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六年级上册语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盘点,一图看懂全章节内容,知识点系统全面,无需死记硬背,框架式结构清晰明了,轻松掌握知识点。
编辑于2025-02-02 17:34:32六上语文
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课文中心思想
1.草原
通过描绘草原风光和牧民生活,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和民族团结的情谊
2.丁香结
通过描写丁香花,表达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困难和忧愁的无畏无惧。作者通过观察城外、城里和自己家中的丁香花,联想到古人诗词中的“丁香结”,悟出生活中的问题就像解不完的“丁香结”,但我们应该以平常心看待这些困难和忧愁。作者认为,生活既有赏花的情调,也有解结的心志,生命需要经历愁怨和不顺心的事,这样才能显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3.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抒发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愁闷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仕途失意的感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对自身境遇的不满和对重用的期望
闲适开朗的思想感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4.花之歌
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习作 【变形记】
开头
选定变形之物(变成什么)交代变形原因、变形途径、外貌等
中间
见闻(周围环境的变化,看到的、听到的)
经历(一波三折)
经历一(略)起因
经历二(详)经过
经历三(略)结果
重点写最奇特的经历(详略得当)
感受(从它的视角去思考)将自己融入进去,感同身受
结尾
总结全文,揭示主题,引发思考启示
交流平台
如何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还要能从课文内容联想到更多
词句段运用
排比
定义
由三个及以上结构相似、甚至字数都基本相同且意义相关的句子组成
作用
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能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强烈感情
分号
定义
是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之间的标点符号
作用
分隔并列的分句
分隔有逗号分隔成分的并列分句
分隔较长的并列分句
分隔并列短语作谓语
分隔大句中被冒号、破折号等分隔出的并列分句
分隔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日积月累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第二单元
单元目标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课文中心思想
5.七律.长征
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狼牙山五壮士
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7.开国大典
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盛况,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祖国新生的喜悦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8.灯光
通过回忆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强调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人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9.我的战友邱少云
歌颂了邱少云烈士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
口语交际 演讲
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习作 【多彩的活动】
开头
交代活动地点、名称和活动规则(略)
中间
写活动的过程、场面以及印象最深的场景(详)
结尾
写活动结束后的感受和体会(略)
交流平台
怎样描写大场面?
运用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点:细节
面:整体
词句段运用
重复
好处
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能够更加鲜明的表达感情,使语言更有感染力
“说”
不用“说”,用与“说”有关的词语
例句:这幅图构图精巧,用色精美,他夸赞道:“实在太好看了!”
不用“说”或与“说”有关的词语
例句:“你这么大的官,怎么可能没有一个钢板?”两个兵士一脸难以置信的样子。
日积月累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与热爱祖国、为国献身有关的名言
第三单元
单元目标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课文中心思想
10.竹节人
通过叙述“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被老师没收后老师也偷偷玩竹节人等情节,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
11.宇宙生命之谜
表达作者对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的敬佩,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12.故宫博物院
传递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开头
引入阐述话题:什么让生活更美好
中间
通过一个或几个具体事例说明生活的变化以及变得更美好的原因
结尾
发表看法,紧扣主题
交流平台
怎样有目的地阅读?
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
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浏览内容法
勾画中心句
提取关键信息
段意概括法
对比筛选法
查找资料法
词句段运用
写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
利用动作、神态描写,还可以利用侧面描写
有序表述
先总说,再分说
有序列出相关条件,并逐条说明
几个条件中间用分号隔开
日积月累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第四单元
单元目标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课文中心思想
13.桥
赞扬了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刻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14.穷人
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15.金色的鱼钩
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有礼貌,说想法
讲目的,说好处
讲利弊,消顾虑
习作 【笔尖流出的故事】
开头
写环境
中间
起因
问题出现
经过
详细描述问题
结果
就行出现,解决问题
结尾
环境回扣巧点题
交流平台
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
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
日积月累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第五单元
单元目标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课文中心思想
16.夏天里的成长
通过描绘夏天里万物生长的自然现象,强调人应该珍惜时间,努力成长
17.盼
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交流平台
怎样才能把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
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
习作 【围绕中心意思写】提纲例
忙→忙碌的早晨
家庭成员的忙碌
妈妈准备早餐
爸爸忙着倒垃圾
出门后看到的忙碌
赶着上班的人们行色匆匆
卖早点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龙
学校里的忙碌
老师准备一天的教学
同学们忙着打扫教室
第六单元
单元目标
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学写倡议书
课文中心思想
18.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江南春》
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同时也渗透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感慨和对晚唐国运的隐忧
《书湖阴先生壁》
赞美了湖阴先生的朴实勤劳和庭院环境的清幽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反映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
19.只有一个地球
告诉人们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强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0.青山不老
通过讲述一位山野老农在晋西北植树造林的故事,歌颂了老人坚持不懈、默默奉献的精神,并强调了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重要性
21.三黑和土地
揭示了农民重获土地后的喜悦,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的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全面、准确地把握别人的观点
换位思考、积极沟通
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协商时态度平和
习作【学写倡议书】
标题
称呼
正文
写清楚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倡议
把具体的倡议内容写清楚,突出要点,层次清楚,也可以分点分段写清楚
写两句鼓励性、呼吁性的语言
署名+日期
交流平台
借助注释理解字词
想象画面,体会诗句韵味
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日积月累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谷:稻、麦、黍、菽、稷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彩:黄、青、赤、白、黑
第七单元
单元目标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课文中心思想
22.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表达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情谊,以及知音难觅、珍惜友情的主题
《书戴嵩画牛》
通过记叙一位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牛的失误,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深刻道理
23.月光曲
表现了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善良品格——对穷苦人的同情与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同时,文章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源于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24.京剧趣谈
通过介绍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感
习作【我的拿手好戏】
开头
点明我的拿手好戏是什么
中间
我与拿手好戏结缘
我苦练拿手好戏
我展示拿手好戏
结尾
谈感情、谈收获
交流平台
课堂笔记
记要点
记疑点
记想法
记总结
记易错
记反思
词句段运用
亮相
戏曲演员上下场时或表演舞蹈时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的姿势,目的是突出角色情绪,加强戏剧气氛
指露面
比喻公开表态,亮相观点
行当
指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根据角色类型来划分
压轴
指一场折子戏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
行头
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和道具
泛指服装
古代对戏曲服装的称谓
跑龙套
指戏曲中扮演士兵、衙役、随从等群众角色的演员
唱白脸
比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
花架子
戏曲中的角色
武术动作
形式主义
历史典故
对台戏
两个戏班为了互相竞争,同时演出的同样的戏
比喻双方竞争的同类工作或事情
粉墨登场
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后引申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含贬义),或指在某一场合担任某一角色
字正腔圆
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润,通常用于描述歌唱或戏曲表演中的发音和音调
有板有眼
指说话、做事很有条理,或者指说话的样子、语气有模有样
科班出身
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日积月累
音乐
高山流水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黄钟大吕
轻歌曼舞
文章
行云流水
惟妙惟肖
画龙点睛
妙笔生花
技艺
巧夺天工
栩栩如生
书法
笔走龙蛇
第八单元
单元目标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课文中心思想
25.少年闰土
通过“我”对三十年前和闰土之间的一段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个健壮机敏、聪明能干、有丰富知识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表达了“我”对闰土的爱慕、敬佩和怀念的感情
26.好的故事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赞扬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并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28.有的人
通过与鲁迅先生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习作【有你,真好】
开头
开门见山点明写作对象
中间
事例一
事例二
细节描写 详细具体
人物细节描写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1.通过提问,对人、事、物细腻地描写 2.细化分解动作,延长其过程 3.运用修辞手法
景物细节描写
自然、社会景物、静物、动物
生活细节描写
情节、事件的细节描写
交流平台
怎样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关注题目
抓关键句
理起因、经过、结果
段意串联
词句段运用
取题目
主要人物做题目
简洁明了,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
以文章记述的事件为题
让读者对文章记述的事件有大体的了解
以贯穿全文的重要物件为题
交代写作对象和文章线索
题目形象新颖
激起读者好奇心,引发阅读兴趣
日积月累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学界的三魂》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