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
这是一篇关于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讲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第二讲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第三讲维护宪法权威,第四讲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编辑于2025-03-16 23:59:39这是一篇关于第五章 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节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科学内涵,第二节新时代政治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第三节新时代维护政治安全的途径和方法。
这是一篇关于第四章 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节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科学内涵,第二节新时代人民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第三节新时代维护人民安全的途径和方法。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在党的领导下走好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节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第二节 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第三节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第五章 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节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科学内涵,第二节新时代政治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第三节新时代维护政治安全的途径和方法。
这是一篇关于第四章 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节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科学内涵,第二节新时代人民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第三节新时代维护人民安全的途径和方法。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在党的领导下走好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节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第二节 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第三节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第一讲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一、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创制法律的方式
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
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法律效力
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和认可,而且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
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性质和内容的法律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法律的历史发展
法律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私有制基础上的剥削阶级法律
奴隶制法律
特征
封建制法律
特征
资本主义法律
特征
社会主义法律
新型的法律制度
公有制为经济基础,保障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解放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法律是最广大人民群众一致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证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广泛的人民性。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最本质特征的具体表现。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
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法律执行
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法律适用
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法律遵守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共谋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或权利以及履行职责或义务的活动
第二讲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提出***法治思想, 并将其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
(一)***法治思想的形成和意义
***法治思想的形成过程
***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二)***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十一个坚持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一)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遵循的原则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3.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5.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三、坚持法治中国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2.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3.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5.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二)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案例:电影《第二十条》、唐山打人案
(三)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
第三讲 维护宪法权威
一、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一)我国宪法的形成
1954年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
(二)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改
1988、1993、1999、2004、2018年五次修改
2018年宪法修正的主要内容
确立了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将新发展理念、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宪法宣誓制度、完善国家主席***制度、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写入宪法。
二、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一)我国宪法的地位
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二)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 党的领导原则
2. 人民当家作主原则
3.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4.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5. 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
(一)加强宪法实施
坚持依宪执政
向宪法宣誓
坚持依法立法
坚持严格执法
(二)完善宪法监督
健全人大工作机制
健全宪法解释机制
健全备案审查机制
健全合宪审查机制
第四讲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定义: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 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法治思维的四层含义
正当性思维
规范性思维
逻辑性思维
科学性思维
(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律至上
权力制约
公平正义
权利保障
程序正当
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法律权利:是指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行为自由,是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障的法律手段。
法律义务:是指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社会责任,是保证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按照权利人要求从事一定行为或不从事一定行为以满足权利人利益的法律手段。
权利与义务,不可分割、相互依存
(二)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
政治权利
选举权、表达权、民主管理权、监督权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权利
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住宅安全权、通信自由权
财产权利
私有财产权、继承权
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物质帮助权
文化教育权利
受教育权
(三)依法行使法律权利
权利行使目的的正当性
权利行使的必要限度
权利行使方式的法定性
《肖申克的救赎》
权利行使的正当程序
(四)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依法纳税的义务
三、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一)尊重法律权威
(二)学习法律知识
(三)养成守法习惯
(四)提高用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