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考常识之灾害篇
公考常识之灾害篇,主要包括天气现象,自然灾害,空气污染,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公考常识篇之诉讼法,包括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公考法律篇之法理学,帮助记忆相关知识要点及概念,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公考常识篇之中国地理,包括我国地理概貌,地形地势等内容,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党章建设思维导图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灾害篇
天气现象
风
形成原因
气压在水平方向分布不均,是空气流动的结果
风速
空气在单位时间内流动的水平距离
风力大小分为13个等级,简称风级,0-12等级数字记载
风向
风吹来的方向
云
空气中的水汽经由各种原因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而发生凝结的过程
必要条件
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
降温过程是最主要的过程
水汽含量不变,空气降温冷却
温度不变,增加水汽含量
既增加水汽含量,又降低温度
相关谚语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东虹轰隆西虹雨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降水
构成
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水平降水
如:霜、露、雾、雾凇
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垂直降水
降水量仅指垂直降水
如:雨、雪、冰雹、雨凇等
人工降雨
人为向云中播撒催化剂(干冰、碘化银等)促使云滴迅速凝结、合并增大,形成降水
霾
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大气浑浊的现象
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
垂直方向出现高空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导致污染物停留
排放的污染物和城市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PM2.5=细颗粒物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自然灾害
地震
引发原因
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
传播方式
纵波
上下颠簸振动,纵波传播速度大于横波,纵波先到达地表
横波
水平晃动,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关概念
震源
地震发生的地点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越小
浅源地震破坏性大
震中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
震源深度
从震源到地面的距离
震级
由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以“里氏地震规模”来表示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强震震级≥6级
巨大地震≥8级
烈度
用来衡量地震破坏程度,通过“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表示
一次地震可以有好几个不同烈度的地区
震中烈度
一般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
火山喷发
概念
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危害
火山泥石流、熔浆流等
分类
活火山
正在喷发和预期可能再喷发的火山
死火山
史前曾经喷发过,但在人类历史时期从来没有活动过的火山
如:乞力马扎罗山、山西大同火山群
休眠火山
有史以来曾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
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
如:我国长白山天池等
泥石流
主要危害
冲毁城镇乡村等,造成人畜伤亡
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
甚至淤塞河道,阻断航运,引起水灾
频发区
峡谷地区和地震火山多发区,在暴雨期具有群发性
我国分布情况
我国泥石流沟有1w多条,多是雨水泥石流
青藏高原是冰雪泥石流
海啸
破坏性海浪,可产生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最多并且受灾最严重的国家
热带气旋
性质
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是由水蒸气在高空冷却凝结时释放潜热发展而出的暖心结构
旋转方向
北半球——逆时针
南半球——顺时针
台风与飓风
台风
西北太平洋及其沿岸地区的热带气旋
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飓风
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及其沿岸地区的热带气旋
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力达8-9级
环境污染
温室效应
原因
过多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废气和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摄入地面;地面增温后释放出的长波辐射被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造成大气变暖
全球变暖
病虫害增加
海平面上升
土地沙漠化
臭氧层破坏
空调冰箱的制冷剂——氟利昂
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
氟利烃释放到大气中,上升至高空释放出氯原子分解了臭氧分子
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会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酸雨(pH<5.6)
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
土壤酸化
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危害
使非金属建筑材料表面硬化水泥溶解等,破坏建筑物
赤潮、水华
赤潮
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
并不一定都是红色,还有褐潮、绿潮等
水华
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的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特征
主要原因
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钾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绿藻等藻类或浮游生物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