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唇舌疾病
这是一篇关于唇舌疾病的思维导图,唇舌疾病是口腔领域中一类常见的病症,涉及唇部和舌部的多种病变。主要内容包括:唇炎,灼口综合征(BMS),舌疾病,口角炎。
编辑于2025-05-01 14:29:03唇舌疾病
唇炎
发生于唇部的炎症性疾病的总称
腺性唇炎
概述
是以唇腺增生肥大、下唇肿胀或偶见上下唇同时肿胀为特征的唇炎
主要累及唇口缘及唇部内侧的小唾液腺
较少见,好发于中年
病因
先天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后天
过敏、感染、紫外线等
组织病理学
特征:小腺体明显增生
唇腺腺管肥厚扩张,导管内有嗜酸性物质,腺体及小叶内导管周围炎细胞浸润
黏膜上皮细胞有轻度胞内水肿,黏膜下层可见异位黏液腺
临床表现
单纯型腺性唇炎(最常见)
唇部浸润性肥厚,明显的肿胀感,大小不等的结节
黏膜面可见针头大小如筛孔样排列的小唾液腺导管口
导管中央凹陷,中心扩张,排出透明黏液,挤压唇部排出更多黏液如露珠状
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和黏稠度增加→上下唇黏连
清醒时干燥→黏结成浅白色薄痂
浅表化脓型腺性唇炎
又称Baelz病,由单纯型继发感染所致
唇部有浅表溃疡、结痂
痂皮下脓性分泌物聚集,去痂后露出红色潮湿基底部,挤压可见腺口处排出脓性液体
慢性缓解期
唇黏膜失去正常红润,呈白斑样变化
深部化脓型腺性唇炎
单纯型或浅表化脓型反复脓肿引起深部感染而致
深部黏液腺化脓并发生痿管,长期不愈可发生癌变
唇红表面糜烂、结痂、瘢痕形成
慢性病程,此起彼伏,唇部逐渐弥漫性肥厚增大
诊断:临床表现
治疗
局部治疗
糖皮质激素注射
肿胀明显,分泌物黏性较强——唇红切除术+美容修复
唇肿明显外翻,疑有癌变者——活检明确诊断
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
概述
是多见于下唇的良性黏膜淋巴组织增生病,是一种反应性增生病变,又名淋巴滤泡性唇炎
特征:阵发性剧烈瘙痒、淡黄色痂皮、局限损害
组织病理学
滤泡型
上皮下结缔组织中有特征性的淋巴滤泡样结构
弥漫型
淋巴滤泡不明显,大量淋巴细胞呈灶性聚集
可伴有上皮异常增生,并有恶变倾向
临床表现
青壮年女性较多见
好发部位
病损多见于下唇唇红部,正中部最常见,多局限于1cm内
唇部损害
初期
干燥、脱屑或无皮
中期
糜烂,以淡黄色痂皮覆盖
局限性肿胀,无明显充血现象,局部阵发性剧烈瘙痒感
患者忍不住用手揉搓或用牙咬
淡黄色渗出性分泌物自痂皮下溢出
后期
瘙痒暂缓,液体停止流出,复结黄痂
病程短、反复,每日1~2次
损害长期反复→下唇唇红部组织增生
颊、腭、舌及龈颊沟等多处黏膜也可发病
皮肤病变
头面部单个或多个局限性结节状损害
治疗
避免日光曝晒
放射性治疗(³²P)
局部抗炎软膏
肉芽肿性唇炎
病因
病因不明
可能与矽污染、病毒感染、过敏、遗传等因素有关
组织病理学
特征:非干酪化类上皮细胞肉芽肿,位于固有层和黏膜下,腺体及肌层内
上皮下结缔组织内有弥漫性或灶性炎症细胞浸润
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无明显性别差异,多在青壮年发病。起病隐匿,进程缓慢
好发部位:上唇>下唇
肿胀从唇的一侧开始,向唇的另侧蔓延
肿胀区特征
唇红黏膜颜色正常,局部柔软
无痛,无瘙痒,有垫褥感
压之无凹陷性水肿
病程
初期肿胀可消退
多次复发后消退不完全或不消退
后期
唇肿可至正常的2~3倍,形成巨唇
左右对称的瓦楞状纵行裂沟,有渗出液
唇红区呈紫红色,肿胀并可波及邻近皮肤区
局限性口面部肉芽肿病
累及唇部以外的部位,如颊、龈、鼻、颌、眶周组织等
梅-罗综合征
复发性口面部肿胀、复发性面瘫、裂舌症等三种症状
同时发生或数月至数年中先后发生
治疗
对因治疗
去除牙源性感染及病灶
避免再次接触可疑的过敏物
局部治疗
病变部位皮质类激素封闭
全身治疗
抗炎抗过敏(糖皮质激素类、抗微生物类、抗组胺类药物)
手术治疗
唇部整形术修复外形
术后仍须采用其他治疗措施防止复发
光化性唇炎
病因:过度日光照射引起的唇炎(紫外线过敏)
临床表现
急性:水肿、水疱、糜烂、结痂和剧烈瘙痒
慢性:黏膜增厚、干燥、秕糠样白色鳞屑
治疗:防晒、维生素补充、手术(癌变时)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慢性唇炎)
病因
温度、化学、机械性因素的长期持续性刺激
精神因素
组织病理学
非特异性炎症表现
上皮内细胞排列正常或有水肿
固有层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浸润,血管扩张充血
黏膜上皮可有角化不全或过角化,也可有剥脱性缺损
临床表现
慢性脱屑性唇炎
好发部位:下唇红部>上唇红部
唇红部干燥、开裂,有黄白色或褐色脱屑
轻者有单层散在性脱屑
重者鳞屑重重叠叠、密集成片,可无痛地轻易撕下皮屑,暴露鲜红的“无皮”样组织
继发感染时呈轻度水肿充血,局部干胀、发痒、刺痛或灼痛
不累及邻近的皮肤及颊黏膜,病情反复,迁年不愈
慢性糜烂性唇炎
上下唇红部反复糜烂,渗出明显,结痂剥脱
黄色薄痂:炎性渗出物
血痂:出血
脓痂:继发感染
痂皮脱落后形成出血性创面,灼热疼痛,或发胀发痒
患者常不自觉咬唇、舔舌或用手揉擦,导致病情反复,迁延加重,可致唇红部肿胀或慢性轻度增生,下颌下淋巴结肿大
治疗
首要治疗措施
避免刺激因素
慢性脱屑性唇炎
唇部保湿
合并感染
抗生素软膏或激素类软膏
慢性糜烂性唇炎
唇部湿敷(消毒抗炎液体)
联合物理疗法
灼口综合征(BMS)
定义
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以烧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又称舌痛症(glossdynia)、舌感觉异常、口腔黏膜感觉异常等
病因
精神因素(主因)、局部刺激、系统疾病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
舌根部(70%)、舌缘、舌背和舌尖
颊、唇、腭、咽等部位也可发生
单个部位发病多见,也可累及2个以上部位
舌烧灼样疼痛(最主要)、麻木感、刺痛感、无皮感、味觉迟钝、钝痛不适等感觉异常
舌痛呈现晨轻晚重的时间节律性改变
过度言语或食干燥性食物后、空闲静息时加重,但在工作、吃饭、熟睡、饮酒、饮食、注意力分散时无疼痛加重,或反而疼痛减轻甚至消失
病程多数较长,逐渐加重,常连续发生数月或者数年,可无间歇期
治疗
对因处理(停可疑药物、妇科就诊、补充维生素)
对症处理
失眠抑郁等精神症状患者:精神科会诊
口干唾液黏稠者:盐酸漠己新片
心理治疗(核心)
认知疗法
建议采用多学科联合治疗
舌疾病
舌乳头炎
定义
舌黏膜是特殊黏膜,其表面的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发生的炎症
临床表现
丝状乳头炎
生理:呈白色丝绒状
病理:萎缩性损害
菌状乳头炎
生理:散在于丝状乳头间,数目较少
病理
肿胀、充血、灼热、疼痛不适感
“草莓舌”:乳头肿胀明显,上皮薄而呈深红,舌背前部形似“草莓”
轮廓乳头炎
生理:人字沟前方,一般为7~9个,呈弧形排列
病理:乳头肿大突起,轮廓清晰,发红
叶状乳头炎
生理:5~8条纵形并列皱裳,富含淋巴样组织
病理:乳头红肿,乳头间皱褶更显凹陷,明显的刺激痛或不适感
治疗:去除刺激、含漱液
地图舌(geographic glossitis)
定义
一种浅表性非感染性的舌部炎症。因其表现类似地图上标示的蜿蜒国界而得名
病损的形态和位置多变,又被称为游走性舌炎(migratory glossitis)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
舌背、舌尖、舌缘部
病损多在舌前2/3, —般不越过人字沟
病损特征
中央区
丝状乳头萎缩呈剥脱样,黏膜表面光滑、充血发红且微凹
周边区
丝状乳头增厚、呈黄白色条带状或弧线状分布
病程
初期:小点状
后期:地图样,持续1周或数周内消退
有自限性,发作一段时间后可有间歇缓解期
一般无疼痛等不适感觉,合并真菌或细菌感染受到刺激时烧灼样疼痛或钝痛
疾病管理
治疗:心理疏导、抗真菌(继发感染时)
预防
积极纠正有关的发病因素
积极治疗全身疾病和口腔内病灶
注意饮食卫生、营养均衡
避免食用可能引起变态反应的食物
沟纹舌(fissured tongue
治疗:保持清洁、修剪过长乳头
临床表现
舌背一条或长或短的中心深沟和多条不规则的副沟
沟底黏膜连续完整,无渗血
沟底丝状乳头缺如,沟侧壁丝状乳头稀少
部分沟纹可随年龄增长而加重,但进展缓慢
常无自觉症状,舌的色泽、质地活动均正常: 继发真菌或细菌感染时:口臭及疼痛
治疗
无症状者一般不需治疗
注意口腔卫生以防继发感染
萎缩性舌炎(镜面舌)
病因:贫血、干燥综合征、念珠菌感染
临床表现
口腔表现
舌背丝状乳头先出现萎缩,伴有或不伴有口干、烧灼感等非特异性症状
菌状乳头萎缩,红肿,舌背光滑色红或苍白无舌苔
严重时因舌肌变薄而呈现舌体干瘦,甚至累及食管,出现咽下困难的症状
非口腔症状
贫血:皮肤黏膜苍白,头晕耳鸣,食欲减退,畏寒乏力等全身不适
烟酸缺乏:类似疱疹样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浅表溃疡,同时伴有腹泻和糙皮病,亦可出现记忆力减退、肢端感觉异常等精神和神经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口干、眼干或者伴发结缔组织病症
念珠菌:周界弥漫不的红斑样损害,口干、烧灼感或疼痛、发木感等
治疗
对症治疗
局部抗菌含漱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对因治疗
毛舌
概述
舌背丝状乳头过度伸长和延缓脱落形成的毛发状损害
多见于30岁后成人,也可见于婴幼儿。性别差异不大
病因
与吸烟、饮浓茶、口腔卫生不良、长期使用某些抗生素或含漱剂、全身虚弱等有关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
舌背前2/3正中部
丝状乳头增生伸长呈毛发状,毛长由数毫米到lcm以上
表面可有食物残渣停留而显污秽
伸长显著者会发生倒伏,可随探针拨向一边而不回复
口臭明显,无其他不适感。过长的丝状乳头会刺激软腭引起反射性恶心
治疗
对因治疗
明确病因或诱因加以纠正
局部处理
牙刷轻洗舌背
消毒剪刀仔细修剪过度伸长的丝状乳头
碳酸氢钠液含漱
预防
保持口腔卫生,勿滥用抗生素,少吃酸性食物,戒烟酒和浓茶
正中菱形舌炎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
轮廓乳头前方,舌背正中后1/3处
光滑型
舌乳头缺如,表面光滑,扪诊柔软
结节型
表面呈结节状突起,扪诊有坚硬感,但基底柔软
病损区呈前后为长轴的菱形,或近似菱形的长椭圆形
常无自觉症状,无功能障碍;可有干燥综合征表现
治疗:观察、抗真菌(可疑感染时)
舌扁桃体肥大
临床表现
舌根的单侧或双侧侧缘出现结节状隆起,暗红色或淡红色,质软
咽部异物感,咽干燥疼痛等
过度肥大者可伴有打鼾、吞咽不畅、呼吸不畅等症状
治疗:手术(阻塞症状时)、心理疏导
口角炎
感染性口角炎
病原体:念珠菌、链球菌等
临床表现
急性期
口角区充血、红肿、有血性或脓性分泌物渗出呈血痂或脓痂;疼痛明显
慢性期
皮肤黏膜增厚呈灰白色,伴细小横纹或放射状裂纹,唇红干裂,但疼痛不明显
治疗:抗真菌/细菌药物、纠正颌间距离
创伤性口角炎
病因:外伤、不良习惯
临床表现
单侧性口角区损害,为长短不一的新鲜创口
裂口常有渗血、血痂
陈旧创口则有痂皮、水肿、糜烂
治疗:消炎湿敷、缝合(深创口)
营养不良性口角炎
病因:维生素B₂缺乏、贫血
临床表现
口角处水平状浅表皲裂,常呈底在外,尖在内的楔形损害
治疗:补充维生素、全身疾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