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史上 思维导图,涵盖了古代文学、中古文学、14 - 16世纪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17世纪文学、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以及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等内容。
编辑于2025-07-16 20:05:36外国文学
古代文学
古希腊罗马
古希腊文学 西方文学的开端
爱琴文明
荷马史诗时代
希腊神话
神的故事 (奥利匹斯神话系统) 宙斯 父权制社会的缩影
核心:神 人 同形同性 特征 1故事性强 2想象力强 3史哲理性强
英雄传说
对氏族首领和祖先的赞颂
荷马史诗 古希腊文学最高成就
《伊利亚特》
赫克托尔 个人主义英雄 勇猛易怒
阿基琉斯 集体英雄主义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悲剧性
《奥德赛》 顺叙 倒叙 打破时间顺序
奥德修斯 智者形象 机智刚毅
荷马式比喻 指长达数行 表现为一个自成一体的景观的 明喻
古风时代 氏族社会开始瓦解 阶级分化日趋严重
叙述诗
赫西俄德
《工作与时日》
《神谱》
抒情诗
伴奏乐器不同
琴歌 竖琴
独唱
萨福 “第十位文艺女神” 个人爱情 母爱
阿那克里翁 阿那克里翁体 生活,自然,清新
合唱
笛歌 双管笛
内容不同
挽歌
战歌
情歌
寓言
《伊索寓言》 底层人民的智慧与情感
古典时代 雅典时代 民主政治顶峰
戏剧
悲剧 三斯 最初指山羊之歌 酒神的随从萨提尔就是半人半羊
埃斯库罗斯 悲剧之父 三部曲 一变多 有对话
创作特点 1爱国主义 《波斯人》中描写希波战争,体现希腊人的英勇 2拥护民主 《复仇女神》中仇杀案以民主方式裁决 3风格豪放,庄严 人物意志坚强,用词丰富具有表现力
《俄瑞斯忒斯》 社会从母权制到父权制初期的矛盾 英雄悲剧
《阿伽门农》 阿伽门农杀女献祭 其妻子伙同情夫弑夫
《奠酒人》 俄瑞斯忒斯杀母复仇
《复仇神》 复仇女神追杀他 雅典娜判其无罪
索福克勒斯 戏剧中的荷马
创作特点 1写理想型人物,以及他们同命运的冲突 2擅长处理戏剧冲突和布局 3善用对比,多方面刻画人物
《俄狄浦斯王》 十全十美的悲剧 人与命运 人类文明发展中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 社会新秩序逐步确立出现的问题 命运悲剧
结构独创性 与情节高度统一
欧里庇得斯 剧场里的哲学家
1手法写实,人物真实普通,题材多为现实生活 2关注妇女命运,同情妇女遭遇 3对命运主题有所突破 4擅长心理描写
《美狄亚》 家庭关系的不平等,妇女地位低下 命运悲惨 家庭悲剧
1伊阿宋取金羊毛,与美狄亚相爱
2伊阿宋为王位欲取公主弃美狄亚
3美狄亚杀公主,痛心杀子报复伊阿宋
戏剧 一芬 狂欢之歌
阿里斯托芬 喜剧之父
特点 1手法夸张 2漫画式人物 3语音朴实自然,生动诙谐 4内容与政治内容息息相关
《阿卡奈人》 反对内战,要求和平
《鸟》 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描写理想社会的作品
文学理论
柏拉图
1理念说 文艺模仿现实,现实模仿理论理念 文艺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2灵感说 文艺创作的源泉是灵感 作品《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
1文艺是模仿现实,但现实是真实的。 2现实主义文学 作品《诗学》
散文
希腊化时代
新喜剧
新喜剧指希腊化时期的戏剧文学形式 特点 1题材从政治转向爱情和家庭关系 反映社会风格 2情节曲折风雅,注重人物性格刻画 3表演中穿插歌舞
米南德 《恨世者》 日常生活,口语化
田园诗
忒奥利托斯 乡情乡景 自然清新
古罗马文学
共和时代
李维乌斯 罗马文学之父 翻译古希腊文学,仿照古希腊文学创作古罗马文学
黄金时代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
维吉尔 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 史诗《埃涅阿斯纪》 仿照《荷马史诗》 特点1政治性强 写罗马开创者的伟大,自我牺牲精神 2风格哀婉严肃,格律严整,心里刻画长。 3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宫廷史诗
白银时代
古希伯来
《塔纳赫》 《希伯来圣经》 以色列民族诗文总集 犹太教宗教经典 古代希伯来文化百科全书式巨著
其他
中古文学
亚洲
日本
和歌总集《万叶集》 山上忆良 社会诗人
物语文学 起初指故事,传奇,传说 后专指小说
和歌物语《伊势物语》
传奇物语《竹取物语》
《源氏物语》紫式部
紫式部《源氏物语》 日本物语文学代表 日本古典文学顶峰之作 世界文学史上最早长篇写实小说 艺术特点 1着重写情,基调愁苦忧郁 2人物性格鲜明,内涵深刻 复杂社会关系+细致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 3心理描写刻画人物主要性格 特别是女性心理 4景物描写贯穿全文 民族特色 东方文学重要成就 5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人物 情节 思想统一 长篇+短篇 散文+韵文 6语言典雅流畅 含蓄典雅,运用汉诗和和诗 主题 1揭露上层贵族的荒淫生活,揭示其没落的历史趋势 2表达佛门幻想和宿命观念 3同情一夫多妻制下女性们的悲惨命运
俳句
松尾贞德 对俳句独立做出贡献
徘圣 松尾芭蕉
朝鲜 1444,训民正音 《春香传》
越南 《金云翘转》 对被压迫的妇女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
阿拉伯
《古兰经》伊斯兰教经典 第一部用阿拉伯文写成的散文巨著
《一千零一夜》 显示阿拉伯文学承前启后,贯彻东西的特点
欧洲
特点 1是多种古代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2欧洲中世纪文化经历了分散到整合的过程 3基督教起到重要作用 4文学发展呈现鲜明阶级性
教会文学
目的:宣扬基督教思想 神权,禁欲,来世,原罪 题材:圣经,圣徒 创作者:教会的文人学者 艺术手法:梦幻,隐喻,象征,哲理性强 公式化,概念化,说教化 局限:禁锢人性,遏制创造力
世俗文学
神话传说
史诗谣曲
英雄史诗
早期 《贝奥武甫》
中期 《罗兰之歌》 《尼伯龙根之歌》
谣曲 故事诗
罗宾汉谣曲英国 劫富济贫,侠客好汉
骑士文学
骑士抒情诗 “破晓歌” 骑士与贵妇破晓时分分离之情 骑士的爱情
骑士传奇 叙事诗 《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
市民文学
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 语言质朴幽默 风格活泼生动 揭露封建主的残暴贪婪 赞美市民阶级机智勇敢
《列那狐的故事》 借《伊索寓言》,以动物喻人 列那狐机智狡猾,代表新阶级,商业资产阶级的诞生
但丁《神曲》
早期文艺复兴三杰 彼特拉克 薄伽丘 但丁 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思想内涵 (1意大利出于新旧交替的时代,要走精神和道德的解放之路,需要理性和信仰的帮助引导,作者主张要通过精神提升来解决问题。 黑暗的森林 意大利的黑暗政局 豹 佛罗伦萨的政治压迫 狮 法兰西王的残暴 瘦母狼 罗马教廷的贪婪 披着阳光的山顶 光明和真理 丘吉尔 理性 贝娅特丽采 信仰 (2体现两重性,矛盾性 1对待宗教教会的双重态度 对现实教会 猛烈批判 对理性宗教 歌颂肯定 2对世俗生活的双重态度 有禁欲思想和陈旧思想 《炼狱篇》 有肯定现实的反禁欲主义倾向 保罗和弗兰西斯嘉的叔嫂禁忌之恋 3对统治阶级的双重态度 对现实中的残暴君主和割据诸侯 批判谴责 渴望祖国统一 对理想中的君王贵族 热情讴歌赞美 4对人类文化的双重态度 对基督教 最伟大,最神圣 思想文化结晶 对异教思想 古希腊罗马文化 热情赞美,高度评价 (3深刻揭示人类自身精神世界的构成,反映中世纪转折时期作家对人认识的深化 基督教 服从 但丁 理性+信仰 艺术双重性 1创作手法 陈旧的形式 崭新的思想 象征 寓意,梦幻 批判教会与当权者,肯定世俗欲望,异教文化 2结构上 结构严密 三体一位,地狱炼狱和天堂 神学思想的体现 造型艺术 结构与古代文化相似。 3塑造人物与描写情景 人物苍白无力,象征性 与宗教文学中的人物相似 具体比喻+生动细节描写 几句话勾勒人物性格特点 4语言上 不用官方拉丁语,用意大利民族语言 推动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文学的发展 《神曲》中有中世纪语音的晦涩,象征和繁琐,是语音过渡性质。
神圣的喜剧 1意大利语 2结局幸福 3借用古希腊喜剧讽刺政治
地狱篇 恶人归宿 保罗与弗朗西斯卡
炼狱篇 灵魂赎罪 七宗罪 过多 财色食 反常 妒骄怒
天堂篇 圣贤善者 维吉尔+贝娅特丽采 理想+信仰
14~16c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
人文主义 时间 文艺复兴时期 阶级 资产阶级 性质 思想体系 特征:反封建反教会 比较 基督教: 神为中心 禁欲主义,来世思想 神秘主义,蒙昧主义 封建割据 人文主义: 人为中心 个性解放,现世幸福 科学理性,知识创造 中央集权 人本主义 局限 : 对教会贵族,有妥协性,或者本身就是 对人民群众,有一定距离,同情或者敌视 主体:思想家,学者 本身局限: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人文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1思想内容上 反封建反教会 2创作方法上 现实主义,写实性 3鲜明的民族主义特色,采用本国本民族语言 4艺术形式上,体裁多样化。 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 七星诗社 《小癞子》 《随笔记》 大学才子派 莎士比亚 社会各个方面,人物各个阶层,人物形象包罗万象。
意大利 人文主义文学发源地
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诗圣 14行诗 “彼特拉克体” 西西里诗派 —温柔的新体诗派 —但丁《神曲》—十四行诗“彼特拉克体 《歌集》 意大利俗语写成
薄伽丘《十日谈》
薄伽丘 欧洲短篇小说之父 《十日谈》人曲 欧洲文艺复兴的序幕 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主要内容 1揭露教会伪善贪婪 2抨击封建主腐朽愚昧 3反对禁欲主义,歌颂爱情 4反对等级制度,宣扬人类平等 5描写平民生活,表现商人智慧 主题 1爱情 妇女 同情与尊重 a对妇女权利的争取,主张男女平等 b对妇女才智的赞美 结尾却是妇女妥协 2禁欲,纵欲,制欲 反对禁欲,主张及时行乐 纵欲,被爱欲摆布 制欲 3商人商业 写商人的感情,家庭,风险 艺术特点 1框架结构来组织故事,奠定欧洲短篇小说基础。 2用意大利语言写成,奠定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基础。 3故事性强,文笔简练,语言生动。
法国
诗歌 七星诗社
时间 16c中期 性质 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团体 阶层 社会上层出生,贵族阶级 意义 早期人文主义文学代表 宣言书:杜贝雷 《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 代表人物:龙萨 阐述理论 “法国第一位抒情诗人” 主张1统一法兰西民族语言,建立法国自己的民族文学 2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学,意大利文学,建立法国诗坛。 创作特点 1肯定生活,歌颂自然与爱情,多写宫廷生活 2反禁欲主义,效仿古代贵族情调
小说 拉伯雷《巨人传》
拉伯雷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 《巨人传》 内容 1批判天主教会,封建法制 2通过巨人形象,展现人文主义价值观,比如a人文主义人生理想 b对真理知识点渴求 c对开明君主政体的渴求 人物形象 “旧瓶装新酒” 借民间故事人物,注入人文主义精神 取材现实 极端利己主义者 巴汝齐 艺术特点 1叙事手法 喜剧化 a怪诞叙事 人,事夸张变形,有怪诞感 b粗鄙叙事 用语粗俗,无所顾忌 c滑稽模仿 宗教节日等模仿 2语言 生动活泼,粗矿不羁 3风格 驳杂 雄迈奔放
散文 蒙田《随笔集》
开创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随笔散文 蒙田 《随笔集》 人生经验与智慧的结晶 一卷 冷静追求理性 二卷 怀疑主义思想 理性是把双刃剑,表明人文主义对人的认识不断深化 三卷 如何快乐生活
西班牙
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托美斯河上的小拉撒路》 流浪汉小说鼻祖 西班牙首部获得世界声誉的作品 产生原因 1农业衰败,工商业凋零 2社会出现大量破产者,流浪汉 3中世纪市民文学的影响。 特点 1题材上,以无业游民的流浪生活为题 2视角上,以流浪汉视角观察社会,讽刺黑暗。 3艺术上,以第一人称自述方式,将主人公命运与社会相结合。 4人物性格突出,风格幽默。 影响 1影响欧洲文学发展。 2现实性+批判性 以主人公经历串联社会生活的表现手法 被后世小说家借鉴
塞万提斯《唐吉诃德》
塞万提斯 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 现代小说第一人 《唐吉诃德》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欧洲最伟大,最杰出的作品 现实主义著作 主题 1全面,真实反映16c末,17c初,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 深度上,两个地点,旅店代表下层社会,城堡代表上层社会。 广度上 ,两个方面,场景多,乡村,荒野等 人物多,各个阶层,妓女,囚犯,牧童,贵族等。 2揭露走向衰落的西班牙各种矛盾。 3谴责贵族阶级的无耻,同情人民疾苦。 公爵夫妇戏耍唐吉诃德主仆二人,唐吉诃德救牧童。 思想倾向 1嘲讽骑士小说。 1588,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打败,走向衰落,而西班牙人盲目自大,无视危险,同被骑士小说毒害无视现实之人一样。 2深刻揭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 3隐含对西班牙现实的理解。 艺术特点 1多元叙事技巧 多个人物,多个信息来源讲同一个故事,让叙述层次复杂化,加强小说叙述,打破单一叙事权威性,稳定性。 叙述者有我,故事收集者 贝南黑利,用手稿讲述 2借鉴骑士小说线性结构,组成环状结构 线性结构 优点 场面多,容量大,自由度高 缺点 情节松散 环状结构 结构严谨,情节相互呼应 3滑稽模仿的形式,对比夸张的手法。 对骑士小说滑稽模仿,对唐吉诃德主仆对比夸张。 人物形象 对比烘托 理想和现实,唐吉诃德和骑士,桑丘和唐吉诃德 唐吉诃德 双重性,是可笑的理性主义者 理想 善良纯真 锄强扶弱 聪明 勇敢 现实 脱离现实 耽于幻想 愚蠢 无能 桑丘 发展性,是可笑的实用主义者 原来 小农 缺点 胆小怕事 目光短浅 贪小便宜 优点 朴实善良 忠心耿耿 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后来 公正清廉 断案如神 超越了阶级的限制 主仆二人相互影响,相互发展。
英国
乔叟 英国文学之父 《埃特博雷故事集》 受《十日谈》影响,有所创新与发展 1故事讲述者来源各个阶层 2作家化身人物参与
斯宾塞《仙后》 政治寓言诗歌颂伊丽莎白女王 九行诗节 “斯宾塞诗节”
戏剧 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派 时间16c末 性质 活跃于英国文坛的文学团体 阶级 多为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毕业生 代表人: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主张 1肯定知识价值 2反对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 3要求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思想 主要以戏剧的形式,雅俗共赏的语言 描写社会风尚和历史题材 影响: 开创了无韵诗和复仇形式,直接影响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早期1590—1601 王权稳固,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风格乐观欢快 叙事诗,历史剧,喜剧
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恩格斯提出的,《亨利四世》中以核心人物福斯泰夫展开的成功的背景描写 描写了英国各个阶层,构成16c英国动荡的社会画卷。 喜剧《威尼斯商人》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期1601—1608 新旧交替,王位继承问题,社会矛盾激化,局面动荡 人文主义与现实的反差,人文主义自身的矛盾 风格沉郁悲怆 悲剧时期
哈姆莱特 形象:人文主义者 1快乐的王子 理想乐观的人文主义者 对社会 丹麦,美好的花园 对人类 万物的精华 对人 平等互爱,反封建等级制度 对爱情 赞美,追求 自己本身 全面发展,一代英才 2忧郁延宕的王子 怀疑的人文主义者 对世界 一所很大的牢狱 对人类 这个泥塑的生命算得了什么呢 对时代 混乱颠倒,人性本恶,他重整乾坤。 忧郁 精神上想要复仇 延宕 行动上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表现:to be or not to be 原因 根本原因:思想危机和精神危机 社会原因:为父报仇,重整乾坤 主观上:如何做—忧郁延宕 客观1黑恶势力太强大 2不能依靠人民群众,局限所在。 主题:1对人的命运的关注 2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反思,人文主义与现实的矛盾和与自己本身的矛盾。 艺术 1人物形象鲜明,典型多面。 描写内心独白,矛盾,利用对比手法 人物性格,人物深度,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和丰富化 2情节生动丰富 多层次多线索 三线,互为对比,交错推进,主次分明。 3创作方法两重性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4语言运用,个性化和形象化 同一人物不同语言 不同人物不同语言
四大悲剧 《麦克白》 《李尔王》 《奥赛罗》 《哈姆莱特》
晚期1608—1613 历经沧桑,有归隐之心 恢复对人文主义的信心 对社会包容,展望未来 传奇剧时期
散文《随笔集》培根 智慧宝典
17c文学
巴罗克
产生原因:罗马天主教会发动的反宗教改革运动 1天主教势力减弱,审美观和价值观多元化 2人文主义的背反,怀疑主义的滋生 时间:16c中后期意大利到17c欧洲 多领域:文学,绘画,建筑,美术等 多风格 情感上:忧郁悲伤 手法上:戏中戏 行为上:放纵 语言上:矛盾修饰法 特点1混淆理想与现实 2打破悲喜剧界限
意大利
马里诺诗体
西班牙
法国 贵族宫廷
德国 格里美豪森《痴儿历险记》
英国 玄学派
玄学派:善用奇喻 表面不同之物点出相似之处 说理辩论,炫弄巧智 代表:约翰多恩
骑士派 追求骑士风格,古典风范 多写爱情,主张及时行乐 诗歌短小流畅,语言优美
古典主义
政治基础:专制王权 (法兰西学士院,制定统一语言和文学标准,统一审美趣味,文学形式规范三一律 思想基础:笛卡尔唯心主义哲学《方法论》 理性指自我约束与控制的能力,也是主体通过怀疑思考推理来认识世界和真理的能力。 文化环境:宫廷聚会和沙龙文化 特征:1为王权服务 2尊崇理性 3以古希腊罗马文学形式规范(三一律 4文学形式规范 布瓦洛《诗的艺术》
法国
高乃依《熙德》
高乃依 法国悲剧之父 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 《熙德》 主题 1理性和情感的冲突,作者对人性的深刻认识 2人文主义思想在17c发展 3国王调停,英明君主形象,封建主与资产阶级相互妥协表现。 重点:理性和情感的冲突 理性节制引导情感,情感升华,作为理性的奖赏。 艺术: 风格崇高 语言华美 情节紧凑,矛盾冲突激烈
拉辛《安德洛玛刻》
拉辛 将古典主义悲剧推向高潮 《安德洛玛刻》 被情欲驱使,丧失理智之人 情欲摧毁理性,怀疑理性能否约束情感
拉封丹《寓言诗》
布瓦洛《诗的艺术》
莫里哀《伪君子》
莫里哀《伪君子》 法国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 主题 1反封建反教会,民主。揭示教会的虚伪和上层社会的黑暗。 2讽刺宗教骗子,揭示如达尔杜弗之类的伪君子其社会危害性,欺骗性。 3现实主义,社会批判精神。 人物形象 伪君子达尔杜弗 伪善, 在食,色,义,财都不行,偏偏伪装出圣人模样 欺骗 伪装 宗教骗子,圣体会 桃丽娜 机智勇敢,敢怒敢言,民主自由,反封建宗教 奥尔贡 蠢 傻 刚愎自用 欧米尔 关爱子女,机智贤淑 艺术 1结构严谨,三一律 2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性格集中,夸张,概括 通过外貌,舞台,动作,语言 3手法喜剧+闹剧 喜剧 安排喜剧,奥尔贡藏于桌底 闹剧 词句重复 喜剧讽刺,抨击恶习,描绘现实
英国
清教徒文学
英国
约翰 班扬
《天路历程》 宗教寓言小说,幻游形式 宗教思想:灵魂通过信仰得到救赎 人生哲理:人人可通过弃恶扬善到达精神境界 名利场 一切可卖,对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的批判
约翰弥尔顿
《失乐园》 宗教外衣的革命史诗 欧洲文学史文人史诗之典范 17c英国时代精神的反映 撒旦的形象 1革命者 2恶魔 艺术特点 1结构宏伟,场面壮阔 2语言雄奇,采用无韵体,有音韵美 3比喻生动,风格独特,崇高
18c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启蒙运动 17c英国,荷兰,到法国(典型) 启蒙主义 1政治上,批判封建制度,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2思想上,反对宗教压迫,主张理性解释一切,推广科学文化知识启发理性 3理论上,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解放人们思想 特点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深厚哲理性 3自然真实的创作风格 4活泼多样的文学形式
英国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赞美资产阶级冒险精神,批判封建贵族不劳而获 象征人类远古生活状态 人非神,创造了世界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1讽刺英国方方面面 2开创英国小说讽刺传统
感伤主义文学 主体:中小资产阶级感伤,忧郁心情 哲学理论:怀疑论 主张:重视感情,否定理性,但是无法找到有效方法解决问题,只能自怨自艾 名字来源 斯泰恩《感伤的旅行》 先锋:理查生:《帕美勒》
简 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感情》 承上启下 手法细致入微 文字活泼有趣 写女性的爱情,婚姻,家庭
诗歌
彭斯 18c苏格兰最杰出的诗人 《自由树》 革命,农民资产阶级理想 感情真挚,语言清新 民歌体+苏格兰方言
布莱克 《天真之歌》自然,生活,欢乐 《经验之歌》不幸,痛苦 浪漫主义先驱
菲尔丁《汤姆琼斯》 1自然之子 2并非完人 社会小说
法国 启蒙运动中心 18c主要是法国的世纪
孟德斯鸠 法国最早启蒙思想家 《波斯人的信札》 书信体议论时政,宣传启蒙思想 《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思想
伏尔泰 启蒙运动领袖人物 哲理小说《老实人》 1批判现有制度,社会风气 2讽刺保留现有制度的盲目乐观精神 3提出空想社会主义
狄德罗 《百科全书》主编 现实主义美学先驱之一 《百科全书》 新兴资产阶级与反动派斗争的理论根据地 将法国启蒙运动推向高潮 哲理小说《拉摩的侄儿》辩证法的杰作 主张用唯物主义思想解决美学问题
卢梭 《社会契约论》私有制是社会罪恶的根源 《忏悔录》自传体,回忆录 自然,自我,(热情)自由
德国
狂飙突进
主体: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城市青年 性质:文学解放运动 时间:18c70s80s 意义:德国启蒙运动第一次高潮 主张:1反封建特权 2国家民族统一,文学的民族性 3个性解放,自由,自然,自我,情感 代表:青年时期的歌德,席勒 名源:1776,克林格尔写的同名剧本
莱辛 德国启蒙运动杰出代表 德国民族文学奠基人 《汉堡剧评》 《拉奥孔》 市民悲剧
魏玛古典文学 1继承狂飙突进斗争精神 2继续探寻德国民族文学道路 代表:歌德,席勒 1794,1805 将德国古典文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席勒 戏剧《阴谋与爱情》 反封建主义 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美育,改造社会 《美育书简》
歌德 世界诗人 最伟大的德国人 《少年维特之烦恼》 书信体小说 狂飙突进下德国资产阶级的特点 古典主义《赫尔曼和窦绿苔》 市民牧歌
《浮士德》
一个序幕 天上序幕 两个赌赛 天帝与魔鬼 世界与人的看法 魔鬼与浮士德 人是否会对自己的生活满足 五个悲剧 知识悲剧 新兴资产阶级摆脱教条主义,投身实践,积极入世 爱情悲剧 从小我走向大我,反对文艺复兴时期过分纵欲主义,泛滥个人主义 政治悲剧 资产阶级不能依靠封建统治者改革社会,歌德自己从政反思 艺术悲剧 古代美不能消除现代丑恶,艺术力量不能改造社会 事业悲剧 呼应空想社会主义,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向往 思想内涵 1新的世界观和思想体系 至善,至恶,矛盾体人类 2对人的新理解 人类,善恶矛盾体,灵肉冲突 浮士德精神 积极进取,不断探索,追求美好理想并付诸行动的精神。 浮士德难题 善与恶,灵与肉,自然欲求和道德法令,个人幸福和社会责任的两难选择 主题 1进取精神 2理想王国 3摆脱蒙昧,克服人类内在矛盾 浮士德 探索者 两重性 受欲望驱使,能克服超越自我 代表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 艺术特色 1人物形象哲理性和形象性相统一。 2手法,象征,主观精神和客观现实,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3艺术传统性和现代性 传统:生活逻辑+作家主观情感 现代:时空颠倒 形象变形 反映文艺复兴300年来,资产阶级精神发展史的艺术总结
俄国
19世纪文学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产生原因 1政治上,法国大革命 2经济上,工业革命 3思想上,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4文学上 冲破古典主义 继承英国感伤主义,哥特小说 特征 自然 自由 自我 回到中世纪,回到自然 1赞美自然,乡间 湖畔派 2强调情感抒发,主观性强 创作的绝对自由,反理性和古典主义 3强调自我,个人主义倾向 4手法夸张对比,追求艺术效果 5重视民间文学,民族传统
浪漫主义 特点1自由 反封建反宗教 法国大革命 返回自然 理性异化 2现代性 反资本主义反理性 主体的自由 审美现代性
德国 早期 神秘虚幻,恐怖怪诞 欧洲浪漫主义思潮的先导
施莱格尔兄弟 《雅典娜神殿》 “耶拿派” 18c末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代表 主张宗教 主观 绝对自由
“海德堡派” 民间文学 中世纪 天主教封建制度
海涅 德国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英国
湖畔派 消极浪漫主义 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 英国浪漫主义运动宣言书 回到中世纪 回到自然
撒旦派 积极的浪漫主义 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 雪莱 英国第一个表现出空想社会主义理想 《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济慈《夜莺颂》《伊莎贝拉》
拜伦式英雄 个人主义反叛者 1反叛性 不满现实,奋起反抗 2孤独性 高傲倔强,脱离群众 3失败性 失败告终,死亡结束
法国 司汤达《拉辛和莎士比亚》 浪漫主义的宣言 雨果《克伦威尔 序言》 全面提出浪漫型戏剧纲领
《勒内》 “世纪病”
俄国
普希金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莱蒙托夫 《当代英雄》 “多余人”毕巧林
“多余人” 俄国19c前半期文学 贵族青年 不满现实,也不能反抗社会 想成就事业,也不付出行动 成为多余人,无用者 贵族阶级的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