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二历史第三单元
这是一个关于初二历史第三单元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这是一个关于地理:北方地区的思维导图,本脑图有助于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这是一个关于语文:《昆虫记》名著的思维导图,《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书中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内容。
中国近代史,精确细致的归纳出中国近现代进程中重要的历史节点,更好的辅助我们了解历史,会做历史!适合做复习资料!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的早年革命活动
主要活动
1.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
2.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
3.孙中山回香港,成立香港兴中会,准备发动武装起义,结果泄露失败
4.孙中山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发展革命组织,为革命做准备
兴中会的性质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同盟会创立条件
群众基础: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益高涨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组织基础:各种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领袖基础:孙中山被革命党人认同,成为公认领袖
4个基础目标:推翻清政府统治
同盟会
目的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组织
时间及地点
1905年8月,日本东京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报
《民报》
地位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影响
是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目标,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三民主义
内容
民族
民权
民生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辛亥革命
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liú lí)起义
时间
1906年
领导人
刘道一、蔡绍楠
结果及影响
失败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安庆起义
时间及结果
1907年
徐锡麟
广西起义
孙中山、黄兴
黄花岗起义
时间及结果及特点
1911年4月
影响极大
黄兴
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斗志
武昌起义
时间及组织
1911年
文学社与共进会
经过(过程)
1.谋划起义
2.计划泄露
3.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先起义
4.夺取军械库,驻守城外炮兵入城
5.进攻总督衙门
6.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7.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结果
1.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
2.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评价
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华民族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性质 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任务未完成
成功
推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宣告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拉开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打开进步潮流
给予教训
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中华民国的建立
背景
1.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2.决定在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
都城及标志
南京
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意义及性质
意义
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性质
中华民族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交涉,力图通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共和
2.孙中山表示,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兴辞职,并推选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临时政府迁去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及制造机构
1912年3月11日
参议院
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2.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3.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4.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院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兵负起责任,司法独立等
概括:主权社会、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性质及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二次革命
1.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2.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 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优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
3.1913年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伤亡
4.袁世凯本想以重金收买宋教仁,但宋教仁不为所动
原因
“宋案”的发生
结果及原因
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
1.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
2.没有组织发动人民群众
3.北洋实力强,列强支持袁世凯
袁世凯复辟帝制
准备工作
1.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
2.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3.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二十一条主要内容
1.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2.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利
3.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4.聘用日本人为顾问
护国战争
开始
梁启超与他的学生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经过
复辟行径不得人心,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
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护国战争结束
军阀割据
北洋军阀分裂
主要军阀
1.直系军阀
控制江苏、江西、湖北
2.皖系军阀
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
3.奉系军阀
盘踞东北
4.滇(diān)系军阀
云南、贵州
5.桂系军阀
广东、广西
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