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孔子快五十岁时,阳虎失败。不久,孔子出任中都宰;一年内擢升为司空,接着升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时,孔子担任总管会议礼仪的“相”,代理过短时间的宰相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明德慎罚、德主刑辅、以德育人,主张通过道德教化实现天下太平、民富国强、国泰民安的理想目标。
在世界观上,他主张构建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初级阶段是“天下有道的小康社会”)
在人生观上,他主张人人都成为品德高尚的君子,不做品行低劣的小人。
在价值观上,他主张“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然后取”。
他以别人的忧愁为忧愁,以别人的悲哀为悲哀,以别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别人的幸福为幸福在思想上 ,他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和社会功能 ,主张“ 教之”。
孔子是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位居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品德、思想、精神、人格、学识、智慧、才能、理论等方面在中国古代史上是无可比拟的
《论语》中蕴涵的人文文化、社交文化、礼仪文化、教育文化、音乐文化、体育文化、卫生文化、养生文化、企业文化、管理文化、营销文化,对东南亚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