春愁别恨展开
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叙事写景,突出愁字
手法上,动静结合,用晚春月夜的景象烘托诗人的愁苦与寂寞
语言上,擅长炼字,善用影字
晏殊《蝶恋花》
文学常识
晏殊,字同叔,词多谢诗酒生活闲情逸致,受南唐冯延己影响,风格清新婉转,雍容和雅。与欧阳修并称晏欧,《珠玉词》
原文内容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第一境界
思想主题
深秋怀人之作,通过对深秋景物的描绘和对主人公形象的刻画,表达了离别相思的凄苦以及对所爱之人的深深思念。
艺术特点
1、手法上,运用多种手法表达相思之苦 ①拟人,移情于物, 菊、兰、明月,都带有人的感情 ②对比反衬,“燕双飞”对比“人独上” ③暗示,明月不谙两句既反衬人的离恨苦,又暗示主人公相思无眠。 2、意境上,意境辽阔,感情悲壮,生动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
梅尧臣《汝坟贫女》
文学常识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倡导者之一
与苏舜钦并称苏梅,著有《宛陵先生集》
原文内容
“汝坟”借用诗经旧题(诗经·周南)
更悲惨的故事
思想主题
通过贫女自述其年迈老父被迫征兵横尸荒野,单薄女子无计可施,最后发出无可奈何的痛诉。采用现实手法,揭露官吏胡作非为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强烈现实主义精神。
艺术特点
1、叙事诗,四部分:贫女边走边哭,悲剧气氛;贫女自叙,写郡吏施暴,父女生离死别的惨状;老人僵死壤河的悲惨情景;贫女家破人亡后悲痛欲绝。以女子的口气自述,质朴直白,真实性和亲切感
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心理刻画细腻突出“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心理刻画细腻:贫女欲问又怕问的神情举止。
欧阳修《戏答元珍》
文学常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六一诗话》开创“诗华”新体裁;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导人
原文内容
作于遭贬之后的夷陵(湖北宜昌)令任上,以春天为背景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抒发逆境中自慰之情)
思想主题
表现其政治上受到打击后的迷茫惆怅,贬居荒凉山城的寂寞与乡思。
作者并没有消沉,豁达大度、乐观向上、对前程依然抱有信心
艺术特点
情景交融:暗含被贬荒野、寂寞失意的情绪,与客子思乡相呼应
情感多变:全诗跌宕起伏,情感复杂多变,但总体积极向上。
情感变化:首联低沉,颔联乐观,颈联乡思伤感,尾联豁达
欧阳修《踏莎行》
文学常识
候馆梅残:陆凯给在长安的友人范晔从江南寄梅
草薰风暖摇征辔,从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化出
原文内容
通过写旅人的征途感受,主要表现行者与思妇的离愁别恨
思想主题
上片行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突出渐行渐浓、无以摆脱的离愁
下片写思妇危楼远眺、愁肠寸断的形象
并以: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想象突出离愁之深、相思之苦
艺术特点
暗用典故,富于联想
反衬,描写明媚春景,抒发离愁别恨,以乐景写哀情
化实为虚,将离愁的渐行渐无与春水迢迢不断联系,艺术感染力
递进,翻进一层,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进一步突出离愁之深。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文学常识
施:用于;羁臣:贬谪在外的官员;穷人:使人困厄
原文内容
文章分为三段
1、提出“穷而后工”的观点
介绍梅尧臣的生平,围绕“穷、工”二字展开分为三层
1、写其穷 2、写其诗之工 3、叹其穷而后工 是介绍诗集的形成过程,从侧面衬托其诗之工
序文:作者表达诗学观点,介绍诗集的整理与成书过程,满怀深情地回忆了梅尧臣的生前遭遇,褒扬其为人与为文,并对其不受重用、诗工而人穷的结局表示同情
思想主题
本篇为欧阳修为梅尧臣诗集所作的序,提出“穷而后工”的诗学观
艺术特点
在总结以往文学创作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梅尧臣的人生经历,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诗学观。此诗学观揭示了创作与人生的关系。与司马迁“发愤著书”,韩愈“不平则鸣”一脉相承,具有普遍的诗学意义。
欧阳修《秋声赋》
文学常识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商对应秋”
名句: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原文内容
文赋;多年的政治斗争使他看透宦海的险恶,产生了厌倦之情;开始步入老年,人生迟暮之感渐渐滋长,本文是作者进行人生反思的结果。既追求超脱也不免带有消极保守成分。
思想主题
由凄切秋声如比反复渲染,又从自然界有声之秋转写人世间无声之秋,最后揭出“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主旨。
艺术特点
为突出秋威,从多方面描写秋声: 1、听觉视觉角度描写秋声;描摹秋天的形状侧面烘托秋声; 2、用比喻(借喻、明喻——风雨声,波涛、金铁、行军)反复形容秋声 3、用主客对话的结构方式、骈散结合的语言
欧阳修《朋党论》
文学常识
及黄巾贼起出自《后汉书》
原文内容
提出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
对比手法论证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区别
君王能否辨别君子与小人,能否用君子之朋,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
思想主题
时政性很强的议论文
从正反两面阐明用君子之朋使国兴,杀君子之朋使国亡的道理
艺术特点
对比论证 阐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区别,扣住道和利、真何伪进行对比论证 在论及君王的态度时,,从辨和不辨、用和退、国家兴亡等方面分析利弊得失
举例论证 列举大量事实来证明观点
尧时四凶和八元八恺,舜时皋陶等二十二贤,商纣王、周武王的故事‘
东汉桓、灵帝时帝党锢之祸,晚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清流之士的史实
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文学常识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为欧阳修所称赞,荐之朝廷;《嘉佑集》
是唐宋八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简劲老练,雄奇俊伟,以策论简章,有战国纵横家风采
原文内容
本文是作者闭门苦读十载,再游京城时写给欧阳修的求见信
思想主题
信中赞美欧阳修的文章,表达了对他的仰慕之情, 希望得到欧阳修的举荐,也是一篇优秀的文艺评论
艺术特点
结构严谨而巧妙;叙述诸君子的离合、自己的求道未成,引出欧阳修; 评论孟子、韩愈的文章,赞美欧文;进行自我介绍
语言上:语言生动形象,具有高度概括力
王安石《明妃曲》
文学常识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王荆公,临川人
《临川先生文集》,任宰相后大力推行新法
为文讲究实用,散文笔锋犀利,说理深透,唐宋八大家之一
原文内容
写昭君出宫的外在形象,出塞后心理活动,重点昭君思念故国之情
明妃:既王昭君,君王,汉元帝;《明妃曲》史事见《后汉书》
思想主题
咏史诗,由王昭君推想到历朝宫中女子寂寞凄凉的共同命运
通过特定的历史人物事件 揭示了更为深刻隽永的人生悲剧主题抒发作者的悲悯之情
艺术特点
刻画昭君人物形象
非凡美貌的描摹
情感的渲染
不仅写出身世之苦,更多渲染人物的爱国思乡之情
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文学常识
曾巩,字子固,学者称南丰先生,著有《元丰类稿》
是欧阳修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积极支持者
曾整理《战国策》《说苑》《新序》《李太白集》等古籍图书
古文风格接近欧阳修,雍容平易。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原文内容
本文属于呈给皇上的目录序,实际是一篇议论文
思想主题
从正统儒家思想出发,批判刘向为战国游士好用谋诈做辩护的观点
艺术特点
结构上:有破而立,正反相形
正面论述与批驳紧密结合,集中围绕刘向的观点展开论证:
论述孔孟之道——批判战国游士、刘向——整理战国策当反面教材
手法上:多用设问和反诘
增强批驳的凌厉的语气,说理透彻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文学常识
千里句:化用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韩擒虎、张丽华典故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警世伤时,化用杜牧《泊秦淮》
原文内容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绝唱《怀古词》
思想主题
以六朝的盛衰为抒情背景,通过对六朝君主追逐繁华,相继上演一出出荒淫误国悲剧的历史沉思,针砭时事,警惕当朝吸取历史教训,表现了一位政治家居安思危的眼光和胸怀
艺术特点
上片写:登临远眺所见之景;下片:念往昔,转入怀古
意境阔大,句法借用前人诗句
角度上写景注意视角和层次的转换变化,笔法灵活多变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文学常识
从容指固,立定大计,决定立为皇帝的是宋英宗
况乎天理之溟漠,溟漠指渺茫
原文内容
对欧阳修去世表达悼念,称颂欧阳修文学政治成就,抒发仰慕之情
思想主题
这篇祭文赞颂了欧阳修的政治和文学成就,对其一生做了崇高的评价,表达了深切真挚的悼念之情
艺术特点
语言上,用句精炼,,准确概括欧阳修一生的成就。如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学术之精微等
形式上,以散句为主,又运骈入散。
修辞上,生动生动形象比喻使说理富于感性色彩
晏几道《临江仙》
文学常识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人
词多感伤之作,工于言情,风格接近花间词
与父晏殊并称,二晏,著有《小山词》
原文内容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唐五代翁宏《春残》的诗句
思想主题
通过追忆与钟情女子(年轻歌女小蘋)的欢娱生活,传达出自己苦恋不忘的凄凉之感,也蕴含着对人世间美好事物一去不复返的惆怅
艺术特点
以实写虚,通过具体景物表现内心幽隐情愫
写春恨不写具体情事,用景物出之;写相思不直接说思念
而说明月仍在,却是曾照,依依不尽的相思之情
以景结情、意在言外的效果
苏轼《荔枝叹》
文学常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原文内容
写汉唐时期传送荔枝的紧急情景;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
由进贡荔枝联想到当世进贡各种名产的弊政
思想主题
七言古诗,通过汉唐向朝廷进贡荔枝给人民造成的苦难,揭露了权贵的穷奢极欲和弊政,表现了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和期盼良政的愿望。
艺术特点
手法上,虚实结合,一系列生动的场景描写,如写传送荔枝急如星火,送荔枝的灾难性后果,唐代马嵬坡事变
内容上,用尖锐深刻的议论批评来显示题旨。
苏轼《江城子》
文学常识
这是一首悼亡词,为悼念作者原配妻子王弗所作
原文内容
对亡妻的思念刻骨铭心、跨越生死
思想主题
表现对爱妻深情思念的同时,也流露出仕途多艰的感伤情绪
艺术特点
结构上,以梦贯穿全篇
梦前对亡妻思念,梦中相逢,梦醒后的哀思
内容上,将自己和亡妻时而合写,时而分写的抒情手法
手法上,白描取胜的特色
苏轼《卜算子》
文学常识
幽人:指隐居之人,苏轼自指,出自,周易,履卦
暗示被贬黄州、形同罪人的身份处境
原文内容
咏物词,上片写月夜之景,下片承孤鸿展开具体形象描绘
思想主题
以孤鸿自喻,表现了在经历乌台诗案的政治挫折后内心的孤独彷徨,以及不随流俗,耿介不群的高洁品格。
艺术特点
善用比兴,言在此而意在彼
物,人合写,写孤鸿既是写幽人,实既写出了作者在初到黄州时的心境和心态
具有,寓意高远,用笔空灵。的艺术特点
苏轼《念奴娇》
文学常识
强虏:强大的敌军,指曹操的军队。周郎:周瑜
原文内容
怀古词;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之后
思想主题
反思人生,追求对现实处境的超越,有对残酷党争的鄙弃
有对宦游生涯的厌倦,有摆脱名缰利锁的强烈愿望
有对忧患心情的自我消解,对心灵创伤的抚慰、对精神解脱的向往
艺术特点
复杂的情感内容和借宾定主的艺术手法
上片写赤壁之景,下片扣怀古之题
借宾定主的的艺术手法
豪放和清旷的风格
苏轼《前赤壁赋》
文学常识
既往,是指农历十六日,基本心理状态是旷达,写作地点黄州
原文内容
从泛游大江之乐写起,转到顾念人生之悲,再复归精神解脱的愉悦,再悲、乐转换之中,提出了人生意义何在这样一个哲理问题
思想主题
苏轼被贬黄州之后,坎坷的经历、艰难的处境、复杂的心态等因素
作者身处逆境,却能忘却一时得失、力求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艺术特点
构思上:主客问答手法表现内心矛盾斗争
情感上:形象性、情感性和哲理性相统一
语言上:大量运用排比和对偶,时骈时散,行文自然
用了赋家,主客问答的表现手法。代表了作者内心的矛盾斗争,借客之口宣泄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感慨;借主之口表达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
因景生情,借景寓理,江水、清风、明月意象贯穿全文,形象性、情感性和哲理性三者统一,使文章充盈着诗情画意和理趣之美。
文章的体裁是文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运用大量对比和对偶,疏密有致,舒卷自如。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文学常识
焄蒿凄怆:语出《礼记·祭义》,形容人们悲伤的祭悼韩愈
勇夺三军之帅:唐穆宗时镇州发生兵变,韩愈奉命前往宣抚,终使叛军归顺。《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原文内容
第二段赞颂韩愈在儒学和文学上的历史功绩
思想主题
作者厉叙韩愈一生的文章和功业,既慨叹其坎坷遭遇,又赞颂其政绩和气节,终归本于善养浩然之气
艺术特点
本文文旭、议结合;句式工整。文末的的歌词是一首七言古诗i
一是想象瑰丽,把韩愈神化,以表达其歌颂礼赞之情
二是句句用韵,音节浏亮,合于祭文之体
苏轼《答谢民师书》
文学常识
本文虽是书信体,但可以看成是苏轼的一篇文论
原文内容
文章的重点是阐述自己关于文学问题的见解
思想主题
讨论了创作中物言意三者的关系、
提倡,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的自然文风
反对故为艰深,符合文学创作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基本规律
艺术特点
多处运用比喻,使说理深入浅出
如以行云流水 喻文风的自然,以 系风捕影喻把握创作契机,以雕虫篆刻 喻写作小技,以精金美玉 喻文章精妙
结构和语言符合书信体文章的要求
苏辙《上述密韩太尉书》
文学常识
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
文章汪洋淡泊,以策论见长,栾城集
原文内容
一封书信——求职信
思想主题
以养气为理由,求见当朝大臣韩琦
作家的生活阅历 胸襟修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艺术特点
结构上,以养气一意贯穿首尾
构思上,有言在彼而意在此的特点
立意上,立意高远 表达纡徐婉曲
黄庭坚《登快阁》
文学常识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苏门四学士之一,《山谷集》强调无一字无来处,风格奇崛,为江西诗派开创者
原文内容
作者趁闲登临快阁,心胸顿觉开阔:弄:吹奏
首联入题,从登阁的时间和心境写起,表明为求快意。故寻快事,登快阁,其中隐含厌倦官务的情绪。
颔联写景,承上“晚晴”二字写登快阁所见,从景物中求得快意。
颈联抒情,士无知音,借酒浇愁,透射出兀傲不群的性格
尾联述志,面对无线美景,弃官归隐之心油然而生
思想主题
七言律诗,作者倾诉了自己失意苦闷与适意忘机互相交杂的心情,向往精神洒脱、没有猜忌的生活,也透露出对现实景况的不满情绪。
艺术特点
围绕“快”字生发的构思特点
用典与炼字方面颇见功力
黄庭坚《寄黄几复》
文学常识
我居句:《左传·僖公四年》
寄雁传书:《汉书·苏武传》 雁足传书的典故
四立壁:《史记·司马相如转》 形容家中贫穷 一无所有
治病不蕲三折肱:称赞黄几复有政治才能
《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骨为良医。”这里以治病喻治国
原文内容
黄庭坚与黄几复是少年知交,此时都漂泊天涯,音讯难通,故使诗人产生同病相怜的感慨。
思想主题
诗中回忆两人十年的交往,称赞了好友的才华和政绩,其实也可看成是诗人的夫子自道
艺术特点
善用典故,又能化故为新。北海南海、寄雁传书、四立壁、三折肱
哀景与乐景对照。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秦观《踏莎行》
文学常识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 苏门四学士之一,婉约派。著有《淮海词》 金风玉露:秋风白露,指秋天
原文内容
上片雾失楼台三句,表面写旅舍所见朦胧凄迷之景,其实已暗寓前路茫茫的身世之感。下片 驿寄梅花,三句转入抒发思乡怀归之情
思想主题
集中抒发了作者栖身贬所驿馆,孤寂思乡又无法排遣的内心痛苦和绝望
艺术特点
善用象征,托景寓意,使词作含蕴深厚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为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之典型例证。(王国维,人间词话)
寄寓着作者前途茫茫、面对政治风波彷徨失意的心情
郴江 两句,又借眼前蜿蜒曲折的郴江,喻指自己远谪离乡的不幸命运
秦观《鹊桥仙》
文学常识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婉约派代表词人。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著有《淮海词》
原文内容
七夕词,但能自出机杼,化故为新
思想主题
这首七夕词虽然也运用这一题材(歌咏牛郎织女的故事)但能自出机杼,化故为新,一反相思离别的缠绵感伤,提出,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新颖见解,这在古代同类作品中殊不多见
艺术特点
以议论入词;象征手法。将写景、抒情与议论说理熔为一炉。全词以情景辅弼,以议论点明题旨。
贺铸《青玉案》
文学常识
贺铸,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其词风格多样,词采绮丽,音律协美
著有《东山词》又名《东山寓声乐府》
原文内容
联系作者一生怀才不遇,晚年退隐苏州的遭际
思想主题
表面写相思和闲愁情绪,实际有所寄托,既借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用李商隐《锦瑟》的诗意,寄寓自己年华已逝、不为世用的苦闷。
艺术特点
以景结情,运用复合之比抒情
三种比喻性意象来描写闲愁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鹧鸪天》
文学常识
贺铸,字方回,号庆湖遗老。《东山词》 又名《东山寓声乐府》
原文内容
贺铸年近五十时曾闲居苏州三年,其间妻子亡故。贺铸重温旧情,痛定思痛
思想主题
情真意切、哀伤动人悼亡词。将生者与死者合写+赋比兴+反诘.
艺术特点
构思突出:将生者与死者合写,词笔适中关合自己与妻子双方
表现手法:此词将赋与比、兴结合使用,丰富了情感表现的手段
用比:借物喻人,如以 清霜,头白,喻年老,以梧桐半死,鸳鸯失伴喻丧偶,,形象贴切。 原上草,比兴,以草上露干,比喻妻子新丧,以青草离离的荒郊景象引启下面的旧栖、心垅、烘染了思念亡妻的凄凉气氛。
两次用反诘句
周邦彦《兰陵王》
文学常识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著有《片玉集》又名清真集
精通音律,词作风格缜密典丽,长调善于铺叙,讲究格律为北宋婉约派大家,时誉颇高(大晟府)
原文内容
作者长期淹留京城,在京师送客之时,想到自己久客京师,因而沉思往事,满怀凄恻。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主旨句 、作者自称
思想主题
词写渡口送别场景,也流露了厌倦羁旅生活的怅恨。
主旨:通过写送别抒发羁旅之愁
艺术特点
借柳起兴,抒发怀抱
长于铺叙,时空转换
周邦彦《六丑》蔷薇
文学常识
周邦彦咏物词的代表作。 描绘的花卉是蔷薇
原文内容
1、词的上片写蔷薇花谢。首两句典天时人事,“愿春暂留”三句写伤春而生的痛惜留恋之情。
下片写蔷薇花谢后。东园,两句写花谢后景象,静绕 两句写人对花的感情。其章法安排妙在时而说花,时而说人,时而花与人融会一体
思想主题
词题 蔷薇谢后作,咏物既以咏怀,词中借蔷薇花在暮春凋谢的形象,寄托谪作者深沉的身世飘零之感。
艺术特点
构思上,由蔷薇花与羁旅之刃的关系着笔,人与花同命运、相怜惜。花有伤春之怨,人有羁旅之愁
手法上,用迷人写花恋人,用细节点缀写人惜花,都是全词描写特别生动细腻的地方。
李清照《永遇乐》
文学常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又是婉约派大家
别是一家之说 《漱玉词》
原文内容
作于流寓临安之时,题为元宵
思想主题
节序词,借 元宵
抒发深沉的今昔盛衰之感和身世飘零之悲
艺术特点
今昔盛衰对比表现
以 寻常语度入音律 的语言特色
李清照《声声慢》
文学常识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 婉约派大家 著有《漱玉词》
前期词作多写闺情相思 南渡后则侧重表现身世之感与故国之思风格清新自然。论词由 别是一家之说
原文内容
后期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女词人远离家乡 流落南方 丈夫病故 晚景凄凉 连遭国破家亡巨变 可说是度日如年
思想主题
晚年凄凉生活和愁苦心境的艺术写照
艺术特点
层层铺叙的内容层次:借秋景言愁情,打破了上下片的界限 于景物描写上着力,这些景物斗鱼愁情有关
运用叠字的艺术效果:开首运用十四个叠字 寻寻觅觅 写若有所失引起之动作,冷冷清清 写独居孤凄之环境,凄凄惨惨戚戚写难以排遣之悲愁心情,已然愁绪满纸。
当行本色的语言特点:用宋时日常口语写身边事物,眼前情事 改声韵
陈与义《伤春》
文学常识
陈与义,字去非 号简斋 诗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列为江西派三宗之一。著有《简斋集》《无住词》
原文内容
七言律诗。前四句概括当时千钧一发的战局。首联慨叹朝廷没有抗敌良策,致使金兵一路深入。颔联惊呼高宗仓皇出逃,国势危殆。颈联从国势说到自己的深切忧虑,表明心迹。尾联赞扬向子 向廷阁,英勇抗敌的壮举,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态度,在希望中作结
思想主题
通过套用杜甫《伤春五首》忧心国事主题,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表明反对逃跑、坚持抗战的政治态度
艺术特点·
表达上:以叙事为主,高度概括当时的国家大事,在叙事中抒发忧伤情怀
手法上;对比分明 忧心国事与向公抗敌一悲一喜一贬一褒
修辞上:用典:采用前朝故事 典籍词语 前人诗句
陈与义《临江仙》
文学常识
陈与义,字去非 号简斋 诗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列为江西派三宗之一。著有《简斋集》《无住词》
原文内容
金兵南下 北宋灭亡 作者流落南方 艰苦备尝 回忆往事 百感交集
思想主题
借回忆往事抒发吊古伤今的怀抱 追忆往日旧游的地点是洛阳
艺术特点·
构思上空灵笔法
语言上:风格疏快明亮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张元幹《贺新郎》
文学常识
张元幹:芦川居士 《芦川词》
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原文内容
张元幹作此词为之送行,也因此获罪下狱
思想主题
难以抑制的悲愤;慷慨激烈的爱国情怀
吐露了爱国志士之间同气相求的殷殷情意
艺术特点
风格上,悲壮沉郁
语言上,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手法上,用典与比喻象征手法
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文学常识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生平作诗近万首,题材广阔,重明鸟抗金爱国激情,风格多样 以豪迈雄放为主。早年受江西派影响 后自成一家 著有《渭南文集》 《剑南诗稿》
原文内容
作者抚今追昔 心潮难平
思想主题
在诗中抒发了抗金杀敌愿望落空以后无可奈何的心情
逆胡未灭心未平,主旨句
艺术特点
复杂的情感内涵:前四句,情调豪壮,突出自我形象
中间,豪壮转为沉痛,醉狂之态
后面,由沉痛转为悲凉 孤剑鸣响的战斗渴望,与破驿灯暗、风雨打窗的凄凉况味,形成强烈反差,表现作何内心巨大的忧愤。
陆游《书愤》
文学常识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生平作诗近万首,题材广阔,重明鸟抗金爱国激情,风格多样 以豪迈雄放为主。早年受江西派影响 后自成一家 著有《渭南文集》 《剑南诗稿》
原文内容
作者写此诗,年已六十二岁,且罢官已经六年
但此年又被重新启用,再次激起他的满腔壮志豪情
思想主题
题旨是回忆抗敌往事,追思英雄业绩
表达老而弥坚、死而后已的报国情怀。善用对比
艺术特点
对比手法的运用
1、从作者自己的角度看,壮岁的豪迈与而今的衰颓构成对比
2、报国的壮心犹存与自己的年老力不从心构成对比
3、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看,向往诸葛亮的北伐业绩,与朝廷君臣不思进取的现实,构成对比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高度概括力对作者生活经历的提炼,属对工稳,自然流走。
陆游《沈园》
文学常识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生平作诗近万首,题材广阔,重明鸟抗金爱国激情,风格多样 以豪迈雄放为主。早年受江西派影响 后自成一家 著有《渭南文集》 《剑南诗稿》
原文内容
75岁回忆40年前与唐琬的爱情悲剧,故地重游,触景生情
思想主题
表达对唐琬的哀思;内容与情感互为呼应
第一首写往昔、写对方、物是人非的悲伤
第二首侧重写今日写自己,表达对唐琬坚贞不渝的感情;写刻骨铭心的思念
艺术特点
第一首:借景言情,沈园、惊鸿照影
第二首:反衬,用自然景物,柳老不吹绵的无情
《诉衷情》
慷慨的军旅生活与无可奈何的闲居形成鲜明的对比
身心分离所表现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对立背反关系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文学常识
范成大,号石湖居士;田园诗独具一格
与杨万里。陆游、尤褒合称南宋四大家
原文内容
以农村的劳动和农民的喜怒哀乐为中心
思想主题
田园诗,七言绝句
春天万物复苏的农村自然景象,喜悦
夏日江南水乡农民采菱辛苦且要交租,同情
艺术特点
语言通俗而形象鲜明
土膏欲动,描绘春天的生气蓬勃景象
农民的辛苦枯瘦,血指流丹鬼质枯
杨万里《初入淮河》
文学常识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著有《诚斋集》,提倡 活法
原文内容
河水可以相接,欧鹭可以飞越,而宋金却以淮河为界
思想主题
七言绝句,国土被分裂,人民被隔离
表达自己的沉痛之情
艺术特点
手法上,用反衬手法抒情
内容上,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诗材,摄取自然景物表现其情趣
语言上,平易浅近 活泼生新
朱熹《诗集传》
文学常识
朱熹 字元晦 又字仲晦 号晦庵 世称朱文公
南宋著名理学家 程朱学派 代表人物
以文以致用为主,反对浮华 《朱文公文集》
原文内容
诗歌是人们表达感情需求受到外界触动的产物
诗歌具有以诗化下 以诗刺上的教化功能
风雅颂的不同在于是不同性质的乐歌
学诗途径是以把握基本精神为主,章句 训诂 涵咏为辅
思想主题
以宋代理学为背景,突破了汉儒旧说,有新的解读
有重要学术价值,也贯串谪浓厚的封建伦理观念
艺术特点
逻辑性强 采用问答式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文学常识
张孝祥,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气势豪迈,上继东坡,下开稼轩
豪放派重要词人,著有《于湖先生长短句》
原文内容
中秋词作者的自然人格魅力使词格外动人心弦。遭遇困蹇却光明磊落甚至能驱遣天地万物,自我抒情形象因此战局了画面中心,充塞天地之间
思想主题
通过月夜泛舟洞庭,描绘自然景象的浩渺开阔,作者自我人格的超拔高洁
艺术特点
内容上,物镜与心境高度融合 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展现出空灵晶莹的奇妙境界
上片,侧重描绘物境。作者有意突出洞庭湖水天辉映、上下通明的澄澈意境,以形象手段传达感悟到的心物交融、天人同化的美妙体验
下片着重表现超拔高洁、处变不惊的心境
尽挹西江, 三句极尽想象之能事,写来气概豪纵,笔墨淋漓,把全篇感情推向高潮
手法上,多处用典,化用前人成句
辛弃疾《木兰花慢》
文学常识
辛弃疾,字幼安 号稼轩居士《稼轩长短句》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
为苏轼之后的豪放词代表作家,并称苏辛
原文内容
上片侧重天上
下片侧重海底,次第展开关于月的种种想象
围绕 送月 之意,辅之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月亮的各种神话传说
思想主题
中秋咏月词,得之于作者酒后的突发奇想
艺术特点
构思上,想象奇特丰富 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月的各种神话传说
构筑起一个罕见的奇丽境界
结构上 词采用天问 体
以送月为脉络 打通上下片词意,一口气连续发问
辛弃疾《摸鱼儿》
文学常识
辛弃疾,字幼安 号稼轩居士《稼轩长短句》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
为苏轼之后的豪放词代表作家,并称苏辛
原文内容
思想主题
此词借春愁、闺怨表达对国事危殆的忧惧和壮志难酬的悲情
据说由于 词意殊怨,宋孝宗 见此词 颇不悦,也可见其有明显的政治寓意
内容结构:开合跌宕 上片伤春 下片闺怨,词中意思有多层转折结句 写残春景象 景中寓情 收束全词
艺术特点
本篇用传统比兴手法 融贯全篇
辛弃疾《贺新郎》
文学常识
辛弃疾,字幼安 号稼轩居士《稼轩长短句》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
为苏轼之后的豪放词代表作家,并称苏辛
原文内容
词人与陈同甫一见如故 ,同游鹅湖,共议恢复大计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道死心如铁 立志北伐
思想主题
分别后,他表明抗金复国主题
将一腔忠愤之志、报国之意 倾泻而出
艺术特点
沉郁中见豪壮的风格,善于用典,句式与押韵
典故:陈登 陈遵 伯乐 郭隗 祖 女娲
辛弃疾《沁园春》
文学常识
辛弃疾,字幼安 号稼轩居士《稼轩长短句》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
为苏轼之后的豪放词代表作家,并称苏辛
原文内容
思想主题
作者罢官闲居于上饶 写上饶灵山 江西景致 但其中折射出作者非凡的胸襟和自我慰藉的心理 上片写景 由远及近 下片借群山抒怀 借谢家子弟 司马相如 太史公等名人的风度,比喻山的风貌和精神气质
艺术特点
写景方面,不写山水的具体形态,而善于传达其精神风貌
作者把强烈的主观感情投射道自然景物上面 有了人的见解 修养胸襟学问
有我之境
比喻比拟山峰的种种美感特征
作者人格之美的写照
辛弃疾《青玉案》
文学常识
辛弃疾,字幼安 号稼轩居士《稼轩长短句》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
为苏轼之后的豪放词代表作家,并称苏辛
原文内容
思想主题
将词中美人形象看成作者自画像,词作表现了虽政治失意而不改其节的品质
铺写都城元夕盛况,同时借美人蓦然出现 表达一种追求美好境界的情怀
艺术特点
元宵 +前后对比+反差陪衬+成功第三种境界+借美人追求美好境界
刘过《沁园春》
文学常识
刘过,字改之 号龙洲道人 曾为陆游 辛弃疾赏识
原文内容
通篇设计了与三个著名古人白居易、林逋、苏轼的对话 对话又由三人歌咏西湖的著名诗句组成
思想主题
以戏谑调笑的口吻,借婉拒稼轩辛弃疾的邀请 表达的文人之间交往的豪迈意气 和游赏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艺术特点
词的取材和写法都十分新颖
改成散文句式
姜夔《扬州慢》
文学常识
姜夔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白石道人歌曲》
与张炎并称 “姜张” 词更著名 能自度曲
为词格调高雅清空峭拔 对南宋风雅词派甚有影响
原文内容
上片 写初到扬州的现实见闻
下片 重在抒发个人感怀
承上启下 托杜牧以写己情
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景中寓哀时伤乱之情
思想主题
想到扬州过去繁华 目睹今日荒凉 黍离之感 油然而生
对金兵战争暴行的谴责 也有青年人美好理想遭到打击的心灵震动
艺术特点
以景现情 化景物为情思
感慨今昔 表达黍离之悲
化用前人诗句 杜牧
姜夔《齐天乐》
文学常识
姜夔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白石道人歌曲》
与张炎并称 “姜张” 词更著名 能自度曲
为词格调高雅清空峭拔 对南宋风雅词派甚有影响
原文内容
借咏蟋蟀 写出人间种种愁绪
思想主题
咏物词:用庚信典故 触动内心的家国之痛
讽喻现实 对南宋斗蟋蟀此种玩物丧志的奢侈挥霍风气表示非议
艺术特点
结构上 章法精粹 组织严密
内容上 刻画精巧
愁 这是全词情感基调 从户内过渡到户外 侧笔写蟋蟀声之愁苦
姜夔《齐天乐》
文学常识
姜夔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白石道人歌曲》
与张炎并称 “姜张” 词更著名 能自度曲
为词格调高雅清空峭拔 对南宋风雅词派甚有影响
原文内容
借咏蟋蟀 写出人间种种愁绪
思想主题
咏物词:用庚信典故 触动内心的家国之痛
讽喻现实 对南宋斗蟋蟀此种玩物丧志的奢侈挥霍风气表示非议
艺术特点
结构上 章法精粹 组织严密
内容上 刻画精巧
愁 这是全词情感基调 从户内过渡到户外 侧笔写蟋蟀声之愁苦
姜夔《点绛唇》
文学常识
姜夔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白石道人歌曲》
与张炎并称 “姜张” 词更著名 能自度曲
为词格调高雅清空峭拔 对南宋风雅词派甚有影响
原文内容
思想主题
在既景怀古中,流露了潇洒出尘的隐逸情怀
希慕晚唐江湖散人 陆龟蒙 隐逸人格
上片写眼前所见之景 下片申言怀古之意
艺术特点
续写笔法 呈现清空意境
移情于物 用拟人手法表现景物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