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下历史第4单元
八下历史第4单元,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史上最全,表现手法整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详细介绍了表现手法的分类、表达方式、结构技巧以及修辞手法等内容。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八下历史时间轴,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民族大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9年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施
1984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947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意义:①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就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共同繁荣发展
措施
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民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政策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表现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国家实行兴边富民行动,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一些少数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一国两制”的构想
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地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根本原因: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条件:“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回归
香港回归
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澳门回归
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中央政府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党和政府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改革开放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采取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台湾调整政策
1987年,台湾被迫调整“三不”政策,采取一些开放措施
意义:打破了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两家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九二共识”
背景
1999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
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
内容:1992年11月,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015年,习近平同马九英在新加坡会晤,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