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内科学-肠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常继发于肺结核。梳理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
这是一篇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定义,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分类。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
正常足月儿(normal term infant)是指 37 周≤胎龄<42 周,2 500g≤出生体重≤4 000g,无畸形或疾 病的活产婴儿。早产儿(preterm infant)又称未成熟儿(premature infant)。
慢性肾衰竭CRF:慢性肾脏病引起的 GFR 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汇总了尿毒症症状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与治疗等详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内科学-肠结核
定义
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常继发于肺 结核
病因 发病机制
结核分枝杆菌引起
人型
牛型
好发于回盲部
肠内容物在回盲部停留,增加局部黏膜的感染机会
回盲部富有淋巴组织,细菌易侵犯淋巴组织
病理
溃疡型
充血、水肿——干酪样坏死——边缘不规则、深浅不一溃疡
累及周围腹膜或邻近肠系膜淋巴结——局限性结核性腹膜炎、淋巴结结核
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急性穿孔、慢性穿孔形成腹腔脓肿或肠瘘少见
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肠管狭窄
闭塞性动脉内膜炎——较少发生大出血
增生型
大量结核肉芽肿和纤维组织增生——局部肠壁增厚、僵硬
瘤样肿块突入肠腔
肠腔狭窄,引起梗阻
混合型
临床表现
腹痛
右下腹或脐周,间歇发作,餐后加重,常伴腹鸣,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
大便习惯改变
溃疡型肠结核——腹泻,大便呈糊样,不伴里急后重,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
增生型肠结核——便秘
可有出血
腹部肿块
右下腹,质中、较固定、轻至中度压痛,多见于增生型肠结核
溃疡型——病变肠段和周围肠段、肠系膜淋巴结粘连形成腹块
全身症状、肠外结核表现
溃疡型肠结核——结核毒血症症状(长期不规则低热、盗汗、 消瘦、贫血、乏力和食欲缺乏)
活动性肠外结核——弛张热或稽留热
并发症
肠梗阻
结核性腹膜炎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沉加快
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或γ- 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
影像学检查
X 线钡剂激惹征——钡剂于病变肠段排空增快,充盈不佳,在病变的上、下肠段钡剂充盈良好
肠黏膜呈结节状改变,肠腔变窄、肠段缩短变形、回肠盲肠正常角度消失
腹腔淋巴结中央坏死或钙化
结肠镜
黏膜充血水肿、环形溃疡、回盲瓣固定开放、炎性息肉及肠腔狭窄
病灶处活检——肉芽肿、干酪样坏死或抗酸杆菌——可确诊
诊断
以下应考虑
①中青年病人有肠外结核
②有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右下腹压痛、腹块或原因不明的肠梗阻,伴有发热、盗汗等结核毒血症症状
③X 线钡剂检查发现激惹征或其他影像学提示溃疡、肠管变形和肠腔狭窄等征象
④结肠镜检查发现主要位于回盲部的炎症、溃疡、炎性息肉或肠腔狭窄
⑤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或γ- 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
肠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发现干酪样肉芽肿,具确诊意义
抗结核治疗 2~6周症状明显改善,2~3个月后肠镜检查病变 明显改善或好转——肠结核的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克罗恩病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
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
腹膜后和肠系膜淋巴结显著肿大,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协助诊断
阿米巴病或血吸虫病性肉芽肿
既往有感染史,脓血便常见,粪便常规或孵化检查可发现相 关病原体
结肠镜检查有助鉴别诊断
相应特效治疗有效
右半结肠癌、伤寒、肠放线菌病等
治疗
消除症状、改善全身情况、促使病灶愈合及防治并发症
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腹痛可用抗胆碱药
摄入不足或腹泻严重者应注意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不完全性肠梗阻病人需进行胃肠减压
手术治疗适应证
①完全性肠梗阻或不完全性肠梗阻内科治疗无效
②急性肠穿孔,或慢性肠穿孔瘘管形成经内科治疗而未能闭合
③肠道大量出血经积极抢救不能有效止血
④诊断困难需开腹探查
病人教育
应多休息,避免合并其他感染 加强营养,根据肠道梗阻情况,选择暂时禁饮食或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按时服药,坚持全疗程治疗 定期随访,评价疗效,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预后
取决于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
渗出性阶段,经治疗后可痊愈,预后良好
预防
加强肺结核早期诊断和治疗
重视奶制品和餐具的消毒
讲究日常卫生
增强机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