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等知识。
这是一个关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人教版历史B1专题1的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夏商政治形式
占卜 甲骨文 神权与王权
宗法制VS西周
西周分封制
对象
子弟
功臣
先代贵族
内容
诸侯权利
世袭统治权
诸侯义务
定期向周王提供军赋和力役
影响
积极
使周的文化形式遍布黄河中下游地区
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有利于稳固当时的政治秩序
消极
后期诸侯强弱兼并,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
西周宗法制
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封建等级
大小宗相对性
稳固了西周的统治
内涵影响着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过程
韩赵魏楚燕齐 (选修人物)
水淹魏
强攻灭楚
离间计灭赵
巩固 措施
北方
派克蒙括北击匈奴 建长城和直道
西南
开辟“五尺道”
岭南
南征百越 修灵渠 设四郡
意义
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
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海内为郡县
郡守【行政】
郡尉【军事】
监御史【监察】
特点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百官公卿
皇帝制度
皇帝独尊 皇权至高无上 皇位世袭
三公九卿制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太尉【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 监察百官】
九卿(家国一体)
典客【少数民族】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权和相权
中外朝制【汉】
频繁更换宰相
三省六部制【唐】
中书省【草拟】
门下省【审核】
政事堂
尚书省【执行】
吏户礼兵刑工
增加宰相以分散相权
二府三司制【宋元】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三司
三司使
管理经济
枢密院
枢密使
管理军事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汉
御史大夫【中央】
司隶校尉 十三州部刺史
唐【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宋 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
元 【御史台 人命重案 局部审讯 先斩后奏】
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行省的设置
省官互迁
没有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 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
行省官员需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便利了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行省制度是对郡县制度的继承与发展。 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内阁制度的形成
地位
是皇帝为了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
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 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
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 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加强了皇权,但后期宦官参政,妨碍了阁权, 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
军机处
背景
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宜西北军务的需要, 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为军机处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 又因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 政治决策封闭性强
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的中枢机构
密折制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军机处的建立和密折制的推行,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清朝的边疆政策
原则
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理藩院
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职权
管理蒙古事务,负责新疆,西藏的行政 赋税 兵刑 户口 宗教 的事务对于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军事防卫予以重视
改土归流
地区
西南少数名族地区
雍正年间,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 乾隆时期基本完成
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宰相 副宰相
三省长官均为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