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而不是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性。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论十大关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明清经济文化,介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小说与戏曲、科技,快来看看吧
本图介绍了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具体包含隋朝的兴亡、唐朝的繁荣、唐朝的衰亡、五代十国,快来看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正确的探索
1956年,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论十大关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中共八大召开
中共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时期主要矛盾的新思想,突出了我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这一基本国情,讲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国内主要矛盾的新认识
时间——1956年9月
内容——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这个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
失败的探索
总路线——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下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大跃进”——提出农业“以粮为纲”,工业“以铁为纲”,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人民公社化运动——建设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片面追求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
“大跃进”何人呢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中共北大提出的正确方针
调整国民经济
原因——1959年——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措施——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八字方针主要调整对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但“左”倾错误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
结果——从1962年下半年到2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文化大革命”
原因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过程
1966年春夏全面发动
1967年初,“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
二月抗争:内乱局面引起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忧虑和愤怒
1969年4月,中共九大之后,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了“斗、批、改”运动
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机关的反革命武装政变被粉碎
1972年和1975年,周恩来和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批判“左”思潮,经济形势明显好转
1976年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伟大的建设成就
巨大成就
工业——“一五”到“四五”时期,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中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
农业——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文教——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外交——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第二次建交高潮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应用“恢复”一词‘而不能用“加入”,因为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按照国际惯例,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取代台湾国民党集团,享有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的影响
外交环境——中美关系的改善是20世纪70年代的大事,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的高潮,美国围堵中国的联盟彻底崩溃,苏联也开始改变对华政策,中国的外交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经济建设——中美建交后,中国执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发展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祖国统一——中美建交后,美国从台湾撤军,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外国势力从台湾的撤退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逐渐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方针,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
教育生活——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留学的目的逐渐从苏联转向美国,这促进了中美文化的交流,中国人的生活日益受到美国的影响。
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增加到111个
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
先进典型——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
著名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
意义
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共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1957年~1976年我国社会建设及其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
总路线
特征——多快好省
影响——导致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大跃进”
特征——大炼钢铁
影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征——“一大二公”
影响——严重挫伤人民群众积极性
特征——“以阶级斗争为纲”
影响——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经验教训
经济建设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
遵循客观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抓住发展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问:如何正确区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大跃进”属于生产力领域,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领域。“大跃进”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
必修一第二十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