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国际金融知识汇总
包含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外汇管理及其效率分析、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金融全球化下的国际协调与合作、汇率基础理论等。
编辑于2024-12-26 18:27:53国际金融
外汇管理及其效率分析
外汇直接管制及其效率分析
外汇直接管制的含义
外汇管制的主要原因
外汇管制的主要内容
外汇管制的效率分析
外汇直接管制的评价
汇率制度选择及其效率分析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劣比较
不同汇率制度下宏观经济政策的相对有效性分析
其他汇率制度简介
外汇储备管理及其适量性分析
国际储备的定义和作用
国际储备的构成
国际储备的数量管理和币种构成管理
外汇储备数量管理的进一步分析
外汇市场干预及其效率分析
外汇市场干预的类型
外汇市场干预的工具和手段
外汇市场干预的效力分析
外汇管理中会出现的若干问题
外汇管理下的资本外逃问题
外汇管理的可信度问题
外汇管理中的货币替代问题
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和特点
国际货币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
国际外汇市场
国际资金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国际金融市场资金流动的特点
国际资金流动的原因
国际资金流动的正面影响
国际资金流动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
债务危机
银行危机
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货币危机和次贷危机
货币危机
次贷危机
金融全球化下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国际政策传导和协调的理论分析
两国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固定汇率制度下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
浮动汇率制度下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
国际政策传导和国际协调的必要性
国际货币协调的制度安排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协调中的主要问题
国际收支调节的不对称问题
储备货币发行国和非发行国的不对称问题
以黄金为基础的单一储备货币体系的不稳定问题
多元储备货币制度下的不稳定问题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汇率水平差距问题
区域货币协调的理论和实践
区域货币合作概述
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简介
最适度通货区的政策实践—欧洲经济货币联盟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中长期调节
增长条件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中期调节
内部均衡曲线的移动
外部平衡曲线的移动
经济增长前提下的汇率和物价变动
可持续增长条件下的汇率模型
经济的外延增长和内涵增长
长期经济增长与汇率
经济均衡增长与汇率
长期条件下的汇率失调—双缺口模型
可持续增长条件下汇率模型的扩展
汇率模型在资源视角的拓展
汇率模型在经济结构视角的拓展
可持续增长条件下的内外均衡与均衡汇率
长期的内部均衡和内部均衡曲线
长期的外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曲线
内外均衡的长期关系和长期均衡汇率
汇率水平变动有效性的讨论
汇率变动与企业的生产技术选择
汇率效应传导的劳动代替约束
汇率效应传导的资本存量约束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
从国际收支平衡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概念
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的相互冲突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相互冲突的调节原则
数量匹配原则
最优指派原则
合理搭配原则
顺势而为原则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调节的经典理论
支出转换型政策与支出增减行政策的搭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西方经典内外均衡调节理论的不足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短期调节理论的新探索
内部均衡调节理论新探索的基本原则
坐标系的选取
内部均衡曲线和外部平衡曲线
均衡汇率分析的基本框架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调节的短期分析
汇率基础理论
外汇和汇率的基本概念
外汇
汇率及汇率的表示
汇率的种类
汇率决定的原理Ⅰ
影响汇率的经济因素
金本位下的汇率决定
汇率决定学说(上)
汇率决定学说(下)
汇率理论最新发展简介
汇率决定的原理Ⅱ
本币贬值与国际贸易交换条件
本币贬值与物价水平
本币贬值与总需求
本币贬值与就业和民族工业
本币贬值与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结构
汇率水平决定的比价属性和杠杆属性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金融学作为一门学科, 起源于货币媒介的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就是一国对外经济联系的货币记录, 其账面表现,它能帮助我们从一国的角度来理解国际金融的来龙去脉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的定义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国际收支的定义的解释
第一,国际收支记录是对外的交往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也就是说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应当包括国际收支的范围,所依据的不是交易双方的国籍, 而是依据交易双方是否有一方是,而另一方不是该国国民
在国际收支统计中
居民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的经济单位
一国的经济领土, 一个政府所管辖的地理领地,还包括该国天空、水域和邻近水域的大陆架, 以及该国在世界其他地方的飞地
依照这一标准, 一国的大使馆等驻外机构是所在国的非居民, 而国际组织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
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一定利益,是指, 该单位在某国的经济领土内,已经有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时间从事经济活动或交易,或计划如此行事
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它的居民单位主要有两大类机构单位组成
1.家庭和组成家庭的个人
2.社会的实体和社会团体, 如公司和总公司,非营利机构和该经济体中的政府
第二,国际收支是系统的货币记录。 国际收支反映的内容以交易为基础,而不是像其字面所表现的那样以货币收支为基础, 这些交易既包括涉及货币的收支的对外往来,也包括未涉及货币收支的对外往来, 未涉及货币收支的往来,需折算成货币加以记录
所谓交易,包括四类
1.交换 即一个交易者(经济体)向另一个交易者(经济体)提供一种经济价值,并从对方得到价值相等的回报 这里所说的经济价值可概括为实际资源(货物、服务、收入)和金融资产
2.转移 一个交易者向另一个交易者提供的经济价值,但没有得到任何补偿
3.移居 指一个人把所住所从一个经济体搬迁到另一个经济体的行为
移居之后, 该个人原有的资产负债关系的转移,会使两个经济体的对外资产负债关系均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应记录在国际收支中
4.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根据推论确定交易的存在, 即使是实际流通并没有发生,也需要在国际收支中予以记录
国外直接投资者收益的再投资就是一个例子, 投资者的海外子公司所获得的收益, 一部分是属于投资者本人的, 如果这部分收益用于再投资,则必须在国际收支中反映出来,尽管这一行为并不涉及两国间资金与劳务的交流
第三,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
根据统计学的定义,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 国际收支一般是对一年的交易进行总结,所以它是一个流量的概念
第四,国际收支是个事后的概念
定义中的“一定时期”一般是指过去的一个会计年度,所以它是对已发生事实进行的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理
所谓国际收支平衡表, 是指将每一笔国际收支记录, 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 而汇总编制的会计报表
账户分类
国际收支账户可分为三个一级账户
(1)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 经常账户是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交易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包括以下四个二级账户
货物
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 在处理上,货物的出口和进口应在货物的所有权从一国居民转移到另一国居民时记录下来 一般来说,货物按边境的离岸价(FOB)计价
离岸价(Free On Board;FOB) 即装运港船上的交货价, 是指卖方在约定的装运港将货物交到买方指定的船上, 买卖双方费用和分风险的划分以装运港船舷为界
到岸价(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CIF) 即货物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 货价构成因素中,除包括货物本身的价格(相当于FOB)外, 还包括装运港至约定目的地的港的通常运费和约定的保险费
服务
服务是经常项目的第二个大项目, 它包括运输、旅游以及在国际贸易中地位越来越重要的其他项目(如通讯、金融、计算机服务、专有权征用和特许以及其他商业服务)
收入
将服务交易与收入交易明确区分开来
收入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两大类交易
支付给非居民工人(例如季节性的短期工人)的报酬和投资收入项下有关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收入和支出
有关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储备资产的收入 最常见的投资收入是股本收入(红利)和债务收入(利息) 资本损益是不作为投资收入记载的, 所有由交易引起的,现已实现的资本损益,都包括在金融账户下面
优点, 将收入作为经常项目的独立组成部分, 这种处理方法加强了收入与金融账户流量、收入与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之间的联系 提高了国际收支账户的分析价值
经常转移
当一个经济体的居民实体,向另一个非居民实体无偿提供了实际资源或金融产品时 按照复式记账法原理,需要进行抵消性记录以达到平衡, 也就是需要建立转移账户,作为平衡项目 将转移区分为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
经常转移,仍然包括在经常账户中 包括各级政府的转移(如政府间经常性的国际合作、对收入和财政支付的经常性税收)和其他转移(如工人汇款等)
资本转移,包括在资本与金融账户内 1.固定资产所有权转移;2.同固定资产收买/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 3.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
(2)资本与金融账户(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包括两个二级账户
资本账户(Capital Account)
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
资本转移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
各种无形资产, 如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以及租赁和其他可转让合同的交易
金融账户(Financial Account)
包括引起一个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权交易
金融账户可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它投资、储蓄资产四类
1.直接投资
主要特征是,投资者对另一经济体的企业拥有永久利益, 永久利益意味着直接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关系, 并且对企业经营管理施加相当大的影响, 直接投资可以采取 在国外直接建成分支企业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购买国外企业一定比例股权的形式
2.证券投资
主要对象是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 对债务证券而言,它可以进一步细分为 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和其他衍生金融工具
3.其他投资
这是一个剩余项目, 它包括所有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或储备资产未包括的金融交易
4.储备资产
包括货币当局可随时动用并控制在手的资产, 包括货币用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外汇资产和其他债权
与经常账户不同, 金融账户的各个项目并不是按照借贷总额来记录的, 而是按净额来记入相应的借方或贷方
(3)错误和遗漏账户(Reserve Assets)
人为设立的一个抵消账户 数目与余额(结帐时出现的净的借方或贷方余额)相等,而方向相反
复式记账法
每笔交易都有两笔数值相等,方向相反的账目表示 复式记账法在运用国际收支平衡表时,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任何一笔交易发生,必然涉及借方和贷方两个方面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第二,借方记录的是资金的使用和占用 (譬如用于进口国外商品,或购买国外金融资产或存款) 贷方记录的是资金的来源 (譬如通过出口本国商品而获得资金,或从外国获得收入,或出售所外国金融资产)
各种具体的交易, 按上述原则被归结和记录到相应的各科目里
使用记借,来源记贷
第三,将各科目的记录汇总, 正余额意味着该科目的顺差(或盈余), 负余额意味着该科目的逆差(或赤字)
国际收支账户
经常账户
货物
服务
收入
经常转移
资本与金融账户
资本账户
资本转移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与放弃
金融账户
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其他投资
官方储备
错误和遗漏账户
记账货币
为了使各种交易具有记录和比较的基础,需要在记账时将其折算成同一种货币, 这种货币就被称作记账货币,或记账本位币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实例
第一,国际收支复式记账法中 记入借方的项目, 包括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 记入贷方的项目, 包括反映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反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
第二,将各科目的记录汇总, 正余额意味着该科目的顺差(或盈余) 负余额意味着该科目的逆差(或赤字)
第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最终差额恒为零
最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每项账户都反映着一定性质的经济行为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经常账户余额加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之和,减去储备资产账户余额后的数值,就是统计误差和遗漏
在理论上, 经常账户余额和不包括储备资产在内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应该就是储备资产的变动额 在实际统计中, 经常账户余额,不包含储备资产在内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是独立统计的, 储备资产是在另一渠道统计的, 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净误差与遗漏, 净误差与遗漏并不是实际统计的结果,而是为了使国际收支平衡表平衡而设置的账户, 其实际来源可能包括统计误差和资本外逃等,
我国经常项目收支顺差,主要来源是货物和服务项目
货物收支为顺差,服务收支又是逆差,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主要依靠实际货物的出口来获取顺差, 而在储备资产以外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中,顺差的主要来源是外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 这反映了我国吸引外资,从事直接生产的政策和对外国资本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管制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 中国的国际收支连续多年在经常项目和储备资产以外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上保持顺差, 即所谓的“双顺差”, 其结果是以外汇储备为主要内容的储备资产不断增加
一方面,由于外汇数量的充裕,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价格有下降的趋势, 人民币逐步升值,这会对我国经济的总量和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当外汇向中央银行结算人民币时, 中央银行在购入外汇的同时,需要按照汇率发出等量的人民币,导致基础货币增加
尽管中央银行可以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行票据, 提高准备金率和利率等手段来冲销, 因购入外汇而发行大量货币的影响, 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会因此而受到威胁
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问题
国际收支中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
自主性交易是指个人和企业为某种自主目的(比如追逐利润、旅游、汇款、赡养亲友等)而从事的交易
补偿性交易是指为弥补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发生的交易 (比如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动用官方储备等)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
需要进行结构分析, 即按照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结构口径进行决策决断
1.贸易收支差额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出口大于进口时,称作贸易顺差或盈余(Trade Surplus) 进口大于出口时,称作贸易逆差或赤字(Trade Deficit)
2.经常项目收支差额
综合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进出口状况, 包括无形进出口,如劳务、保险、旅游、运输等 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3.基本账户差额(Basic Balance)
经常账户加上长期资本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中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资产)所形成的余额 一般认为,长期资本的流入,以市场利润为目的,相对于短期资本来讲更具有稳定性 长期资本的流入及流出状况,反映了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的地位和实力
4.综合账户差额(Overall Balance)
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的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它投资账户所构成的余额 也就是将国际收支账户中的官方储备账户剔除后的余额 (如果考虑基本账户余额差额的话,综合账户差额可理解为,是基本账户差额加上短期资本流动账户差额)
由于综合账户差额必然导致官方储备的反向变动, 所以它可以用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造成的压力
这一差额在浮动汇率制度条件的分析意义略有弱化
5.外汇收支差额
外汇供求关系直接影响到官方外汇储备的变动和汇率水平的变动, 因此外汇收支被当成衡量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
6.国际收支不平衡口径之间的关系和选择
国际是不平衡的原因
1.临时性不平衡
短期的、非确定的,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2.结构性不平衡
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
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因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滞后和困难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第二层含义是,指一国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随着经济发展或外来冲击的出现就会发生国际收支失衡
3.货币性不平衡
是指一定汇率水平下, 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而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 从而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4.周期性不平衡
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市场
当一国经济处于衰退时,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也相应下降,国际收支发生盈余
一国经济处于扩张和繁荣时期, 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旺盛,对进口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国际收支便出现逆差
5.收入性不平衡
统称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6.预期性不平衡
预期因素,从实物流量和金融流量两方面, 对国际收支产生重要影响
从实物角度而言, 当预期一国经济将快速增长时,本国居民和外国投资者都会增加在本国的实物投资, 当本国的资本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时,投资就通过进口资本品来实现, 出现资本品进口的增加和经常账户的逆差
从金融角度而言, 一方面, 经常账户的逆差要由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来融资, 另一方面, 在资金流自由流通流动的情况下,对本国经济增长和证券价格上升的预期 会吸引外国外资金直接投资于本国的证券市场,带来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
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 即经济增长过热, 投资者预期政府将以调高利率等手段进行调控,从而证券价格将下降, 就会将手中持有的证券出售时, 资金重新流出本国,带来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逆差
7.币值扭曲
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名义比价持续背离了与外国货币的实际比价, 从而造成本国商品实际价格持续较高, 进而导致出口持续相对下降,进口持续相对增加,和国际收支逆差
或者造成本国实际价格持续较低,进而导致出口相对增加, 进口相对减少和国际收支顺差
币值扭曲通常是由僵硬的汇率政策和汇率制度引起的 具有长期性
国际收支调节的必要性
可维持的国际收支差额(时间,其他账户)
经济增长前提
一般情况下,持续的逆差和顺差都是不可维持的
可维持的国际收支差额
是指一定时期内, 一国在不采用危害国内均衡和以邻为壑措施的前提下, 国际收支差额可以被下一段时间内的国际收支返差额所弥补 或某类账户的差额可以被另一账户另一类账户的返差额数弥补
国际收支差额的可维持性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只要国际收支差额是可维持的, 那么主动采取措施进行国际收支调节的紧迫性就可以降低, 国内政策目标相对于国际收支差额就可以得到更优先的考虑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
1.货币——价格机制
国内货币存量 与一般物价水平变动, 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汇率(而不是一般价格) 水平变动 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2.收入机制
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支付增加,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 从而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国民收入下降不仅能改善贸易收支,而且能改善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 国民收入下降,会使对外国劳务和资金融资产的需求都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而使整个国际收支得以改善
3..利率机制
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 本国货币的存量供应量相对减少,利率上升, 而利率上升,表明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 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减少, 资金外流减少或资金内流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在自由经济的假定下存在的
4.国际收支不平衡自动调节的局限
首先,只有在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中自动调节,才能产生理论上所描述的作用
其次,典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需要在金本位制下才能发挥作用 在信用货币本位下,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本国货币减少时, 货币当局只要发行纸币就能避免国内货币存量减少, 从而阻止物价和收入下降,反之亦然
最后, 在国际收支逆差时,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往往以紧缩国内经济为代价, 这会造成国内的就业产出下降,影响内部均衡的实现和经济发展
逆差下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自动调节路径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调节工具
从需求角度进行的调节,从供给角度进行的调节,融资政策以及各种政策资金的搭配, 政府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的手段,以便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1.支出转换型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y)
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 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
改变方向是指将国内支出从外国商品和劳务转移到国内的商品和劳务上来
本国货币的贬值,对进口商品和劳务科以较高的关税, 都会使进口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上升, 从而使居民将一部分支出转移到购买进口替代品上来
主要包括: 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
汇率和关税政策, 通过改变进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相对价格,来达到支出转换的目的 直接管制 则是通过改变进口品的相对可获得性,来达到支出转换的目的
直接管制, 包括外汇管制,进口许可证管制等形式
2.支出增减型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y)
是指改变社会需求或支出总水平的政策
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 来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 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
主要包括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是政府利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公债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政策 主要工具包括, 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公债政策
货币政策 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与利率,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主要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利率以及法定准备金率
3.融资型政策
主要包括 官方储备的使用和国际信贷便利的使用
从一国宏观调控角度看,它主要体现为国际储备政策
对外不平衡,调控的首要问题往往是“融资还是调整” 因为如果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由临时性的、短期性的冲击引起的,这就可以用融资的方法来弥补调整,避免调整的痛苦, 如果是由中长期因素导致的,那么就势必要运用其他政策进行调整
融资政策是在短期内利用资金融通的方式来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实现经济稳定的一种政策
融资政策与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支出政策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与替代性
4.供给型政策
主要包括 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
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 旨在改善一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增加出口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以此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
特点是长期性, 在短期内难以有显著的效果, 但它从根本上提高一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从而为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创造条件
5.道义与宣示型政策
是政府在经济和行政手段之外,所采取的没有强制约束力的收支调节政策
政府号召力、公信力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路径和条件
1.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弹性论)
背景
英国罗宾逊夫人
基于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局部均衡分析法
弹性的基本概念
弹性越高,意味着数量对价格的变动越敏感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 简称需求弹性
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供给对价格的弹性, 简称供给弹性
马歇尔—勒纳条件(Mashall-lernercondition)
本币贬值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 进而引起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发生变动,最终引起贸易收支变动
贸易收支额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贬值引起的进出口商品单位价格的变化
第二个因素,是由进出口商品单位价格变化引起的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化
研究对象:在什么情况下贬值才能导致贸易收支的改善?
假设:供给弹性无穷(Sx和Sm无限大)
结论:当出口商品的弹性需求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 贸易收支才能改善
产业结构适应出口品的生产
国内存在闲置资源
贬值与时滞反应—J曲线效应
国际收支调节中汇率水平的作用
导论
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金融学的形成是以经济的开放和货币的使用为前提的 出发点是整个宏观经济 关注的是本国货币供求和国内价格问题,即一定价格水平下本国货币市场的均衡问题 从货币角度研究内部均衡条件下,外部平衡实现问题的一门学科
国际金融学的核心研究变量则是国际收支和汇率
相关学科之间的区别
货币经济学的核心研究变量是货币供给量和物价水平等
开放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研究变量是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就业等
内部均衡
从短期讲,内部均衡通常是指一定条件下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从长期来讲,内部均衡就是指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外部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
本书的国情基础
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具有世界影响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自然资源状况紧张
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瓶颈 要解决这个问题,无非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提高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是,从世界市场获取更多的资源
从货币角度看, 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用什么到世界市场去换取更多的资源? 以什么方法和价格去换取世界的资源? 等等问题必定会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中国国际金融学理论的发展
中国人口众多
庞大的人口数量, 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又与就业、资源和全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存在矛盾
首先,中国每年都会有大量适龄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 需要经济较高速度增长,才能吸收新增劳动力就业
其次,劳动力就业要求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配套, 从而增加了对现有资本、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第三,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居民的福利水平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难以大幅度提高
最后,大量新增的劳动力, 一方面是,中国对外交往中劳务输出较多, 另一方面,是劳动力价格低廉,产品价格竞争力较强,出口较多, 大量劳动力不得不依靠世界市场来谋得就业
在经济学意义上, 劳动年龄人口的产出大于消费,而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不从事生产而纯粹的消费, 因此较高比例的劳动年龄人口能够有较高的储蓄率,为投资提供支持,促进经济发展, 这就是所谓人口红利
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以外延增长为主
中国经济的增长,除少量依靠高端技术外, 主要依靠低价使用本国低端技术和自然资源,以及持续投入本国廉价劳动力来实现的 这种增长可被称为外延型增长
在外延型经济增长模式下, 虽然本国劳动力的就业得到持续增加, 但本国自然资源也在日益消耗,增长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挑战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外延经济增长
中国较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形成廉价劳动力的主要原因
城乡收入的显著差异,形成了城乡的二元结构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 城市企业只需付出高于农村收入水平的工资,就能吸引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迁移 在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情况下, 企业支付的工资水平可以低于劳动边际产出,而企业倾向于雇佣更多的劳动力, 由此造成了劳动对资本和技术的替代, 阻碍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效率的提高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
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外经济交流
研究视角
通过对中国国情的描述和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在构建内部均衡条件下外部平衡的理论框架, 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外部平衡应当是经济增长条件下的目标 即国内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必须伴随着供给和需求水平的同步提高 国际收支的平衡或可持续必须以国内经济增长为前提 维持外部平衡不能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
第二,我国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不足的国家, 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应当注意本国资源的节约和外国资源的利用 在维持外部平衡时,应当注意进出口产品的结构,采用产业政策和汇率政策等手段, 引导国内资源的节约和国外资源的利用
第三,我国适龄劳动力丰富并且在未来若干年内仍将增长, 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既是要素充分利用的要求,也是社会稳定和福利水平提高的要求
第四,从长远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应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
从货币角度看, 国际收支失衡的各类原因和调节的各种手段, 都可归结为相对价格的失衡和调节或在相对价格问题上得到体现
与货币的相对价格 即汇率为核心
介绍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条件下, 外部平衡调节的短期调节理论和经济可持续增长条件下外部平衡调节的长期调节理论
内容提要
国际金融学是一门从货币角度研究,内部均衡条件下,外部平衡实现问题的一门学科
内部均衡
从短期讲,内部均衡是指一定条件下总共其与总需求的平衡
从长期讲,内部均衡是指经济的持续增长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之间存在一定冲突, 达到其中一个目标,可能会以损害另一目标或妨碍经济增长为代价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是中国未来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短期讲, 国际金融学是一门从货币角度研究,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条件下,外部平衡实现问题的学科 从长期来看,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又可表述为: 国际金融学是一门从货币角度研究,经济持续增长条件下,外部平衡实现问题的学科
国际金融学的研究不能脱离我国的国情
我国的国情是, 经济总量已具有世界影响,发展阶段上仍属于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状况紧张,人口众多, 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来取得外延型经济增长,经济对外依存度高
基于我国国情, 国际金融学,在追求内部均衡条件下的外部平衡这一目标时, 应当兼顾经济的增长,国内资源的节约,国际市场资源的充分利用,就业水平的保持,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国际市场份额的维护及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