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
历史知识之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编辑于2025-07-15 17:05:20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
鸦片战争
背景及过程
清朝闭关锁国,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对华扭转顺差,英国走私鸦片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时间
1840年6月-1842年8月
性质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签订《南京条约》
时间
1842年8月
签订双方
英国与清政府
内容
“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
准许英国派驻领事
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赔款
2100万银元
割地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丧失关税自主权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
司法主权受到侵害
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
英商归英国自理
意义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的先例
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反帝反封建成为近代中国人斗争的双重历史任务
第二次鸦片战争
背景
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时间
1856-1860
性质
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签订《天津条约》
总结内容: 1.外国公使驻京 2.增开通商口岸 3.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4.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 5.中国向英、法两国赔款600万两白银等
时间
1858年
签订方
清政府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条约
内容
中俄天津条约
增开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琼州七处通商口岸
俄国可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并派兵船在各口岸停泊
俄国东正教教士可入内地自由传教
中美天津条约
准许公使驻北京
全称:特命全权公使,是近现代外交官官名
增开潮州、台湾为通商口岸
耶稣教教士可以自由传教
扩大片面最惠国待遇
即清政府给其他国家的特权,无论关涉船只海面、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国一体均沾
确定领事裁判权
即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
中英天津条约
英国公使可驻北京,并在各通商口岸设领事官
增开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可以自由传教
英国人可在内地游历、通商
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中国向英国赔款白银400万两
确定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法天津条约
法国公使可驻北京,并在各通商口岸设领事官
增开琼州、潮州、台湾、淡水、登州、南京为通商口岸
天主教教士可以入内地自由传教,法国人可在内地游历
片面最惠国待遇
法国兵船可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
中国向法国赔款白银200万两
签订《北京条约》
中英北京条约
增开天津为商埠
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
将中英赔款增加为800万两
中法北京条约
将中法赔款增加为800万两
归还从前没收的天主教财产,并在中文约本上私自增加“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及建造自便”
开放大连为商埠
中俄北京条约
清朝承认1858年《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约40万平方公里归俄国所属,从此中国失去了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
规定中俄西段疆界
开放喀什葛尔为商埠
俄国在库伦、喀什葛尔设立领事官
签订中俄《瑷珲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
开端
1894年7月丰岛海战爆发
对战双方
清政府、日本
结果
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割地
中国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
赔款
赔款日本2亿两白银
通商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起因
1900年,英美日俄法德意奥等过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进入中国
结果
直接造成义和团的覆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亡陕西西安,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命名
签订与1901年,故名辛丑条约
签订的日期为阳历9月7日,又称“九七国耻”
影响
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内容
赔款
本息合计9.8亿两白银
赔款是针对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而规定,所以也叫庚子赔款 赔款按中国当时人口计算,没人一两,共计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高达9.8亿两
划定使馆区
将北京东交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
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
拆炮台、驻军队
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允许列强各国驻扎军队
中国人民的抗争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起义
时间
1851-1864
内容
洪秀全等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南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规定农民平分土地的原则 在农村设立兵农合一的乡官制度 废除封建买卖婚姻
评价
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其纲领主张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具有推翻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精神
但带有浓厚的平均主义的空想,实际上并没有实行
义和团运动
时间
1899-1901
内容
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主要针对西方侵略者及其在华附庸
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引发八国联军武装入侵——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评价
中国传统势力在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采取群众运动方式对外国势力进行反击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内容
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前期口号——自强
后期口号——求富
主要主张
“师夷制夷”
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
“中体西用”
以中学为体,西学为辅用
著名人物
魏源在《海国图治》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评价
洋务派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1912年2月12日
内容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0月11日、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
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广东、湖南等15个省纷纷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正式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清帝发布退位诏书
评价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
工人阶级
新文化运动
原因
尊孔复古的逆流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之时,大力倡导尊孔读经
主要阵地
《新青年》、北京大学
代表人物
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
倡导思想
德先生——民主
赛先生——科学
标志
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刊《新青年》
意义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同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
时间
1919年5月4日
起因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将原德国在山东攫取的权益转由日本接管
经过
1919年5月4日,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以示威游行、情愿、罢工等形式对抗政府
评价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
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民主革命时期 1840-1919年5月4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1919年5月4日-1949年10月1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